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言学纲要.docx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3488701 上传时间:2024-05-09 格式:DOCX 页数:109 大小:16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学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语言学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语言学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语言学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语言学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语言学纲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9页
亲,该文档总共10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目 录语言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13语言学概论学习大纲13语言学纲要讲稿21导言21一、语言学研究对象21二、语言交际的过程21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22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2(一)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22(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2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22(一)思维离不开语言22(二)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22(三)关于聋哑人的思维22(四)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23(五)人类思维在机器中的再现23三、语言和说话(言语)23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23一、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23(一)关于“符号”23(二)语言符号23(三)语言符号的特点24二、

2、语言符号的系统性24(一)语言的层级体系24(二)语言层级装置的运转组合和替换。25三、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25(一)语言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发音能力25(二)其他动物不具备语言能力25(三)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25第三章语音26一、什么叫语音26二、音素26三、现代汉语拼音字母与国际音标对照表27四、语音四要素(物理属性)27五、音位27(一)对立和互补27(二)音位的定义及其分析方法28(三)音位变体: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28(四)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28六、音位的聚合28(一)音位的区别特征28(二)聚合群29七、音位的组合29(一)音节29(二)语流音变29第四章语法3

3、0一、语法概说30(一)语法和语法规则30(二)语法规则30二、语法单位30(一)语法单位30(二)语法单位的层级(类别)31三、组合规则32(一)语法的组合规则”32(二)词的组合的五种基本结构类型32(三)语法结构的意义和形式32(四)组合的层次性33(五)组合的递归性34四、聚合规则34(一)词类34(二)形态35(三)语法范畴35五、变换35(一)定义36(二)句型变换(句式变换的主要内容)36(三)变换与句法同义36(四)变换与句法多义36六、语言的结构类型(根据语法结构特点的分类)37七、语法结构的普遍特征37第五章词义37一、词和词汇37二、词的词汇意义(词义)38(一)定义38

4、(二)理性意义和附加意义38(三)词义的重要特点概括性38三、词义的聚合39(一)单义词和多义词39(二)同义词40(三)反义词40四、词义的组合40(一)词语的搭配:通过词语搭配实现词义的组合40(二)词义和环境41五、义素和义素分析41六、义场42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42一、文字的作用44二、文字与语言的关系44三、文字的起源45四、文字的发展和改革45(一)文字体系发展的三个阶段45(二)两大文字类型45(三)文字的改进和改革45五、书面语46(一)口语和书面语46(二)书面语的保守性和书面语的改革46第七章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46一、语言发展的原因46(一)外部因素46(二)内部因素

5、46二、语言发展的特点47三、语言的分化47(一)语言分化的原因47(二)语言分化的三种情况社会方言、地域方言、亲属语言47四、语言的统一49(一)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49(二)共同语(民族共同语)49(三)共同语的规范49第八章语言的接触50一、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50(一)借词50(二)关于借词的几个问题50(三)意译词50(四)意译词不是借词50(五)结构规则的借用50二、语言的融合50(一)定义51(二)语言融合的心要条件51(三)语言融合的形式(以汉语和其他语言融合为例)51(四)语言融合的过程51三、语言接触的特殊形式51(一)“洋泾浜”51(二)混合语克里奥耳语(Crole)

6、51(三)洋泾浜与混合语的异同51四、国际辅助语52第九章语言系统的发展52一、语音的发展52(一)考察语音变化所凭借的材料52(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52(三)语音对应关系52二、语法的发展:包括组合规则、聚合规则的发展。53(一)组合规则的发展53(二)聚合规则的发展53(三)语法发展中的“类推”54三、词汇和词义的发展54语言学纲要复习要点55导言55第一章 言语的社会功能55第一节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55一、 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55二、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55第二节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55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56二、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56第二章

7、语言是符号系统56第一节 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56一、什么是符号56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56第二节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57一、 语言的层级体系57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57第三章 语音57第一节 语音的基础知识57一、 什么是语音57二、 语音的四要素:音质、音高、音重和音长。57三、人类的发音器官57四、音素和音标57第二节 元音和辅音的发音58一、元音的发音58二、辅音58第三节 音位58一、什么是音位58二、音位的对立和互补58三、音位变体58第四节 音位的聚合59第五节 音位的组合59第四章 语 法59第一节语法和语法单位59一、 什么是语法59二、语法规则59三、语法单位59第二节组合

8、规则59一、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59二、词的组合的五种基本类型60三、 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60四、 组合的层次性60第三节 聚合规则60一、 词类60二、形态60三、语法范畴60第四节 变换61第五章 词义61第一节 词汇和词义61一、基本词汇61二、词义的概括性61三、词义的类型61第二节 词义的聚合62一、 多义词62二、同义词62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62第一节 文字和语言62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62第三节 书面语63第七章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63第一节 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63一、语言发展变化的原因63二、语言发展的特点63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63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64第一节

