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外对外汉语之家qq1204859701古代汉语平时练习及答案一、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原来的词类,活用作什么,什么意义?(1)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惊:形容词活用作使动,使受惊(2)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亲:名词活用作意动,把当作父母;子:名词活用作意动,把当作子女。(3)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质:名词活用作动词,作人质。(4)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复生;肉:名词活用作使动,使长肉。(5)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病:形容词活用作使动,使生病。(6)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2、?侯:名词活用作动词,做诸侯。(7)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富、安:形容词活作使动,使富足,使安定。(8)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师:名词活用作意动,把当作老师。(9)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肘:名词活用作动词,用肘击打(10)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鄙:名词活用作意动,把作为边境。(1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封:名词活用作意动,把作为边境。(12)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周:量词活用作动词,围绕。(13)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免于难。(14)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穷: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学完;尽:形容词活用作
3、动词,学完。(15)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大: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变大。(16)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千万:数词活用作动词,千万倍于。(17)子反为人嗜酒,甘之,不能绝之于口,醉而卧。甘:形容词活用作意动,认为甘甜。(18)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活用作动词,驻扎。(19)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生:动词活用作使动,使产生。(20)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贱:形容词活用作意动,认为低贱。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吃。(21)孟尝君客我!客:名词活用作动词,当宾客对待。(21)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怪:形容词活用作意动,认为奇怪(22
4、)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怪:形容词活用作意动,认为奇怪;衣、冠:名词活用作动词,穿衣、戴帽。(23)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子:名词活用作意动,把当作子女:名词活用作动词,榨取利益。(24)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虚:形容词活用作使动,使空着(25)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来:动词活用作使动,使来;安:形容词用作使动,使安心。(26)子路从而后,遇丈人。后:名词活作动词,落在后面。(27)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食:名词活用作使动,使食;见: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拜见。(28)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洁:形容词活用作使动,使高洁;乱:形容词活
5、用作使动,使混乱。(29)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活用作使动,使远离。(3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老:形容词活用作意动,把当作老人;幼:形容词活用作意动,把当作小孩。(31)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浒,饮食之。崇:形容词用作使动,使崇,即斟满;饮、食:动词用作使动,用酒食招待;(3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兴:形容词活用作使动,使兴起;危:形容词活用作使动,使处于危险。(33)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朝:动词用作使动,使朝拜。(34)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刑:名词活用作动词,施刑。
