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走进小剧场:红色革命题材戏...以小剧场版京剧《母亲》为例_邓斯博.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346411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小剧场:红色革命题材戏...以小剧场版京剧《母亲》为例_邓斯博.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走进小剧场:红色革命题材戏...以小剧场版京剧《母亲》为例_邓斯博.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走进小剧场:红色革命题材戏...以小剧场版京剧《母亲》为例_邓斯博.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京剧 母亲以我党早期创始人蔡和森的母亲葛健豪为主人公。葛健豪与丈夫离婚后,与儿孙同堂求学,并陪伴儿子蔡和森、儿媳向警予等一同留法。当儿女相继为国捐躯后,她掩埋悲痛,继续为党培养下一代接班人。该剧由武汉京剧院创作出品,湖北省京剧院、武汉爱乐乐团、江汉大学、武汉歌舞剧院等联合演出。2021 年 3 月 20 日该剧首演于武汉琴台大剧院,其恢宏的气势,史诗般的悲剧风格让观众印象深刻。一年多后该剧原班人马进驻小剧场,于 2022 年 5月 15 日至 6 月 6 日,在武汉天一戏院一个仅容纳 300 人的小剧场里创造了 17 天上演 16 场的演出纪录。此番演出场场爆满,观众看后热泪盈眶,甚至一而再

2、再而三地走进剧场,自发地在网络平台为该剧进行热情地宣传。相较于大剧场演出而言,小剧场版本在剧情上略作删节,但人物形象和故事梗概并无变化。令人惊异的是,小剧场的演出效果奇好,主创和观众都感受到了久久不能释怀的激情和直击心灵的力量。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同样一部剧作在不同的剧场上演,会引发不同的观演体验?是什么让一部红色题材戏曲赢得了观众的热泪和掌声?毫无疑问,小剧场在该剧的艺术创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小剧场戏曲滥觞于 20 世纪 90 年代,经过近 30 年的发展,已带有明显的实验气质和先锋特质,广受年轻观众的喜爱。当红色革命题材戏曲走进走进小剧场:红色革命题材戏曲创新的一种探索以小剧场版京剧

3、母亲 为例文/邓斯博摘要:小剧场版京剧 母亲 一经推出,就受到观众热捧。其独特的舞台结构和表演空间赋予观众多个视点,使观众获得流动的视觉体验,生成独属于“个体”的表演文本;小剧场独特的声音空间让一板一眼的京剧音乐、宛若天籁的歌队吟唱与雄浑激昂的交响乐更加具有穿透力,使观众获得“声犹在耳”的沉浸体验;该剧为观众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沉浸感,其效果不啻一堂生动的党课。小剧场的艺术形式及其所带来的沉浸式体验为红色革命题材戏曲创新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关键词:小剧场红色革命题材京剧 母亲 沉浸式DOI:10.13369/ki.ddxj.2023.01.005剧 作 评 介20 小剧场后,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化合作用

4、,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视听体验和心理感受,为红色革命题材戏曲创新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探索路径。一、视觉层面:多视点、流动性与个体性小剧场版京剧 母亲 在视觉层面上充分利用剧场空间特点设计了别致的舞台结构和表演区域,为观众提供多个视点,使观众在目光流转中生成独属于个体的“表演文本”。传统剧场演出中观众正面朝向舞台,固定的舞台视距使观众只能获得一个面向的舞台呈现。小剧场版京剧 母亲 打造了一个“工”字型舞台结构。从水平空间来看,观众席正面朝向第二舞台(“工”字中的第二笔),第一舞台(“工”字第一笔)和第三舞台(“工”字第三笔)分别位于观众席两侧,这样的舞台结构使观众获得了三个面向的舞台呈现,为观众提供

5、了 180的观剧视野。当多个舞台同时表演时,客观上为观众提供了多个视点;从垂直空间来看,整个小剧场表演空间分为高中低三个层面。最高舞台即“工”字型主舞台,略高于观众席水平视线;略低于主舞台的四个台口深入观众席间,可视为中间层,观众席背后的过道是最低层。演员深入观众席间或立于观众背后,于“众目睽睽”之下候场与登台,完全打破了传统剧场镜框式舞台带给观众的“锁闭感”。彼得 布鲁克认为“一个人在别人的注视之下走过这个空间,这就足以构成一幕戏剧了”。小剧场独特的舞台结构在水平空间和垂直空间上为观众提供了全方位、多视点“凝视”表演的可能,同时角色的上下场、候场等非传统意义上的表演丰富了戏曲表演文本。三个舞

