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 考研政治刷题班 马原部分讲义120202020 考研政治【刷题班马原部分讲义】考研政治【刷题班马原部分讲义】新浪微博:新浪微博:考研政治徐涛考研政治徐涛上篇上篇客观选择题客观选择题01 绪绪论论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庞大、复杂的有机整体。在整个理论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的部分是A科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马克思主义社会学2“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马克思主义是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从基本立场来看,马克思主
2、义A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B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C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3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道:“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去理解。”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科学性 B实践性 C人民性 D发展性4马克思一再告诫人们,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的过程中,在指导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与时代特征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并形成新的理论成果。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A实践性 B科学性C改革创新性 D发展开放性2二、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即实现A无矛盾的和谐社会B物质财富极大丰富C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
4、”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科学性表现在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B革命性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体现出无产阶级的先进性D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以实践为基础,并在这种实践中实现PART02唯物论唯物论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把费尔巴哈等旧唯物主义者称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者,并指出真正的唯物主义者在理解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时是“按照它本身在每一个不以先入为主的唯心主义怪想来对待它的人面前所呈现的那样来理解除此以外,唯物主义并没有别的意义”。这里的“半截子”主要是指A在坚持唯物论的同时,没有把唯物
5、论和辩证法相结合B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否认物质与意识的同一性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D把客观事物看作既成的事实,但不承认事物的变化发展2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的理论发现是创立了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3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是区分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标准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4著名历史学家帕森斯认为,在公元前 1000 年左右,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四大古代文明,2020 考研政
6、治刷题班 马原部分讲义3都曾先后以不同的方式经历了“哲学的突破”阶段。所谓“哲学的突破”,即对构成人类处境之宇宙的本质产生了一种理性的认识。所以,最初产生了一个历史的高峰,即历史的“轴心时代”,此后的历史只是围绕着这一轴心展开。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否认这种对历史的看法,“轴心时代”观点的错误在于A否定历史客观性,承认历史唯心主义 B过分强调历史中的主体能动性C对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的看法D英雄创造历史的唯意志主义观点5黑格尔认为:“自然界只是观念的外化,它在时间上不能发展,只是在空间中展示自己的多样性。”这一观点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唯心主义6在互联网上,有
7、人发起“超能力”的培训课程,教授学员利用“本我的意念”来移动物体的位置,甚至直接改变物质结构。这是信奉A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B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C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D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7对概念下定义的方式通常有多种,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物质的属性进行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8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与其他哲学派别有很大的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A人类能够实在感知的自然事物 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具体结构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看得见、
8、摸得着的实物9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人的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围绕着“观念地存在着”的目标和蓝图而进行的。这说明A意识具有能动作用B人比动物有着更好的记忆力C观念的作用不能忽略 D人的劳动过程就是意识的过程10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是因为4A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B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C意识能够改造客观事物D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11 在二维平面上模拟三维空间效果一直是人类视觉艺术的焦点问题,3D 街头地画可看作这一艺术逻辑在
9、当代的重要发展和延伸。所谓 3D 街头地画,顾名思义就是将画作展示于地上以求得立体的艺术效果。它以室外地面为媒介,利用平面透视的原理,制造出视觉上的虚拟立体效果,令参观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景物立体、细腻、逼真,往往能达到以假乱真的艺术效果。虽然画是二维的,只是三维现实空间中实际物体的一部分,而人脑则通过这个部分将其想象成完整情形。这表明A空间具有三维性B意识是对客观对象的能动反映C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D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2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
10、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13“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中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14古语云:“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从哲学的角度看,这句话说明了A时间的客观性 B时间的绝对性 C时间的一维性 D时间的无限性151972 年,物理学家约瑟夫 黑费勒(Joseph Hafele)设计了一个实验,把铯原子钟装进喷气式客机里进行环球飞行。这个实验证明,当飞机上的乘客回家时,他们要比其他同龄人年轻“一个微乎其微但可以测量的瞬间”。这说明,时间具有A客观性 B相
11、对性 C有限性 D一维性16如果不进行施工建设,图纸上的建筑物永远只会存在于图纸中,而绝不会变成现实中的高楼大2020 考研政治刷题班 马原部分讲义5厦。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是因为实践具有A社会历史性 B客观规律性 C自觉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17“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通过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所做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这表明人类世界和自在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是A意识 B物质 C存在 D实践18恩格斯曾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
