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三节物质的密度教案.doc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3357867 上传时间:2024-03-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物质的密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三节物质的密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三节物质的密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三节物质的密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三节物质的密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第三节物质的密度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学无忧 教学事业!第三节 物质的密度一 教学目的:1知识和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2)通过测定密度的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3)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4)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密度的概念;(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3)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鼓励学生积极参

2、与探究活动;(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二 教学重、难点:1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与密度的测定方法;2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三 教学器材1演示实验: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铁块和塑料块(铁块和塑料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天平,刻度尺,演示量筒,烧杯,水,细线2学生实验:每组学生都有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铁块和塑料块(铁块和塑料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天平,刻度尺,量筒,烧杯,水,细线,小石块。四 教学过程:一、引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教师出示两块表面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并提问:如何区分它们?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最后引导学生思考:能否通过

3、比较质量来区别它们? 二、情境分析,提出猜想在什么情况下方可肯定铁比塑料重呢?(学生讨论得出猜想之一: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进一步猜想,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质量是否相同呢?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是否相同呢?(学生进一步讨论得出猜想之二: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猜想之三: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相同。)请同学们根据这些器材,设计实验来验证我们的三个猜想,并找出每个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注意:教学时应先组织学生对小明和小华的说法进行评价和质疑,为下一步的猜测打好基础,猜想的情况可以用媒体投影到屏幕上。)三、 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由教师组织进行方案评估,然

4、后由学生采用最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实验过程教师注意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四、得出结论,引入密度教师了解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1同种物体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比值相同。2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的大小不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同,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由此可知,单位体积质量反映了物体的一种特性,在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密度是反映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它不随着物质形状、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例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吗?五、类比分析,学习密度的公式及单位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在速度学习中,对速度的定义与

5、今天所学密度定义是否有相似之处,如果有相似的地方,请同学们比较两个定义,尝试写出计算密度的公式,并根据公式得出密度的单位。(学生相互讨论,然后得出密度的公式及单位。教师了解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讲解密度单位的换算:1kg/m3=10-3g/cm3)阅读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并讲出起物理意义六、例题解答,巩固密度公式及单位应用例题:一铁块的质量是1.97t,体积是0.25m3。铁块的密度是多大?(学生讨论并解答)七、小结今天我们又一次经历了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这次探究我们不仅获得了有关密度的基本知识,不进一步理解了如何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并知道了一种物理学研究方法类比法,希望同学们注意,在

6、今后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应用。八、练习1一块木块分成三等分后,每一小块的密度是原木块密度的 倍倍/倍不好判断2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它们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B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密度大的质量也大C不同物体质量大的,密度也大D一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不等但密度相等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滴水密度比一桶水密度要大B一滴水密度比一桶水密度要小C一滴水密度比一桶汽油密度要大D一滴水密度比一桶汽油密度要小4一段粗铜线拉断成两段铜丝后,每一段铜丝的质量_(填变大、变小、不变,下同),铜丝的密度_5水银的密度是13.6gcm3=_kgm3,其意义是_6质量

7、相等的实心木球和铁球,体积较大的是_球;体积相等的实心木球和铁球,质量较小的是是_球五板书设计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单位:/(/kgm3). 水的密度:./物理意义:每立方米的纯水的质量是.千克.公式:=m/v 教学自评本节设计的主导思想:重视实验探索,发挥“主本教学”的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实验探索,从参与中发现问题,在积极的探索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过主动优化、和学生的探索性实验,学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过程,真正认清事物的体质,留下深刻的印

8、象,变“学会”为“会学”。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真知的兴趣和互助合作的精神。采用“边探索、实验、边讨论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方法”施教,是为了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采用多媒体组合辅助教学,增大教学容量,增强教学效果,营造了直观、形象、亲切的情景,学生感受到了物理对科技的促进和科技进步对社会文明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追求科学、开拓创新的精神。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利用身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观察声源发生的物理

