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霸文言文包君成内部资料严禁翻印1目录目录NO.1 刺客列传选文 1NO.2 刺客列传选文 4NO.3 刺客列传选文选文 6NO.4 刺客列传选文 8NO.5 刺客列传选文 10NO.6 郑伯克段于鄢选文 13NO.7 登徒子好色赋选文 15NO.8 子鱼论战选文 17NO.9 蹇叔哭师选文 20NO.10 祁奚请免叔向选文 22NO.11 晏子不死君难选文 24NO.12 曾子易箦选文 27NO.13 冯谖客孟尝君选文 30NO.14 宋玉对楚王问选文 32NO.15 项羽本纪赞选文 34NO.16 伯夷列传选文 36NO.17 滑稽列传选文 40NO.18 滑稽列传选文 42NO.19 司
2、马相如上书谏猎选文 44NO.20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选文 47NO.21 兰亭集序选文 49NO.22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选文 51NO.23 与韩荆州书选文 54NO.24 春夜宴桃李园序选文 57NO.25 获麟解选文 59NO.26 进学解选文 632学霸文言文NO.27 圬者王承福传选文 66NO.28 祭鳄鱼文选文 69NO.29 刘子厚墓志铭选文 71NO.30 种树郭橐驼传选文 73NO.31 愚溪诗序选文 76NO.32 洛阳名园记选文 78NO.33 丰乐亭记选文 81NO.34 秋声赋选文 83NO.35 后赤壁赋选文 85NO.36 赠黎安二生序选文 87NO.37 同学一
3、首别子固选文 89NO.38 卖柑者言选文 93NO.39 瘗旅文选文 95NO.40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选文 98NO.41 徐文长传选文 100NO.42 世说新语选文 103NO.43 世说新语选文 105NO.44 世说新语选文 107NO.45 世说新语选文 109NO.46 世说新语选文 111NO.47 世说新语选文 113NO.48 搜神记选文 115NO.49 搜神记选文 117NO.50 搜神记选文 1201NO.1 刺客列传选文NO.1 刺客列传选文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
4、光佯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文言单词】伏:埋伏 既:已经具:准备 因:于是陈:陈列 扰乱:慌乱佯:假装 以:用于【文言现象】文言语序:光伏甲士于窟室中现代语序:光于窟室中伏甲士【补充阅读资料】从专诸看先秦侠义精神一、刺客的渊源中国古代有文字记载的刺客历史发端于春秋乱世,礼崩乐坏,诸侯争霸,权力博弈,刺客应运而生。刺客原本乃行走四方,以行刺为生存手段的江湖自由职业者。他们往往特立独行,任情任性,技艺高超,胆识出众,可以
5、“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春秋时期正是中国儒文化萌芽形成之时,中国刺客文化正是与儒家思想文化一同起步成长的。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评价,无论成败与否,刺客者立意昭彰,志向不堕,因而名垂后世,绝非虚妄。专诸刺王僚就是其中的典型。二、刺客专诸的形象 在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中,主要记载了五个名垂史册的刺客,专诸就是其中之一。专诸鱼腹藏剑刺杀吴王僚,死于乱刀之下,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悲壮之歌。高超的武艺和技巧:专诸刺僚,立死,仅凭那精巧的小匕首能立刻刺死王僚,可2学霸文言文以想到这需要超强的意志力和高超的技巧。缄默寡言却刚毅的性格:专诸曰:“王僚可杀也”,从这点可衬托和反映出,专诸的性格
6、特点。诺千金、忠于知己的道义精神:刺客所奉行的信是君臣间、朋友间的诚实守信,在他们身上不会有虚情假意,为诚信甚至不惜以付出生命为代价,忠于知己、舍身取义的道义精神。三、侠义精神 孟子曾有“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专诸为报公子光的知遇之恩,一句,吴王僚可杀,在宴会上刺杀吴王僚,并一击毙命,成功的帮助公子光登上吴国的王位。这体现了先秦时期侠义精神。概括起来,刺客展现的侠义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不畏强权 当社会不公时,社会就需要正义的产生,人们就渴望英雄的出现。刺客行刺虽然采取的是暴力手段,但从他们的动机看,却又有反抗强权、对抗社会不公正的意义。专诸刺
7、王僚,为公子光夺位体现了作为刺客,是不畏惧现实中的强权力量,是朝着自己内心和自己所想进行和实现的。(二)己诺必诚 李白侠客行有“三杯许然诺,五岳倒为轻”,虽然是夸张的写法,但却将刺客的信义精神刻画的入木三分。专诸在刺吴王僚时,从王宫到公子光的住处,布满甲士,但吴王僚凡自己生命出现危险,必甲士护驾。虽如是这样,但专诸,下定决心以死来应允,来实现自己的承诺,所以,这体现了他的己诺必诚的信义精神。(三)不爱其躯 不爱其躯是刺客普遍表现出来的现象,包括生死关头不爱惜自己的生命,或有时为了行刺,或保全别人而对身体自残。专诸在刺杀吴王僚后,被吴王僚身边的卫士所杀,这是所料想到的事情。他知道自己有多危险,这