6、(35)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强、贫、病:形容词活用作使动,使强大、贫困、生病;祸:名词活作使动,使产生灾祸。(36)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隆:形容词活用作使动,使隆重;君、王:名词活用作动词,做国君、称王。(37)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大:形容词活用作意动,认为大。(38)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多:形容词活用作使动,使增多。(39)项伯杀人,臣活之。活:形容词活用作使动,使活。(40)齐军既已过而西矣。西:名词活用作动词,向西行进。二、判断下列各组答案中哪一个对加横线字的解释是正确的:(1)左右欲刃相如。(B)A、动
7、词使动B、动词一般用法(2)操军方连舰船,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B)A、动词的一般用法B、动词用作使动(3)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雍水。(B)A、动词一般用法B、名词用作动词(4)今媪尊长安君之位。(B)A、形容词意动B、形容词使动(5)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B)A、动词一般用法B、动词使动(6)晋侯饮赵盾酒。(A)A、动词使动B、动词一般用法(7)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B)A、动词使动B、形容词使动(8)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A)A、形容词意动B、形容词使动(9)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A)A、名词使动B、动词使动(1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A、形容词使
8、动B、形容词意动(11)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A)A、形容词使动B、形容词意动(12)民各甘其食,美其服。(A)A、形容词意动B、形容词用作动词(1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B)A、名词作状语B、名词作动词(14)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B)A、形容词意动B、形容词使动(15)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A)A、形容词意动B、形容词使动三、查出下列各组词的声纽和韵部,用音韵学术语说明他们之间的语音关系,并判断他们是同源还是假借:1锡(心纽锡韵)赐(心纽锡韵)音同假借2上(禅纽阳韵)尚(禅纽阳韵)音同同源3叛(并纽寒韵)畔(并纽寒韵)音同假借4莫(明纽铎韵)暮(明纽
9、铎韵)音同同源5以(定纽之韵)已(定纽之韵)音同假借6食(床纽职韵)饲(邪纽之韵)邻纽对转同源7邦(帮纽东韵)封(帮纽东韵)音同同源8土(透纽鱼韵)社(禅纽鱼韵)准旁纽叠韵,同源9辨(帮纽寒韵)变(并纽寒韵)旁纽叠韵假借10披(滂纽歌韵)被(并纽歌韵)旁纽叠韵同源11信(心纽真韵)伸(审纽真韵)邻纽叠韵假借12伦(来纽文韵)轮(来纽文韵)音同同源13共(见纽东韵)拱(见纽东韵)音同同源14乡(晓纽阳韵)向(晓纽阳韵)音同同源15良(来纽阳韵)娘(泥纽阳韵)邻纽叠韵假借四、熟读并解释下列唐诗,回答问题。(一)标出这六首唐诗的平仄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
10、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蓝台类转蓬。(李商隐无题)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
11、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王维汉江临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12、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六首诗哪些首用韵相同,各属于什么韵?第一首押上平声一东韵,第二首押下平声十一尤韵,第三首押下平声十一尤韵,第四首押上平声十一真韵,第五首押上平声十一真韵,第六首押上平声一东韵。第一首和第六首押韵相同,第二首和第三首押韵相同,第四首和第五首押韵相同。(三)从诗中找出你认为对仗最工的十联,并分析其对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身(名词)对心(名词),无(动词)对有(动词),彩凤(偏正短语)对灵犀(偏正短语),双(数词)对一(数词),飞(动词)点(动词),翼对通(不工)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隔座(动宾短语)对分曹(
13、动宾短语),送(动词)对射(动词),钩(名词)对覆(名词),春酒(偏正短语)对蜡灯(偏正短语),暖(形容词)对红(形容词)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名词)对月(名词),垂(动词)对涌(动词),平野(偏正短语)对大江(偏正短语),阔(动词)对流(动词)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昔(名词)对今(名词);闻(动词)对上(动词);洞庭水(名词)对岳阳楼(名词)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城阙(名词)对风烟(名词),辅(动词)对望(动词),三秦(地点:数+名)对五津(地点:数+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内(名词)对天涯(名词),存(动词)对若(动词),知己(名词)对比邻(名词)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云霞
