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23学年高二语文4月质量检测试题无答案.doc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3476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23学年高二语文4月质量检测试题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23学年高二语文4月质量检测试题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23学年高二语文4月质量检测试题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23学年高二语文4月质量检测试题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23学年高二语文4月质量检测试题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23学年高二语文4月质量检测试题无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23学年高二语文4月质量检测试题(无答案) 第卷 阅读题(75分)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诗歌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代,没有文字,只有在口头上传唱的歌谣。由于没有文字记录,所以我们今天难以窥见历史的全貌。大概到了周代,周王朝为了制礼作乐,曾派采诗官在春秋两季到各地搜集歌谣,贵族们为了祭祖、宴客、出兵、打猎、讽喻等目的也作诗、献诗,这些诗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被编辑成了诗。诗共收入了自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期(公元前7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被称为“诗三百”,汉代以后被尊为经典,遂有诗经之

2、称。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最早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源头。其中作品按照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共有周南、召南、邶、鄘、卫、郑、齐、魏、唐、王、秦、陈、桧、曹、豳等15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160首,又称十五“国风”。“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有105篇。又因产生的时代和乐调的不同,分为“大雅”“小雅”。“大雅”多是西周时期的作品;“小雅”则多为周王室衰微以后的作品。“颂”是用于宗教祭祀的歌舞曲,其中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诗经所表现的内容较为丰富。“雅”“颂”中有些作品带有“史诗”的性质。诗经的精华在于十五“国风

3、”。“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歌唱爱情,赞美劳动,揭露现实,是“国风”中最为动人的主题。诗经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曾经归纳为“赋、比、兴”。“赋”是铺陈叙述,“比”是比喻,“兴”是起兴。诗经在句式上以四言诗为主,章法复沓,回环往复;语言上双声叠韵的现象比较普遍,修辞巧妙,韵律和谐。但是,诗经所阐发的“诗言志”、“美刺”、“比兴”以及“温柔敦厚”的诗教观,一直被历代诗人奉为创作圭臬。中国诗歌的另一个源头是楚辞。楚辞是在战国后期南方的诸侯国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它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是屈原。屈原,是楚国的一个没落贵族,曾任三闾大夫和左徒,一度受到楚怀王的信任和重

4、用。他对内主张“举贤授能”,变法图强;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后因遭到贵族保守派的谗害和排挤,被楚怀王放逐了。在放逐途中,他爱国之心始终不渝,把满腔的郁闷写成了一首首感情浓烈、文辞华美的诗篇。面对楚国的衰落和人民的苦难,屈原忧愁怨愤,遂自投汨罗江而死。他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影响力最为深远的爱国诗人。现在能够确定的屈原的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等。其中离骚集中反映了屈原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地民间祭祀乐歌改作和加工而成的一组诗歌,或写人对神的礼赞倾慕,或写神灵间的眷念、爱恋;语言优美,情思忧伤。楚辞所代表的是完全不同于诗经的别样的诗歌美学风格,它以波荡汹涌的感情、奇幻瑰丽的想象、

5、铺陈华美的语言,表现出极强的浪漫色彩和艺术感染力,成为中国诗歌发展的又一重要源头。汉代诗歌的新成就集中体现在汉乐府和汉末文人诗古诗十九首中。汉乐府的产生和汉代音乐机构乐府关系密切。史载秦汉立乐府,但乐府的真正繁荣自汉武帝始。它的职责是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后来人们便把乐府所采集和演唱的民歌叫做“乐府诗”或“乐府歌辞”。汉乐府继承诗经反映现实的优秀传统,多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它们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当广阔,有很多抒写下层劳动人民生活和情绪的作品。如东门行妇病行等,写人民的疾苦;战城南十五从军征等写战争和兵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汉乐府民歌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且时有真率稚气。它们句式多样,