8、次刺杀有去而无回,这正是他不爱其躯,舍身报答伍子胥和公子光的知遇之恩的重要体现,他用自己的身体来实现了对公子光的诺言,实现了自己的人身价值和自己理想的追求的一种升华。(四)知遇之恩、以死相酬“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刺客最典型的一个外在特征。公子光对专诸是如此,文中“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曾说“光之身,子之身也”,专诸为报公子光之恩刺杀王僚,公子光得以自立为王。可见为知己而死不只是刺客的信仰,也是当时社会普遍推奉的信条。四、刺客文化的蜕变 刺客们轻身重义的精神在后世得到了传承。在经过民族正义和社会伦理考验后,蜕变成为侠客的智慧与风范,成为真正民族文化和社会意义上的英雄气概。这是儒家
9、主流文化对刺客文化及其发展延伸的侠文化长期影响形成经久不息的侠文化。同时,随着刺客文化3NO.1 刺客列传选文和侠文化中儒的思想成分的越来越浓厚,使侠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质变:独立人格丧失殆尽,依附性增强,工具化凸显。从此,侠的社会功能被极端政治化,华丽转身为统治秩序的维护者,侠的自由天性与鲜明个性被牢牢压抑、束缚和拘囿在儒的思想道德规范里,已然沦落为循规蹈矩、庸庸碌碌。所以千百年以来,似雅实俗、俗中寓雅的刺客文化与侠义精神,只是连接文人墨客与江湖文化两大层次间无法割舍的重要心灵纽带,只是对重视群体价值取向成就动机的传统文化的一种心理暗示,只是深藏在民族文化底蕴中对生存窘境恐惧感的清醒认识和怀旧
10、情愫。4学霸文言文NO.2 刺客列传选文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文言单词】事:侍奉力:勇力之人盟:结盟图:考虑面:面对颜色
11、:脸上的神色援:帮助亡:失去【文言现象】文言语序:子将何欲?现代语序:子将欲何?【补充阅读资料】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5NO.2 刺客列传选文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李白侠客行这一首侠客行古风,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前四句从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描写侠客的外貌。第二个四句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第三个四句引入信陵君
12、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进一步歌颂侠客,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侠客得以结识明主,明主借助侠客的勇武谋略去成就一番事业,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最后四句表示,即使侠客的行动没有达到目的,但侠客的骨气依然流芳后世,并不逊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写史的人应该为他们也写上一笔。有人认为这首侠客行仅仅是写朱亥、侯嬴,是不对的。前八句写的侠客的形象就与朱、侯两人不符。朱并不会剑术,而是力气大、勇敢。侯主要是智谋取胜。一句“闲过信陵饮”不过是将侠客与信陵君这样的“明君”联系起来罢了,因朱、侯都不是以这种方式结识信陵君的。李白正是想结识像信陵君这样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
13、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6学霸文言文NO.3 刺客列传选文选文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後,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醳去之。【文言单词】嗟乎:啊报:报答乃:于是以:用如:去执:抓住耳:语气助词去:离开【文言现象】(豫让)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解读:主语省略【补充阅读资料】豫让论士君子立身事主,
14、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于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炫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及观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7NO.3 刺客列传选文选文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
15、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有馀憾矣。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士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名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告,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伯虽顽冥不灵
