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别山精神在革命低潮时期的凝聚与传承_郭晓平.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347119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0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别山精神在革命低潮时期的凝聚与传承_郭晓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别山精神在革命低潮时期的凝聚与传承_郭晓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别山精神在革命低潮时期的凝聚与传承_郭晓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022 12 19作者简介:郭晓平(1955),男,河南洛阳人,研究员,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郑州大学近现代河南与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黄河科技学院中原学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共党史与中原文化研究。大别山精神在革命低潮时期的凝聚与传承郭晓平(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河南 郑州 450003)摘要:大别山 28 年革命斗争经历了两次低潮时期,即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后的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和红军游击队、便衣队的浴血奋战,中原突围后中共地方组织领导游击队依靠群众持危扶颠。低潮时期的大别山军民在战略上配合红军长征、主力突围的同时,保存骨干力量,坚持武装斗争,以坚定的信念

2、支撑、科学的理论指导,凝聚和形成大别山革命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原优秀传统文化。这种白色恐怖下的艰苦斗争,更能体现大别山精神的实质内涵,更加坚实大别山精神的理论基石,也充分表明大别山精神的实践价值。关键词:低潮时期;大别山精神;中原文化;凝聚;传承中图分类号:D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 790X(2023)01 0010 07DOI:10 19576/j issn 2096 790X 2023 01 002The Cohesion and Inheritance of the Dabie Mountain Spirit in the Low Tide of evolutionGuo

3、Xiaoping(esearch Office of the Party History and Local Historiography of HenanProvincial Committee of CPC,Zhengzhou City,Henan Province,450003)Abstract:The 28-year revolutionary struggle in Dabie mountain area experienced two low tide periods,namely,the period of the bloody battles that were fought

4、by the twenty-fifth red army group,the twenty-eighth red armygroup,together with the guerrillas of the red army and the plainclothes teams after the transfer of the main body ofthe fourth red army group,and the period of the help and support in the crisis given by the guerrillas depending onthe mass

5、,which were organized and led by the local organization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fter the centralplain breakthrough During the low tide period,the army and the people in Dabie mountain cooperated strategicallywith the red army in the long march and its main force breaking out of the encircl

6、ement At the same time,they pre-served the backbone force,insisted on the armed struggle,gathered and formed the revolutionary spirit of Dabiemountain with the support of firm faith and the guidance of scientific theories,and inherited and carried forward the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ent

7、ral plain This hard struggle under the white terror reflects the essence of thespirit of Dabie mountain,strengthen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spirit of Dabie mountain,and fully demon-strates the practical value of the spirit of Dabie mountainKey words:low tide period;Dabie mountain spirit;ce

8、ntral plain culture;cohesion;inheritance28 年红旗不倒的历程,自 1921 年大别山建党之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从黄麻、商南、六霍三大起义到红四方面军西征,其间的鄂豫皖苏区鼎盛时期为第一次高潮;从鄂豫皖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到中原突围,其间的抗战胜利前后为第二次高潮;从刘邓大军重建大别山根据地到鄂豫皖全境解放,为第三次高潮。两次低潮则为三次高潮之间白色恐怖下的大别山游击战争时期,即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后重建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和红军游击队、便衣队的浴血奋战,中原突围后党的地方组织领导游击队依靠群众持危扶颠。红军游击队承受的苦难和牺牲无别

9、于主力红军的西征和第 25 卷第 1 期Vol 25No 1黄河科技学院学报JOUNAL OF HUANGHE ST COLLEGE2023 年 1 月Jan 2023长征,刘名榜、邱进敏和地下党组织所经历的白色恐怖亦是倍加残酷。他们在战略上配合红军长征、主力突围的同时,保存了骨干力量,坚持了武装斗争,以坚定的信念支撑,继续和传扬形成中的大别山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两次低潮时期的艰苦斗争,鲜明地体现了大别山精神的实质内涵,充分表明了大别山精神的实践价值,也使我们更加了解中原红色精神的形成之路。一1932 年 10 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红四方面军主力实行战略转移。国民党

10、军在尾追红军主力的同时,继续以 20 万人的兵力对鄂豫皖苏区进行“围剿”,妄图彻底消灭留在大别山的红军,摧毁鄂豫皖根据地。在国民党重兵围攻和残暴的屠杀政策下,鄂豫皖根据地大部分丧失,革命武装坚持斗争的区域被分割为皖西北和鄂东北两个部分。由于红四方面军匆促转移,留在苏区的部队分散,在骤然而至的白色恐怖面前,根据地的党和军队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都未及充分准备,斗争形势十分严峻。鄂豫皖省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决定重新组建第二十五军为大别山主力红军,坚持鄂豫皖根据地的斗争。1932 年 11 月红二十五军组建之后,立即成为国民党“围剿”的重点。敌人分设东西两个“清剿”区,以“进剿”“驻剿”相结合的手