14、(名词)对梅柳(名词)出(动词)对渡(动词)海曙(偏正短语)对江春(偏正短语)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淑气(偏正短语)对晴光(偏正短语)催(动词)对转(动词)黄(形容词)对绿(形容词)鸟(名词)对苹(名词)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郡邑(名词)对波澜(名词),浮(动词)对动(动词),前浦(偏正短语)对远空(偏正短语)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楚塞(名词)对荆门(名词)三湘(偏正短语)对九派(偏正短语)五、回答下列语法问题。(1)什么是词类活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便是词类的活用。常见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
15、、形容词、数量词活用为动词,但以名词等活用动词为常见。(2)什么是词的兼类,它和词类活用有何不同?词类活用跟词的兼类不同。活用是临时的偶然的用法,活用后的词性不是词固有的语法属性。而兼类是词本身固有的,一个词的各种兼类用法都是固定的、经常的,不是临时的、偶然的。(3)名词活用作动词有哪几种情况?名词活用为动词,有活用为一般动词及用作使动、意动等三种情况。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具有跟原名词意义有着密切联系的动词的一般意义,如果带上宾语,它跟宾语的关系是一般的动宾关系。名词用作使动,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名词用作意动,是主语主观上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是这个名词所代
16、表的人或事物。(4)名词活用作动词有哪几种情况?分别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在语法形式上没有区别,只有根据上下文意来分辨。二者在语义表达上的根本不同在于:使动用法具有使令意义,是使宾语如何;意动用法是意念上的看法,表达的是认为、当作、看成的意思。(5)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有哪几种情况?分别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形容词用作动词,也有用作一般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三种情况。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具有跟原形容词意义有着密切关系的动词的一般意义,如果带上宾语,它跟宾语之间是一般的动配关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
17、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6)什么是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有哪几种情况?使动用法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主要有四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数词的使动用法。要注意:这种句式在结构形式上与一般叙述句没有区别,区别的是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动用法相当于后来的兼语式。(7)什么是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有哪几种情况?意动用法也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
18、作什么”的意思。意动用法有两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8)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是什么?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在结构形式上没有区别,只是所表示的意义不同。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意来体会二者的区别。注意:动词没有意动用法。翻译一、閱讀下列原文和譯文,譯文如有錯誤請改正並說明屬於哪方面的錯誤:1【原文】陳相見孟子,道許行之言曰:”滕君,則誠賢君也;雖然,未聞道也。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倉廩府庫,則是厲民而以自養也,惡得賢?”(許行)【譯文】陳相來看孟子,轉述許行的話說:“滕君倒確實是賢明的君主,雖然沒聽到過道理
19、。賢明的人和人民一起耕種才吃飯;自己做飯吃,同時治理國家。如今滕國有儲糧食的倉廩,存財物的府庫,這是損害人民來奉養自己,怎麽能得到賢人呢?”2【原文】(漁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桃花源記)【譯文】漁人既然出來了,就得到了一條船,於是沿著來時的路(返回),一處一處地作了標記。到了武陵郡,找到太守,報告了這個(情況)。太守馬上派人跟著他前往,尋找前進方向的標記,找不到,沒有再找到路。3【原文】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不能病;脩道而不貳,則天不能
20、禍。(荀子天論)【譯文】大自然的運行有常規,不因爲堯而存在,不因爲桀而滅亡。用治理來適應它就吉祥,用動亂來適應它就兇險。加強農業生産並且節約用度,天就不能貧窮;生活給養完備並且按季節活動,天就不能生病;注意道德修養並且始終如一,天就不能降下災禍。4【原文】荊人欲襲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荊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餘人,軍驚而壞都舍。向其先表之時可導也,今水已變而益多矣,荊人尚猶循表而導之,此其所以敗也。(呂氏春秋察今)【譯文】楚國人想襲擊宋國,派人先在澭水裏樹立標記。澭水突然漲水,楚國人不知道,順著標記在夜晚徒步過河,淹死的人有一千多,軍中驚駭的聲音如同都邑裏的房屋崩塌一樣。以前他們