12、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当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这段话说明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19云南省地处我国边陲,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该省经过分析认为,虽然具有资源、气候、区位三大优势,但也有基础产业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居民文化素质较低三大劣势。根据这种状况,该省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即建设绿色经济
13、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云南省制定的这一发展战略,体现了A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D事物发展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01968 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但根据新配方研制的胶水粘不牢东西,人们认为这是不成功的发明。几年后,弗雷应用斯班瑟的发明成功研制了不干胶记事贴,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创意。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就是要消除联系的客观性B联系是随意的,发明创造可以建立在任何事物之上C联系是必然的,发明创造要排除事物的偶然性D联系是具体
14、的,发明创造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21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6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任何历史阶段,人的实践活动都贯穿始终,同时人的实践活动又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这体现了实践具有A直接现实性 B自觉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客观物质性二、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1唯心主义观点的产生有其认识上的原因,列宁说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这种观点说明唯心主义哲学A伴随人类认识始终B在人类认识发展过程中是难以避免的C在出现唯物主义之后,
15、就会自动消失 D在总体上是错误的,是不结果实的2下列哲学思想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我思故我在B道之大原出于天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3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提出给人们认识什么是物质带来了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其突出表现包括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人类的实践活动也是物质的一种形态C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D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一种形态4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A意识根源于物质B意识不能代替物质,物质也不能代替意识C意识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D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5鲁迅说:“描神画鬼,毫无对症,本可以专靠
16、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表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A是头脑中主观自生的B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C是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6两个卖鞋子的推销员到非洲去考察业务,第一个人在发给总部的电报中说:“糟糕极了!这里的人都不穿鞋子。”第二个人在发给总部的电报中说:“妙极了!这里的人都不穿鞋子。”这个经2020 考研政治刷题班 马原部分讲义7典的营销学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A意识的主体反映能力有差异B意识可由头脑自生C意识只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反映D主体之间地位、兴趣与动机的差别
17、也会造成客体在主体头脑中不同的反映7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为激励士气,曹操说:“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但从现实中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望梅”终究还是不能真正的“止渴”,这是因为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C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82016 年 3 月,谷歌“阿尔法狗”与李世石上演人机五番棋大战。最终,李世石以四负一胜的结局输给了“阿尔法狗”。人工智能在棋盘上战胜人类,这样的结果令人惊讶。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是A电脑具有比人脑更高级的运动形式B电脑是人脑的延伸,是人类扩展自己智力的工具C电脑和
18、机器人也能进行某些实践活动D电脑是物化了的人的意识,电脑战胜人脑,实质上是人类自己战胜了自己9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但他的学生反驳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对这两种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 B后者是相对主义诡辩论C前者肯定相对静止D后者否定绝对运动10“物质的每一有限的存在方式,不论是太阳或星云,个别动物或动物种属,化学的化合或分解,都同样是暂时的,而且除了永恒变化着的、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以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了。”这表明A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B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C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D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
19、它的物质性112017 年 3 月 9 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了大深度下潜观测任务并安全回收,为我国深渊科考提供了新的科考手段。4 月 22 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和天宫二号圆满完成自动对接,填补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一个空白。我国科技的发展,令世界瞩目。这标志着8A人类有能力认识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B人类有能力发现、改造、创造客观规律C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D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12唐代韩愈题木居士:“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其中体现的哲学原理有A鬼神观念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歪曲反映B人的意识具有
20、创造性C一切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D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13列宁说:“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以下不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B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PART03 辩证法辩证法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典故包含的哲学寓意是A事物的联系是本身所固有的B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2“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体现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
21、区分新、旧事物是理解辩证法的关键,二者的区别在于A出现时间的先后B形式的新旧C力量大小的对比D同客观规律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符合3辩证法三大规律均是对“发展”的观点进行深化和拓展,其中“量变质变规律”解释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形态2020 考研政治刷题班 马原部分讲义9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4“善泳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这句古话包含的哲理是A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C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5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
