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23年第3 期No.3,2023新发展格局下乡村振兴水平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张明斗1,周周川2(1.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辽宁大连116 0 2 5;2.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辽宁大连116 0 2 5)摘要】实证分析以中国3 0 个省(市、区)为研究样本,运用熵值法综合测算出2 0 11年一2 0 2 0 年的乡村振兴水平,总结出其时空差异特征,并基于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揭示了乡村振
2、兴水平空间差异的来源,在此基础上通过二次指派程序法(QAP)着重探究了乡村振兴水平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0 年间,乡村振兴水平呈现波动式上升,且在2 0 17 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后快速增长,其空间分布始终具有“东高西低”的特征,并随着时间推移展现出“南高北低”的特征;乡村振兴水平空间差异整体呈现缩小态势,四大地区基尼系数的大小次序为东部地区 东北地区 西部地区 中部地区,东部一东北间的差异最大,中部一西部间的差异最小,区域间差异成为其空间差异的重要来源;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对乡村振兴水平空间差异有显著正向影响,市场化水平差异有显著负向影响。研究结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
3、略进而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制定依据。关键词乡村振兴水平;空间差异;影响因素;新发展格局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 0 1-5 14 0(2 0 2 3)0 3-0 116-14一、引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区域均衡协调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长期以来,受制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中国的城乡割裂问题普遍存在,城市偏向的发展战略1、过快的城镇化速度2 扩大了城乡差距,经济结构愈发失衡,部分地区由此患上了严重的“乡村病”。同时,城乡经济循环不畅、需求结构与生产结构错位以及乡
4、村有效供给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由此引发乡村发展主要任务向“畅通城乡区域经济循环和乡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在这一转变下,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并逐渐将“三农”的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此来系统性解决“三农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收稿日期2 0 2 3-0 4-0 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长江经济带城市收缩的空间异质性、影响因素与城市体系协同发展”(项目编号:7 18 0 4 0 2 1);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中国城市经济韧性的空间关联网络研究”(项目编号:XLY
5、C2007123);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项目(面上项目)“风险干扰下辽宁省城市经济韧性的驱动因素与提升机制重构研究(项目编号:LJKMR20221600)作者简介 张明斗,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城市经济研究;周川,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116一要素流动”的发展方向,借此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构建城乡新发展格局。作为统领未来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战略3 ,乡村振兴以乡村偏向为战略导向来纠正以往城市偏向发展惯势4,已构成不断增强乡村自主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完成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不仅是面对乡村衰落
6、这一世界性难题的及时响应,也是适应新发展格局下城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全国上下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系统性构建出乡村振兴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当前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状况,剖析其时空差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打破乡村发展困境,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目前,已有关于乡村振兴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乡村振兴的理论内涵、乡村振兴水平的测度、乡村振兴的影响因素三个方面。一是关于乡村振兴的理论内涵,张海鹏等认为,乡村振兴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农村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思想,同时也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农村发展思想5 ;何仁伟认为,区域空间结构理论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理论,该