21、先在澭水裏樹立標記的時候,(標記)可以引導涉水,現在水已變化漲了很多,楚國人還順著標記涉水,這就是他們失敗的原因。5【原文】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邪?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與?噫,微斯人,吾誰與歸!(嶽陽樓記)【譯文】我曾經探求古代仁人的心情,他們或許與(前面說的)兩種情況不同。這是爲什麽呢?(因爲他們)不因外界事物而欣喜,也不因個人失意而悲傷。在朝廷做官,就爲老百姓憂愁,退隱到民間,就替君主憂愁。這就是上進也憂愁,後退也憂愁。那麽(他們)什麽時候才快樂呢?他們一定
22、會說: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就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之後才快樂吧!唉,不是這樣的人,我和誰同道呢?二、閱讀標點下面各段古文,並譯成現代漢語。1北有黎丘鄉有奇鬼焉善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狀邑丈人有之市而醉歸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狀扶而道苦之丈人歸酒醒而誚其子曰吾爲汝父也豈爲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觸地曰孽矣無此事也昔也往責於東邑人可問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嘗聞之矣明日端復稱飲於市欲遇而刺殺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劍而刺之(呂氏春秋疑似)2宋有狙公者愛狙養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損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匱焉將限其食恐眾狙之不馴於己也先誑之曰與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眾狙皆起而
23、怒俄而曰與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眾狙皆伏而喜物之以能鄙相籠皆猶此也聖人以智籠群愚亦猶狙公之以智籠眾狙也名實不虧使其喜怒哉(列子天瑞)3虞虢皆小國也虞有夏陽之阻塞虞虢共守之晉不能禽也故晉獻公欲伐虞虢荀息曰君胡不以屈産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于虞公曰此晉國之寶也彼受吾璧不借吾道則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國之所以事大國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幣受吾幣而借吾道則是我取之中府置之外府取之中廄置之外廄公曰宮之奇存焉必不使受也荀息曰宮之奇知固知矣雖然其爲人也通心而懦又少長於君通心則其言之略懦則不能強諫少長於君則君輕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國之後中知以上乃能慮之臣料虞君中知之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宮之奇諫曰晉之使者其幣重其辭微必
24、不便於虞語曰唇亡則齒寒矣故虞虢相救非相爲賜也今日亡虢而明日亡虞矣公不聽遂受其幣而借之道旋歸四年反取虞(新序善謀)4.衣人以其寒也食人以其饑也饑寒人之大害也救之義也人之困窮甚如饑寒故賢主必憐人之困也必哀人之窮也如此則名號顯矣國士得矣昔者秦繆公乘馬而車爲敗右服失而野人取之繆公自往求之見野人方將食之於岐山之陽繆公歎曰食駿馬之肉而不還飲酒餘恐其傷女也於是遍飲而去處一年爲韓原之戰晉人已環繆公之車矣晉梁由靡已扣繆公之左驂矣晉惠公之右路石奮投而擊繆公之甲中之者已六劄矣野人之嘗食馬肉於岐山之陽者三百有餘人畢力爲繆公疾鬥於車下遂大克晉反獲惠公以歸(呂氏春秋愛士)5.晉文公出會欲伐衛公子鋤仰天而笑公問何笑曰臣笑鄰
25、之人有送其妻適私家者道見桑婦悅而與言然顧視其妻亦有招之者矣臣竊笑此也公寤其言乃止引師而還未至而有伐其北鄙者矣(列子說符)6.景公問于晏子曰治國何患晏子對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謂也對曰夫社束木而塗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則恐燒其木灌之則恐敗其塗此鼠所以不可得殺者以社故也夫國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內則蔽善於君上外則賣權重于百姓不誅之則亂誅之則爲人主所按據腹而有之此亦國之社鼠也(晏子春秋向上)7.齊桓公見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見也從者曰萬乘之主見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見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祿者固輕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輕其士縱夫子傲爵祿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後得見天下聞之皆曰桓公猶下布衣之士而況國君乎於是相率而朝靡有不
26、至桓公之所以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者遇士於是也詩云有覺德行四國順之桓公其以之矣(新序雜事第五)8.昔者魏武侯謀事而當群臣莫能逮朝而有喜色吳起進曰今者有以楚莊王之語聞者乎武候曰未也莊王之語奈何吳起曰楚莊王謀事而當群臣莫能逮朝而有憂色申公巫醫進曰君朝而有憂色何也莊王曰吾聞之諸候自擇師者王自擇友者霸足已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穀之不肖而議於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國其幾於亡矣吾是以有憂色也莊王之所以憂而君獨有喜色何也武候逡巡面謝曰天使夫子振寡人之過也天使夫子振寡人之過也(荀子堯問)9.靖郭君將城薛客多以諫靖郭君謂謁者無爲客通齊人有請者曰臣請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請烹靖郭君因見之客趨而進曰海大魚因反走君曰客有於此客曰鄙臣