22、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比象”,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说明A抓住主要矛盾即可获得实践的成功B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无法共存C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D从整体着眼可以把握事物部分的性质6俗话说“过犹不及”,我们在工作中要尽量防止“过”和“不及”。把握这一点的关键在于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7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23、8西方有一句名言:“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这告诉我们A人生就是在失败和成功中反复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C要成功必须经历失败D事物发展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哲学上反映的是A可能和现实的辩证关系B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C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10D必然和偶然的辩证关系10“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就是正确处理A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B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C必然和偶然的
24、辩证关系D可能和现实的辩证关系11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虎之所以犯这种错误,在于割裂了A必然与偶然之间的关系B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C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关系D可能与现实之间的关系12一只筷子放入盛满清水的杯中,看上去像被折断了一样。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感官感知到的都是对客观事物真实的反映B人们看到筷子像被折断了一样完全是一种主观的错觉C筷子的本质无法通过现象表现出来D这是一种用歪曲形式表现本质的
25、现象13主观辩证法是思维辩证法、逻辑辩证法。它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4恩格斯说:“实际上,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对一切理论思维尽可以表示那么多的轻视,可是没有理论思维,的确无法使自然界中的两件事联系起来或者洞察二者之间的既有的联系。”这说明A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B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2020 考研政治刷题班 马原部分讲义11C正确的理论思维能使人们增强驾驭规律的能力D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性15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也有区别。二者之间的
26、联系主要表现在A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B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的C社会规律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D在社会规律中存在着主客观的相互制约关系,而自然规律没有16“一切皆有命,半点不由人。”这种宿命论的错误在于A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夸大社会规律的必然性B否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夸大人的自觉活动C既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又否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D否认社会规律可区分为一般规律、特殊规律和个别规律17如果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它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
27、被煮死了,这是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这说明A否定因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C偶然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D联系是无条件的、主观的18马克思说:“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这句话说明A认识量是认识和实践的起点和基础B只有认识量才能区分事物C只有认识量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质D考察量是认识质的前提19诗歌圆的自白:“圆,虽然完美,却从来不知满足。因为它知道,每一个终点,都是新的起点。”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肯定就是否定,终点就是起点B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重要环节C否定之否定阶段是向原来出发点的“回复”D否定是绝
28、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12二、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1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联共享。近几年来,物联网技术开始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之中,这表明A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要求创造事物间的联系B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之间的联系形式是多样的C人类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D事物间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进而主观化2国语郑语中有一句话:“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这里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B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不
29、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D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这一条新路就是有别于传统地缘政治的对抗与战争之路,是一条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之路。这体现了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矛盾的对立面之间只有在消灭彼此后才能解决矛盾C矛盾的斗争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D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4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普遍和特殊的
30、关系5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的劝学中有句名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强调了A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量变的过程 B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质变的过程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6古人云:“马长于日行千里,猫长于潜伏捕鼠,雄鸡长于报晓司晨,若猫司晨,鸡行路,马捕鼠,则长皆失。”这说明2020 考研政治刷题班 马原部分讲义13A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重要标志B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C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D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7博弈论提出过一个“零和游戏”的理论,即一项活动中,胜方所得与负方所失相同,两者相加
31、,正负相抵,和数必为零,这就是所谓的“零和”。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与“零和游戏”相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隐蔽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但 20 世纪以来,“零和游戏”的观念正逐渐被“非零和游戏”所代替,从“零和”走向“双赢”。矛盾双方有复杂的相互关系,以下关于矛盾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A矛盾双方存在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属性B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矛盾双方的斗争带来事物的量变D矛盾双方的斗争最终导致事物的质变8“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其中蕴含的哲理是A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B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C外因能够加速或者延缓事物的变化发展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9在北
