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文高分技巧作文高分技巧 高分技巧总结 1.观点:准确、全面、明显、价值观正确 2.论据:贴切,丰富。材料之内的要改变表述,多用新闻热点、领导人讲话、名人名言与典故 3.结构:清晰、完整、自然 4.语言:流畅、自然、多用短句、有风格(文采)【解读】1.观点决定 20 分。(1)准确:即作文的观点必须来源于材料,从题干出发来源于材料,不允许“另起炉灶”。因此作文找观点的过程就等于小题找关键词的过程,可以将作文当作词句理解题做,如要求写“守望家园”,就找什么是“家园”,为什么要“守望家园”,怎么“守望家园”;要写“慢下来”,就找“慢下来”是什么,为什么要“慢下来”,怎么“慢下来”。(2)全面:如
2、果只找到一个观点,则作文分数不可能高,在阅卷规则中作文的观点最起码有三个方面。历史上最夸张的是 6 个(2011 年“黄河精神”的题目,为史上最变态、最难的作文),由于当年跑题的学生太多,阅卷规则说明只要写对一个观点就是二类文,写出两个就是一类文。找观点时最少要找到三个不同的观点,打开不同的层次和角度。(3)明显:作文的观点要放在标题、开头(一般是第一段,也可以在第二段单独写一句话放观点,总之要放在开头)、其余各段的首句等明显位置,让阅卷老师在 10 秒之内能够一眼看到。(4)价值观正确:不能反党反社会,但是考场上会出现另一个极端,有些同学的结尾会写“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阅卷老师
3、看到此类结尾,就会知道该考生是无话可说了。因此价值观正确是“不吹不黑”,如果要在结尾升华,可以写“让我们实现国富民强的中国梦/让我们建设小康社会/让我们增加群众的获得感”。2.论据:贴切、丰富。(1)贴切:即所举的例子和名言要能够论证观点,很多同学的例子都是瞎拼乱凑的,例子与观点没有任何关系。(2)丰富:即要多,既要有材料内的内容,也必须有材料外的内容,包含名人名言、新闻热点。因此论据有两个来源,可以使用材料内的,但是需要改写,如郭明义、罗阳、760所的勇士等,可以写“雷锋传人郭明义让我们看到社会正义、社会善良、社会大爱、无私奉献的精神;航空英雄罗阳,投身于航空事业,让我们看到敢于进取、敢于担
4、当、勇于创新、不怕牺牲的品质;760 的勇士黄群、宋月才、姜开斌等,让我们看到了不顾个人安危,对党忠诚,恪尽职守的勇敢品质”。即用自己的话改写、改编;材料外的素材可以使用热点、名言等具有典型性的,不要举出隔壁表姐、隔壁老王的例子(不具有代表性),所举的例子必须是新闻热点、社会热点。3.结构:(1)开头、分析、对策、结尾,一步都不能少,要完整。(2)理想的作文是写 5-7 段:开头一段;分析原因、意义、内涵(1-3 段),对策(1-3段),结尾一段,有时还可以写过渡段。有的作文分析的内容多,如原因有三条,可以写“1(开头)+3(分析)+1(对策)+1(结尾)”;有的作文对策多,可以写“1(开头)
5、+1(分析)+3(对策)+1(结尾)”;有的作文是分析和对策各两段,即“1(开头)+2(分析)+2(对策)+1(结尾)”。总之,作文应该包含分析和对策;如果只有对策,没有分析,则为低分;只有分析,没有对策,也不会得高分。4.语言:多用短句。一个句子不能写 30 个字,如包含主谓宾、定状补、枝叶主干分清楚,长句容易出现语病,适当使用短句,长短结合,作文分数会相对高一些。5.做到这四个原则就是高分,观点正确可以得 20 分以上的分数,论据占 5-6 分,结构占 3-4 分,语言占 2-3 分,此为作文判分的过程。第六、七讲主要讲解如何找观点。二、作文的主题与观点 1.主题与观点 文章的主题,即议论
6、对象、写作对象;文章的观点,即在文章写作过程中,希望考生表达出来的所有重要信息。在实际考试中,找准主题后,可以从阐释含义,分析原因或意义、危害,提出对策等角度切入展开主题。围绕一个特定主题,从关系、问题、原因、意义、危害、对策等角度提出观点,并结合材料内容和社会实际例子展开论述。【解读】1.主题与观点一般不分开。2.主题是围绕的话题,如“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急不得”,主题就是“慢”。3.观点,即围绕主题展开的具体的角度,如阐释慢的含义、慢的原因(自在、有为)、慢下来的对策(调整心态,营造舒适的氛围)等都为观点。观点类似于各种要素,即围绕主题展开的各种要素都为观点(写作的角度)。举个例子
7、围绕“预先失败”,写一篇议论文。主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举个例子 围绕“预先失败”,写一篇议论文。主题是预先失败 观点是围绕预先失败展开的写作角度:一、预先失败是什么 二、预先失败的原因、危害 1.个人无意义感、不自信 2.社会媒介掩盖事实真相 3.冲击个人自主选择能力,引发社会跟风 三、怎么走出预先失败【解读】1.此作文的主题是“预先失败”,观点就是围绕“预先失败”展开的写作角度。2.“预先失败”是负面消极词汇,第一段要破题,首先要告诉别人“预先失败”是什么。材料主要讲解“预先失败”的原因和危害,因此中间可以展开 2-3 段分析:“个人无意义感、不自信”(原因)写一段;“社会媒介掩盖事实真相