6、以五言为主,是中国诗歌在语言形式上的一次创新。五言诗的标志是“二三”节拍,较之诗经四言的“二二”节拍,韵律上抑扬顿挫,更为优美,表情达意也更丰富自由。随着汉乐府的流行,文人开始仿作五言诗,到汉末便呈现出五言诗大兴的局面。这是中国诗歌史上民歌影响文人创作的一个典型例子。汉末的许多五言诗,因为作者姓名不可考,自晋代以后就被称为“古诗”,其中有十九首被南朝梁萧统编入文选,代表了当时五言诗创作的最高成就。古诗十九首主要表现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思,士人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流露出感叹人生短促、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东汉后期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环境下知识分子的心态。这些诗语言浅近自然,诗

7、境清远平和。后人把它们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如刘勰誉之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明诗),钟嵘称其“惊心动魄,一字千金”(诗品)。 材料来自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1、下列关于诗经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编辑成书,汉代以后才被尊为经典,遂称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B、诗经中的诗来自采诗官收集的民歌和贵族们的作诗、献诗,总共有305首,所以诗经也称“诗三百”。C、诗经作品按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雅”带有史诗性质。D、按表现手法,诗经分为“赋”“比”“兴”。“赋”是铺陈叙述,“比”是打比方,“兴”是起兴。2、下列对原文内

8、容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诗歌的源头是歌谣,我国诗歌的源头一个是春秋时期的诗经,一个是战国后期的楚辞。B、楚辞是一种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C、乐府最早是官府名称,它在秦汉时设立,其职责是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歌唱。后人便把它采集、演唱的民歌叫做“乐府诗”或“乐府歌辞”。D、古诗十九首是汉末五言诗的巅峰之作,但可惜的是作者的姓名都不可考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自中原地区的民间歌谣和来自南方的极富浪漫色彩的文人创作,是我国诗歌的重要来源,但两者的审美风格不同。B、宗庙祭祀时的歌舞曲也是中国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如

9、诗经中的“颂”,九歌虽是文人创作,但也是脱胎于祭祀乐歌。C、汉乐府以五言为主,“二三”节拍,韵律上抑扬顿挫,更为优美。引得文人仿作,才有了汉末五言诗的大兴。D、诗经的“国风”部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反映现实;楚辞则极具浪漫色彩,汉乐府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传统,古诗十九首被刘勰誉之为“五言之冠冕”。二、古诗文阅读(一)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10、。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对下列两个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A.句的两个“之”相同,句的两个“而”不同。B.句的两个“之”不同,句的两个“而”也不同。,C.句的两个“之”相同,句的两个“而”也相同。,D.句的两个“之”不同,句的两个“而”相同。,5

11、.下列对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组是(3分)( ) 锱铢:极其贵重的东西,南亩:泛指农田九土:九州,代指全国呕哑:难听的音乐独夫:孤单的人戍卒:指陈胜、吴广等楚人:指刘邦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A. B., C. D.,6.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B.第一段写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12、二)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13、?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B.负而前驱 负:背,用背驮东西C.函梁君臣之首 函:匣子,此处是动词D.举天下之豪杰 举:列举8.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D.与其所以失之者

14、,可以知之矣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用后唐庄宗由盛转衰的事例加以论证,再进一步得出结论。B.作者用对比手法描述庄宗事例,“方其可谓壮哉”极言庄宗志得意满,为下文张本;“及仇雠已灭何其衰也”,与先前形成强烈反差,印象深刻。C.文章用庄宗得与失、盛与衰的内容作为立论的历史根据,引史评史,就史论事,在客观记述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客观分析、评论。D.文章题目是伶官传序,表面写伶人,实际上是通过回顾庄宗的事例,强化对人事的认识,可以说是一篇单纯记述庄宗的传记作品。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5、6分)(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3分)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3分)(三)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子外物)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贷:借 B.庄周忿然作色曰 忿然:生气的样子C.我且南游吴越之王 游:游玩 D.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肆:店铺、市场12.下列对上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庄子因家贫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很大方,答允收得税金后借给他三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辅习题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