27、不敢以死爲戲君曰亡更言之對曰君不聞大魚乎網不能止鈎不能牽蕩而失水則螻蟻得意焉今夫齊亦君之水也君長有齊陰奚以薛爲夫齊雖隆薛之城到於天猶之無益也君曰善乃輟城薛(戰國策齊策一)10.巫馬子謂子墨子曰子兼愛天下未云利也我不愛天下未云賊也功皆未至子何獨自是而非我哉子墨子曰今有燎者於此一人奉水將灌之一人摻火將益之功皆未至子何貴于二人巫馬子曰我是彼奉水者之義而非夫摻火者之意子墨子曰吾亦是吾意而非子意也(墨子大取)古代汉语章节练习及答案第一章练习题一、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1、皮之不存,毛将焉附?2、之子于归,宜其室家。3、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4、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5、厉王
28、虐,国人谤王。6、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7、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8、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9、其始播百谷。10、不见复关,泣涕涟涟。11、大学始教,皮弁祭菜。12、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13、适千里者,三月聚粮。14、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15、江水又东,经巫峡。16、同心之言,其臭如兰。17、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18、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19、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20、官显职闲,而府寺宽敞。21、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22、突,犬从穴中暂出也。23、是何祥也?吉凶安在?24、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25、锻
29、炼之吏,持心近薄。26、吾闻汉购吾头千金,邑万户。27、臣有一术,曰五禽之戏。28、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29、瓦,土器已烧之总名。30、石亨、徐有贞等奉英宗复辟。31、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3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二、举例说明古今词义差异的在范围、感情色彩、及程度等方面的具体表现。三、阅读九方皋相马景公射出质扁鹊之卫三篇文章,完成以下问题:1、找出几篇文章中活用的词,并说明用法。2、找出几篇文章中的判断句及被动句,并说明其类型。3、找出几篇文章中的宾语前置句式,并说明其类型。 参考答案 一、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题解说明:这类题目的一般解答方式如
30、下:首先从具体的句子(即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归纳出所问的词的意义,分析该意义属于古义还是今义,然后分析出相应的今义或者古义,在了解的基础上分析两者的差异。这类题目有一个较大的特点,就是句子中的意义往往是该词的古义,而该词的今义往往是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很少有不同)。因而做该题型的技巧是:从句中归纳出该词的意义,这个意义基本可以肯定就是古义,然后对比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总结出二者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什么方面。本题参考答案如下:1、皮:古义专指动物的毛皮、今义泛指事物的表面部分,词义范围扩大;2、子:古义指子女,今义指儿子,词义范围缩小;3、羹:古义指带汁的肉、今义指汤类食品,词义范围转移;4、怨:古
31、义指痛恨、今义指埋怨,词义程度由重变轻;5、谤:古义指背后议论人、今义指毁谤或造谣中伤,词义感情色彩由中性变成贬义;6、爪牙:古义指得力的助手或勇猛的干将、今义指坏人的帮凶,词义感情色彩由褒义变为贬义;7、恨:古义指遗憾、今义指痛恨,词义程度由轻变重;8、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词义范围扩大;9、谷:古义泛指各种粮食作物、今义专指谷子一种作物,词义范围缩小;10、涕:古义指眼泪、今义指鼻涕,词义范围转移;11、菜:古义专指蔬菜、今义指包含蔬菜以及肉蛋等副食,词义范围扩大;12、睡:古义指打盹、今义指睡觉,词义范围扩大;13、粮:古专指出行所带的干粮、今义指各种粮食,词义范围扩大;14、
32、汤:古义指热水、今义指汤类的食品,词义范围转移;15、江:古义专指长江、今义泛指河流,词义范围扩大;16、臭:古义泛指各种气味、今义专指臭味,词义范围缩小;17、诛:古义指责备、今义指杀掉、杀死,词义程度由轻变重;18、宫:古义指所有人的房屋、今义指帝王居住的宫殿,词义范围缩小;19、坟:古义指大土堆、今义指坟墓,词义范围缩小;20、官:古义指官府、今义指官员,词义范围转移;寺:古义指官署、今义指寺院,词义范围转移;21、朕:古义指所有人均可用的第一人称代词“我”、今义指皇帝一人使用的称呼,词义范围缩小;22、暂:古义为突然或一下子、今义为短暂或暂时,词义范围转移;23、祥:古义为征兆、今义指
33、吉祥,词义感情色彩由中性变褒义;24、侵:古义为不宣而战、今义指侵略,词义感情色彩由中性变贬义;25、锻炼:古义为玩弄法律诬陷人、今义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人或事朝好的方面发展,词义感情色彩由贬义变褒义;26、购:古义指重金悬赏、今义指一般的购买,词义程度由重变轻;27、禽:古义是鸟兽的总称、今义专指鸟类,词义范围缩小;28、虫:古义是所有动物的总称、今义专指昆虫,词义范围缩小;29、瓦:古义是陶器的总称、今义专指一种建筑材料“瓦”,词义范围缩小;30、复辟:古义为恢复君位、今义指反动势力卷土重来,词义感情色彩由贬义变褒义;31、丈夫:古义是所有男子的总称、今义专指妇女的配偶,词义范围缩小;32、
