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3447392 上传时间:2024-05-0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76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包括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两大类,被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其造园艺术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景观设计当中。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共同目标之一是实现人类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紧密结合、和谐共生。文章通过剖析苏州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与苏州博物馆的景观设计手法,探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对于古典园林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以期推动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Abstract: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including private gardens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royal gardens in the

2、north,are universally recognized as the mother of gardens in the world,and the gardening art is still widely used in current landscape design as well.One of the same goals of Chinese classical and modern gardens design is to achieve the inseparable combination and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human liv

3、ing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environment.By analyzing the gardening techniques of Suzhou classical gardens and the landscape design techniques of Suzhou Museum,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design for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art,in order to promote th

4、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andscape design.关键词:古典造园手法;苏州园林;苏州博物馆;现代景观设计Keywords:classical gardening techniques;Suzhou classical gardens;Suzhou Museum;modern landscape design文钟晓天澳门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助 教DOI:10.19875/ki.jzywh.2023.11.0881 苏州古典园林1.1 苏州古典园林发展历程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周代萌芽、魏晋南北朝成型,到隋唐逐渐成熟、宋朝步入高潮

5、,再到明清时空前兴盛。由于我国疆土辽阔,各地区的历史发展、传统文化及风情习俗不尽相同,古典园林以地理位置形成了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三种各具特征的园林风格。其中,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是最具艺术成就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江南私家园林以苏州保存得最好,素有“园林之城”的美誉。境内的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 6 世纪,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 170 多处,现存 50多处1,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及退思园等八个园林先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吴国的首都,苏州的初次造园活动可以溯源至春秋时期兴建的馆娃宫。自隋朝开通南北大运河以来,苏州借江南运河成为江南地区的重要商埠,

6、得益于经济文化的昌盛,造园活动直到宋朝依然经久不衰;苏州现存最早的古典园林沧浪亭,便是北宋庆历年间(公元 10411048 年)在吴越钱氏旧园的基础上重建的。苏州在元代的造园活动也并未受到大环境低迷的影响;以奇峰怪石著称的狮子林便是元至正二年(公元 1342 年),高山仰止的弟子为来到苏州讲经的高僧天如禅师,所修建的。到了明清两代,苏州的造园活动达到全盛时期,中国四大名园中的拙政园和留园即为当时留下的佳作,其他各种规模的园林更是数不胜数。1.2 苏州古典园林兴盛的原因苏州地处太湖平原,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成就了苏州园林艺术。太湖平原湖泊罗布,河流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水系面积占地区土地总面积的

7、 36.6%,为园林的引水造池提供了方便的条件。苏州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温和的气候、充沛的降雨量和肥沃的土壤,适合绝大多数的植物丰茂滋长;苏州附近的城市盛产湖石、黄石以及其他各色石料,利用密布的水道便可以运往苏州,这些先天优势促使园林的花木配置和堆山造石设计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自唐宋以来,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逐渐转移到了太湖平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农业、手工业得到发展,家喻户晓的宋朝谚语“苏湖熟,天下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便表达了当时苏州府经济之繁荣,资源之丰富。苏州作为太湖平原上最富庶的城市,吸引了大量文人雅士前来深造,文化艺术修养得到长足发展,修造属于自己的私家园林便成了他们的爱

8、好之一。尤其是明清时期,文风极盛。据说在清代,苏州是全国考取状元人数排名第一的城市,可谓人杰地灵。而许多文人官场失意或告老还乡,便大肆购买土地来修建自己的宅园,苏州慢慢地就成为了官僚地主高度集中的地方,这与造园活动的极盛有着密切的关系2。例如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明代御史王献臣与江南才子文徵明、清代著名书画家刘恕、清代大书法家李鸿裔、清代伯爵孙均与叠山名家戈裕良就分别参与了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及环秀山庄的设计、修筑或重建。概而言之,在自然资源丰厚的江南一带,正是一群拥有大量财资财力的商人、官员、文人或画家们,凭借自身高深的文化艺术造诣,或是对于建筑、园林艺术独到的追求,筑就起了一个个精品

9、式的苏州园林。1.3 苏州古典园林意境的概念意境指的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生活、景物,与作者所表现的主观理念、情感融合一致的一种艺术境界。而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则是遵循Application of Classical Gardening Techniques in Modern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Design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专题SPECIAL TOPIC277236|2023|11专题“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理念,将自然美、人工美及造园者内心蕴含的诗情画意巧妙结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中国古典园林对于意境的追

