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6《芣苢》-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pptx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3454441 上传时间:2024-05-08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13.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6《芣苢》-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6《芣苢》-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6《芣苢》-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6《芣苢》-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6《芣苢》-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6《芣苢》-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诗经周南,芣苢,部编版教材第二单元,导入课文,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圣人以为不习诗,都没法子说话,一开口就是鄙陋庸俗。它的语言方式就是谦谦君子雍容揖让的典雅之风。我们已经通过关雌和蒹葭倾听了先民的歌唱,领略了中国诗歌源头的美丽。今天,我们继续聆听先民的心声芣苢。,拓展练习,作家作品,初读文本,研读文本,目,录,CONTENTS,作家作品,(1)诗经的来源: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相传是周宣王时期的太师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的。关于诗经的来源,有采诗说、献诗说两种说法。,采诗说,每年的初春,冬天聚居在一起的百姓,将要分散到田野去,从事生产劳动。这时,

2、采诗官就会摇着木制的大铃巡视在路上,向百姓采集民歌,然后将采集到的民歌献给朝廷的乐师,配上乐曲,唱给天子听。所以说,周天子足不出户而天下事尽知。,作家作品,(1)诗经的来源: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相传是周宣王时期的太师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的。关于诗经的来源,有采诗说、献诗说两种说法。,献诗说,周王朝为了考察时政,命令诸侯百官献诗。诸侯采集诗歌献给周天子,周天子把接受的诗歌让乐官配乐演唱,以考察社会风气的好坏,了解朝廷政治的得失。,作家作品,2探寻背景芣苢:生产劳动历来是文学作品反映的重要内容,中国文学中劳动生活的描写始于诗经。很多作品描述了人民的劳动生产生

3、活,诸如农耕、蚕桑、采摘、纺织、建筑、捕鱼等等。在这些反映劳动者生活的诗篇中,不仅反映了劳动是社会生活的第一需要,劳动人民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劳动的热爱。,作家作品,2探寻背景采集芣苢,传说是古老的习俗。毛传说“芣苢”,车前,宜怀妊焉。”毛诗序解释芣苢题旨说“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因为相传食芣苢能受胎生子,且可治难产,故周南女子会基于繁衍种族的观念而采集,芣苢就是采集劳动时所唱的欢乐歌谣。韩诗及汉以来论诗者大都以芣苢宜子来解说诗意,朱熹诗集传说:“化行俗美,宗室和平,妇人无事,相与采此芣苢,而赋其事以相乐也。”,作家作品,3积累常识诗经: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

4、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相传为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作家作品,3积累常识,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诗经“六义”,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作家作品,3积累常识,诗经在表现手法上主要有赋、比、兴

5、三种。,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以上解释出自宋代朱熹的诗集传。,诗经“六义”,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作家作品,3积累常识,诗经在表现手法上主要有赋、比、兴三种。举例说明,1、赋是直铺陈叙述,是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2、比是“以彼物比此物”,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的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都是诗经中用

6、“比”的手法。,诗经“六义”,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作家作品,3积累常识,诗经在表现手法上主要有赋、比、兴三种。举例说明,3、兴又多称为“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诗经“六义”,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作家作品,3积累常识,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指的是诗经尚

7、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拓展练习,作家作品,初读文本,研读文本,目,录,CONTENTS,初读文本,听名家朗诵,师、生范读展示,把握诗词情感,有感情的齐读诗词,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检查预习,1识字辨形芣苢(f y)掇(du)捋(lu)袺(ji)襭(xi)2积累词语(1)芣苢:野生植物名,一说即车前子,其叶和种子都可入药,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2)采采:茂盛的样子。(3)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4)掇:拾取,伸长了

8、手去采。(5)捋: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6)袺:一手提着衣襟兜着。襭:把衣襟扎在衣带上,再把东西往衣里面塞裹。,文白对译,采 采 芣(f)苢(y),薄言采之。采 采 芣 苢,薄 言有之。车前子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车前子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层解:泛写一群妇女结伴去采车前草。采 采 芣苢,薄 言 掇 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车前子采呀采,一颗一颗拾起来。车前子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来。采 采芣苢,薄 言 袺 之。采 采 芣 苢,薄言襭之。车前子采呀采,手提着衣襟兜起来。车前子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层解:写妇女们采摘车前草的情景。芣苢:车前草。采采:茂盛的样子。薄言:“薄”“言”都是助词

9、,无实义。有:取得,获得。掇:拾取、摘取。捋:从茎上成把地握取。袺:提起衣襟兜东西。襭:把衣襟掖(y)在腰带上兜东西。,拓展练习,作家作品,初读文本,研读文本,目,录,CONTENTS,整体感知,芣苢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即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也就表达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1古代人民劳动的热烈场面,体现了劳动的崇高和美丽。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将本课的场景描述出来。答案(1)芣苢: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这首

10、诗读来好似“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原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怡而神之何以旷”。我们读芣苢,可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每到春天,就有三五成群的妇女,在那平原旷野之上,风和日丽之中,欢欢喜喜地采着它的嫩叶,一边唱着那“采采芣苢”的歌儿。她们不停地采,手捋满了,用衣襟兜着,用裙角裹着,满满的收获,满心的欢心,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整体感知,芣苢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即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劳动成果的由少至

11、多也就表达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2芣苢描写古人的日常生活和劳动场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采芣苢,不是轻松愉快的玩耍,但是作者不去突出劳动的艰辛,也不浓墨重彩刻画人的疲倦乏累,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正如余冠英诗经选:“这篇似是妇女采芣苢时所唱的歌。开始是泛言往取,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可以从这历程见出来。”歌颂劳动,歌颂劳动人民,反映作者的民本思想,也体现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品味鉴赏,芣苢诗中的动词,言简义丰,请发挥联想,认真品味。1.朗诵全诗,注意动词。,芣苢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12、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品味鉴赏,芣苢诗中的动词,言简义丰,请发挥联想,认真品味。2.分析甲骨文、小篆字形,想象动作(动词)的画面,品味鉴赏,芣苢诗中的动词,言简义丰,请发挥联想,认真品味。3.根据示例,完成下表。并想象收获场景。,含义,采摘,取得,获得,拾取,摘取,从茎上成把地取下,提起衣襟兜东西,收获场景,字,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采,有,掇,捋,袺,襭,品味鉴赏,以芣苢为例,说说诗经重章叠唱的形式有什么好处。答案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周南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

13、采”。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令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这种至为简单的文辞复沓的歌谣,确是适合许多人在一起唱,重章叠唱的形式很好地把这欢快表达出来。,课文总结,拓展练习,作家作品,初读文本,研读文本,目,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案课件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