6、台扩大了观众的观剧视野,也让观众“目不暇接”。譬如留法学生上街游行一幕里,歌队演员和戏曲演员一同走上第二舞台,在观众正面的“凝视”下走向第三舞台。由于第二舞台和观众席仅一臂之隔,舞台上演员的每一个身体动作、每一个表情都如同特写镜头,放置在“近在咫尺”的观众面前。几乎是在一种“陌生化”的震惊中,观众不假思索地选定自己的视点。有的观众会被演员精彩的唱、念、做、打所吸引,有的观众会瞩目于眼前演员身上的服装、化妆和道具。在一个除却己身,周身皆被环抱的表演空间里,观众的视点因剧情引导、自身审美偏好和演员偶然地经过而发生迁移。当观众拥有了多个视点并“流连”其间时,就意味获得了某种经由自主选择而合成的独特观

7、剧体验。小剧场版京剧 母亲 在上演时曾发生过一个小“事故”。当饰演母亲的主演刘子微在最后一幕准备拿起放在脚边的拐杖时,突然台下的一位中年男观众举起拐杖递给她。在那一刹那,刘子微差一点就以为发生了“演出事故”。可当她看到观众眼里噙着的泪水时,她瞬间理解了这份“情不自禁”实际上是观众“移情”后把自己感动到审美对象里去的结果。小剧场版京剧 母亲成功召唤起了观众内在的情感记忆,观众由被动观看到主动参与,与演员共同投入到了戏曲表演文本的建构中,并生成了独属自身的“表演文本”,这种“个体性”观剧体验让观众对戏曲表演文本产生深刻的情感链接。二、听觉层面:戏曲音乐、人声伴唱与交响乐京剧 母亲 在声音层面极尽巧

8、思,既保留了京剧皮黄腔的特质,又托以人声伴唱与交响乐,三者配合精妙,既不失戏曲音乐本体特色,又体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而小剧场独特的声音空间让戏曲表演中的人声和音乐直落观众心田,令观众既欣喜又沉醉。该剧以京剧经典曲式,最大程度地呈现出京剧音乐特色。譬如蔡和森最后的唱段使用了【二黄导板】【回龙】【反二黄原板】等,曲韵铿锵、曲词动人,加上京剧老生名角蓝天精湛演绎,可谓唱尽革命之子对英雄母亲的孺子之情;另一方面,该剧秉持“大戏剧”理念,不以行当定角色,而是充分利用演员自身嗓音条件去塑造人物。譬如主角刘子微以青衣大嗓应工,偶尔还用上花旦声调和老旦声腔,令观众大饱耳福。在小剧场演出中,观众近距离听戏曲名家

9、演唱,演员的行腔用字、呼吸吐纳、一字一音直落观众心田,往往一曲终了,掌声雷动。演员因观众的叫好,唱起来更卖力。这种“你懂戏,我懂你”的近距离听戏方式犹如堂会演出剧 作 评 介21 剧 作 评 介一样,既带有独一无二的尊享感又带有“声犹在耳”的新鲜感,让一众戏迷大呼过瘾,也让第一次走进戏院的观众大为震撼。该剧另一创新则在引入人数众多的歌队。一般小剧场演出出场人物较少,而京剧 母亲 的小剧场表演启用了人数多达 40 余人的歌队。剧中歌队不仅是事件的点评者、情节的串联者、题旨的阐发者,还与一众戏曲演员走上舞台组成浩浩荡荡的革命者队伍,成为剧情的扮演者,这种跳进跳出的表演方式赋予该剧多重叙事维度。在大

10、剧场演出中,歌队有时立于台侧进行幕间伴唱,有时在幕后伴唱,但绝不会走下台来,参与到观众席间。而在小剧场演出中,因为剧场空间关系,歌队多次出现在观众席间或剧场的过道。剧中有一幕令人印象深刻:剧情过半,小剧场左右两侧四个出入口大门突然打开,四个歌队站在门口引吭高歌,小剧场上空立刻回响起干净又清澈的人声合唱,充满了“唱诗班”般的圣洁与庄严,其阿卡贝拉式的人声合唱在小剧场独特的声音空间中音效拉满,直击观众的灵魂。此外京剧 母亲 还引入武汉爱乐乐团的伴奏。小剧场演出虽然囿于剧场空间,交响乐乐团的演奏只能以伴奏带形式出现,但并不影响演出效果。该剧的音响设计师宋多多认为该剧用交响乐、合唱与京剧相融合的方式增

11、加了整部戏的宽度、厚度、深度和广度。一方面雄浑的交响乐增加了整部剧作史诗感,另一方面,交响乐与戏曲音乐适配度很高,人声合唱、交响乐与戏曲音乐三者的组合赋予该剧生动又新奇的听觉体验。京剧 母亲 用现代交响乐与合唱队对英雄母亲故事进行渲染和叙述,展现出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隘口回望革命岁月的当下视角与情感对话,丰富了传统戏曲艺术表现手段。同时小剧场独特的空间赋予该剧更加细腻、生动和具有穿透力的声音效果,无论是戏曲音乐、交响乐,还是人声合唱,小剧场独特的声音空间将各种形态的声音元素放大,从听觉层面抚弄观众的心弦,令观众心驰神往。三、心理层面:一次沉浸式体验和一节生动的党课有评论者指出不少红色革命题材戏曲

