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假字汉字使用过程中一种同音假借的情况。指古代文献中“本有其字”的假借,本来有表示某音一的字形,但书写时由于各种原因写成了别的同音字,这种情况我们称为通假字。通假字中本来的汉字叫本字,被借用的汉字叫借字。通假字的要求是本字和借字之间必须是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如: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2、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论语阳货)3、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例1中的“蚤”借用来表示“早”,二者读音相同;例2中的“归”借用来表示“馈”,二者读音相近;例3中的“惠”借用来表示“慧”,二者读音相同。在阅读文献时一定要注意辨别通假字。第四章 古汉语词类活用一、使动用法表示“使
2、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是一种需要特殊理解的动宾关系。可用作使动用法的词类有动词、形容词、名词。(一)动词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发出动词所代表的动作行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皆可用作使动。A、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跟宾语,古汉语中有宾语的不及物动词多用作使动。例: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项羽本纪)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史记晋世家)庄公寤生,惊姜氏。(左传隐公元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谋攻)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史记陈涉世家)B、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左传
3、隐公元年)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梁惠王上)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微子)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说苑君道)动词使动用法,后面的宾语可以省略。例: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荀子天论)(二)形容词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具有形容词所描写的性质、状态、特点”。例: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柳宗元蝜蝂传)苟能起
4、,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柳宗元蝜蝂传)其达士,则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砺之于义。(国语越语)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能胜其任也。(孟子梁惠王下)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形容词使动用法,后面的宾语可以省略。例: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荀子天论)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韩非子说林下)(三)名词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成为或者拥有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齐威王欲将孙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宋女至而好,惠公夺而自妻之。(史记鲁世
5、家)吾见申叔,所谓生死而肉白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韩非子难一)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二、意动用法表示“以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主要是人们主观上的某种想法与事实不需要完全一样。可用作意动用法的词类有形容词和名词。(一)形容词意动用法表示“认为宾语具有形容词所描写的性质状态特点”。只是人主观上的认识,实际情况并不一定如此。意动用法也是一种需要特殊理解的动宾关系。例: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战国策齐策)渔人甚异之。(陶渊明桃花源记)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韩非子说难)是故
6、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晁错论贵粟疏)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汉书赵充国传)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淮南子原道训)(二)名词意动用法表示“把宾语看成、当作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人们的主观想法,事实不一定如此。名词的意动用法含有“对宾语做出某种处置”的意义,所以有的语法书也称之为“处动用法”。例: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战国策齐策)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左传宣公二年)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荀子赋)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传僖公八年)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三、名词用作一般动词指除了使动用法和意