9、 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64第二节 语言的融合64第三节 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64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发展64第一节 语音的发展64第二节 语法的发展64第三节 词汇和词义的发展64语言学纲要复习问答65第一章 导言65第二章 语音66第三章 语汇68第四章 语法69第五章 语义71第六章 文字77第七章 语言和社会78第八章 语言和心理79第九章 语言学的应用80*语言学*语言学是整个语言文字专业的入门课,它是理论指导,必须学好它。语言学更多是从理论上探讨语言的一般规律和知识,它对整个语言文字专业作了一个系统架构。复习时先复习它,并用它去指导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后两门偏重语言的实际运用和在实际

10、中解决问题。(蓝本语言学纲要)语言学概论学习大纲第一部分 基本理念与教学建议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语言学概论是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基础理论课。它用比较和描写的方法从理论上研究人类所有语言的共同规律,在学科分类中属于普通语言学。作为一门课程,它所介绍的是普通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通过语言学概论课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理论解释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语言教学和研究工作,或在语言学方面继续深造奠定理论基础。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正确把握语言学学科教育的特点,准确把握课程性质、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研究对象等,对课程的体系及内容有总体

11、的认知。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中为数不多的理论课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层次和科学的研究能力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根据语言学概论课的自身特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注重理论的实用性,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加大实践教学的内容。例如语言调查、社会用语调查以及对新出现的语言现象的分析研究等,以此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运用其他相关课程基础知识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加大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彻底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课程内容陈旧老化、教学方法落后单一的现状,

12、使教学全面服务于社会经济、文化及人才培养。例如为使人才培养适应蓬勃发展的对外汉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应增加对外汉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内容,从而使学生掌握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学习方法,增强语言的认知与实践能力。3正确处理经典与现代、基础性与先进性的关系,及时引进语言学学科前沿成果,教学内容不落后于学科研究。充分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教学内容要与语言学学科发展相适应,及时反映语言学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体现新时期国家和辽宁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4与培养目标及专业特色相适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根据语言学概论的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

13、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进取精神,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要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并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及勇于创新的精神。5正确处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关系,积极引进并合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电子讲稿及网络助学课件等辅助教学,构成多媒体、网络环境、文字教材和教师讲授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学系统。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为传统课程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二、课程的教学建议1教材每一章节内容都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的

14、,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由前向后逐步推进,努力使学生通过学习全面掌握语言学知识。2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原则,每个教程至少安排4次讨论。在讨论前两周布置题目、推荐参考文献,学生根据题目搜集资料、阅读文献。3强调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强调突出语言理论的应用价值。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学,每个教程都要有部分章节由学生自学,教师只对自学章节的要点和难点部分进行点拨、指导。5根据课程性质和内容,这门课程应在个别语言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课程之后开设。6.用于教师讲授54学时。第一章引言4学时;第二章语言的本质

15、7学时;第三章语言的起源和发展8学时;第四章语音8学时;第五章语义6学时;第六章词汇6学时;第七章语法9学时;第八章语用2学时;第九章应用语言学2学时;第十章文字2学时。第八章语用和第十章应用语言学留给学生自学。教师只在重点难点方面作必要的讲解。定期检查学生读书笔记。讨论课安排在讲授学时之外,每个教程不得少于4次讨论。第二部分 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 语言学教学目的主要讲解语言学的学科性质、地位、发展、语言学的学科分类和研究方法等问题,使学生对语言学的学科属性、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及语言学的分支等问题有初步认知。第一节语言学及其地位把语言作为专门对象的科学是语言学。它的任务是描述并研究语言现象,总结

16、语言规律,使人们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语言。语言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是领先学科和关键学科。第二节语言学学科发展19世纪以前的语言研究为语文学阶段,包括中国的“小学”、国外的语法研究和19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其特点是局限于母语、书面语的研究,它通过考证、注释和评注等形式为阅读古文献服务,其方法零散、静止且片面。19世纪初至中叶的语言研究为历史比较语言学阶段,其特点是用历史比较法研究亲属语言,是真正的语言学研究,它包括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等内容。现代语言学的特点是对语言学系统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着重探讨语言内部的结构规律和外部社会功能;口语和书面语并重;把语言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

17、究;研究程序体现出整体性和有序性。现代语言学的发展有五大趋势:1从语言系统研究到语言使用研究。2从偏重形式研究到重视意义研究。3从一家独尊到诸说纷呈。4从本体研究到边缘学科的建立。5语言学的重心从结构转入构建。第三节语言学学科分类本体语言学侧重研究语言自身的结构,可细分为个别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微观语言学和宏观语言学等。应用语言学可分为狭义应用语言学和广义应用语言学两种:狭义应用语言学以语言教学为研究对象;广义应用语言学是把语言学研究成果和边缘学科研究结合起来,以解决语言学本身和相关学科的语言应用问题。语言学同其他学科密切结合,形成了一系列的边缘学科,如社会语言学、数理