10、求不仅在人工表现自然美上达到很高的水平,还将诗词画作的意境美融入其中,这更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所在。由于传统多为文人造园,想要原封不动地把游遍的名川大山移植进有限的庭园空间内是不现实的,因此在造园过程中,文人们或多或少运用了创作诗画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等意境表达方法,以追求与田园诗、山水画相媲美的意境美,而非单纯的自然山水形式美3。因而,园林的意境可以说与古代的诗词画作有着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关系。古代诗词之于造园的运用方式主要是再现历史名家的名词佳句所表达的意境,如“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枝红杏出墙来”“小桥流水人家”等经典意境都无不以各种空间组织方

11、式出现于古典园林之中。苏州古典园林中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亭”便取自北宋理学家邵雍的“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营造出的盎然诗意。宋代诗人苏轼“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亦为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所用,抒发造园者高雅、浪漫的意趣,以及对苏仙的崇敬之情。相反,也有“文因景成,景借文传”的例子,“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系南宋诗人陆游为留园所作,借繁花的恣心自在之态,表达内心的舒畅自在。中国山水画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写意,不以写实地展现自然原貌,而是主张描绘山水的神韵与画家的主观感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对古典园林的造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将造园者对自然的情感以写意的方式再现于咫尺空间内的叠山理

12、水和花木配置,以表达高雅脱俗的深远意境。狮子林中的古柏枝干高耸蔚然,甚有吴镇双松图轴中苍劲古松的意趣与韵味。郑板桥竹石图轴中竹声萧萧、风韵超然的神韵亦为曲园半廊旁的翠竹石景所用。中国绘画与造园之间的关系逐渐发展形成“以画入园,因画成景”的传统特色。中国古典园林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一直致力于运用各种手法营造诗情画意的意境美,把人们所见、所闻、所嗅、所触的物质空间升华为可以引发人们情感波动的意境空间是中国园林设计的核心理念。2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以苏州园林为例苏州古典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造园的四大要素包括建筑、山石、理水、花木,造园者巧妙地运用多种特征鲜明的造园手法:

13、空间大小的收放对比,空间序列的曲折有法,建筑布局的疏密相间,借景、对景、框景,山水花木的虚实结合等,将这些元素进行有机组合,反映哲理思想、文化意识及审美情趣,在城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居住环境。2.1 空间渗透,旷奥交替中国古典园林受到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除了一些皇家宫苑以外,私家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四周设有围墙,或位于市井深处。“庭院深深深几许?”正是宋代婉约派代表李清照对于私家园林的感受,而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者就十分擅长突破空间的局限,利用空间之间的相互渗透等手法,来丰富园林整体层次的变化以加强景深感,犹如创作诗文般曲折有法、前后呼应,从而获得“意的幽雅和境的深邃”这一古典园

14、林的重要特征。留园的入口部分空间组织充分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方法。从入口直到古木交柯,近五十米都是异常蜿蜒曲折的廊道,行人身处其中甚至会略感压抑。但随着游园路线的深入,进入园内的主要空间时,却有种陶渊明桃花源记里“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感受。经过长留天地间进入古木交柯后(图 1),向西透过六扇花窗看向绿荫,穿过几重框槅再来到花步小筑庭院,通过建筑构件分隔出各个大小的空间,或连通或穿插,再利用各式门窗洞口使它们在视线上也实现相互之间的交融、渗透,以增强视距上景物的深远感,虚实变化的韵律节奏感及游园路线步移景异的效果。类似的手法在留园入口向东,经曲溪楼至西楼的空间,以及鹤所连通五峰仙

15、馆前院的廊道上都有所体现。在古典园林中,对景、借景、框景的手法都用得非常普遍。其中,对景的手法运用得巧妙还可以使双方的景色互为对方的“对景”,这也属于一种空间渗透的手法2。从拙政园的枇杷园可以透过有着“翠晚”横匾的圆洞门向北看到对岸的雪香云蔚亭,而在枇杷园外,自北向南则可以看到嘉实亭,还有倒影楼与宜两亭的两两相对,都是“对景”的佳例。此外,廊作为园林中最重要的构筑物之一,也经常用以连接或分隔空间,使之具有蜿蜒曲折变化的同时,亦使两侧的景物相互渗透。例如拙政园的标志性景点小飞虹,便串联起东西两侧的倚玉轩、得真亭,增强了这一区域的空间层次感;其南边的松风亭与北边香洲的景色也得以互为“底景”。早在唐