7、理论可以为乡村振兴的空间实施路径提供清晰逻辑6 ;刘彦随指出,乡村振兴的对象是乡村地域系统,其核心在于遵循城乡发展规律、实现乡村系统振兴7;而李玉恒等从乡村弹性视角指出,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在于把握乡村地域系统演化过程与规律,深入揭示乡村内部系统与外界环境系统交互作用的模式及其机理,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导向的乡村振兴路径与保障措施8 。二是关于乡村振兴水平的测度,杜国明等以东北黑土区典型县域(拜泉县)为例,构建了村域乡村振兴指标体系,结果显示拜泉县乡村振兴水平呈现出“金字塔”结构,整体水平较低,且在空间上表现出以县城为核心的圈层式分布特征9 ;郭远智等通过构建县域指标体系对2 0 17 年中国乡村振
8、兴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乡村振兴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东中西地域分异,并具有显著的集聚特征10;张旺等测算了中国省域层面上的乡村振兴水平,研究发现中国整体水平偏低但呈递增态势,四大区域中东部地区遥遥领先,为高值集聚区,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均在全国均值之下,为低值集聚区11。三是关于乡村振兴的影响因素,Terluin认为农村发展是全球力量和地方反应相互作用的结果12 ;Neumeier基于社会创新过程模型,指出社会创新的缺乏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13 朱纪广等通过构建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系统发展水平的回归模型,发现城镇化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相较于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对乡村
9、振兴的作用更为重要14 ;王彩艳等探讨了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发现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可以通过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影响乡村振兴15 。纵观现有研究可以看出,尽管学者们对乡村振兴的理论内涵进行了深入解读,并从不同区域层面对乡村振兴水平进行了测度与研究,但对于乡村振兴水平空间差异方面的探讨仍有待丰富,尤其是空间差异到底有多大,空间差异的来源是什么,空间差异又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问题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愿景下呕待我们做出解答。因此,本文在对乡村振兴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之上,对其空间差异进行测算与分解,并探讨了影响空间差异的相关因素。相对于已有研究,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在于:一是依据乡
10、村振兴的战略内涵和理论依据,科学构建其评价体系,综合研判乡村振兴水平的时间差异特征,进而厘清乡村振兴发展的时序脉络,为提高乡村振兴水平提供现实参照;二是在明确出我国乡村振兴水平的空间差异基础之上,运用Dagum基尼系数方法对其差异来源展开探讨,系统诊断出我国乡村振兴水平空间差异的内在成因,进而为区域差异化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三是基于QAP回归方法,从差异性视角出发对我国乡村振兴水平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明确出空间差异的形成机制,以期为缩小空间差异提供理论借鉴和政策制定依据。二、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一)指标体系构建本文基于乡村振兴的理论内涵,并参考相关研究成果16-18 ,
11、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与生活富裕五个维度构建出乡村振兴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熵值法计算出指标权重,并由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与指标权重求得综合评价得分。具体指标体系与权重如表1所示。一117一表1全乡村振兴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指标层产业兴旺(0.228)农村住户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万元/人)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每千农村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千人)每公顷耕地化肥使用量(千克/公顷)生态宜居(0.208)乡村乡风文明(0.170)振兴治理有效(0.206)村委会中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人)农村恩格尔系数(%)生
12、活富裕(0.188)具体指标农业机械化水平(千瓦/公顷)人均第一产业增加值(万元/人)节水灌溉率(%)村庄供水普及率(%)每百人养老服务机构数(个/百人)每千人口专任教师数(人仟人)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年)家庭文教支出占总支出比重(%)每万人拥有乡镇文化站个数(个/万人)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农村基尼系数村民社会参与度(%)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村庄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人)指标含义农业机械总动力/耕地面积(+)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一产业从业人员+)节水灌溉面积/总灌溉面积(+)农村住户固定资产投资额/乡村总人口(+)第一产业增加值/地区GDP(+)每