8、”(原因)写一段;“冲击个人自主选择能力,引发社会跟风”(危害)写一段,“预先失败”的对策写一段,最后写一段结尾。“是什么”是观点 1,原因 1 是观点 2,原因 2 是观点 3,危害是观点 4,对策是观点 5,这些都为具体的观点。3.每篇作文中观点侧重不同,如“黄河精神”的题目阅卷规则中规定观点是精神的内涵(6 个),“以水为师”的观点是向水学习什么(3 个);“慢下来”的题目中观点是原因(2个),写准了就是高分。有的作文的侧重点是解释内涵,有的侧重点是分析原因,有的侧重点是影响/意义,有的侧重点是写对策(如广东省考、深圳市考要求写“策论文”,其核心观点是对策;一般 5 个对策一个 8 分,
9、共 40 分;一个问题 10 分,大作文共 50 分,按点给分)。4.不同的作文侧重不同,在考场上如何知道作文侧重什么,需要审题看材料;此外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都写上,比较稳妥。材料中如果原因多,可以多写原因;如果对策多,可以多写对策;如果意义多,可以多写意义。不要押宝,只写原因或对策,一旦押错就需要来年重考。2.如何确定作文的主题与观点 第一步:剖析题干,梳理写作方向。第一组:【例 1】(2014 山东A 类)航班延误造成旅客、航空、机场等多方“委屈”的现象,请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与思考以“委屈的背后”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40 分)【例 2】(2016 联考湖北)参考给
10、定资料,结合当前政府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形势,以“众筹:金钱之外的价值”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40 分)【例 3】(2017 国考副省级)参考给定资料,以“以水为师”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 分)【解读】1.小题第一步是审题预判,作文也是一样。材料很长,如果都看,则像大海捞针、像无头苍蝇乱飞,因此作文找观点的第一步是审题、预判。2.第一组:本组题目倾向明确,重点写什么,直接给出暗示。3.第一题:(1)此作文首先要说明什么是“委屈”,为什么会“委屈”,怎么应对“委屈”。(2)“委屈的背后”:“背后”即重点分析“委屈”的原因。(3)“航班延误造成旅客、航空、机场等多
11、方委屈的现象”:说明原因最少三个,即游客、航空公司、机场三方面,给出侧重点,看到此类题目可以暗爽。4.第二题:“众筹,金钱之外的价值”,“价值”说明侧重写意义。第一段要写众筹是什么;接着重点写众筹的意义,如能够带来梦想、筹措资源、带来人才、创意等,总之找众筹对于创新、创业的意义;最后写如何众筹。5.第三题:为国考题。本题重点是学习水的什么,水身上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如学习水的道德、精神、智慧、简单、灵活、奉献、无私等,即学习水的具体内涵。6.总结:三个题目,包括前面的“守望家园”的题目,都是“以为题”,当作文题目限定时,通常其方向比较明确,如“守望家园”的重点是“守”“望”和“变化”;“委
12、屈的背后”重点是写委屈的原因;“众筹,金钱之外的价值”重点写众筹除了金钱之外的意义;“以水为师”,重点写学习水的什么。命题作文,通常而言倾向比较明确,遇到此类作文比较幸运,但是幸运的前提是仔细,要读懂出卷人的暗示。第二组:【例 1】(2018 国考副省级)请深入思考“给定资料 5”画线句子“科学、艺术和古文化对于想象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构成了想象力的源泉”,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 分)【例 2】(2016 国考地市级)“给定资料 4”中提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政策不仅仅是对公民意愿的满足,更是对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养。”请你从对这句话引发的思考说开去,写一篇文
13、章。(40 分)【解读】1.第二组作文的题干给出长句子,不仅倾向明确,还给出了观点、角度,此类作文更加好写。2.第一题:(1)主题围绕“想象力”写。(2)第一段写什么是想象力,即人的智慧,是从无到有,从 0 到 1 的创造性。(3)第二至四段重点写想象力的三个源泉:科学与想象力的共同之处;艺术与想象力的共同之处;古文化与想象力的共同之处。如果写到这三方面,至少会得到 20 分以上。(4)最后写怎样构建想象力。3.第二题:主题是好政策。第一段写什么是好政策;第二至四段写好政策的意义,即“满足意愿、提升理性、滋养德性”。4.误区:有同学虽然找到了观点,但是这样写:(1)想象力:第一段写想象力好;第
