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 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空间与图形 ” 这个领域分成了四个方面,有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图形与证明。而本节课对这四方面都有所涉及,是初中几何部分学习的起点。本节课内容即是小学数学知识的扩展和发展,也是进一步学习初高中数学知识的基础。与小学相比,它强调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2教学目标2.1知识目标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看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往往是不同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2能力目标能画出简单物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2.3
2、情感目标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立体图形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知识;了解三视图与观察的位置有关。难点:画出简单组合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通过图像情境,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往往是不同的,直击课题。另外,通过层层递进地新问题,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能力。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给学生自主探讨的空间,展现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直观地反映本节课中心内容,运用石膏几何图形现场投影,增强教学的合理性和形象性,丰富了课堂的表现形式,有利于
3、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5教学过程5.1问题的引入:5.1.1引用苏轼题西林壁中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诗句的意思,感受从不同方向看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往往是不同的。)5.1.2展示汽车从不同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图形(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某个物体,可以看到不同的图形。感悟生活中的数学。)5.2实践与探索5.2.1桌上放着一个长方体和1个圆柱,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两个物体,指出下边的3幅图分别是从哪一个方向看到的?从_面看 从_面看 从_面看(设计意图:从观察到思考,逐步展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体现了初
4、中数学学习的特点。)5.2.2观察下表中所示物体,并将看到的图形填入表中概念:一般地,我们把从正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形,称为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俯视图。提问:正方体、棱锥、球的三种试图分别是怎样的?(利用石膏几何图形投影呈现)(设计意图:了解几种常见的、简单的几何体的三种视图,为接下来本节课难点内容的解答打好基础。)5.3课堂练习5.3.1如右图所示的物体,你知道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吗?你能说出这三幅视图的名称吗?( )( )( )5.3.2 指出图中左面三个平面图形分别是右面这个物体三视图中的哪个视图( )( )( )( )( )说明:任何一个物体
5、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高度;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度和宽度由于三个视图反映的是同一个物体,所以每两个视图之间必有一个相同的度量因此得到:主、俯视图等长“长对正”;主、左视图等高“高平齐”;俯、左视图等宽“宽相等”(设计意图:三种视图按要求完整呈现,让学生填写视图名称,这是比较容易的,为接下来画三种视图做好铺垫。体现由简到难的学习过程。)5.3.3画出图中两个物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难点就在此,通过上面的铺垫,让学生独立完成画图工作,即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反馈,也是学生自我肯定、实现自我价值的一次机会。从中学生可以进一步体
6、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5.4课堂小结5.4.1三种视图分别怎么看?正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形;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5.4.2如何画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三种视图之间的关系: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5.5思考如图所示的是由几个小立方体所搭成的几何图形的俯视图,小正方体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小立方体的个数,请画出该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内容的拓展,从直观的思考到空间的想象,为今后初高中数学学习指引方向。)6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设计充分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学生特点,通过情境,设计由易到难的问题串,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想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在课堂中,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主动探索,在他们积极尝试后老师给予点评,实现师生合作。本节课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观察、类比中领悟出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从题目的设计上,体现了基础性与探索性相结合,使学生的思维不断的升华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