16、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永州龙兴寺东丘记中出现的“旷奥”一词,就很好地概括了适宜于游历的两种景致。一种是“旷如”,即开阔远大的境界;一种是“奥如”,即深邃荫蔽的境界。这也正是苏州古典园林运用空间渗透的手法所带来的令咫尺间的景色时而迂回曲折,时而豁然开朗,随着脚步的移动而变幻莫测的意境。2.2 高低起伏,层次错落从竖向的角度来看,古典园林在立面、剖面上运用“高低起伏”的处理,与平面中的“蜿蜒曲折”有异曲同工之妙。三个维度上的错落有致,使得整个园林空间更加富有生趣与韵律。为了使整体立面外轮廓线具有悠扬起伏的节奏变化,常用的造园手法是改变园内建筑物的体量、层数、轴线方向或屋顶形式。许多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者却

17、不满足于只打造一个层次的起伏变化,依附侧墙作为“底景”,修筑或栽植各种形式的亭、榭、廊、山石及植物,园内从而形成两个或三个层次的景物组合,“底景”“中景”“近景”交融在一起,远远望去,犹如一幅层次极富变化的山水画4,画面高低错落、虚实相间,耐人细细品味。网师园是典型的宅园合一的苏州私家园林,自其中部景区彩霞池以西的月到风来亭向东,看到的立面堪称经典“三层次”构图,以园内的住宅区侧墙作为“底景”,以射鸭廊、半山亭、小拱桥构成“中景”,“近景”则是南侧的小山丛桂轩与黄石叠砌的云岗,而彩霞池内的波光倒影更是为这幅画作增添了一层浪漫与韵味(图 2)。运用于剖面的“高低起伏”手法则体现在园林选址的地形或

18、人造的山石上。计成在园冶的相地篇中便写道“园地唯山林最胜”,强调依山傍水、有地势起伏是最适合造园的地方,以求得天然情趣与人为建造的和谐共生。由于江南私家园林多位于市井,存在规模有限、地势平坦等客观限制条件,尽管如此,江南的造园家们仍然费尽心力以人工的方法堆山叠图 1古木交柯(图片来源:苏州园林官网 VR 游园 https:/ 2网师园东立面(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2)278石,使园内富有高低错落的变化。因此,苏州园林也被誉为城市山林。而为了随高就低地安排各园林要素,廊的作用至关重要。曲廊的“曲”不仅在于其平面布局上的曲,也包括其顺应地形而形成的高低错落的“曲”5。畅园待月亭便是个典型的例子,虽然

19、园子面积极小,却以山石在西南角筑起全园的地势最高点,辅以一座六角亭作为标志,再用既曲折又有起伏变化的游廊使之与园内其他建筑连接起来。面积较大的拙政园北边的见山楼也不乏此趣味,楼阁的上下两层皆与游廊相通,从西部可通过平坦的廊桥进入底层,二层则要经过依地势起伏的爬山廊或假山石级上楼(图 3),确有“培山接以房廊”的意味6。造园的高低起伏,不仅使园林整体空间序列得以从二维平面的曲径通幽上升到三维空间的层次错落,且随着游园路线的高高低低,“移步易景”的效果愈发生动活泼,到达全园最高点时,园中美景尽收眼底,诗情画意的意境亦在此达到高潮。2.3 叠山理水,栽植花木江南园林里掇山、理水、花木都是必不可少的造

20、园元素。如前文所提,堆山叠石是修筑人工地形的主要手段,石者天地之骨也8,山者即园林之骨。水则是园林的灵魂,尽管所处位置条件有限,造园者们依然不辞辛苦地开池引水。而风姿绰约的花木更是起到了丰富景观的作用。受诗词绘画的启示,古典园林也常借山石、花、木的象征意义抒发园林主人或造园者的情趣。人造山石本着“透、漏、瘦、皱”的原则呈现出自然山石的形与神,对应着传达文人雅士对自身修养“顽、清、拙、丑”的要求。留园的著名景点冠云峰,号称江南三石之一,是一块傲然独立于林泉耆硕之馆中心位置、高达两层楼阁的太湖石,四周的亭台楼阁好似众星捧月般将其围绕,成为院内的对景及景观重点。梅、兰、竹、菊等自古以来有着广为人知的

21、文化含义,时常借以赞美人的高尚品格或寄托美好的愿望。例如拙政园的海棠春坞庭院、玉兰堂分别种有海棠、玉兰和桂花9,远香堂的主要厅堂正对着中部的荷花池,既使园林在视觉上富有观赏价值,嗅觉上引人入胜,又寄托着“玉堂富贵”和“高洁清廉”的美好寓意。且花木盛开或凋零能反映出季节、气候的更替,影响庭院空间的整体氛围。最经典的留园五峰仙馆前庭院(图 4)即将柏、榆、罗汉松、紫藤、梅、石榴、海棠、玉兰等多种花木配植在一起2,院内一年四季不仅因松柏长青,还有各不相同的色彩、香气交替更迭。除了意境的渲染,掇山、理水、花木还是造园时用以限定空间的手段。拙政园和留园的中部景区都借山石把单调空旷的大空间分隔成两个趣味不