14、二段,科学是想象力的源泉;第三段,艺术是想象力的源泉;第四段,古文化是想象力的源泉。最终可能只会得 20 分。(2)好政策:第一段写好政策很好;第二段写好政策可以满足意愿;第三段写好政策可以提升理性;第四段写好政策可以滋养德性。最终可能只会得 20 分。(3)如此写观点过于简单,没有说清楚,不会得高分。可以这样写:科学是不断正伪的,推翻旧的结论,构建新的结论,刷新了想象力的边界;艺术是天马行空、独一无二的,推动想象力不断地前行;古文化内涵的智慧,为想象力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即要将观点说清楚。(4)好政策可以这样写:好政策要满足公民意愿,要关怀民生,解决百姓的问题,满足百姓的需求;好政策可以提升
15、公民的理性,让我们更加客观、公正、眼光更长远,不局限于个体的私利;好政策可以提升道德水平,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即要将关键词展开说清楚,观点要表达清晰。第三组:【例 1】(2018 国考地市级)“给定资料 6”中提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观点,请你围绕给定资料反映的城市建设理念中的问题,联系实际,以“试谈有与无”为题写一篇文章。(40 分)【例 2】(2017 浙江B 类)参考给定资料,以“快与慢”为题目,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50 分)【解读】1.第一题:这两年作文热衷于考查 A、B 类作文,如简与繁、诚与信、信与用(2019 联考)、面子与里子(河北
16、、山东考查过)、红线与红利、共享与共担、有与无、快与慢、传承与创新的作文。此类作文有公式:(1)第一步,“有”代表什么,即城市中的经济、商业价值;“无”代表什么,可能是城市建设中没有用的空地、休闲空间等。即解释 A 是什么,B 是什么。(2)第二步:A 与 B 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辩证相生、统筹兼顾),最好论述当前如果将关系处理好的意义、处理不好的危害。材料可能会给出当前“有与无”的关系处理得很好,有很多意义;但更多可能是当前没有兼顾好“有与无”,只有“有”,没有“无”,注重经济,忽视了民生价值、忽视了公共利益,会有危害。(3)第三步:如何统筹兼顾好“有与无”,即给出对策。2.第二题:
17、快是什么、慢是很慢;快与慢的关系,当前快与慢做得是否好,如果做得好会有意义,如果做得不好会有危害;如何兼顾好快与慢。即快体现在哪些方面、慢体现在哪些方面;二者有何关系,统筹好了会有意义、统筹不好会有危害;如何兼顾好二者的关系。第四组:【例 1】(2016 国考副省级)“给定资料 3”引用了论语中的话:“不学礼,无以立。”请以这句话为中心议题,联系社会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35 分)【例 2】(2018 山东B 类)“给定资料 8”中画线句子提到,“中国企业不可能总在风平浪静时走出去,而注定只能在深海里练就游泳能力,在一次次的弄潮中成长”。请围绕对这句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
18、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 分)【解读】1.本组题目为复合式,即没有侧重,也没有暗示,则答题时可以全面铺开,不要有太多的侧重,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写。即给出一句抽象的、读不懂的话,如“无学礼,无以立”,则为复合型作文。2.第一题:(1)第一步,礼是什么,礼的内涵。(2)第二步:为什么学礼,学习礼就是为了“立”,因此礼的意义就是“立”,展开写个人的“立”(安身立命)、社会的“立”(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第三步:如何学习礼。(4)本作文没有侧重,即礼是什么;不学礼没有办法“立”,说明礼很重要(礼的意义);怎么学礼。3.第二题:读完此题感觉很崩溃,此时按照三步走。
19、题目中讲中国企业走出去,即中国企业的发展,此为话题。(1)第一步:分析中国企业的发展。(2)第二步:分析为什么/分析原因,风平浪静怎样、深海中怎样,即分析企业的发展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深海”代表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不会一直风平浪静,一定会有“深海”、挫折、不稳定;还可以分析走出去的意义,可能是提升能力、获得成长。(3)第三步:怎么做,一方面走出去,更多的是提升自己的能力。“弄潮”,即学会抓住机遇、提升能力。(4)梳理:当看到一句话很抽象时,无需侧重,方方面面都写。(5)总结:写企业的发展,遇到的问题,即深海、挫折;遇到困难、挫折后会帮助我成长、练就能力;第三步是抓住机遇,提升自己的实力