32、方,冬天气候寒冷,从环境条件上来说不利于蔬菜的生长,露天种植西红柿、黄瓜等蔬菜肯定会失败。但是,人们盖起了温室,创造了局部温暖的环境,就可以种菜了。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是A认识规律是人们改造自然的前提B规律是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创造的C人类可以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D人们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和形式10“守株待兔”是中国古代寓言中一则内涵深刻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采取“守株”的方法,最终没有能够成功地“待兔”。其失败的原因在于A没能正确地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B把事物运动中的偶然当作了必然C混淆了事物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 D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11“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
33、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14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抹杀了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B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C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D否认历史主体的能动作用122018 年 4 月 2 日,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流星般从天外回归,结束了长约 7 年的太空之旅。天宫一号回归地球,落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天宫一号的华美谢幕,意味着更精彩的演出即将上演。如今,天宫二号早已升空,不久的将来,中国空间站即将建成。这体现出A新事物在任何时候都能战胜旧事物B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C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会在历史上灭亡13“
34、揠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这两则结果不同的寓言故事共同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反映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和利用规律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前提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14哲学上,形而上学的观点采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与作用。而唯物辩证法则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下选项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诗句有A“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B“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15“三坊七巷”是福州
35、市的重点文物古街。福州市政府在三坊七巷的改造过程中坚持在保持三坊七巷过去的历史和文化、经济繁荣景象的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化文明城市的元素。这体现的哲学原理有A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B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2020 考研政治刷题班 马原部分讲义15C创新就是打破一切过去的规则,重新开始D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PART04认识论认识论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毛泽东同志也曾指出:“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以上两句话都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
36、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2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这一论断表明A认识是实践的先导B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C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D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3唯物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将会逐步认识和掌握全部物质世界。唯心论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或客观精神的,精神主宰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
37、是A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B前者是直观反映论,后者是能动反映论C前者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后者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D前者承认认识来源于实践,后者不承认认识来源于实践4“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那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非瞎说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这一论断说明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C抽象的东西是深刻的、正确的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5经验丰富的医生,能识别 CT 图片上的信息;一个毫无医学知识的人,什么也看不懂。这说明16A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B
38、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C理性认识能建构认识对象D已有认识会影响感性认识6“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B认识的根本目的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C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D认识过程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7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句话肯定了A认识过程中理性因素的作用 B认识过程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C认识过程中直接经验的作用 D认识过程中间接经验的作用8自 1956 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之后,人类对中微子的研究不断深入。2011年 9 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
39、”现象,同时指出 1956 年的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这段话蕴含的哲理是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C科学实验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D认识世界是实践活动的目的9霍金说,“随着量子力学的发现,我们认识到,由于总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不可能完全精确地预言事件”“我们的目的只在于表达一套定律,这些定律能使我们在不确定性原理的极限内预言事件”。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理性认识能指导人们推动事物的发展C人们的认识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D事物的不确定性否定了世界是可知的10列宁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
40、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这句话表明A真理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B真理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2020 考研政治刷题班 马原部分讲义17C真理是无条件的、无限的D真理是不能把握和认识的11德米特里门捷列夫,19 世纪俄国化学家,他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就此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份元素周期表。他曾说:“一个人要发现卓有成效的真理,需要千百万个人在失败的探索和悲惨的毛病中毁掉自己的生命。”这句话说明了A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和谬误相对立B真理和谬误是相互等同、相互转化的C在批判谬误中发展真理,是谬误向