13、千农村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农用化肥使用总量/耕地面积(-)村庄供水普及率(+)养老机构个数/年末收养人数10 0(+)乡村专任教师数/乡村总人口10 0 0(+)(文盲人数1+小学学历人数6+初中学历人数x9+高中和中专学历人数12+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人数16)/6岁以上人口总数(+)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消费总支出(+)乡镇文化站个数/乡村总人口10 0 0 0(+)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农村基尼系数(-)参加村委会选举的投票人数/当年完成选举的村委会选民登记数(+)村委会中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人员/村委会成员总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农村居
14、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消费总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总收入(+)村庄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权重0.0440.0550.0410.0320.0560.0600.0190.0310.0980.0380.0180.0410.0620.0110.0060.0660.0250.1090.0600.0200.0440.064118(二)研究方法1.熵值法熵值法是一种客观指标权重测度的方法,根据指标数据本身特性来决定指标权重,消除了人为决定权重时主观因素的影响。故此,本文运用熵值法对指标体系赋权并测度乡村振兴水平。熵值法的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对于正向指标,计算公式如
15、式(1)所示:X=nmax(X,)-min(X,)(X,-min(X,/)(1)对于负向指标,计算公式如式(2)所示:(3)(max(X,)-X,)X=max(X,)-min(X,)式中,q=1,2,,n,n为省份数;l=1,2,,m,m为指标数;X表示省份q第1项评价指标的数值;min(X,)和max(X)分别为所有省份中l项评价指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X为X标准化后的数值。(2)将各指标同度量化,计算第l项指标下,省份q占该指标比重(u):(3)计算第l项指标熵值(el):(2)XUq=77q=1el=-aZualn(ug)q=1式中,a=1/ln(n),et 0。(4)计算第l项指标的差异
16、系数(gl):(5)对差异系数归一化,计算第I项指标的权重(W):(4)gi=1-el(5)(6)81W,=m=1(6)计算综合评价得分(U。):U.=2wmWX1=12.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Dagum基尼系数是一种由Dagum 提出的按子群分解的方式对空间差异进行分解的方法19 ,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空间总体差异的来源问题,同时能够描述子样本的分布状况,并通过识别超变密度克服子样本间交叉重叠问题2 0。本文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来探究中国乡村振兴水平的空间差异及来源,以诠释乡村振兴的区域均衡发展程度。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的计算公式为:(7)119(1)计算总体基尼系数(
17、G):R12n台台合台nh(8)式中,G表示总体基尼系数,yi(y r)代表i(h)区域内第i(r)个省份的乡村振兴水平,为全国各省乡村振兴水平的均值,k为区域个数(本文将3 0 个省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即k=4),n;(n h)是j(h)区域内省份个数。(2)计算单个区域内基尼系数(Gj;):Gij(9)2n;台台式中,为区域i的乡村振兴水平的均值。(3)计算两个不同区域间基尼系数(Gj):nnhGi=台nin(y,+yh)式中,h为区域h的乡村振兴水平的均值。(4)计算区域内差异贡献、区域间差异贡献和超变密度贡献。在将四大区域的乡村振兴水平均值从大到小排序后,可将总体基
18、尼系数分解为区域内差异贡献(G)、区域间差异贡献(Gm)和超变密度贡献(G,)三部分,计算公式为:(10)(11)Gu=ZG;pisj4j=14Ga=2G(pisa+pns,)Di一j=2 h=1G=Gm(p,sn+pns,)(1-Dn)j-2 h=1式中,p,=n;/n,即为i区域内省份数与总省份数n的比值,s;=(n;j,)/(n y);D i 代表区域和h区域乡村振兴水平的相对影响,其计算公式为Dj=(d j 一p)/(d j 十pi);d i 表示区域间乡村振兴水平的差值,可以理解为j区域和h区域中满足y一yr0条件的所有样本值之和的数学期望,其计算公式为d=。d F(y)(一)dF,
19、();为超变一阶矩,表示区域和h区域中所有的r0样本值之和的数学期望,其计算公式为pi=。(y 一)dF();F,(F,)为j(h)区域的累积密度分布函数。3.QAP分析方法QAP(Q u a d r a t ic A s s ig n m e n t Pr o c e d u r e),称为二次指派程序法,是一种通过对矩阵数据随机置换(12)(13)dF(y)除港澳台地区和西藏,依照传统的中国四大经济区域的划分标准,本研究对象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