9、现象,体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探究活动中,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身边的声现象,对物理有亲近感。二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的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条件是本节的知识重点。三 教学器材音叉、烧杯、水、纸屑、录音机及周围可以用来发声的物体, 学生自制自带的发声器具,演示用的扬声器、土电话。四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人从呱呱落地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音打交道,声音已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0、,它对我们熟悉而又陌生。激起学生探索声音的奥妙的兴趣。不由就想问一问:这么多得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引导学生进入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提出问题。2.学习新课探究声音的产生学生分组实验。用自备的橡皮筋、直尺、哨子、小铃铛、梳子、铅笔盒、书、纸、笔、桌子、音叉、杯子等,甚至自己的身体来做实验,想办法让它们发声,注意观察发声与不发声时物体有什么不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A把橡皮筋拉长,用手指拨动,使其发声,看到橡皮筋在振动。B把直尺一端压在桌边,另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直尺发声时在振动。C吹哨子时感觉哨子在振动。D摇铃铛时感觉铃铛在振动。E用手刮梳子齿时,梳子齿振动发声。F用小锤敲击音

11、叉发声时,用手去接触音叉,感到音叉在振动。G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能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发声时在振动。H用手敲击水杯发声时水在振动。I把纸条放在嘴唇之间用力吹,纸条振动发声。J手放在喉头部分,说话时能感到喉头振动。K上下牙敲击发声时,能感到牙在振动。学生据实验现象总结结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例:A小提环琴、二胡、吉他是靠振动发声的。鼓是靠鼓面振动发声的,笛子是靠里面的空气振动发声的。B说话时声带振动发声。C刮风时空气振动发声,风吹树叶哗哗响,是树叶在振动。D倒水时水在振动发声。E蟋蟀是靠翅膀摩擦振动发声的。F雄蝉的腹部有

12、两个发声器,是发声器振动发声。G烈日当空的中午,在撒哈拉大沙漠中的旅行者常常听到“砰、砰、砰”的神奇枪声是石灰岩炸裂时振动发出的声音。H唱片上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滑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唱片机利用记录振动的方法记录声音。探究声音的传播老师可以演示课本34页的探究声音传播的实验,提出问题:由以上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回答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数是靠空气传播的,空气为我们人类以及动物传递信息提供了便利。声音还能在什么物质中传播?学生活动:探究声音能靠什么物质传播。A鱼儿能听见说话声B耳朵贴到桌子的一端,用手

13、拍桌子的另一端,能听到桌子传来的声音。图片展示后,学生动手做一做。根据实验学生总结结论A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是需要各种物质做媒介的,传播声音的这些物质,叫做介质。生活中见到的哪些现象说明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让学生举例A我们现在听到教室外的声音,是以墙、门和空气为介质传播的。B吃饭时能清楚地听到牙齿咀嚼的声音,是由于声音通过牙齿、骨骼传到耳朵里的。C钓鱼时,如果岸边有人说话,会把鱼吓跑。D海豚能随驯兽员的哨声在水中表演节目。E土电话声音能靠固体做介质传播。研究声音在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前方,调大音量,观察烛焰的摇晃。声音在空气中传播与

14、这个现象很相似。用不槌敲击音叉时,音叉的叉股向外侧振动时,压缩周围的空气,使之变密;当叉股向内侧振动时使之变疏。随着叉股的不断振动,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间的波动,并向远处传播。所以声音在介质是以波的形式传递的,我们把它叫做声波。打雷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引入声音的传播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声音具有一定的速度。介绍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速的大小是不一样的,而且还跟介质的压强、温度有关。在1个标准大气压、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介绍几种不同物质中的声速。对于课本中的声速表,可以结合课外资料进行扩展,以便于学生更容易发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气体中

15、传播得最慢。3.小结。运用了比较的方法,比较物体发生与不发生时的区别;运用了归纳的方法,即通过大量发声现象的归纳,发现物体都在振动;运用了间接的方法,由于人眼不容易直接观察到发声体的振动,探究时借助音叉激起的水花显示音叉发声时的振动。4.反馈练习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停止声音。答案:振动、振动、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而不能传声答案:振动、振动、停止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的。在1个标准大气压,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m/s。 答案:不同、340 4.二胡、小提琴等弦乐器是靠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笛子是由振动发出声音的。五 板书设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二.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三.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固液气(一般情况下)气340m/s (在15时)客服唯一联系qq 1119139686 欢迎跟我们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案课件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