16、,感其至诚,庶几复悟,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虽然,以国士而论,豫让固不足以当矣。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靦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噫!8学霸文言文NO.4 刺客列传选文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韩取聂政尸暴于市,购问莫知谁子。于是韩县之,有能言杀相侠累者予千金。久之莫知也。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
17、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于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伏尸哭极哀,曰:“是轵深井里所谓聂政者也。”市行者诸众人皆曰:“此人暴虐吾国相,王县购其名姓千金,夫人不闻与?何敢来识之也?”荣应之曰:“闻之。然政所以蒙污辱自弃于市贩之间者,为老母幸无恙,妾未嫁也士固为知己者死,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妾其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大惊韩市人。乃大呼天者三,卒于邑悲哀而死政之旁。【文言单词】皮面:用刀割脸暴:暴露之:去往恙:生病者,也:表示因果关联固:本来殁:一作“没”,死惊:使感到惊讶【文言现象】文言语序:大呼天者三现代语序:大呼三(次
18、)天者【补充阅读资料】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卻。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後具酒自暢聂政母前。酒酣,严仲子奉黄金百溢,前为聂政母寿。聂政惊怪其厚,固谢严仲子。严仲子固进,而聂政谢曰:“臣幸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以旦夕得甘毳以养亲。9NO.4 刺客列传选文亲供养备,不敢当仲子之赐。”严仲子辟人,因为聂政言曰:“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窃闻足下义甚高,故进百金者,将用为大人粗粝之费,得以交足下之驩,岂敢以有求望邪!”聂政曰:“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屠者,徒幸以养老母;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
19、也。”严仲子固让,聂政竟不肯受也。然严仲子卒备宾主之礼而去。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
20、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雠,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卫。10学霸文言文NO.5 刺客列传选文轲既取图奉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方急时,不及
21、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文言单词】发:展开因:于是引:表示接续某一动作室:剑鞘走:跑卒:通“猝”,突然意:预料度:一种规定性,这里指仪态方:正当时股:大腿【文言现象】(秦王)拔剑,(因为)剑长,(秦王)操其室解读:多动词一起出现,主语往往省略。同时注意前后句的逻辑联系。【补充阅读资料】荆轲之死荆轲从秦舞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
22、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11NO.5 刺客列传选文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三十年。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摆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怎么改?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
23、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 飞黄腾达。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狗屁!”金科愤怒地说。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不是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赵团长还真
24、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蒙眬,美