34、丈人:古义是所有老年男子的总称、今义专指妻子的父亲,词义范围缩小;二、举例说明古今词义差异的在范围、感情色彩、及程度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古今词义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词义范围不同,也就是词义的外延不同。主要有三个方面:1、词义范围扩大(简称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例:响:古专指回声。水经注江水:“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今泛指声音。洛宾王在狱鸣蝉:“露重飞
35、难进,风多响宜沉。”2、词义范围缩小(简称词义缩小)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缩小,即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由宽泛到狭窄,采取了全面收敛的方式,使今义成为古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缩小。(今义小于古义,今义包含在古义之中,成为古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例:金:古义指金属的总称。说文金部:“五色金也。”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后专指黄金。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3、词义范围转移(词义转移)词义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今义古义之间不存在类属关系,只是具有一定的联系。词义范围由某一事类转移到另一事类,由甲范围变为了乙范围
36、。例:荤:古义指葱蒜等有辛辣刺激气味的蔬菜。说文艹部:“荤,辛菜也。”管子立政:“瓜瓠荤菜,百果具备。”后指鱼肉等肉类食品,旧唐书王维传:“居常蔬食,不茹荤血。”范成大离堆行:“款门得得酬清樽,椒浆桂酒删膻荤。”舒梦兰游山日记:“公已绝荤久矣,亦尚思肉味否?”(二)词义感情色彩不同词的感情色彩可分为褒义、贬义、中性三类。词义发展的过程中,大多数词的感情色彩没有变化。但有少数词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变化的情形如下:1、由褒义变为贬义。例:复辟:古义指恢复君位。明史王骥传:“石亨、徐有贞等奉英宗复辟。”感情色彩为褒义。今义指反动势力卷土重来。用作贬义。2、由贬义变为褒义。例:锻炼:古义有玩弄法律诬
37、陷人的意思。汉书路温舒传:“则锻炼而周纳之。”后汉书韦彪传:“锻炼之吏,持心近薄。”注:“锻炼犹成熟也。言深文之吏,入人之罪,犹工冶铸陶,锻炼使之成熟也。”用为贬义。今义则用为褒义。3、由中性变为褒义。例:祥:古义指吉凶的征兆、预兆。左传僖公十六年:“是何祥也?吉凶安在?”表示预兆时为中性词。后指吉祥,韩非子内储说上:“主欲治而不听之,不祥。”为褒义。4、由中性变为贬义。例:侵:古义指不宣而战,无正义非正义之分。左传僖公四年:“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钟鼓曰侵,轻曰袭。”后指非正义的侵略、侵犯。韩非子内储说上:“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38、三)词义程度轻重不同有些词意义所表示的程度古今也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如下:1、词义由轻变重,即古义轻今义重。例:诛:古义为责备。从诛的字形可以分析出来。说文言部:“诛,责也。”今成语有“口诛笔伐”。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后来词义变重,成为“杀”的意思,史记项羽本纪:“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成语有“天诛地灭”。2、词义由重变轻,即古义重今义轻。例:购:古义指重金购求、悬赏。说文贝部:“购,以财有所求也。”史记项羽本纪:“吾闻汉购吾头千金,邑万户。”今义指一般的购买。清史稿兵志:“请令两广督臣续购大小洋炮。”三、阅读九方皋相马景公射出质扁鹊之卫三篇文章,完成
39、以下问题:1、找出几篇文章中活用的词,并说明用法。1、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九方皋相马)用法:名词作状语;2、请见之。(九方皋相马)用法:动词使动用法;3、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九方皋相马)用法:数词用为动词;4、景公饮诸大夫酒。(景公射出质)用法:动词使动用法;5、君嗜之,则臣食之。(景公射出质)用法:动词使动用法;2、找出几篇文章中的判断句及被动句。(一)判断句:1、臣之子皆下才也。(九方皋相马)2、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九方皋相马)3、若皋之所观,天机也(九方皋相马)4、此诸臣之不肖也。(景公射出质)5、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景公射出质)6、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