7、动用法以外的其它用法,用作动词以后可以带宾语,不需作特殊的理解。例: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左传成公二年)范增数目项王,以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史记项羽本纪)左右欲刃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一母见信饥,饭信。(史记淮阴后列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四、名词作状语普通名词出现在状语的位置上,根据所表示的意义可分为四种情况:1、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例: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山海经北山经)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国语越语)范雎至秦,秦王庭迎。(战国策秦策)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史记廉颇蔺相如
8、列传)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汉书高帝纪)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而相遗以水。(韩非子五蠧)2、表示工具或依据。例: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柳宗元黔之驴)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战国策秦策)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汤问)失期,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吾义固不杀人。(墨子公输)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史记陈涉世家)3、表示对人的态度。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彼秦者,弃礼仪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战国策赵策)东向坐,西向对,师事之。(史记淮阴后列传)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孟子万章)4、表
9、示比喻。例:射之,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有狼当道,人立而啼。(马中锡中山狼传)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除了以上几种情况以外,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还有形容词用作名词、数词用作动词等用法本节不予介绍,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归纳。五、名词、形容词活用的条件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非并列结构,又非偏正结构,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A、形成动宾结构,前一个名词活用。例:遂王天下。(韩非子五蠧)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白居易庐山草堂记)晋军函陵,秦军泛南。(左传僖公三十年)B、形成主谓结构
10、,后一个名词活用。例:大楚兴,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史记留侯世家)2、名词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词。例: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妾请母子俱迁江南,无为秦所鱼肉也。(史记张仪列传)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战国策秦策)形容词用在所字后面多用作意动用法。3、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例: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论语公冶长)寡人欲相甘茂,可乎?(史记甘茂列传)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厌其源,塞其渎,江河可竭。(荀子修身)自上观之,