20、。【总结】以上四组题目代表了所有出题的模式:第一种非常明确,知道侧重写意义还是原因、对策、内涵;第二种直接给出分观点,但是要将分论点表达清楚;第三种是 AB 式,需要解释A 是什么、B 是什么,AB 的关系是什么,做得好有意义、做得不好有危害,如何做到统筹兼顾;第四种是看不清楚,方方面面都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即没有侧重,每个方面都写一些。第二步:梳理资料挖掘观点+丰富观点表达。优先阅读:指定资料、小题未涉及资料、权威资料。关照全篇:小题提示(题干、答案)、全部给定资料。【解读】1.题目只能提供大的方向,接着需要找观点,理论上作文需要用到全篇材料,但是考场上没有时间,无法一一看材料。因
21、此,虽然原则上要看全篇,但是有技巧,先看什么再看什么,要有优先级。2.题干中给出范围,如根据给定资料、给定资料 3 有一句话,找观点的第一步是看题干中的话有无出处,不要从资料 1 开始看,要先看这句话出现的段落(一般会有大量观点)。即看题干中的话有无指定范围,如果有则先看指定资料。3.如果没有指定资料,则看有无小题没有用到的资料,如第一题用了资料 1-3,第二题用了资料 4、5,第三题用了资料 6,资料 7、8 没有用到,则先看资料 7、8,因为每则资料都有用,不会出现无用的资料,因此没有用到的资料可以在作文中使用。4.如果既没有指定资料,也没有小题未涉及的资料,此时可以扫一眼资料中有无习近平
22、、李克强、权威学者、省委书记等人讲话的权威材料,先看此类材料。5.梳理:写作文原则上是全篇都有用,但是从哪篇材料开始看决定了找观点的速度和准确度。如果材料有“给定资料 6 提到”,可以先看资料 6,如此能够快速找到观点;如果没有指定资料,则看小题未涉及的资料;如果没有指定资料,也没有小题未涉及的资料,则看有无习近平、李克强、省委书记、市委书记等专家讲话的权威资料。将该看的看完后,其他材料通篇浏览,即快速地过材料,其他材料都不重要。7.如何快速地过材料:写作文时其他材料都已经用过(小题基本都用过),此时可以看小题的答案,就会清楚其他材料的内容是否有用,其他材料只起到辅助的作用,通常观点只在个别材
23、料中出现得较多。如果不想看小题的答案,想要通篇看材料,此时可以浏览每段的首尾句,明白每个段落的大致意思,因为考场上只有 50-60 分钟的时间写作文,如果通篇看会没有时间。【例 1】(2016 年国考副省级作文)“给定资料 3”引用了论语中的话:“不学礼,无以立。”请以这句话为中心议题,联系社会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35 分)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 10001200 字。小题题干:一、阅读“给定资料 2”,概括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所关注的若干问题,及其所给出的具体建议。(15 分)二、“给
24、定资料 6”中说“中国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请根据“给定资料 6”,指出这句话的含义。(10 分)三、某美术馆正在策划艺术家黎明的作品展,请根据“给定资料 4”,为这一作品展撰写一则导言。(20 分)四、某区一所中学举办“文明素养教育主题宣传周”活动,假如你是该区文明办的负责人,校方请你在这次活动的开幕式上讲话。请结合“给定资料 5”,写一篇题为“素质养成,从学会道谢和应对致谢开始”的讲话稿。(20 分)【审题】1.通过审题明确:(1)第一步:寻找“礼”的内涵,明确“礼”是什么。(2)第二步:明确学“礼”的意义,是为了“立”,但很抽象,要明确其具体的意思。(3)第三步:明
25、确如何学“礼”。2.材料范围:本题理论上全篇都要看,但先看“给定资料 3”比较快,因为这句话来源于资料 3,一定是资料 3 最能找到观点,要有优先级,其后可以看小题未用到的资料。(1)第一题:资料 2,介绍两会代表关心的问题和建议,感觉和“不学礼,无以立”关联不大,没有“礼”。(2)第二题:资料 6,教育相关,和“不学礼,无以立”关联不大。(3)第三题:资料 4,黎明作品展,和“礼”无关。(4)第四题:资料 5,文明素养相关,和“礼”有些许关联。(5)本题应该先看资料 3,再看资料 1,最后如果不放心,再过一遍资料 2、4、5、6,如果有用可以使用,如果没有用则不用。3.作文虽然要看全篇,但先
