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5就业与保障 2022.12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文/崔睿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数据的高速发展及社会对创新创业重视度的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应抓住时代契机,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着力构建“双创”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基于此,文章对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相关概述,阐释了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特征,并结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探索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旨在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教育资源近年
2、来,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接入到各种移动终端设备中,产生了海量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被称为大数据。大数据时代下,人们的认知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许多新兴产业逐渐兴起,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变革,激起了创新创业的热潮,各大高校纷纷加快了创新创业教育步伐。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下,高校应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作为重要职责,积极与新时代、新技术接轨,配合大数据时代,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实现多元教育目标。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概述在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应贯彻教育大数据理念,由传统标准化教育转变为个性化教育,加强创
3、新创业人才培养。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传统教育理念与大数据理念存在一定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一是在创新型国家战略下,社会对人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教育观念下的人才培养方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人才的培养需求;二是大数据时代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预期增多,除了知识技能外,更加关注人才培养中的交互性与实践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基于国家、区域及校内教育数据,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提高教育的交互性和时代性,打造智慧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1。在这一过程中,有效解决传统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如教育资源不够丰富、教学模式陈旧等,促使学生学习朝着个性化、可视化方向发展。在数字化手段的辅助下,大数据战略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得到有
4、效落实,进一步深化了创新创业发展进程。二、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特征(一)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大数据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更丰富。这里的教育资源主要包括教师资源与课程资源。许多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双创”的教育政策,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这些人才毕业后到高校教学,使“双创”教育拥有了新的教育思路和教育模式。在此背景下,许多优秀的教育资源实现了实时共享,学生的学习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各种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想要的资源内容,不仅丰富了教育资源,而且还拓宽了学习渠道,有助于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二)教育方式更加灵活大数据时代,“双创”教育方式
5、更灵活。这里的灵活主要体现在教育时间、教育地点及教育方法上。在以往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学生集中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并按照统一进度、统一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忽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可以开展远程教育,突破时空的局限,学生既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选择学习资源,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适合的创新创业方向2。同时,教师可以及时查看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上的学习数据记录,通过系统分析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特征,以这些为依据进行教学的调整和优化,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三)教育模式更加科学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双创”教育模式更加科
6、学。这里的科学主要体现在教育模式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传统教育模式比较枯燥、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育效果不佳。在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可以及时收集到教师与学生的相关信息,通过分析和汇总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具有本校特色的“双创”教育模式,并及时跟踪教学效果,根据真实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教育模式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切实提升了“双创”教育成效。三、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双创”教育起步相对较晚。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提出,各大高校加大了对“双创新创业146就业与保障2022.12创”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了教育资源的整合,并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了创
7、业相关课程,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当前,高校“双创”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创新创业同质、智力成果转化稀有、创业成功困难等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开展“双创”教育应从转变观念入手,将信息技术引入其中,不断完善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有效提升“双创”教育质量。当前,我国高校“双创”教育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教育同质化随着大学生创业掀起了新的高潮,高校“双创”教育迎来了新的挑战。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水平,许多高校纷纷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革新,从多个维度探索教育方法,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育,引导更多学生创业。目前,许多高校开设了与创业相关的课程,通过搭建创业平