11、至于子胥、比干,皆不足贵也。(庄子盗跖)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例: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传庄公十年)秦师遂东。(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江水又东,径巫峡。(水经注巫山巫峡)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史记滑稽列传)5、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活用为动词。例:于是为郭隗筑宫而师之。(战国策燕策)推食食我,解衣衣我。(史记淮阴侯列传)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黔之驴)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战国策齐策)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史记管晏列传)6、名词后面有介词结构作补语,该名词活用为动词。例:晋师军于卢柳。(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吕氏春秋上农)请句践
12、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欲士。(国语越语)7、名词用“而”连接,活用为动词。例: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史记项羽本纪)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荀子天论)不耕而食,不蚕而衣。(盐铁论相刺)8、形容词和名词连接,并不修饰名词,则该形容词多活用为动词。例: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石闻坚在寿阳,甚惧,欲不战而老秦师。(资治通鉴肥水之战)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9、如果形容词和名词之间有表示领属的定语,该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君子正其衣冠。(论语尧曰)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韩非子说难)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
13、俗。(老子第八十章)10、如果同一个名词连续使用,则其中一个活用为动词。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论)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孟子尽心上)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如果两个名词之间有表示领属的定语,则前者活用为动词。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上)使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 古书阅读练习一 1阅读下面带古注的文章,并依注回答问题。1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子舆韩厥父故中御而从齐侯居中代御者自非元帅御者皆在中将在左帅所类反疏注居中至在左正义曰韩厥为司马亦是军之诸将也以梦之故仍居中为御明其本不当
14、中先非御者若御不在中又不须云代御以此知自非元帅其余军之诸将皆御者在中将在左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齐侯不知戎礼射食亦反下并注皆同疏注齐侯不知戎礼正义曰僖二十二年传曰虽及胡耇获则取之明耻教战求杀敌也宣二年曰戎昭果毅以听之之谓礼杀敌为果致果为毅是戎事以杀敌为礼齐侯谓射君子为非礼者乃是齐侯不知戎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越队也队直类反射其右毙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请寓乘綦毋张晋大夫寓寄也綦毋音其下音无丧息浪反乘绳证反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以左右皆死不欲使立其处处昌虑反疏皆肘之正义曰说文云肘臂节也谓左右为凶处故以肘排退之韩厥俛定其右俛俯也右被射仆车中故俯安隐之俛音勉仆音赴又蒲北反疏韩厥俛定其
15、右正义曰言此者为下丑父与公易位由厥之俯故不觉其易綦毋张盖助厥定右故并不见之逢丑父与公易位居公处(1) 古代军车的座位应如何安排?韩厥本应在哪个位置?为什么换位置?(2) 为什么说“齐侯不知戎礼”?(3) 韩厥为什么不让綦毋张“从左右”,而让他“立于后”?(4) “肘”和本义是什么?在文中是什么词类?如何翻译?(5) “越,队也”是形训、义训、还是声训?(6) 根据注释,“毙”的意思是什么?(7) 逢丑父跟齐侯交换位置,韩厥与綦毋张为什么没有发现?2黭然而雷击之韩诗外传六作聚是矣 (强国,见教材P527528,此处略)(1)“厌读为压”是什么意思?(2)根据注释翻译“黭然而雷击之”。(3)“而”
16、和“如”在古代文献中常通用,请根据古注写出三个例证。(4)“百姓劫则致畏”这句话宋本写作什么?(5)“嬴则敖上执拘则最”俗本是怎样断句的?(6)“执拘则最”郝懿行认为“最”应该写成什么?这句话在韩诗外传中是怎么写的?3参考古注翻译下面的文章,只译正文。(1)故曰为高必因丘陵自此所以责其君 (离娄,教材P526,此处略)(2)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玉磬与地媚人国佐也甗玉甑皆灭纪所得不可则听客之所为宾媚人致赂晋人不可曰必以萧同叔子为质同叔萧君之字齐侯外祖父子女也难斥其母故远言之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使垄亩东西行对曰萧同叔子非他寡人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于诸侯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其若王合命