26、看哪则材料,后看哪则材料是可以决定的,这是技巧。材料 3 学者 F 谈起自己在大学教授 中国文学史 和 古典文学作品选读 两门课的体会时说:“为什么要学这些课?因为这些作品里,集纳了大量国学精华,学了确实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我认为,眼下的大学教育,需要重新重视传统文化课程。”资料 3 第一段:1.本段交代了一个对策,即“注重教育”,并且注重的是国学和传统文化的教育。2.关于此处和“不学礼、无以立”的关系,其是学礼的对策,只有学国学,如三字经弟子规 了凡四训等才能学到“礼”,其蕴含在古文学之间,因此学礼要注重教育,注重的是传统文化的国学教育。3.“净化心灵”是对策的意义,并不是“学礼”的意义,但可
27、以作为论证。在 F 看来,我们这个时代虽然崇尚科学,科技也越来越重要,但归根结底,科技由人来掌握。如果人的道德修养、文明素质不够,现代化早晚会毁于一旦。所以,在培养各行各业人才的同时,必须加强文化修养教育,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东西,能让人受益终身。资料 3 第二段:1.“在 F 看来毁于一旦”:意味着“礼”代表的是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因此作文第一段可以表达“什么是礼,其是一个人的名片,是内在的道德修养,是外在的文明素质,是一个人由内而外的品德修养”。2.“所以能让人受益终身”:对策。3.通过前两段找到:(1)“礼”是什么:道德修养、文明素质。(2)如何学习“礼”:教育。大学教育中注重古文化、国学
28、,普通人要加强文化修养的教育。4.以上观点并不是直接抄袭的,而是提炼出词语,到时再用自己的语言包装即可。资料 3 第一、二段梳理:1.对策(学礼):(1)大学教育中,需要重视传统文化课程。(2)培养各行各业人才时,加强文化修养教育(职业教育)。2.学习的内容(礼):道德修养、文明素质。3.意义(立):该意义不完全是“礼”的意义,而更多的是做了对策之后的意义。(1)净化心灵。(2)潜移默化,让人终身受益。4.通过资料 3 找观点很快,如果先通过其他材料就没有此效果,因此找观点时不能直接从资料 1 找,而是要先从与这句话最贴近的地方找,有出处先看出处。“不学礼,无以立。”F 说,这句话出自论语,意
29、思是:一个人不学“礼”,不懂礼貌,不讲礼仪,就不懂得怎样做人、处世。或者说,一个人不懂得基本的规矩,就难以在家庭和社会中立身行事。而如果把“礼”与“立”做更宽泛的理解,那么是否“学礼”,是否懂得规矩,还事关公民意识的自觉、民族素质的提高、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扬乃至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或许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提出要“严明政治规矩”,“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资料 3 第三段:1.“不学礼,无以立”:出现题干中的句子,如果是词句理解题,就近原则找释义,因此意味着该段一定会有其含义。2.“这句话做人、处世”:(1)此处意味着“礼”的含义是礼貌和礼仪。(2)学“礼”
30、之后的意义:教会个人“立”,如曹雪芹“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即一个人获得他人的尊重,安身立命,学会做人、处世。3.“或者说社会中立身行事”:意味着“礼”代表礼貌、礼仪、规矩,意义是帮助个人在家庭、社会中立足,会做人、处世。4.“而如果复兴大业”:说明“礼”的意义不仅对个人有“立”的作用,还关乎民族文化、形象、精神。5.总结:(1)第一段:论语云,不学礼,无以立。何为礼,在我看来,礼是有层次的,小到礼貌、礼仪,中到规矩,大到道德素质、人文修养,这都是礼的深刻体现。(2)第二段:学礼,帮助个人安身立命,学会做人、处世,获得家庭的尊重,在社会中立足。(3)第三段:学礼,关乎民族之立,能弘
31、扬民族精神,提升文明素质,帮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通过资料 3,找到了“礼”是什么,为什么学“礼”,剩余可以自己补充论据,如举例子。资料 3 第三段梳理:1.礼:(1)狭义:礼貌、礼仪等基本的规矩。(2)广义:广义的规矩,如政治规矩、纪律。2.意义(立):(1)对个人:学会做人、处世,在家庭社会中立身行事。(2)对国家:公民意识自觉、民族素质提高、民族文化精神弘扬、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一位资深媒体人 L 强调,如果不利用传媒,不能旗帜鲜明地打出美与丑、善与恶的旗帜,全民素质的提升就缺了一条重要途径。“我每天早晨上班开车时都听新闻广播。其中一个频道每天 8 点钟都会请一个权威人士来做