40、欲也。(景公射出质)7、弦章之廉,乃晏子之遗行也。(景公射出质)8、非子所能治也。(扁鹊之卫)9、夫扁鹊,天下之良医。(扁鹊之卫)10、而不能与灵巫争用者,知与不知也。(扁鹊之卫)(二)被动句:1、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也。(景公射出质)3、找出几篇文章中的宾语前置句式,并说明其类型。1、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九方皋相马)句式:宾语用代词复指。2、故事求远而失近,广藏而狭弃,斯之谓也。(扁鹊之卫)句式:宾语用代词复指。第二章练习题一、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其属于本义还是引申义。1、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齐發。2、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41、3、舜发于畎亩之中。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6、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7、使妇人载以过朝。8、首身离兮心不惩。9、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1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11、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12、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13、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14、人谁无過?过而能改,善莫大焉。15、川雍而溃,伤人必多。16、蔡溃,遂伐楚。1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18、由此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19、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20、每闻琴瑟之音,则应节起舞。21、寒暑易節,始一反焉。22、谚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23、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24、昔楚
42、灵王好细要。25、地不知寒人要暖。26、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27、其御之妻自门閒而窥其夫。28、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9、谗人间之,可谓穷矣。3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31、緣溪行,忘路之远近。32、心忧炭贱愿天寒。33、楚人为食,吴人及之,食而从之。34、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二、先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然后将其词义引申的层次用图表示出来。任:是任是负。(诗经大雅生民)此任重道远而无牛马,济大川而无舡楫也。(商君书弱民)以为能胜其任也。(孟子梁惠王下)秦任商君国以富强。(盐铁论非鞅)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白居易题山石榴花)众怒难任。(左传僖公十五年)罪非殊死,考未竟
43、者,一切任出,以须立秋。(后汉书章帝纪)王甚任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三、简答:1、什么是词本义和引申义。2、举例说明如何探求词的本义。四、阅读本章文选,回答以下问题:1、指出文选中的判断句及被动句。2、指出文选中活用的词并指出用法。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所对应的今字、异体字或通假字,并指出其关系。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姜氏欲之,焉辟害?段不弟,故不言弟。公赐之食。食舍肉。韩厥俛定其右。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入垒,皆下,搏人以投,收禽挟囚。祁惧其讨也,愬诸宣子。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知也。宣子说,与之乘,以言诸公而免之。4、解释下列句字中加点的词,并翻译全句。都城过百雉,国之害
44、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郄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乃免之。使御广车而行,己皆乘乘车。将及楚师,而后从之乘,皆踞转而鼓琴。祁大夫外举不弃雠,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诗曰: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夫子觉者也。 参考答案 一、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其属于本义还是引申义。题解说明:做这个类型的题目时,主要的思路是:首先从句子中也就是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归纳出该加点词的意义,然后根据探究本以所使用的方法,联系字形来
45、分析该意义与字形的关系,如果意义与字形联系非常紧密,那么该意义往往是本义;如果意义与字形联系不紧密或者从字形看不出联系,那么该意义往往就是引申义。1、發:发射、射箭,本义;2、发:出发,引申义;3、发:崛起,引申义;4、发:启发,引申义;5、朝:早上,本义;6、朝:朝见、上朝,引申义;7、朝:朝廷、朝堂,引申义;8、首:头,本义;9、防:堤坝,本义;10、防:防备,引申义;11、本:树根,本义;12、北:战败、失败,引申义;13、过:超过,引申义;14、過:过错、过失,引申义;15、溃:堤坝决口,本义;16、溃:溃败,引申义;17、信:言语真实,本义;18、信:相信,引申义;19、节:节约,引申义;20、节:节奏、节拍,引申义;21、節:节气、季节,引申义;22、隙:墙上的裂缝,本义;23、隙:隔阂,引申义;24、要:人的腰部,本义;25、要:需要,引申义;26、城:城墙,本义;27、閒:门缝,本义;28、间:参与,引申义;29、间:离间,引申义;30、间:夹杂,引申义;31、緣:沿着,引申义;32、贱:价格低、便宜;本义;33、及:追上,本义;34、及:等到,引申义。二、先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然后将其词义引申的层次用图表示出来。题解说明:作这类题目时,先归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