17、何言违王命且是以不孝令也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诗大雅言孝心不乏者又能以孝道长赐其志类若以不孝令于诸侯其无乃非德类也乎不以孝德赐同类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疆界也理正也是物土之宜播殖之物各从土宜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诗小雅或南或东从其土宜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晋之伐齐循垄东行易无顾土宜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则不义何以为盟主其晋实有阙阙失四王之王也禹汤文武树德而济同欲焉树立也济成也五伯之霸也夏伯昆吾商伯大彭豕韦周伯齐桓晋文勤而抚之以役王命役事也今吾子求合诸侯以逞无疆之欲疆竟也诗曰布政优优百禄是求诗颂殷汤布政优和故百禄来聚逑聚也子实不优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言不能为诸侯害 标
18、点并翻译下面的文章: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 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战国策
19、?齐策)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泉涌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惨而退(资治通鉴?卷一九二?唐纪八)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
20、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常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战国策?齐策) 屈原疾王聽之不聰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窮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古代汉语文选笔记王力古代汉语第一课 神话四则一字(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下同)形刑,鼇=鳌,二虚词:1、以:A介词:乃以乳为目,
21、以脐为口。(“把”)B连词(1)操干戚以舞。(“而”)(2)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而来”)后三句同。2、于:介词。饮于河渭。(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于河渭”介宾词组作补语)3、与:(1)介词。形天与帝争神。(引进动作的参与者,“跟、同”)(2)连词。夸父与日逐走。(和)4、焉:(1)代词兼语气词,“于是(此)”。故日月星辰移焉;故水潦尘埃归焉;5、乃:副词,“于是、就”:乃以乳为目。三、词类活用:(1)欲得饮。(动名,饮的水。)(2)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名词作状语,在道路上。)四、常用词:1、逐:(1)本义:追赶、追捕、竞逐。如“夸父与日逐走。”(2)引申义:追击赶跑、驱逐放逐被
22、放逐的官。2、干:(1)本义:盾牌。如“操干戚以舞”(2)引申义:“干戈”连用泛指作战武器、代称兵事、战争。冲撞、触犯、冒犯追求、求取干预。3、极:(1)本义:房屋的正梁。(2)引申义:北极星最高的地位最高准则、标准、极点、边际、尽头,如本篇:“四极废”达到极点、穷尽(动词)最高的、最远的、达到极点的(形容词)非常、最(副词)。4、济:(1)常用义:渡过水流。(2)引申义:过河的地方帮助、给济、拯救,如本课:“杀黑龙以济冀州”成功、成就事业。(3)济济:形容众多、美好的样子。5、天:(1)本义:人的头顶,如:“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2)引申义:天帝、上天自然所生成的事物头等大事头顶上刺凿
23、涂黑的黥刑把头发剃掉。6、道:(1)(本义):供行走的道路。如:“道渴而死”(2)引申义:为达到某一目的或完成某一件事所采取的途径、方法规律、道理思想学说、政治主张理想、志向美好的道德符合伦理道德要求的所谓好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措施引导、疏导(后写作“导”)遵循称道、述说。第二课 寓言四则一、字:腹覆,有宥。菜采。反返,说悦,麤=粗,有又,部培,责债,譆=嘻,端耑二、虚词:1、微:否定副词作状语,表假设否定。如“微二人,寡人几过。”(“如果没有”)2、所以:“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此臣所以辞而去也”(“导致的原因”),“是乃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的地方。)3、是:(指示代词“这”):“是必夫奇
24、鬼也。”4、因:于是(连词)“鼠因往托焉”。5、之:“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吏书之不善”:(用在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动词“到去”)“与之去”、“则宓子贱为之怒”(代词)三、活用:1、“扶而道苦之”:道:名状,苦:形使动(使苦),“汝道苦我”:同上。2、“灌之则恐败其塗”:动名,(涂的泥)。(注意:“束木而涂之”中的“涂”是动词“涂泥”)3、“孽矣!”名动,作孽。4、“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名词性词组,是“相”的状语。意为“根据形貌筋骨来识别”。四、特殊句式:(符号:主语、谓语、宾语。以下同。)1宾语前置:治国何患?何谓也?(以
25、上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又何马之能知也。(以上是代词复指宾语前置)2、判断句:此黎丘丈人之智也。是必夫奇鬼也。五、常用词:1、过:(2)本义:走过、经过(2)引申义:超过、胜过过分、太甚犯错误(动词)如本课“微二人,寡人几过”责备、批评过访、拜访。2、责:(1)本义:债款、债务收取债款、讨债,如本课“往责于东邑”索取、要求、责令责问、责备、审问责罚责任、职责。3、诛:(1)本义:以言语批评、谴责人(2)引申义:要求、索取声讨、讨伐杀戮、消灭,如本课“不诛之则为乱”。4、相:(1)常用义:仔细看、审察,如“九方皋相马”“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2)引申义:相貌观测命运扶助、辅佐辅佐君主掌管国事的