25、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易水送别图穷匕见荆轲从秦舞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12学霸文言文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剑始终拔不出来的样子。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
26、。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13NO.6
27、郑伯克段于鄢选文NO.6 郑伯克段于鄢选文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文言单词】惊:感到惊讶遂:于是亟:表示程度比较大弗:表示否定及:等到度:一种规定性,
28、这里指法度辟:通“避”,避开,消除姑:暂且【文言现象】文言语序:何厌之有现代语序:有何厌【补充阅读资料】(一)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14学霸文言文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遂
29、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二)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叔适野,巷无服
30、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三)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贬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中而杀之云尔,甚之也。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15NO.7 登徒子好色赋选文NO.7 登徒子好色赋选文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
31、好色,臣无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文言单词】短:说坏话微词:微,指细小不易察觉,多指委婉而隐喻的话,这里指的是委婉而巧妙的话性:生性、本性于:向里:古代行政组织著:表示添加某种东西,这里指涂抹然:的样子孰:通“熟”,详细【
32、文言现象】文言语序:学于师现代语序:于师学【补充阅读资料】(一)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靓杪秋之遥夜兮,心缭悷而有哀。”战国楚人宋玉在名作九辩中,开篇以万物逢秋而衰败,寄寓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之情。后用为咏伤别离或咏伤秋寄悲怀之典。16学霸文言文(二)赠邻女(寄李亿员)鱼玄机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三)蝶恋花赵令畤丽质仙娥生月殿。谪向人间,未免凡情乱。宋玉墙东流美盼。乱花深处曾相见。密意浓欢方有便。不奈浮名,旋遣轻分散。
33、最恨多才情太浅。等闲不念离人怨。(三)立秋后作陆游宋玉悲秋千载后,诗人例有早秋诗。老夫自笑心如石,三日秋风漫不知。(四)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17NO.8 子鱼论战选文NO.8 子鱼论战选文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
34、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文言单词】伐:讨伐兴:振兴济:渡过击:攻击咎:责怪虽:即使【文言现象】又以(之)告解读:省略现象【补充阅读资料】(一)鲁僖公二十二年冬十一月一日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苏子曰:“春秋书战,未有若此之严而尽也。”宋公,天子之上公。宋,先代之后,于周为客,天子有事膰焉,有丧拜焉,非列国诸侯之所敢敌也。而曰“及楚人战于泓。”楚,夷狄之国,人微者之称。以天子之上公,而当夷狄之微者,至于败绩,宋公之罪,盖可见矣。而公羊传以为文王之战不过此,学者疑焉。故不可以不辩。宋襄公非独行仁
35、义而不终者也。以不仁之资,盗仁者之名尔。齐宣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曰:“牛何之?”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夫舍一牛,于德未有所损益者,而孟子与之以王。所谓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三代18学霸文言文之所共也。而宋襄公执鄫子用于次睢之社,君子杀一牛犹不忍,而宋公戕一国君若犬豕然,此而忍为之,天下孰有不忍者耶!泓之役,身败国衄,乃欲以不重伤、不禽二毛欺诸侯。人能紾其兄之臂以取食,而能忍饥于壶餐者,天下知其不情也。襄公能忍于鄫子,而不忍于重伤二毛,此岂可谓其情也哉?桓文之师,存亡继绝,犹不齿于仲尼之门,况用人于夷鬼以求霸,而谓王者之师可乎?使鄫子有罪而讨之,虽声