20、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120来分析矩阵间关系的非参数检验方法,其优点在于不受变量自相关和多重共线性约束2 1。中国乡村振兴水平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之间往往不相互独立,利用传统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可能会使模型存在较为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导致最终结果出现误差。为避免上述情况,本文采用QAP回归分析来探究乡村振兴水平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QAP回归分析的一般模型如式(14)所示:式中,Y表示因变量差异矩阵,X,(i=1,2,3,N)表示对因变量差异产生影响的各类自变量差异矩阵。全国及增速(%)主要地区2011 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 2016
21、年 2017年2018年2019年 2020年北京0.406天津0.390河北0.329山西0.299内蒙古0.258辽宁0.304吉林0.274黑龙江0.268上海0.416江苏0.393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0.248新疆0.294全国0.321东部地区0.365中部地区0.302西部地区0.301东北地区0.282Y=f(Xi,.,XN)表22011一2 0 2 0 年全国及主要地区的乡村振兴水平0.4070.4240.4230.4220.3610.3710.3340.3500.3170.3120.3610.3650.2810.275
22、0.2810.2970.4370.4350.3940.3670.3620.3640.2990.2950.3400.3520.3140.2990.3430.3840.2770.3170.2900.2410.3330.2890.2800.2960.3090.2910.3950.3930.3050.3450.3000.3230.2830.2810.2870.2410.3400.2930.3380.3390.3480.2970.2980.3630.3300.3810.2960.3080.308(14)年份0.4540.4780.3560.4320.3540.3630.3980.3570.2860.33
23、40.3810.3740.2830.2960.3380.3570.4100.4090.3980.4160.4000.4480.3050.3000.3870.3620.2830.2890.3490.3540.3260.3160.2940.2960.2900.3520.2740.3270.3110.3170.3880.3520.3150.3060.2850.3210.2710.2890.2900.3350.3060.2950.2890.3330.3190.3640.2650.3270.3710.3880.3310.3440.3820.3820.3080.3250.3030.3240.3120.33
24、40.4360.3420.3020.3210.3280.3480.2610.2830.3240.3580.4010.3650.3050.3020.3710.3480.3390.3370.3810.3810.3480.3060.2740.3050.3610.3200.3080.2980.3470.3060.4450.4120.3030.3240.3600.2760.3070.3080.2910.3150.3220.3450.3070.3130.3260.3540.3500.3040.3650.3650.3540.3300.4010.3570.3310.3150.3280.3220.3420.29
25、70.4650.4030.3580.3180.3960.3150.2690.2800.3720.3730.3810.3280.3390.3410.3540.3460.2800.3610.3090.3230.3350.3340.3160.3260.3200.3140.2980.3660.3600.3360.3410.3690.3290.3350.2880.4700.3610.3920.3370.3630.3320.2620.3010.4380.4160.4070.2970.4000.3800.3410.3060.3270.3500.3440.3700.3630.3480.3340.3410.33
26、60.3570.3220.3230.3530.3540.3540.3930.3330.3460.2980.5090.3870.3640.3490.3770.3150.2660.3220.4280.4150.4350.3680.3970.3360.3830.3630.3580.3600.3550.4000.4210.3690.3720.3430.3440.3910.3750.3520.3850.4030.3750.4090.3560.3740.3010.5300.4530.3650.3380.3420.3360.3080.3540.3870.3980.4880.3860.4030.3940.35
27、10.3340.3470.3990.3660.4000.3850.3620.3790.4100.3350.3410.3350.3990.3960.4170.3810.4130.3660.3740.3333.001.681.171.373.171.111.303.13-0.800.153.362.881.922.560.242.102.032.003.042.92-0.291.932.624.211.760.04-0.091.535.333.961.941.362.172.451.84一121一(三)数据来源本文以2 0 11年一2 0 2 0 年中国3 0 个省(市、区)(由于西藏及港澳台数据
28、缺失,暂不列人研究范围)为研究样本,重点分析了乡村振兴水平的时间差异特征、空间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其数据来源于2011年一2 0 2 1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中国水利统计年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及各省(市、区)统计年鉴。部分缺失数据采用线性插值法补齐。其中,由于2 0 2 0 年中国现行农村贫困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故将2 0 2 0 年各地区贫困发生率全部记为0。三、实证结果分析(一)乡村振兴水平的时间差异特征依据前文建立的综合指标体系,本文利用嫡值法测算了2 0 11年一2 0 2
