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件园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2)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教学设计山东省淄博市第四中学 吕丽丽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一、教学内容解析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A版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作为立体几何的起始课,教材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方式,先展示大量几何体的实物、模型、图片等,让学生先从整体结构上感受空间几何体,再深入到细节(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认识,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尽快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教学目标设置根据新课标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特征,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2、(一)知识与技能:利用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让学生观察、比较大量空间图形,概括出柱、锥、台的结构特征。(二)过程与方法: 在柱、锥、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类比的思想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几何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鼓励合作交流,养成善于观察、感知、确认的良好习惯.三、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认识了一些具体的棱柱,如正方体、长方体,对圆柱、圆锥和球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能从具体的物体抽象出具体的几何体模型,但只是停留在“感知”这一层面,本节课要求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能抽象概括出这些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这对学
3、生分析问题、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四、教学策略分析教学模式:根据本节课的内容、重点、难点的设定及学生的学习现状,采用“问题驱动”教学、启发探究式教学。教学手段:通过空间几何体图片及模型的演示,促进学生对“柱锥台”特征的理解,为教学难点突破提供感性基础.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首先引入空间几何体的概念,以粉笔盒、茶叶盒为例,将身边的物体与空间图形联系起来。并明确本节课将从结构特征方面学习几种最基本的空间几何体。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并能激起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粉笔盒、茶叶盒抽象为正方体、圆柱体,是学生体会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
4、知过程。(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1、提出问题:比较图中物体,围成它们的面有什么不同?如何分类?设计意图:借助具体的实物图及实物,引导学生主动地对图形及实物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并由图形的特点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别图形的特点,抽象概括出多面体和旋转体的定义,培养学生的观察、分类、概括的能力同时也为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研究点明思路。2、观察以下两组多面体,结合模型分小组完成探究一表格前两列:棱柱棱锥棱台结构特征面线分类表示方法设计意图:结合实物模型及空间图形,经过积极思考、小组探究,归纳、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培养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提高了学习效果。汇
5、总小组交流成果,教师引导给出棱柱、棱锥的概念,分类及表示方法。在引出概念之前,应注意对其特点进行充分分析,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3、观察棱锥、棱台的模型,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棱台的结构特征,并通过动画进行展示。设计意图:关于棱台的问题,常常将其恢复成相应的棱锥来完成。通过模型,学生更能直观的感知棱锥与棱台的关系,水到渠成得出棱台的结构特征。教学中,利用动画演示这一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棱台概念的理解。4、探究二、圆柱、圆锥是如何形成的?圆台是如何形成的?通过实物及空间图形,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圆锥、圆台三种旋转体的形成过程。教师通过几何画板展示三种几何体的形成过程,并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三种几何体的概念、各部分名称及表示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更易突破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通过几何画板展示形成过程,更加直观,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5、通过圆锥、圆台的模型,类比棱锥、棱台,让学生进一步得出圆锥与圆台的关系。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圆台的结构特征,并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类比能力。(三)归纳总结,提升拓展引导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总结。设计意图:对知识点及时归纳,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加深对结构特征理解。(四)布置作业习题1.1A组1、4;B组1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