36、于诸侯而戮于社,天下不以为过。若以喜怒兴师,则秦穆公获晋侯,且犹释之,而况敢用诸淫昏之鬼乎?以愚观之,宋襄公,王莽之流。襄公以诸侯为可以名得,王莽以天下为可以文取也。其得丧小大不同,其不能欺天下则同也。其不鼓不成列,不能损襄公之虐。其抱孺子而泣,不能盖王莽之篡。使莽无成则宋襄公。使襄公之得志,亦一莽也。古人有言:“图王不成,其弊犹足以霸。”襄公行王者之师,犹足以当桓公之师,一战之余,救死扶伤不暇。此独妄庸耳。齐桓、晋文得管仲、子犯而兴,襄公有一子鱼不能用,岂可同日而语哉。自古失道之君,如是者多矣,死而论定。未有如宋襄公之欺于后世者也。苏轼宋襄公论(二)要判断宋襄公是否愚蠢,还得看看他的文化背景
37、。当宋襄公试图争霸时,有宗室大臣劝阻说:“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原来,宋不是一般的姬姓诸侯国,而是子姓殷商后裔。商亡后,经武庚之乱,周公把纣王的异母哥哥微子封于宋,继承殷商香火。正因如此,宋国贵族中始终弥漫着一种覆巢亡国的压抑气氛。所谓“天之弃商久矣”,就是一句丧气话:老天早就抛弃了我们,您想重振,这可是逆天而行、罪在不赦啊!然而除了这种认输服软的情绪,宋国贵族中还潜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代表人物应该是孔子其先世即宋国贵族。孔子虽然口口声声要克复周礼,其实他早就有话在先:“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周礼是继承殷礼而来,研究周礼也就了解了殷礼。他还提出“礼失求诸野”的观点:庙堂
38、上的礼乐传统失传了,要到“在野者”那里去寻找。“在野者”是谁?当然就是殷商遗族。孔子比宋襄公要晚一个世纪,他的言行代表了宋国贵族中试图复兴殷商文化的一派,他们的理想,在四五百年间始终没有断线。了解到这样的文化背景,我们对于宋襄公的言行也便有了新的认识。宋襄公难道不知宋国国弱力微、难以争雄吗?然而振兴民族的机会千载难逢,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又岂容轻易错过?泓水之战,宋襄公临阵说了一句话:“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虽战云压顶,宋襄公此刻却是在以祖宗的名义发誓:我们虽曾亡国,但精神不倒。坚持高贵的道德传统,是我们矢志不渝的信念。即便走上战场,我们也决不乘人之危、欺凌残弱、背叛仁义、放弃原则
39、。人把这视为愚蠢、迂腐,笔者却从中感受到一种道德力量和英雄情怀。泓水之战后,襄公受到很多埋怨,子鱼的事后分析更是针针见血。然而他们谈论的是军事,始终停留在19NO.8 子鱼论战选文战术层面。他们都不曾像宋襄公那样站在那个特殊位置上,肩负着一个国家的历史和骄傲,面对祖先的注视做出抉择。宋襄公所代表的,是曾经的辉煌和难挽的逝去,他的声音行动中带着几分悲壮和苍凉,这是那些突破一切道德底线、不择手段唯胜是求者所难以理解的。其实即使是你死我活的战争,也还是讲究道德的。近日在作家文摘上读到一篇文章,说传统欧洲贵族鄙视金钱、极重荣誉。曾有一英国贵族与英王争位,率军渡海而来,登岸后却发现粮草告罄,只得向英王请
40、求钱财援助,以便遣散军队。英王“绅士”地慷慨解 囊几年后这位贵族卷土重来,打败了英王。用普通人的逻辑来看,这位英王的愚蠢与宋襄公有得一拼。不过欧洲人欣赏这位英王的贵族风范,对他的宽容给予高度评价。战争毕竟是非常事件,是人类交往的一种极端方式,道德的空间在这里被压缩到最小。然而现代战争反对不宣而战,反对伤害平民、虐杀俘虏,反对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与宋襄公的所作所为,难道不是精神相通的吗?当然,谁也不能禁止胜利者取笑失败方。然而怕就怕,我们耻笑打仗不忘道德的宋襄公,就同时把整个道德体系打上“虚伪”、“吃人”的注销印,统统扫进垃圾堆。在一个重修养、讲道德的成熟社会,尊重对手、对失败者的道德水准表
41、达应有的敬意,是一种合乎情理的举止。当你一脸轻蔑、肆意嘲笑失败者时,照照镜子,看看镜子里映出的,是伟岸的英雄范儿,还是忘形的小人相儿?20学霸文言文NO.9 蹇叔哭师选文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
42、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文言单词】使:派人潜:偷偷地师:军队诸:之于劳:某种多余的行动。这里指没有必要的出征无乃乎:难道不是吗?所:所得,收获东:向东行进【文言现象】其谁不知?解读:古人经常用“其”引起问句【补充阅读资料】漫谈古人骂人古代贵人骂人,第一种就是鄙夷对方的地位,得到居高临下的快感。比如左传文公元年,楚成王妹江芈骂楚穆王的话:“呼,役夫!宜君王之欲杀汝而立职也。”杜预做注:“役夫,贱者称。”有点像现在脑力工作者骂别人,“你就是个民工!”还是看不起劳动人民啊。南史宋本纪,刘子业骂孝武帝为“齄奴。”21NO.9 蹇叔哭师选文齄,酒糟鼻子。奴,奴隶。所以,
43、“你个酒糟鼻子奴隶!”世说新语:“孙秀降晋,晋武帝厚存宠之,妻以姨妹蒯氏,室家甚笃;妻尝妒,乃骂秀为貉子,秀大不平,遂不复入。”这里的貉,就是一丘之貉的貉。也是往畜生方向骂的。不骂动物,直接抹杀人的也有。世说新语,陈太丘跟人订了约会,人家迟到,他走了,人家再来找他发现不在,大怒:“非人哉!”也就是说,“不是人啊!”有咒人死的。比如后汉书文苑列传祢衡骂黄祖:“死公!”后来“杀千刀”其实也是咒人死,只是连死刑的执行法都说明了。然后呢,自然就是辱骂先人了。战国策赵策:“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你个婢女养的!后来,“你个丫头养的”、“你个小娘养的”、“你个 XX 养的”都是这个逻辑。直接攻击