26、官吏。(名词)作某国或某人的相赞礼者,主持礼节仪式的人。(以上各义均读xiang)(3)用作副词读xiang.互相递相动作一方施而另一方受,不是互相施、受。如“杂然相许”第三课论语八章一、字:脩修,芸耘,反返,归馈,知智,塗途。二虚词:1、盍:“何不”的合音字“盍各言尔志?”之:(取独)“德之不脩,学之不讲”,“道之不行”,“君子之仕”。2、且:(连词“而且”)“不义而富且贵”。3、焉:“又何加焉”(“于之”),“则将焉用彼相矣”(疑问代词)4、也:“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句中语气词,表停顿)5、夫:“君子疾夫舍曰”(指示代词,那个)“夫如是”(句首语气词表提示议论)“今夫颛臾”(与“今”组成固
27、定结构相当于一个发语词。)6、“予与尔言”:“予”,我,代词。“与”,介词。7、“遇诸途”,“之于”的合音字。8、“亟失时”,副词,屡次。9、“如之何其废之”: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语气。三、实词:1、“颜渊季路侍”:在尊长者旁边陪伴侍候。2“学之不讲”:研究、讨论。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憋闷、郁积。“启”,开导。“发”启发。4、饭疏食:“饭”吃(动)。疏食:粗粮。5、子适卫,冉有仆:“适”,“到去”。“仆”指驾车的人。6、庶矣哉:“庶”,众,指人多。7、无乃尔是过矣(动,责备)且尔言过矣(形,错误)是谁之过与:(名,过错)8、相:“将焉用彼相矣”:扶助盲人走路的人(名)。“相夫子”
28、,辅佐,(动)。9、陈力就列:“陈”,陈列,摆出来。“列”,位、职务。10、萧墙之内:指宫内。国君宫门内的矮墙,叫萧墙。11、有事于颛臾:战争。12、有国有家:“国”,诸侯统治的区域:“家”,大夫统治的区域。13、岁不我与:在一起(动)。14、归孔子豚:小猪。15、时其亡:不在。16、亟失时:时机。17、吾将仕也:动词,做官。18、子路从而后:“从”跟随:“后”,动词,走在后面。19、四体不勤:“四体”,四肢:“勤”辛劳、劳苦。20杀鸡为黍:做粘黄米饭。21、而乱大伦:指君臣之间的关系准则。22、道之不行:指儒家所主张的治国之道。四、词类活用:1、“敝之而无憾”:“形使动”使坏“。2、”老者安
29、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都是使动用法,”使之安逸“”使之信任“”使之归依“。3、“曲肱而枕之”:“曲”,形使动“使弯曲”,“枕”,名动“用头枕物。”4、“富之”:形使动“使富起来”。5、“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6、“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使动用法,后省“之”。7、“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使动,“使之见”读。后“见”,及物动词,会见。8、“怀其宝而迷其邦”,形使动“使迷乱”。9、“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使动用法,“使之吃”、“使(其二子)拜见”。10、“欲洁其身”形使动“使洁”。五、句:1、判断句:(1)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
30、,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2)是社稷之臣也。是谁之过与?(“是”是指示代词“这”意。)2、宾语前置:(1)无乃尔是过与?(2)何以伐为?(3)又何加焉?(4)岁不我与。3、双宾语: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六、常用字:1、饭:(1)本义:动词,吃(饭),如本课:“饭疏食,饮水。”(2)引申义:给人饭吃或喂牲口。谷类熟食(名)泛指饭食。2、食:(1)动词,读shi,吃。(2)动词,读si,给吃。本课“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也”养活,喂养。此义后写作“饲”。(3)名词,读shi,泛指吃的东西。(4)名词,旧读si,特指饭。如本课:“饭疏食,饮水。”3、启:会意字,从户从又。(1)本义:开门。
31、(2)引申义:开口、张口开导、启发。如本课:“不愤不启”兴起发生、萌生、萌发开拓、开关陈述、禀告开始。4、发:(1)本义:把箭发出去。(2)引申义:发出、产生;兴起出发;使出发、派遣打开、开掘;开导、启发;揭示、阐发(用于“开导、启发”义的如本课“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显露、表现出;暴露、败露、揭露表达、抒发、传布。5、国:(1)古义:A诸侯的封地,如本课“有国有家。”B诸侯国的国都。(2)今义:国家。6、家:(1)古代常用义:A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如“国”例。B家庭,(2)今义:家庭。7、至:(1)本义:到。如本课“至则行矣”(2)引申义:抽象义,到某时达到最高的职位极、非常(副)最完美的(形
32、)8、遇:(1)本义:碰到,不期而遇。如本课“遇诸涂”。(2)引申义:接触知遇、遇合。第四课老子二章一字:伯佰二、虚词: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表“的原因”。2、“是以欲上民”“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就是“以是”,因此。3、“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虽然。“无所”是动词“无”和代词“所”组成的固定结构,意为“没有什么必要”。4、“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互相(副词)。三、实词: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同类事物中的首领、最杰出者。2、“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推”,推举:“厌”,厌恶、抛弃。3、“有什伯之器而不用”:十倍百倍。4、“虽有舟舆”:车。四、词类活用:1、“是以圣人处上而