41、真理转化的一种形式D只要在谬误中总结教训,就能达到对真理的认识12中国古代黄河流域的人们,为获得利益而不断毁林造田,开荒种地,结果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开始受到黄河的侵蚀而被卷走大量的土壤,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从认识论来说,这种做法A坚持了真理原则而违背了价值原则B坚持了价值原则而违背了真理原则C既违背了真理原则又违背了价值原则D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不能并存13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基础B认识决定实践的产生和发展C怀疑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D认识过程是反
42、复性与无限性的统一14我国元代著名学者许衡,一天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纷纷摘梨止渴,唯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何不摘梨止渴?”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他迂腐:“管它是谁的梨。”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从中所得到的启示是,价值具有A客观性B主体性C社会历史性D多维性1815哲学家康德认为,人类最高层次的知识是天才头脑中创造的,而“天才有天赋的才能”,具有“天生的心灵禀赋”。这种观点属于A唯意志论B朴素唯物主义C唯心主义先验论D宿命论161845 年,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
43、个实践的问题。”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实践具有A直接现实性B自觉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主体目的性17恩格斯说:“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这句话的哲学启示是A必然是自由的前提条件B自由是历史发展的产物C自由是摆脱规律的制约D必然是自觉自主的状态二、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1牛顿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取得了巨大成就,走在时代前列,为全人类揭示了宇宙的本质和演化规律,但这些都离不开前人的智慧。所以他曾经说过:“假若我能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
44、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这句话说明A认识具有历史继承性B实践不是认识的唯一来源C间接经验对认识发展有重要作用D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无关217 世纪末,牛顿提出了光的微粒说,认为光是由微粒状的物质组成的。不久,惠更斯提出了光的波动说,认为光是一种波。19 世纪末,波动说又重新被提出,并用实验有力地否定了牛顿的微粒说。19 世纪末,光电效应等一系列的实验向波动说提出了新的挑战。爱因斯坦最终冲破禁区,创立了光的量子力学,认为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这段话说明了2020 考研政治刷题班 马原部分讲义19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客观事物无法被认识D认识的
45、发展过程表现为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认识发展的无限性3荀子儒效中有言:“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实践之所以高于认识是因为A实践决定认识,而认识不能决定实践B实践是实现思想目的的感性物质活动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实践的产物D实践可以离开理论认识的指导4对于我国正在试点的“房产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群有着不同的看法。投机客看到持有房屋的成本将大幅增加,开发商感到房地产市场面临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法律学者争论房产税是否符合相关法律乃至如何征收,普通人奢望自己的“住房梦”能够早日到来这说明A认识活动具有主体性B认识只是客体在主体的头脑中的直接再现C对同
46、一事件的不同看法可以都是正确的D认识结果受到主体的影响5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段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A理论是巨大的物质力量B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C理论不能代替实践D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6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异物掉进锅里去了。他正想把粥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于是便把它吃了。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食,教训了这位负责煮食的同学。经过解释,大家恍然大悟。耳听为虚,然而眼见也未必为实。这说明A感性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深化B感性认识对获得真理毫无
47、意义C眼见、耳听不一定为实D经过了理性思考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207恩格斯说:“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致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这句话表明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B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认识无关C对于认识事物来说,观察是没有用的D感性认识是有局限性的8马克思说:“最好是把真理比作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认识的无限性的表现为A“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B“实践认识谬误再认识”的无限循环C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
48、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D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终止于绝对真理的前进运动9奥地利科学家魏格纳偶然发现地图上大西洋西岸的海岸线凹凸相反,经过查阅资料和苦苦思索,形成了一种设想:由于某种驱动力,把原本连在一起的非洲和南美洲两块大陆分裂开来,天长日久,便为大西洋所隔,于是提出了“大陆漂移”说。这段话说明A认识过程中有时需要发挥非理性因素的作用B想象能够使人们获得真理性认识C想象有助于科学的新发现D在科学研究中想象是最重要的因素10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认为,观念、概念、理论的真理并不在于它们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而在于它们是否能有效地充当人们行为的工具。我国实用主义者胡适说,真理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
49、因为它们大有用处,所以才给它们真理的美名的”。他认为,真理如同粉笔、黑板、茶杯一样,“是人的一种工具”。上述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A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B否定了真理的有用性C肯定了真理必然是有用的D否定了真理的一元性111939 年,爱因斯坦在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发现后,曾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然而,让爱因斯坦感到意外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向日本的广2020 考研政治刷题班 马原部分讲义21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悍然将原子弹用于战争,造成巨大伤亡。这对爱因斯坦震动很大,从此他便开始投身反对核战争的运动。这表明A真理和价值总是一致的B真理和价值总是不一致的C
50、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要追求的目标D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之中,最终由实践检验12爱因斯坦说:“有两样东西是无止境的,茫茫宇宙和人类的愚昧。但是只有后者我能肯定的确如此。”从认识论上看,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和有限的统一B人类的愚昧决定了人类认识宇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永远不可能是正确的D每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13当原子论被科学所证实之后,道尔顿断言:“原子即物质是最终的、不可再分的单元。”1955 年,毛泽东在与钱三强讨论发展原子能事业问题时问道:“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吗?”“是这样。”“质子、中子又是什么东西组成的呢?”钱三强一时语塞。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