11、段,扬言在 3 个月内“肃清”鄂豫皖革命武装。红二十五军重建本身,就是可歌可泣的悲壮之举。在共产国际执委会机关刊物共产国际 的描述中,这支部队“差不多没有年过十八岁以上的战斗员。从前的鄂豫皖苏区里,遭受异常残酷的白色恐怖,那些在战斗中牺牲者的遗孤,那些在 1932 年随红四方面军远征到四川的红军战斗员的子弟,便在这种恐怖条件之下建立起游击队,从游击队变为现在以 儿童军 著名的红二十五军”1。就是这样一支看似弱小的红军队伍,在鄂豫皖省委领导下和大别山革命群众的支持下,先后取得经扶郭家河、麻城杨泗寨、黄安潘家河等重要战斗的胜利,显示出“儿童军”的勃勃生机。由于中央“左”倾错误的影响和敌我力量悬殊,

12、第四次反“围剿”受挫,鄂豫皖苏区军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继续坚持。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鄂豫皖省委总结经验教训,转变斗争方针,积极发展地方武装,开展游击战争,逐步扭转了被动防御的局面。1934 年11 月,红二十五军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在鄂豫皖省委率领下踏上长征之路。三年游击战争初期,大别山的斗争环境更加残酷:根据地大部分丧失,留下的和新组建的红军、游击队不足2000 人,并且处于敌人的分割包围中;“清剿”大别山红军的国民党正规军有 10 余万人,还有数以万计的地方保安团。国民党将鄂豫皖边区划分为各个“驻剿”区,修建碉堡网,设置封锁线,对被分割的小块苏区进行梳篦式的“清剿”。为了把红军和游击队困死饿

13、死,国民党实施“移民并村”,制造“无人区”,使红军战士及伤病员的粮食、衣物、药品、食盐都出现了严重困难。根据鄂豫皖省委在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之前的部署,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领导留在大别山的地方武装,重建红二十八军,坚持鄂豫皖根据地的斗争。按照省委指示精神,皖西北道委把机关干部、警卫战士和伤病员组织起来,把分散的游击师、游击队、便衣队以及肃反中受到错误处理被编入“苦工队”的人员集中整编,组成红二一八团;将罗山教导营、光山战斗营等队伍组织起来,动员周边的群众,建立新的鄂东北独立团。1935 年 2 月,两支红军部队在太湖县会合,组建红二十八军。红二十八军和鄂豫皖红军游击队、便衣队坚守大别山

14、区,在与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依靠人民的支持,粉碎了国民党的反复“清剿”,把红旗牢牢树在大别山上。红二十八军在三年游击战争中,转战45 个县,消灭敌人 7 万余人,并且牵制了近 17 万人的国民党正规军,与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的斗争相互配合,有力地支援和策应了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红二十五军的长征队伍从出发时的不足 2000 人,发展到最多时的 8000 余人,创造了红军历史上的奇迹。红二十八军取得的显赫成绩,被毛泽东赞誉为“与敌人斗争很有成绩,很了不起”2。大别山红军在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中,造就了一支忠于党、忠于人民、英勇善战的队伍,一批富有经验的军事干部和政治干部,并且成为之后新四军、八路军的

15、重要力量,为开创华中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1946 年 6 月中原突围后,罗礼经光中心县委、鄂皖边中心县委、黄冈中心县委、皖西工委以及各县区党的地方组织,带领仅仅十几人几十人上百人的游击队,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转战大别山的崇山峻岭。国民党为扑灭革命火种,出动数以万计的正规军、保安团,连续不断地发起军事“围剿”和政治“围剿”。在血腥镇压共产党游击队和革命群众的同时,国民党重金悬赏捉拿共产党的干部,四处散发“劝降信”,封官许愿,企图分化革命队伍。在这一切阴谋破灭之后,敌人把共产党员、游击队员的亲属抓进监牢,威逼利诱,施以酷刑。保安团和地主武装冒充游击队深夜敲门,抓捕支持和同情革命的群众,切断游

16、击队衣食药品的来源。罗礼经光中心县委和游击队的处境更加艰难,一些地方的组织遭到破坏,11郭晓平:大别山精神在革命低潮时期的凝聚与传承党员全部被捕。游击队针锋相对展开斗争,果断地镇压了一批罪大恶极的反动分子,打掉敌人的嚣张气焰。掩护主力突围的鄂东军区部分失散队伍与地方中心县委会合后,壮大了党组织和游击队的力量。针对国民党的严密封锁,游击队化整为零分散活动,声东击西打击敌人,声威不断壮大。大别山人民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帮助游击队,送衣送食,通风报信,凝成割不断的血肉之情。经过一年多的浴血奋战,大别山人民迎来了当年的红军。1947 年 8 月,罗礼经光中心县委和游击队与进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会合,度过了极其艰苦的“五更寒夜”。二革命斗争的低潮时期,是大别山 28 年红色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的必然阶段。鄂豫皖革命低潮时期所展示的斗争精神,是大别山精神在不同环境下不断实践、不断丰富的体现。以“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3 为核心内涵的大别山精神,正是经历了革命形势最艰苦、所处环境最险恶、斗争局面最复杂的游击战争岁月,从而凝聚为强大的精神力量,丰富了伟大建党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