33、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都是形容词作意动。“重”译为“认为重”:“害”译为“认为有妨害”。2、“小国寡民”:形容词作意动。“小”是“使小”。“寡”译为“使少”。3、“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形容词作意动。顺次译为“认为香甜”、“认为好看”、“认为安适”、“认为满意”。4、“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形容词作意动。译为“认为重”(即“看重、不轻易”)。五、常用词:1、乘:象形字,象人站在树上。(1)本义:升登,上。(2)引申义:上车、乘车、驾车驱马驾车乘船、驾船。如本课“虽有舟舆,无所乘之”。借助、利用、趁机会。(3)另一个常用义:兵车,读sheng兵车单位出使、畋猎等用车也以“乘”为单位
34、。2、先:(1)本义:前进、走在前面。如本课“欲先民,必以身后之”。(2)引申义:先做某事带头,做出表率。(3)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他人他事之前,多作状语表示时间,在之前。(4)形容词“先”表示先前的、先代的,用于人时通常表已故的祖先、先辈(名)。3、后:(1)本义:走在后面,落在后面。如“子路从而后”。(2)引申义:位置、时间、次序在后面。如本课:“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他人他事后面。常作状语位置、时间、次序在后的。(形)表时间,在之后后代、子孙(名)(注意“后”“後”是两个不同的字。)4、与:形声字,从舁牙声。(1)本义:赐予、施予(2)引申义:附和、亲附赞许、称道参与在其
35、中跟、同(介)如本课“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和(连)。第五课 五柳先生传一字:=吝二虚词:1、“因以为号焉”:“因”,连词,于是、就:“焉”,句尾语气词,表提示语气。1、“或置酒而招之”:有时候(肯定性无定代词)2、“曾不吝情去留”:语气副词,与否定副词“不”连用,以加强否定语气。3、“造饮辄尽”:每每、总是。三实词: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地方(名词)。2、“不详其姓字”:清楚。3、“或置酒而招之”:邀请。4、“造饮辄尽”:到、往。5“曾不吝情去留”:偏义复词,重在“去”,离开。6、“环堵萧然”:墙。7、不戚戚于贫贱:愁苦的样子。8、不汲汲于富贵:急切追求的样子。四常用字:1、造:形声字,从辵
36、,告声(1)本义:到、往,如本课“造饮辄尽”。(2)引申义:造访、拜访达到某一境界。(3)、今义:制作、做。(此义与古义同)。2、去:(1)古义:离开,如掣肘“辞而去也”。距离(空间、时间)除去、废除死亡的委婉语。(2)今义:往。(与古义相反)。3、解:会意字,从刀从牛从角。(1)本义:分解动物的骨肉肢体(2)引申义:A把纠结的东西解开,解脱特指解脱对犯人的囚禁,解除罪罚特指解除军事包围、战争B打开、开放C破碎、离散松弛、懈怠(这个意义读xie,后来写作“懈”)-D对事理的分析、解释理解、知晓。如本课“不求甚解”。4、读:(1)本义:解释、阐发文字语句。(2)引申义:阅读、诵读。如本课:“好读
37、书,不求甚解”。句读(dou)。第六课 送董邵南序一、字:彊=强,邪耶,二、虚词:1郁郁适兹土:这(指示代词)。2、董生勉乎哉:语气词连用,语气重点落在感叹语气的“哉”上。3、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苟”,如果、只要是。(假设连词)“焉”:语气词。4、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恶”:疑问代词,哪里、怎么。“邪”:句末疑问语气词。5、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姑且(副词)。6、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矧”,何况(转折连词)“乎”,介词,同“于”。三、实词:1、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怀有任侠激情,以义气为重。2、郁郁适兹土:往。3、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谓,说。4、董生勉乎哉:努力。5、为我弔
38、望诸君之墓:凭吊。6、为我谢曰:恳切相告,殷勤致辞。四、常用词:1、适:(1)本义:到(某地)去。如本课“郁郁适兹土”。(2)与“之”“如”是同义词,可能只是方言的不同。与“往”的意义较接近,但用法却不相同,“往”在上古不带宾语,而其他三个字都可带宾语。(3)与“嫡”“敌”“谪”等字的声符都是“啻”,上古读音相同相近,常互相通假。(4)古书中“適”与“适”不是一个字,“适”读,主要用于人名。2、举:是形声字,从手与声。(1)本义:用两手把东西举起来(2)A捧着、提起特指鸟抬起翅膀起飞,飞动抽象意义,举出、提出特指把优秀人才提拔出来,即推举。如本课“董生举进士”特指把坏人坏事揭发出来,即纠举、检
39、举B做、举动、发动拔取,即占领。C整个拿出、全部发动包举、穷尽整个(形)。3、利:(1)本义:刀剑锐利,刀口快。(2)引申义:迅速、敏捷顺利、方便利益、好处特指财利特指功名利禄,如“不慕荣利”重要的、贵重的、要害的(形)。4、谢:形声字,从言射声。(1)本义:向人认错道歉。(2)引申义:A用言辞委婉地推辞拒绝告辞告诉,如本课“为我谢曰明天在上,可以出而仕矣。”以言辞相问候B对别人的赠予或帮助表示感谢。C衰退、消亡草木凋谢。第七课 祭十二郎文一字:羞馐,彊=强,歛殓,已以。二虚词:1、乃能衔哀致诚:才,(副)。2、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孰”,谁。“遽”,突然、很快地。(副)3、诚知其如此,虽万乘