29、0 年全国3 0 个省(市、区)的乡村振兴水平(见表2)。总的来看,中国乡村振兴水平整体偏低,研究期内乡村振兴水平均值最低为吉林省(0.2 7 8),最高为北京市(0.4 5 8);同时,虽然大多数省份呈现逐年增长态势,但年均增长率较低。这说明乡村振兴目前仍处于初始阶段,需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加快形成城乡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0.4300.4100.3900.3700.3500.3300.3100.2900.2700.25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年份(年)全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图1中国及四大地区乡村振兴水平的时序变化在对研究期内各省份乡
30、村振兴水平测算的基础上,本文绘制出全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乡村振兴水平均值的时序变化图(见图1)。可以看出,在时序变化特征方面,2 0 11年一2 0 2 0 年,中国乡村振兴水平总体呈“上升一下降一上升”的波动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9 4%。其中,2 0 11年一2 0 15年,乡村振兴水平从0.3 2 1上升至0.3 5 4。这一阶段,“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政策接替发力,助力乡村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获得了良好格局。2 0 15 年一2 0 16 年,由于乡村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发严重,人才流失、资金投人不足等大量障碍性因素导致乡村振兴水平有所回落,
31、全国乡村振兴水平从0.3 5 4 下降至0.3 3 0。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2 0 17 年一2 0 2 0 年,乡村振兴水平从0.3 4 1提升至0.3 8 1,乡村发展状况逐渐好转,并呈现较快增长趋势。这表明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加大支持力度、畅通发展路径以及增强发展能力,促进了乡村振兴水平的全面提升。分地区来看,中国四大板块乡村振兴水平存在与全国整体水平基本一致的波动趋势,但东北地区的波动幅度较大,波动产生后恢复时间更长。该地区虽然农业资源丰富,但由于乡村地域的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非农产业发展落后等原因,导致其在乡村发展出现问题后整体应对能力弱,调整周期长。(二)乡村振兴水平的空间差异特征
32、及其分解1.乡村振兴水平的空间差异特征为更好地展现乡村振兴整体水平的空间演变特征与规律,本文采用自然断点法,将其划分为“弱振122一兴度”“低振兴度”“中振兴度”“高振兴度”四个层级,并绘制出其空间分布图(见图2)。可以看出,在空间格局演化方面,乡村振兴水平先表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后又表现出“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其中,东部地区的乡村振兴水平始终高于中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且北京、天津、浙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其乡村发展具有独特优势和先进的模式。中西部地区受地域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乡村发展较为疲弱,形成了以湖北、陕西为中心的乡村振兴低值区域。但由于中国贯彻区域均衡发展理念与做法,乡村发展
33、的重心不断向中西部地区偏移,从而使得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水平提升较快。根据图2 ad 可以看出,大量中西部省(市、区)由“弱振兴度”转变为“低振兴度”和“中振兴度”,东西部差距呈现出缩小趋势。东北地区10 年间基本处于“弱振兴度”和“低振兴度”间的不断转变之中,表明东北地区乡村发展较落后,振兴效果不显著的状况,仍需积极探索适合东北地区乡村发展的新路子,以此解决其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在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差异缩小的情况下,由于“弱振兴度”向“低振兴度”的转变趋势主要表现在北方地区,而“弱振兴度”向“中振兴度”的转变趋势主要表现南方地区,从而在2 0 2 0年(图2 d)表现出“南高北低”
34、的分布特征。这除了与南北方的乡村发展基础有着密切关联外,还与乡村振兴的投入水平存在紧密联系。Na.2011年b.2014年黑龙江黑龙江内蒙古新福内蒙古新福青海图例乡村振兴水平0.00.319X解报兴度)0.319,0.367X低搬兴度)0.367.0.412X中报兴度】0.412,1.000高报兴度】口无数据图例乡村振兴水平一隔界南海诸岛省界审国号:G5(2 0 2 0-4 6 19 号0500km(0.000.319摄兴度)0.319,0.367X纸报兴度】0.367,0.412X中报兴度)0.412,1.000(高报兴度)自然货源部监制一国界省界500km无数据南海诸岛中国号:GS(202
35、04619号自热资源部监制c.2017年Nd.2020年黑龙内象古内蒙古新陕西西西藏湖北四川湖北四川州M图例乡村振兴水平0.00,0.319(弱振兴度0.319,0.367X低拟兴度)0.367,0.412(中报兴度】0.412,1.000高报兴度)口无数据图例乡村振兴水平南海诸岛0.00,0.319X霸摄兴度一国界0.319,0.367X低报兴度】省养审州号:CS((2 0 2 0)4 6 19 号500ka自然资源部监制国界0.367,0.412X中搬兴度】省界0.412,1.000高摄兴度500km无数据南海诸岛申招号:GS(2 0 2 0)4 6 19 号自热资源部制图2 乡村振兴水平
36、的空间分布注:本图基于自然资源部标准地图服务系统下载的标准地图制作,审图号为GS(2020)4619号,底图无修改。2.乡村振兴水平的空间差异分解(1)总体及区域内差异。由图3 可知,中国总体基尼系数在2 0 11年一2 0 16 年呈现下降趋势,而在2016年一2 0 2 0 年保持相对稳定,表明中国乡村振兴水平总体差距在逐渐缩小。从四大地区来看,乡村振兴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其中,东部地区乡村振兴水平基尼系数大致呈现“W”形的变化趋势,且基尼系数从2 0 11年的0.0 6 1增加到2 0 2 0 年的0.0 7 2,增长率为18.0 3%,说明研究期内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在逐渐扩大;中部地
