收藏 分享(赏)

23.2 第2课时仰角与俯角问题1.docx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3188699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0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3.2 第2课时仰角与俯角问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3.2 第2课时仰角与俯角问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3.2 第2课时仰角与俯角问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课时仰角与俯角问题1巩固解直角三角形有关知识;2能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仰角和俯角的问题(重点、难点)一、情境导入秋千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娱乐器材,如图所示是秋千的简图,秋千拉绳(OA)的长为3m,静止时秋千踏板(B,大小忽略不计)距离地面(BE)的距离0.5m,秋千向两边摆动时,若最大的摆角(摆角是指秋千拉绳与铅垂线的夹角AOB或COB)约为52.你能否通过所学知识求出秋千踏板与地面的最大距离约为多少?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仰角、俯角问题【类型一】 仰角问题 如图所示,为了测量山的高度AC,在水平面B处测得山顶A的仰角为30,ACBC,自B沿着BC方向向前走1000m,到达D处,又测得山顶

2、A的仰角为45,求山高(结果保留根号)解析:要求AC,无论是在RtACD中,还是在RtABC中,只有一个角的条件,因此这两个三角形都不能解,所以要用方程思想,先把AC看成已知,用含AC的代数式表示BC和DC,由BD1000m建立关于AC的方程,从而求得AC.解:在RtABC中,tanBtan30,BCAC.在RtACD中,tanADCtan451,DCAC.BDBCDCACAC(1)AC1000,AC500(1)(m)答:山高为500(1)m.方法总结:在解直角三角形时,若仰角、俯角不是直角三角形的内角时,应利用已知条件将它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再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列方程求解【类型二】

3、 俯角问题 如图,飞机A在目标B正上方1000m处,飞行员测得地面目标C的俯角为30,则地面目标B,C之间的距离是_解析:由题意可知,在RtABC中,B90,CCAD30,AB1000m,BC1000(m),故填1000m.方法总结:解此类问题,首先要找到合适的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已知条件解直角三角形 如图,某人站在楼顶观测对面笔直的旗杆AB,已知观察点C到旗杆的距离(CE的长度)为8m,测得旗杆顶的仰角ECA为30,旗杆底边的俯角ECB为45,那么,旗杆AB的高度是()A(88)m B(88)mC(8)m D(8)m解析:由题意可知:在RtBCE中,CE8m,ECB45,ACE30,BECE8(m),AEECtanACE8tan30(m),ABAEBE(8)m.故选D.方法总结:解此类问题,要作好辅助线,将问题分为仰角和俯角两个问题来解直角三角形三、板书设计本次教学过程中涉及实际应用问题,在合作探究环节可引导学生探究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数学模型,从这些数学模型中总结规律并积累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案课件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