40、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诚”,如果确实如此,(副)。“其”,代词,它。“虽”,即使(假设连词)。“以”,表时间(介)。4、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然而,(转折连词)。5、其能久存乎:难道,(副词,表反诘语气)。“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真邪?”用法同。6、虽然,吾自今年来:两个词,虽然如此。7、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有的、有些(肯定性无定代词)。8、几何不从汝而死也:多少,这里指多少时间。9、其无知:如果(假设连词)。10、比得软脚病:最近、近来。11、抑别有疾而至斯乎:或是、还是(选择连词)。12、其然乎?其不然乎?:相当于“是还是”(用于并列的
41、选择问句,表示推测语气)。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同上用法。13、然后惟其所愿:他们(代词)。其又何尤:难道(表反诘的语气副词)。14、吾其无意于人世也:大概(表拟测语气副词)。15、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对象,译“和”“跟”。三、实词:1、乃能衔哀致诚:内心的感情。2、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孤”,幼年丧父。“及”,等到。“省”,明白。“怙”,依靠。“所怙”:依靠的人,指父亲。3、请归取其孥:妻室子女的统称。4、而汝抱无涯之戚也:悲痛、悲伤。5、强者夭而病者全乎:保全,与上句“存”义近。6、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能。7、未可以为信也:诚信、真实。8、弔汝之孤与汝
42、之乳母:向死者亲属致以慰问。8、窆不临其穴:“窆”把灵柩放入墓穴。“灵”,哭悼死者。9、曷其有极:穷尽。10、其又何尤:责怪、怨恨。11、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孩提者”,本指婴儿和尚须牵抱的幼儿,这里泛指小孩。“冀”:希望、指望。四、词类活用: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动名,祭奠用的供品。2、就成家而致汝:使动,使来到。3、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名动,继承家业。五、句:1、惟兄嫂是依。2、何为而在吾侧也?3、其又何尤?六、常用字:1、信:会意字,从人从言,(1)本义:言语真实,不虚伪。(2)引申义:忠诚、诚实真实、确凿可信,如本课:“信也,”表确凿的情态语气,含有果真、的确之意。
43、(副词)。实践诺言、守信用相信、信任、信奉,如黎丘丈人“其父信之”信约、盟约可作凭信的物件、符信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是传送信讯书信的人书信(名词)(这已是晚起的意思了)(3)假借为“伸”。2、实:(1)本义:财物粮食充足、富有(2)引申义:财货、物资实利-充实、充满果实及谷物实际内容、实际情况实心实意、忠实实在、确实(副)如本课“吾实为之,其又何尤”。3、诚:(1)本义:心意诚挚由衷恳挚,如本课“乃能衔哀致诚”(2)引申义:真实可信实在、的确(副词)如本课“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4、保:象形字,象大人抱(背)孩子的形状。(1)本义:护养幼儿(2)引申义:保护、保全恃、依靠固守、防守
44、保有、据有安、安定保育幼儿的妇女,后来写作“媬”保护婴儿的包裹衣,后来写作“褓”护卫用的城堡,后写作“堡”。5、旅:(1)古指军队的编制,五百人为旅(2)引申义:军队同、俱在外的人野生的(这一意义的专用字是“穞”)。第八课送薛存义序一字:直值,蚤早二虚词:1、若知其职乎:你,(第二人称代词)。2、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同上)3、盖民之役:大概,(语气副词)4、出其十一佣乎吏:“于”(介词)5、使司平于我也:我们,这里是以民的口气说话。6、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我们,此处是以“吏”的口气说话。7、如吾民何:对怎么办8、得不恐而畏乎:能不呢。9、吾贱且辱:又(连)10、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
45、重之以辞:“于”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以”介词,译为“用、拿”,介宾结构作补语。11、向使佣夫于家:假使(假设连词)三、实词:1柳子载肉于俎:古代祭祀或设宴用的一种木制礼器。2、有达于理者:明白、通达。3、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为”,动词,做、干。“的”的确、真实。4、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前一“役”是名词,仆役;后“役”是动词,役使、驱使。四、词类活用:1、饮食之:使动用法“使饮食”,即给(他)吃喝。2、凡吏于土者:名动,为吏,做官。五、常用字:1理:形声字,从玉里声。(1)本义:治玉。(2)引申义:对国家对事物的治理、管理,与“治”同义。治理狱讼的法官纹理条理、情理、道理、规律治理得好,井井有条,天下太平(形),与“乱”对。2、达:(1)基本意义:到达、通达(2)引申义:通达事理,如本课“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胸襟宽广、豁达特指仕途通达,政治上得志,与“穷”相对。通行的、共同的。与“通”意义相近。3、直;(1)基本意义:不弯曲,与“曲”“枉”相对。(2)引申义:道德品质的正直、忠直径直、直接简直(副词)当着、迎对,此意后写为“值价值、工值”。如本课“今受其直怠其事者”仅仅、只不过(副)特意、故意。4、受:形声字,从舟省声。(1)本义:给予、接纳。如本课“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2)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