32、公益报时,十几秒钟,几句话,传递出来的却是主流媒体倡导的一种价值观。久而久之,听众就会被正能量感染,这就是潜移默化。”资料 3 第四段:1.“一位资深媒体人重要途径”:“途径”代表的是对策。(1)上文找到一个对策,即“依靠教育”,教育有两个层次,分别是大学的国学教育和普通人的文化素养教育。(2)此处强调对策是“依赖媒体”。2.“我每天潜移默化”:对策即“依赖媒体的宣传”,媒体要传递正能量、真善美、价值观,潜移默化,营造氛围,打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早晨 8 点是黄金时段,拿出来做广告应该能挣很多钱。但如果媒体只想着经济效益,忘记了自己的责任,那是很悲哀的,这个社会就没救了。”在他看来,新闻宣传主
33、管部门必 须对大众传媒进行引导与监督,保证媒体都有一定的黄金时段用来进行公益宣传,提高国民素质。资料 3 第五段:1.本段展开了对策。2.媒体分两个层面:(1)政府引导与监督:如不能在早上 7 点播放“跑男”“我们约会吧”等节目,而是要在黄金时段播放新闻,如“先进人物、道德模范、感动中国”等,明星绯闻等不适合使用公共资源,因此要引导媒体多播放和社会正能量、公益相关的节目,不要浪费资源。(2)不仅政府要选,媒体也要有责任感、使命感,要主动播放如国计民生、正能量等内容。L 向记者提到了某电视台一则让自己感动的公益告。“广告上一位患了阿尔茨海默病的父亲,什么都不记得了,但吃饭时还没忘儿子爱吃饺子,把
34、饺子装进自己口袋,要给儿子带回去,广告语是 他忘记了许多事情,但从未忘记爱你。这则广告触碰了我最柔软的神经,让我思念我的父亲。一个好的公益广告,能直击人的心灵,自然就起到了净化心灵的作用。这样的优秀公益广告太少了,媒体人如果自己都没做到真善美,他们在宣传真善美时都不投入感情,那还怎么教化别人呢?”资料 3 第六段:1.“L 向记者从未忘记爱你”:举例子,表明媒体播放此类节目才能净化心灵。2.作文中也可以举例子,如孩子看到妈妈给老人端洗脚水,他便给自己的妈妈端洗脚水;泰国某女儿离家出走,母亲告诉商贩其女儿爱吃什么等,举例论证可以举与材料内例子类似的例子,进而类比出不同的例子。资料 3 第四到六段
35、梳理:对策(学礼):发挥传媒作用:1.传媒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传递主流价值观。2.政府部门对媒体进行引导监督。3.传媒业内树立起崇尚真善美的行业氛围,投入感情。4.总结:(1)第一段:“礼”的含义。(2)第二段:“礼”对个人的意义。(3)第三段:“礼”对国家的意义。(4)第四段:对策 1“教育”。(5)第五段:对策 2“传媒”。国家旅游开发研究中心张主任指出,新的旅游法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文规范。如果不遵从这些规定,就违法了。旅游法虽然只针对旅游业,但这步迈的很踏实。“在有章可循
36、的前提下,还要做到有章必依,违章必罚。”资料 3 第七段:1.本段给出第三个对策,教育、宣传都是软的,然而要软硬皆施,要将礼仪、文明习惯纳入法律,出台、完善法律,严格执法。2.本段对策可以作为作文的第六段。资料 3 第七段梳理:1.对策(学礼):借助法律的力量:(1)完善立法(有章可循)。(2)强化执法(有章必依,违章必罚)。2.学习的内容(礼):公共秩序、社会公德、风俗习惯等公序良俗。3.作文的客观性很强,观点是有依据的。观点就在材料中,做题时要注意。中国要进步,提升国人的素质刻不容缓。邓小平当年曾道出过这一点的重要性:“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
37、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如今,中国 GDP 全球第二,高速铁路迅猛延伸,载人航天器和载人潜水器把中华儿女送到了太空和深海我们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不断提升的道德水准和个人素质,才能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体现在国家经济力量的强大,更是民族精神深远、长久的延续。资料 3 第八段:1.关于本段:(1)劳动者素质提高:第一个对策中写过。(2)“礼”指的是道德水准、个人素质,前文已经涉及。(3)“礼”的意义是关乎国家和民族精神:前文已经写过。(4)本段的材料进行了总结升华。2.本段想要说明中国人现在有钱,但是却没有“礼”。作文中也可以这样写,例如:(1)第一段:放眼中国,上有大飞机,下有蛟龙号,我们
38、有互联网 VR、外卖、地图等(不写材料内的“GDP、高铁”),科技在不断发展,然而我们的文明素质却远远落后,正如论语所言,不学礼,无以立,何为礼,小到礼貌、礼仪、规矩,大到文明素质、人文修养,这都有深刻体现。(2)第二段:礼对个人而言,可以帮助我们安身立命,在家庭、社会立足;对国家而言,可以帮助我们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国家形象。对策分别是靠教育、媒体、立法。3.目前为止不看其他材料都是可以的,因为作文中“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已经找到,最多补充一至两个类似表达。资料 3 第八段梳理:1.对策:提升劳动者的素质、知识分子的数量质量(同段 1、2)。2.礼:道德水准和个人素质。3.意义:民族精神深