8、台、组织创业比赛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创业,但由于创新程度不高,“双创”教育模式千篇一律,呈现趋同化、同质化特征,导致实际教育效果不理想,难以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素养。(二)成果转化稀有高校拥有大量的创新智力成果,这些成果只有从实验室中真正走出来,转化成社会生产力,才能为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推动力。高等院校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通过组织各种创业比赛,产生了很多优秀作品和智力成果。但学生大多是为了获得某一奖项而参加比赛,所研究的科技成果并没有转变为生产力,应用到实际生产项目的智力成果更是稀有。因此,尽管我国高校拥有很多优秀作品和智力成果,却只有少数被应用于生产中,这些成果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9、(三)创业成功困难据相关信息反馈,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2%3%,学生创业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创业成功率低,已成为高校“双创”教育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当前,一些大学生创业热衷于门槛低、要求低的产业,并没有结合自身所学专业,发挥自身的特长4。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得到的回报很少,这与国家倡导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存在很大的差距,不能称为成功的创业,甚至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策略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进行“双创”教育模式的构建,需要结合大数据特征,严格遵循差异化、一体化和实践性等构建原则。具体来说,高校应通过数据分析对不同学生特征进行分析,开展因材施教,调动学生
10、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政府、高校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双创”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成功创业打好基础。(一)更新教育思路在开展“双创”教育时,高校教师应及时更新教育思路,树立“互联网+”大数据思维,不断强化学生的大数据思维意识。从本质上来看,互联网与大数据思维是相通的,都是建立在一定数据基础上,建立的信息传播模型。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下,只有树立大数据与互联网思维,深刻认识数据的价值,增强数据治理意识和数据服务意识,才能站在创新创业的制高点,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实效。首先,教师应增强大数据教学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大数据思维
11、和互联网思维,不断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和数据应用能力,为“双创”教育效果的提升提供切实保障。其次,教师应根据创业相关课程,将互联网与大数据理论引入教学中,通过线上线下教学互动、翻转课堂等形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大数据思维意识,促使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最后,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大数据时代,通过采集学生创新创业数据信息发现,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其特长爱好及创业愿景等也有很大差别。要想提高“双创”教育实效,高校需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双创”教育,才能调动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具体来说,教师应当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提取学生的个
12、性化数据,并根据学生关注的网站、阅读书目及互动信息等,对学生的创业意向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学生个性化特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完善“双创”教育体系在高校学生“双创”教育中,教师应利用大数据技术,以学生创造力激发为核心,建立完善的“双创”教育体系,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促使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大数据时代下,大数据采集、云技术和可视化技术等都可以促进“双创”教育体系的更新和完善。因此,高校需要根据实际需求不断优化“双创”教育体系,对未来创业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创业方案,不断降低创业成本。首先,做好教育的顶层设计。高
13、校在分析学生数据信息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特征和需求,根据国家教育部要求制定“双创”教育规划方案,从全局视角出发,建立完善的“双创”教育体系。其次,合理设置“双创”课程。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设置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其中,通识课程教学主要传授“双创”基础知识,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对创新创业有基本的了解,帮助学生构建以学促做的知识体系;专业课程教学主要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特征进行教147就业与保障 2022.12育,根据学生的创业兴趣和创业意向,传授有针对性的创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引导学生自主创业。再次,加强校企合作。在政府部门的牵头下,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建立孵化器、组织创
14、业实训、开展创业比赛等,搭建实践平台,促使学生将课堂知识融合到创业实践中,并借助大数据分析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最后,建立“双创”教育数据库。高校应在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下,对创新创业数据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分析,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并将其与大数据平台的数据有机融合,将个人微信、贴吧及各大门户网站的信息同步到“双创”数据库,在大数据的助力下,高效地收集创新创业最新资讯。(三)完善创新创业模式面对当前创新创业发展情况,高校需要寻求突破,并根据当前大数据发展趋势,在现有发展模式上进一步创新,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为科学完善的模式,促进学生“双创”能力的有效发展。首先,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
15、教育资源,拓宽数据来源渠道,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创业学习资源。在教育教学中,高校应密切关注其他高校及合作企业的创业信息,并提高创业信息的交互性,在大数据技术的助力下,对创新创业课程数据进行实时更新。同时,高校应与当地的孵化园区、新兴行业等进行数据信息交互,寻求经济、资源等方面的支持,推动高校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高校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相关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现有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数字化的“双创”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的教育模式,引导学生探索与自身专业相关的领域,不断增强学生在创业学习和实践中的体验感,进一步提高“双创”教育效果。(四)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对创新创业教
16、育来说,要想将创新创业理念深入学生的内心,仅仅通过理论知识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将理论教学与创业实践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目前,我国为学生提供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主要是“挑战杯”形式的创业计划竞赛活动,每年活动期间,都会有很多大学生参加,并获得良好的创业体验及成效。近年来,随着创新创业理念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创业比赛进入各大高校。高校应利用这一契机,利用大数据技术、可视化技术等加大创业比赛的宣传力度,鼓励和引导更多学生参与创业比赛,并提供赛前培训与赛后评价总结,帮助学生及时反思和改进,不断提高创业能力。另外,高校应高度重视创业比赛中形成的优秀项目和智力成果,根据实际情况推荐优秀项目的转化,促使智力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还应对比赛的各个环节进行跟踪报道,吸引广大师生和社会人士的关注,提高创业比赛等实践活动的实用性,从而推动更多高校学生投身到创业实践中。(五)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成长环境从总体上看,国内高校“双创”教育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许多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了解较为薄弱,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产生了一定制约。针对这一情况,高校“双创”教育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