22、尽相同的小空间。狮子林指柏轩前院(图5)和环秀山庄的东南、西北两角,皆为山石构成的虚空的沟涧洞壑。置身其中,犹如进入迷宫7。理水有集中、分散两种手法,留园中部庭院和网师园均以水池为中心,四周环列建筑,形成向心内聚的格局。相反,拙政园则是以分散的方法形成狭长或开阔的若干中心,贯穿其中,给人以水陆萦迴、深邃藏幽之感。而当园内建筑小品呈现稀疏分散,不能形成有效界面时,栽植林木便可起到限定空间的作用,如拙政园中部的荷花池两岸就种有成排的树木,以弥补北面山石高度及南面建筑密度的不足。“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正反映了三者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说园内亭台楼阁代表凝固之美,繁花绿荫代表含蓄之美,那么叠山理

23、水则是贯穿其中的深邃与灵动之美10。3 现代建筑景观中对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传承与创新以苏州博物馆为例随着现代化、城市化的日益高速发展,高强度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是当今城市建设一直在追求的“天人合一”的目标。创造“中而新”的建筑、景观设计风格,发展既有当代特色,又有传统韵味的新建筑文化也是我国设计领域长期的主题定位和研究热点。贝聿铭先生的代表作苏州博物馆作为“园林式”建筑设计而闻名,遵循“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成为拙政园的现代延续部分,是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典园林元素与创新山水立意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11。本章以苏州博物馆为例,探讨贝氏在该园林式博物馆设计中对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

24、传承与创新(表 1)。3.1 欲显而隐,亏蔽景深苏州博物馆从主入口进门开始就运用了古典园林的“藏与露”手法。站在入口庭院内,透过“月洞门”形式的南门及北面的落地玻璃长窗,可隐约望见中心主庭院的一池碧水、直曲石桥和片石假山,层层递进的意境增加了景深且引人入胜(图 6)。进入八角形的中央大厅分别有东、西长廊导向两个方向的参观流线,长廊朝北的墙上在人眼视高的位置开有正六边形的玻璃窗,意在以“框景”的手法吸引游园者的视线,每个玻璃窗都有精确的框景对位,形成墙壁上好似挂有一幅幅灵动的山水画的效果,有的是主庭院的凉亭,有的是主庭院内的山水景观,使人们在悠长笔直的廊道中也能感受到步移景异的惊喜。这样的做法在

25、“吴塔国宝”主展厅内也有所体现,一面是小院竹林,另一面是庭院池水,游客在一边参观藏品时还能一边观赏到窗外的庭院美景。表 1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苏州博物馆的应用(表格来源:作者自绘)图 3见山楼及爬山廊(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7)图 4留园五峰仙馆前庭院(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7)图 5指柏轩前假山(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7)279236|2023|11专题参考文献:1苏州市人民政府.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视觉盛宴惊艳巴黎EB/OL.(2017-06-05)2022-12-06.https:/ a B 5 W f 7 6 p q P s m 7 G d z O M C u X 5 9 y z p Z v

26、 B S 3 w V s x R F N F L b R-HvBg7AUYrpvgaIY9l16R165SSqVIWOHC-NWSyUZm92jTKeuwf9OSoWaB6-nPY3_s2RGE4uSTOzIokeerQqsjIEYcpiA0BNXdvQ.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3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4费文君,徐畅.中国园林理水文化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传”与“承”J.艺术百家,2020,36(02):200-204+215.5刘国风.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及现代应用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0.6计成,园冶

27、M.刘艳春,编.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7牛士,钱怡.中国园林之旅苏州园林揽胜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8赵玲.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初探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9王其钧.中国园林图解词典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0李丰旭,祝遵崚.“嬗变”古典园林意境影响下现代景观的继承与发展J.美术教育研究,2019(14):66-67+70.11彭源芳.中国古典园林美学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03):118-120.12曹炜芳,徐德嘉.园林景观的传承与创新以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J.园林,2012(09):

28、80-83.13彭洁.古典园林在当代景观中的再生苏州博物馆新馆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9(01):41-43.东、西廊的两端并不是直接进入展览空间,如西廊的尽端能够一眼看到的仅是一架钢结构的悬臂楼梯,步入西廊,“未见其形而先闻其声”,楼梯底部由跌水打造的莲花池发出潺潺水声指引着人们上前一探究竟。来到尽端再转身才正式进入博物馆重点的四大陈列空间,结束展示部分的参观流线后,穿过一小片竹林,便最终来到了豁然开朗的主庭院。这就充分体现了古典园林“欲显而隐”“欲扬先抑”的造园手法,使得空间每个观赏点都有或多或少的遮挡,不仅引导了游人的流线,还营造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3.2 提炼元素,