39、远、长久的延续。【思维导图】【梳理】1.资料 3:(1)内涵:礼貌、礼仪,规矩;道德修养、文明素质。(2)“礼”对个人:做人、处世,安身立命。(3)“礼”对国家:公民意识自觉、提高素质。(4)如何学“礼”:教育。传媒。法律。2.下文导图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展示。【思维导图】【梳理】1.思维导图便是作文的提纲。考场上写作文,如果能花 15 分钟看材料和列提纲,写出框架后,作文就可以写得很好,不要边想边写,看似直接动笔,但实际上时间都浪费了。2.真正的写作文要提前列出提纲,不用像思维导图一样详细,每一段写什么大致心中有数即可。如果不看其他材料,列提纲:(1)第一段:“礼”的含义。(2
40、)第二段:“礼”对个人的意义。(3)第三段:“礼”对国家的意义。(4)第四段:“教育”的对策。(5)第五段:“传媒”的对策。(6)第六段:“法律”的对策。(7)第七段:结尾。3.老师当年在做本套卷时,从小题到作文一共使用 1.5 小时,因此掌握了方法,做题就会又快又准。4.阅读过资料 3 后,可能同学们不放心,先看资料 3 后,再看小题未用到的资料 1,再浏览全篇,下面阅读资料 1,但其实作文需要的内容都已经找出,最多补充小部分内容,无实质性作用。资料 1 一篇题为独一无二的“中国范儿”的文章在网上传播,其中下面两段文字尤其引起了网友的热评:“一个民族有自己的民族范儿,一个国家有自己的国家范儿
41、。我华夏泱泱大国,五千年的传承,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中国范儿。”“和为贵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从汉唐直至当代,彰显着大国气度。航海家达伽马,在到达非洲大陆时树起了旗帜,标示葡萄牙王室的主权。然而他不知道,比他早一百多年,一位叫郑和的中国人早已到达了非洲。郑和并没有树立标示大明主权的旗帜,而是树立了一座丰碑,一座友好而和平的丰碑。拒绝侵略,传递友好,这就是我中华的气度,我们的大国范儿。”资料 1 第一段:1.“中国范儿”:代表“礼”,即中国人表现出的气质、风度。2.本段能感觉出卷人在凑字数,强调“礼”对个人而言是礼仪、规矩、修养,对国家而言是大国气度、气质,无实质内涵。有网友点评说:这样
42、的文章读得人热血沸腾,豪情万丈,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大国意识”,看过之后不禁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还有网友围绕着“大国意识”进一步加以阐述:大国意识不是简单的经济头脑,更深层次的是民族自豪感和生活充实感;大国意识是种具备长远眼光的素质,不是满足眼前蝇头小利的市侩;大国意识是种崇尚奉献的执着,不是吝于个人付出的自私;大国意识的背后是民族崛起的魂魄。这位网友认为,一个具备了大国实力的国家究竟能否赢得作为大国的相应尊重,究竟能否发挥与大国身份相称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国民是否具备明智而坚定的大国意识。资料 1 第二、三段:此处强调学“礼”的意义,即帮助获得尊重,让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延续民族
43、精神,树立民族形象,然而在资料 3 中已经写过,无新要点。资料 1 第一到三段梳理:1.礼的含义:以和为贵,大国气度,大国意识。2.礼的意义:获得外界的尊重。也有网友认为:国家形象是一张名片。树立大国意识的过程,也是中国的国家形象被世界充分认可的过程,这就要求国人具备与大国形象相匹配的公民素质。这是崛起的大国对公民提出的内在要求,国民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让自己的行为举止与大国形象相称,展现大国风采。每个中国人都应自觉树立大国意识,不断提高素质,这是提升中国软实力不可或缺的环节。资料 1 第四段:“素质”“国家形象(关乎个人形象、国家形象和公民素质)”在资料 3中已经找到,因此资料 1 属于重
44、复,无新词汇。资料 1 第四段梳理:1.礼的意义:认可国家形象。2.礼的对策:提升公民素质,个人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提升素质(与资料 3 重复)。与此相关,国民素质问题也自然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一位在埃及旅游的中国网友发布了一条微博,微博里卢克索神庙浮雕上赫然刻着中文“某某到此一游”。实际上,个别中国游客在境外不文明举动引发的争议一直不断。泰国国家旅游局一官员说,随着中国来泰国游客数量的急剧增加,泰国民众对中国游客的投诉也越来越多。中国游客留给泰国人的负面印象主要有三:不守秩序、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不尊重当地习俗。有些中国游客进入寺庙不脱鞋,偷着躲着穿鞋进入,这被认