44、对方母亲,剥夺对方血统问题。陈琳写檄文骂曹操,“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意思是太监的儿子。曹操的父亲拜过宦官做干爹,如此。还有充人家爸爸或其他长辈的。陆贾跟刘邦说要读书,刘邦骂:“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 书!”乃公,“你爹我”的意思。刘邦是古代骂人话的宝库。英布造反,太子刘盈待要出征,刘邦自言自语:“竖子固不足遣,乃公自行耳!”竖子,这小子;乃公,你爹我。“这小子不能派去,还是你爹我亲自去!”刘邦对儒生没啥好话,张嘴就是“腐儒!”“竖儒!”对其他人,“竖子!”倚老卖老。以后的“老子”、“你奶奶的”,都可以追溯到这里。22学霸文言文NO.10 祁奚请免叔向选文栾盈出奔楚。宣子杀羊舌虎,囚叔向。
45、人谓叔向曰:“子离于罪,其为不知乎?”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知也。”乐王鲋见叔向曰:“吾为子请。”叔向弗应,出不拜。其人皆咎叔向。叔向曰:“必祁大夫。”室老闻之曰:“乐王鲋言于君无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许;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叔向曰:“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诗曰: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夫子,觉者也。”【文言单词】出奔:出逃知:通“智”亡:逃跑聊:勉强闻:听说由:表示顺从、依照之意,这里指听从。从:表示伴随之意,这里指附和。举:举荐【文言现象】文言语序:言于君现代语序:于君言【补充阅读资料】(一)晋大夫祁奚老,
46、晋君问曰:“孰可使嗣?”祁奚对曰:“解狐可。”君曰:“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晋遂举解狐。后又问:“孰可以为国尉?”祁奚对曰:“午可也。”君曰:“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二)晋侯问叔向之罪于乐王鲋,对曰:“不弃其亲,其有焉?”于是祁奚老矣,闻之,乘23NO.10 祁奚请免叔向选文驲而见宣子,曰:“诗曰:惠我无疆,子孙保之。书曰:圣有谟勋,明征定保。夫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犹将十世宥之,以劝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不亦惑乎?鲧殛而禹兴,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无怨色。管、蔡为戮,周公右王。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子为善,谁敢不勉,多杀何
47、为?”宣子说,与之乘,以言诸公而免之。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三)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今吾
48、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24学霸文言文NO.11 晏子不死君难选文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庄公通焉。崔子弑之。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
49、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文言单词】美:认为美独:唯独行:逃跑,联系前后文得解安:哪里君:作为国君而管理死:为而死任:承担庸:表示疑问踊:跳【文言现象】君死安归解读:注意文言文中带“安”字的问句,很常见。【补充阅读资料】晏子春秋是记叙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言行的一部书。晏子春秋,其思想非儒非道,秦始皇时代被视为离经叛道之作,名列禁毁书目之上。晏子,名婴,齐国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县)人,生年不可考,卒于公元前 500 年。他出身世家,年轻时就从政。其父晏弱去世后,他继任齐卿,历仕灵、庄、景三朝,长达五十四年。晏子是我国历史上有
50、名的“智者”,他在世的时候正值齐国不断走向衰落的年代,国君昏聩,权臣把持朝政,外有秦、楚之患,内有天怒人怨之忧。晏婴凭借着自己的聪明25NO.11 晏子不死君难选文才智,尽力补天,力挽狂澜,使齐国在诸侯各国中赢得了应有的地位,他本人也成为齐国历史上与大政治家管仲并称的声誉。从晏子春秋所反映出来的内容看,它表现出来的近似于儒家学说的思想在孔子之前,但是我们不能把它划入后起的儒家学派中,不然,晏子就成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了。晏子春秋表现出来的近似于墨家思想的尚俭观点,与墨家尚俭的目的、作用也迥然不同,因此也不能把它归入墨家学派中。我们只能说,晏子春秋就是晏子春秋,它不属于儒家的思想体系,也与墨家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