29、隐喻象征苏州博物馆之所以被誉为“园林式”建筑,其最大的特色是提炼了古典园林中的元素和精髓,贝先生秉承现代主义“简洁干练”的设计理念,采用抽象的现代假山、简化的直曲石桥和水岸线、转译的建筑屋顶等组成“苏而新”的现代风格山水庭院。虽然与传统假山的处理方式不同,但苏州博物馆追求在立面构成山水画卷意境的设计上蕴含着古典园林的精髓。中心庭院最著名的“片石假山”景点受到宋代书画家米芾“写意山水”思想的影响(图 7),借拙政园的白墙,选用大小、颜色、肌理不一的“山状”片切花岗岩,以黑卵石作为铺垫,贴着墙壁前后层叠地摆置于与拙政园的水同源的水池边,“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加之拙政园墙壁背后依四季变换而丰茂、零

30、落的树木构成“底景”,由繁入简地呈现出“剪影式”山水景观效果,隐喻的意境呼之欲出。苏州博物馆屋顶形式的设计在传统坡屋顶、老虎窗的基础上进行简化重构,以统一的坡度模数与周边建筑屋顶形成呼应,屋面材料则以新型的“中国黑”片石取代了砖瓦。中央大厅和廊道的屋顶材料采用的是现代建筑标志性的玻璃顶棚,辅以木纹金属遮光条,使柔和的天光随着时间变化万千,还有重新诠释古建筑屋顶构件之檩条的意味。在色彩的运用上,同样是提炼苏州园林黑、白、灰三色,作为屋面、墙体、构件的色彩,强调与苏州历史城区城市肌理的协调统一。新老元素的融合使苏州博物馆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同时,又展现出现代建筑崭新明亮的意象及同脉同源的设计思想。

31、3.3 寓意于物,文脉延续花果树木是营造意境不可或缺的元素,苏州博物馆继承了古典园林利用花木托物言志的手法,但在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古典园林的造园者一般大片栽植花木或将各种花木互相搭配在一起,以呈现无限接近自然的状态,而贝聿铭先生则更强调对植物形态、位置进行设计,突出单株花木的高雅和观赏性,馆内种有松、柏、杏、桂花各一树,均由贝先生亲自精心挑选,以表达他自身对艺术效果的极致追求12以及对古典园林的景仰崇拜。主庭院西边的成片的竹林则是以柔韧的意象与现代建筑的刚劲相称,形成刚柔并济的效果。除了意境上的“诗情画意”外,苏州博物馆的植物配置更是在文化上做到了传承。东廊的尽端是为紫藤专设的一个小庭院以连接

32、茶室,在平面上与西廊尽端的荷花池处于相对称的位置。小院内的西南、东北角各种植了一棵紫藤树(图 8),而其中一棵紫藤正是嫁接自四百多年前、参与设计拙政园的文徵明手植在拙政园的紫藤上修剪下来的枝蔓13。贝先生本人就说道:“当人们坐在紫藤架下喝茶时,正是坐在文徵明手植的子孙藤下喝茶呢!”生机勃勃的紫藤园里满含古韵袅袅之意。这一精妙的细节设计使苏州博物馆不但在地理位置上、造园意境上是拙政园的延续,更在文脉的传承上得到了现代的创造性延续,新老相连,文脉不断,苏州的城市文化底蕴在两棵紫藤树间薪火相传。结语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日新月异的当今,在设计中融入中国意境美与文化美是难能可贵的。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世界

33、园林艺术的瑰宝对于现代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指导意义,也为我国景观设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代景观设计应遵循当代“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继承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精髓,吸收现代西方景观设计手法的精华,形成更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中式景观营造手法及园林风格,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精神的交融,达到现代意境中的“天人合一”。因此,建筑设计师、景观设计师在意境营造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应实现传统文化的一脉相传而非表面形式上的班门弄斧,这对现代建筑、景观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注释:该数据来源于苏州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的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视觉盛宴惊艳巴黎一文。详情可查阅参考文献1。图 6苏州博物馆入口(图片来源:苏州博物馆官网 http:/ 7片石假山(图片来源:苏州博物馆官网 http:/ 8紫藤园(图片来源:苏州博物馆官网虚拟展厅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蜀ICP备20230009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