45、为是对当地宗教信仰的极大亵渎。资料 1 第五段:1.举例子。2.本段介绍当前中国人不讲礼仪,现在中国人出去旅游也有注意,虽然人多,素质参差不齐,但大部分人都是讲礼仪的,遵守红绿灯规则、不大声喧哗等。在欧美国家,有的中国游客表现同样不佳。美国一大学教授对记者说:“中国游客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人会在公共设施上乱涂乱画,随地吐痰,上厕所不冲水。”在法国,去教堂都要穿着整齐并脱帽,同时禁止拍照。但有些中国人去教堂参观时总是急急忙忙,不注重自己的仪容,还随意拍照。在国内,媒体曝出的低素质事件也让人瞠目。某市地铁上,一名男子到车门附近给孩子把尿,有乘客提醒劝阻,这位父亲不仅丝毫没有歉意,反而对其大打出手,而
46、其他乘客都在围观,无人出面制止。在瑞士飞往中国的航班上,一名中国乘客因为前面的同胞将座椅后倾,感觉自己的空间太小,发生争执扭打,飞机也因为二人的斗殴被迫返航。资料 1 第六、七段:举例子,强调中国游客不讲礼仪,说明礼就是素质,无要点。有专家认为:这些事情让人看到,不注重提升国民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社会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也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日渐提升的大国地位不相称。资料 1 第八段:强调个人不讲素质,国家受到影响,说明学“礼”关乎个人、国家的利益,无新要点。资料 1 第五到八段梳理:1.当前存在的问题:境外不文明举动,游客素质差。2.不文明现象可以作为论证放在分析段、对策段,例如“要加强
47、素质教育,(举例子)小到公交车为抢座大打出手,大到出国乱涂乱画、乱扔垃圾、大声喧哗,中国人不讲文明素质已经被全世界诟病,因此要加强教育”。3.资料 1 没有补充,资料 2、4、5、6 作用也不大,资料 2 是两会代表读书相关,资料4 是黎明作品展相关,资料 5 涉及加强素养教育(已经写过),资料 6 是教育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了(教育),因此资料 2、4、5、6 和作文话题的关联度很小,再看一遍也无实质性 作用,最多补充一点论据,因此意味寻找观点并不是“广撒网”,而是要有侧重点。如果本文寻找观点没有技巧,从资料 1 到资料 6 依次看,当看完后同桌可能已经写了一半,因此要有优先级。4.通过本题
48、传递的是:找观点时虽然材料都要看,但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哪些重点看、哪些略看要有技巧。【思维导图】【梳理】资料 2、4、5、6 课上不再梳理,当看过剩余资料后,依然是上述观点,即对个人、国家的意义,有教育、传媒、法律的对策。【思维导图】【梳理】1.标题:包含主题词,本篇作文的主题词是“礼、立”,如“礼是立之本/以礼立人 以礼立国”等,标题中出现“礼、立”,特别是出现“礼”便不会跑题,也不会是低分。2.第一段:“礼”的含义,狭义上是礼貌、礼仪,广义上是国民素质(考试提纲简写,自己能看懂即可)。3.分析段:对个人而言提升素质、安身立命;对国家而言树立形象,延续民族精神、民族文化。4.对策段:(1)
49、教育:展开两方面,分别是大学的国学教育、普通人的教育(百家讲坛)。(2)媒体:自身责任感、政府引导。(3)立法:有法可依、违法必究。5.结尾。6.如果将方法精讲 6、7、8 学过后,可以在列出提纲后补充部分内容。每一段都应该有论据:(1)开头标出大飞机、VR,从中国的经济成绩引出“礼”的重要性。(2)个人:丁 XX“到此一游”,卢浮宫门口洗脚,公交车大打出手。(3)国家形象:彭妈妈、习大大,代表了国家名片,举手投足之间传递民族精神。(4)教育:百家讲坛 感动中国。(5)文章前几段要有例子,如果后文没有例子,那么可以写材料之内的。材料外的例子往前放,材料内的例子往后放,可能阅卷老师在看过前几段后
50、就给出分数,没有看到后几段的内容。【参考范文】以礼立人 以礼立国 范文:作文 1200 字,有观点基本可以达到 500 字,剩余填充论据。范文标题:例如“以礼立人 以礼立国/礼 中国人的名片/礼 中华优良传统/做好礼与立”,突出“礼”就是高分标题。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曾经我们“贫贱不移”,今天我们还得“富而好礼”。“好礼”首先得知礼,即知道“礼”的内涵。“礼”既是内在品格,又是外在修养;既是行为规范、礼貌礼仪,又是规则意识、国民素质、社会公德。知礼、学礼、传礼就是传承中华文明,延续光荣的礼仪传统。范文第一段:1.本段除了不得不写的“不学礼,无以立”,观点虽然使用了材料中的词汇,但没有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