37、区乡村振兴水平基尼系数大致呈现“波浪”形的变化趋势,且波动幅度较大,其123一总体一东部中部一米一西部东北最大值为2 0 14 年的0.0 6 2,最小值为2 0 19 年的0.0 16;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水平基尼系数大致呈现“V形的变化趋势,其值从2 0 11年的0.0 5 8 阶梯式下降至2 0 18 年的0.0 2 4,而后上升至2 0 2 0 年的0.0 4 6;东北地区乡村振兴水平基尼系数大致呈现“M形的变化趋势,2 0 11年和2 0 2 0 年基尼系数分别为0.0 2 9和0.0 3 0,最大值为0.0 6 5,出现在2 0 14 年和2 0 16 年。从基尼系数的10 年均值来看
38、,四大地区区域内差异的大小次序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表明东部地区存在更为严重的区域内差异,而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内差异相对较小。这是由于,虽然固有的区位优势使得东部地区乡村振兴整体水平高于其他地区,但乡村发展的经济基础、资源要素以及财政支持力度等在东部地区内部省份间依然存在巨大差异,使得该地区乡村振兴水平层级分化严重;而中西部地区乡村发展普遍处于起步阶段,乡村振兴水平均较低,区域内差异较小。0.1000.0800.0600.0400.0200.00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 2020年份(年)图3乡村振兴水平的总体及区域内基尼系数0
39、.180东-中东-西¥东-东北中-西中-东北西-东北0.1600.1400.1200.1000.0800.0600.0400.0200.00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年份(年)图4 乡村振兴水平区域间基尼系数(2)区域间差异。由图4 可知,东部地区与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形成了较大的区域间差异,经计算,研究期内其区域间基尼系数均值分别为0.0 9 2、0.0 8 7、0.116;东北地区与中西部地区间基尼系数均值相对较小,分别为0.0 6 4、0.0 7 0;而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间基尼系数均值最小,为0.0 4 6。由此可见,东部地区与其
40、他地区乡村振兴水平差异较大,中西部地区间差异最小,表明东部地区乡村振兴水平领先较多,其乡村发展与其他三个地区拉开了较大差距,而中西部地区面临着物资匮乏、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等问题,使得乡村振兴陷入相似困境,因而中西部间差异较小。从区域间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来看,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间的基尼系数大致呈现波动下降趋势,10 年间分别下降了27.45%、3 3.0 2%,表明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乡村发展的大力投入,其乡村发展的潜力逐渐被释放出来,致使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水平以高于东部地区的增长速度持续提高(其中,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水124一表3 乡村振兴水平空间差异的来源分解平年均增长率
41、为2.17%、2.4 5%,而东部地区为1.3 6%),从而使得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间的乡村振兴水平差异逐渐缩小;东部地区与东北地区间的基尼系数呈现出“下降一上升一下降”的变化趋势;中部与西部地区间的基尼系数在0.0 3 3 0.0 5 9 间波动,波动幅度较小,表明两地区间乡村振兴水平差异基本保持稳定;东北地区与中西部地区间的基尼系数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在2 0 11年一2 0 19 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 0 19 年一2 0 2 0 年出现较大幅度下降。(3)空间差异来源分解。由表3 可知,中国乡村振兴水平区域间差异贡献率的10 年均值高达61.58%,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平均贡献率分别为
42、2 1.4 4%、16.9 8%。研究期内,区域内差异贡献率在18.8 2%2 5.6 8%区间变化,基本保持稳定,区域间差异虽然变动幅度较大,但其贡献率都高于50%,而超变密度贡献率大致呈现出“上升一下降一上升”的变化趋势。故区域间差异是中国乡村振兴水平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其原因在于:一是区位条件差异。地理位置、资源环境以及基础设施等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优劣将直接影响乡村经济的发展速度与水平。二是人才资源与技术水平差异。教育资源差异以及人才流动,造成东部地区人才集聚而其他地区人才匮乏的局面,进而导致乡村振兴中创新要素的区域间差异较大。同时,技术水平差异也使得区域间乡村生产力差异不断扩
43、张,进一步促使区域乡村发展出现分化。三是区域投资差异。不同地区乡村发展的财政投入会由于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和对乡村振兴支持力度的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社会资本向相对发达地区的流动亦会加剧乡村资本的区域不均衡程度,进而导致乡村振兴水平区域间差异持续拉大。由此可见,乡村振兴均衡发展的重点是缩小乡村振兴水平的区域间差异,而这需要针对性提出不同区域的发展战略,促进区域间资源要素均衡配置,建立乡村振兴区域协同体系。区域内年份(年)总体G20110.07820120.08620130.08420140.07320150.07520160.06120170.06320180.06420190.06020200.