12、有人物形象单薄等弊端,舞台虽然华丽,但却很难打动观众。小剧场版京剧 母亲 用环绕式的“表演空间”拉近与观众的物理距离,主演们使用体验派的表演方法拉近与观众的心理距离,观者与演者共同沉浸于红色叙事中,使该剧成为一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在小剧场内,演员的一颦一笑尽收观众眼底,观众甚至可以看到演员眼里噙着的泪水,听到演员上下台时戏服发出的细微摩擦声。这种无间距的观演让观众产生一种确信无疑的“在场感”。舞台上那些为革命事业奉献出年轻生命的革命者就在观众身边,他们为革命奔波的身影环绕在观众周身。观者与演者之间几乎为零的物理距离,让剧中人有了更为真实的质感。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仿佛也成为舞台上角色中的一员。无

13、怪乎观众感慨道:“我不再仅仅是一个看客,而是仿佛加入了这个故事,彻底点燃了我心中的热血!”与此同时,作为表演者也深感小剧场的环境更容易让自己入戏。主演刘子微说,每一场小剧场演出都是带着真情实感进入角色,情到深处自然落泪。传统戏曲表演中演员为了保持妆面,即使是哭戏也要噙住泪水不能真哭,可是在小剧场的氛围里,主演在每一场戏中几乎都掏空自己,这种体验派的表演方式直击近在咫尺的观众泪腺,有效地拉近角色与观众的心理距离。小剧场独特的观演一体性,让小剧场内的演员与观众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获得了感人肺腑的戏剧效果。该剧最后一幕葛健豪得知苦等多年的儿子蔡和森早已去世,她怀着巨大的悲痛,拾起拐杖走向川泽大地,

14、构成全剧最高潮。歌队合唱:“摇摇篮的手啊摇动世界摇醒了东方睡狮,摇来了中华崛起!”一唱三叹的吟唱,歌颂了无数个像葛健豪一样伟大的英雄母亲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如同伟大的母亲一样,历经重重苦难,最终迎来浴火重生。此刻伟大的母亲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为互为表里的一对指涉,“英雄22 责任编辑:刘 纯剧 作 评 介母亲”形象无可阻挡地进入我们的想象和情感,使我们也扩大或升高到和它一样广大。该剧通过对英雄母亲的塑造完成了对建党 100 周年的礼赞,无怪乎观众直呼这是一场最生动的党课。由此可见,小剧场对于对红色革命题材戏曲创新提供了一条有意义的探索路径。首先,小剧场艺术与生俱有的实验感与先锋性,有助于红色革

15、命题材戏曲人物形象向深度开掘。纵观近几年来的小剧场戏曲,张扬女性意识成为一个显著的趋势,正如有学者认为小剧场女性戏曲是一种具备“现代”自觉的戏曲探索类型。然而这些小剧场戏曲中的女性人物多徘徊于婚恋关系中,呼应了都市女性重新审视自我的心理需求。小剧场版京剧 母亲 以烽火四起的革命年代为背景,进一步探索女性意识的深层表达。剧中葛健豪无视“夫为妻纲”的封建伦常,怒而休夫;无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公俗良序”,与子孙同窗;无视子女的“苦劝”,走上街头参加游行;无视近在咫尺的危险,递交入党申请书葛健豪每一步都可谓“逆流而上”,她身上的这份“逆骨”让她成为十二世纪最奇异的妇人。葛健豪人物形象如剥洋葱般从“妻性

16、”“母性”再到“人性”层层显露的书写方式,使红色革命题材戏曲里的女性形象具有了历史的厚度与人性的深度。其次,小剧场艺术践行了观演一体的新型观演关系,使观众和演员共同参与到戏剧表演文本的生成中,有利于深化红色革命题材戏曲的教育意义。小剧场版京剧 母亲 利用京剧、舞剧、话剧、歌剧、交响乐、合唱乃至电影蒙太奇等多种艺术手段,在表演文本里以一种开放式结构召唤观众与表演者共同成为“沉浸者”。当观者与演者共同沉浸在“葛健豪”们的革命理想与红色激情中时,剧作所包含的教育意义被升华。最后,小剧场所带来的沉浸式戏剧体验,赋予红色革命题材戏曲“流量密码”。居易 德波提出当下的“生活本身展现为景观的巨大堆聚”,景观社会语境下的观众习惯并渴望“凝视”。小剧场版京剧 母亲 充分尊重“景观社会”观众的欣赏习惯,以受众的身体体验和心理感受为出发点,打造了一部好看,好听,好震撼的作品,如一场甘霖滋养了观众的心灵。观众自发为这部剧作卖力宣传,也引起了创作团队的反思,正如编剧赵瑞泰所说:“这样的场景,让我想到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回答的问题,文艺工作者写戏是为了谁服务?是为了观众。戏剧能这样走进观众、融入观众,才有希望。”习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