44、064均值0.071(三)乡村振兴水平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1.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为探究中国乡村振兴水平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参考相关研究2 2-2 7 ,选取七个影响因素对乡村振兴水平空间差异进行QAP回归分析(见表4)。通过建立各省(市、区)间乡村振兴水平和七个影响因素的网络矩阵来进行QAP回归分析,具体回归模型如式(15)所示:区域间Gw贡献率(%)0.01620.990.01719.620.01618.820.01722.660.01520.590.01524.270.01523.360.01219.260.01219.180.01625.680.01521.44Ru=f(Nec,Pcl
45、,Pgdp,Nae,Fin,Mar,Urb)超变密度Gb贡献率(%)0.05063.890.05564.320.05363.370.03851.660.04661.470.03353.270.03658.190.04671.730.04473.830.03554.070.04461.58G0.0120.0140.0150.0190.0130.0140.0120.0060.0040.0130.012贡献率(%)15.1316.0617.8125.6817.9422.4618.469.016.9920.2516.98(15)125表4 乡村振兴水平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变量说明式中,Ru表示乡村振兴
46、水平空间差异,Nec、Pc l、Pg d p、Na e、Fi n、M a r 和Urb分别表示自然环境差异、土地资源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非农就业水平差异、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市场化水平差异和城镇化率差异。2.QAP回归分析根据式(15)构建的模型,运用Ucinet软件进行回归分析,选择5 0 0 0 次随机置换,得到QAP回归结果(见表5)。总体来看,除2 0 16 年外,其余年份调整后的R在0.2 7 5 0.5 0 1之间,表明此QAP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这些影响因素对乡村振兴水平空间差异具有较高解释力(见表5)。变量名称变量含义Nec自然环境差异Pcl土地资源差异Pgdp经济发展水
47、平差异Nae非农就业水平差异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的网络矩阵Fin金融发展水平差异Mar市场化水平差异Ur城镇化率差异计算方法1减去受灾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的余值的网络矩阵耕地面积与乡村总人口的比值的网络矩阵地区GDP与地区总人口的比值的网络矩阵涉农贷款余额与地区GDP的比值的网络矩阵樊纲指数的网络矩阵城镇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比例的网络矩阵数据来源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中国统计年鉴表5QAP回归分析结果变量名称2011年2012年2013年 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
48、019年2020年Intercept0.014*0.034*0.024*0.032*0.036*0.030*0.022*0.022*0.025*0.026*Nec0.131*Pcl0.234*Pgdp0.213*0.368*0.177*Nae0.025Fin0.385*Mar-0.020Urb0.007Adj-R?0.370-0.014-0.0440.1100.275*0.209*0.126*0.300*0.608*0.204*-0.056-0.072*0.007-0.0030.2750.4070.0350.001-0.0250.0640.003-0.085-0.190*0.374-0.021
49、-0.0650.419*0.171-0.105*-0.171*-0.322*-0.167-0.0120.2910.1030.217*0.0530.298*0.209*0.1970.592*0.479*0.573*0.0150.0050.0940.212*0.285*0.351*0.688*-0.155*-0.156*-0.145*-0.100-0.1070.4240.3630.0950.0310.0300.168*0.073-0.1220.257*-0.187*-0.0920.4170.098*0.007-0.1340.501126(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与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对乡村振兴水平空间差异
50、有正向影响,绝大多数年份通过5%显著性检验,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与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将会扩大乡村振兴水平的空间差异。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而言,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往往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与执政能力,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产业培育和乡村资源利用等方面具有更大优势,且经济发达地区的非农产业也相对发达,能够带动农业经济发展,推动三产融合,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同时,经济发达地区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知识创新水平等相对较高,有利于促进乡村经济转型,并减少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使乡村成为“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共同体。对于金融发展水平而言,一方面,农村金融发展不仅缓解了乡村产业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问题,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