18、语言学、工程语言学、生理语言学等。第四节语言学研究方法语言学的特殊研究方法主要有历史比较法和静态描写法两种。第二章 语言的本质教学目的主要讲解语言的本质,从语言与言语、语言的结构特征、功能特征、社会属性等几个方面进行阐发。使学生对语言的本质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并能用语言理论解决相关问题。第一节语言和言语语言是一种语言和方言中词汇及语法规则的总和。言语是个人对语言中词汇和语法规则的具体运用。二者存在着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客观和主观、稳定和灵活的对立统一关系。第二节语言的社会属性语言不是自然和个人现象,而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一种社会现象。它以社会为存在的基础,又是社会的粘合剂。它的特殊性体现在社

19、会性中,包含了自然和个人的成分,是一种既不属于经济基础又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现象。第三节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它是人类特有的。也是最重要的、全民的交际工具;作为思维工具,它是思维的依托、思维的结果。语言和思维的区别在于所属范畴、社会功用、适用范围、关系等方面都不相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在记录文化的同时,也促进语言的发展,反过来,文化又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对语言的结构产生影响。第四节语言的结构特征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语言系统由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等要素构成,以基本词汇和语法规则为基础,形成层级体系和组合与聚合关系。第三章 语言的起源和发展教学目的主要

20、讲解语言的起源与发展的过程与规律。介绍马克思主义语言起源学说,同时评介其他语言起源学说,分析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现象,总结语言发展规律,使学生从历时的角度对语言起源和发展及相关问题有相应程度的掌握。第一节语言的起源语言的起源指的是人类从什么时候和怎样开始说话的。马克思主义语言起源学说的基本观点是:语言起源与人类起源是分不开的;劳动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需要和可能;原始语言从一开始就是有声音的。其他有关语言起源的学说。第二节语言发展的原因和规律语言的发展受制于社会。社会的发展、统一和分化、社会之间的互相接触等都会促进语言的发展。语言的发展还有其内部原因,体现在语言系统的平衡打破平衡过程的循环往复。语

21、言的发展具有渐变性和不平衡性特点。第三节语言的分化和统一语言因社会的分化而形成方言和亲属语言。方言分为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变体。亲属语言有共同的来源,这些语言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可以对世界语言进行谱系分类。世界语言大致可以分为汉藏、印欧等九大谱系。我国境内以汉藏语系为主。语言统一的标志是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共同语是指在统一的社会中全体或绝大部分社会成员用作交际工具的语言。第四节语言的接触和影响语言的接触促使语言产生变异,其中语音、词语和规则的借用为语言的借用;两种以上的语言成为统一社会的共同语的现象为语言的兼用;在语言交际中,语音、词汇属于

22、一种语言,语法基本上属于另一种语言的现象为语言的混合;一种语言取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共同语的现象为语言的融合;人工语言是为特定交际目的而设计出来的超地域、超社会的语言,以世界语为代表。第五节文字产生后语言的发展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的产生促使口语和书面语的分化,它使书面语趋于严密,并能和口语一道传之久远。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言。语言规划是从宏观上对语言现状和发展方向提出理论指导和规范措施,语言政策是确保规划实施的法令、法规。它们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共同语,确保文字规范和翻译科技术语。语言规范是从理论上界定语言现象、推广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纠正不合规律的;语言建设的主要任务

23、是进行语言规范化。第四章 语音教学目的主要讲解语音学问题,从语音的特征、分类、音位等几个方面进行阐发,使学生掌握语音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语言调查的方法。第一节语音概说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学是研究语音成分、结构及发展规律和研究方法的科学。在语音的生理、物理和社会特征中,社会特征是本质特征。语音单位有音素、音位和音节。国际音标的特点及标音方法。第二节语音的分类元音是发音时气流震动声带,在口腔、鼻腔不受阻碍的音素;辅音是发音时气流在口腔、鼻腔受到阻碍的音素。元音可根据舌位的高低、前后及唇形的圆展进行再分类;辅音可根据发音部位、发音方法进行再分类。第三节语音的组合音

24、节是听觉上能感受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音节的划分依据是肌肉紧张度说。一个音节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音并列组合叫复元音;一个音节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并列组合叫复辅音。第四节韵律特征声调是贯穿于音节中能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声调有辨义、构形和分界功能。调值和调类是声调的两个要素。相连音节中发音突出的现象叫重音,发音较弱的现象叫轻声。在有的语言和方言中,音的长短也有辨义作用。整句话或一个语流片断的抑扬顿挫现象叫语调,包括句调、停顿和逻辑重音等。第五节音位音位是一种语言中有辨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属于同一单位的各音素是该音位的音位变体。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是最小的语音单位,总是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

25、音位变体分自由变体和条件变体两种。音位和音位变体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互补分布和语音相似是归纳音位的重要标准。从音素角度归纳出来的音位叫音质音位,从音素以外的角度归纳出来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音位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音位的语音特征叫音位的区别特征。音位以一定的方式互相对立、互相联系,从而形成音位系统。音位系统的内容包括:一种语言的全部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每个音位的常见变体及其出现条件;音位的对立关系;音位的聚合和组合关系。第六节语音的发展变化语流音变是指语流中的一个音,由于受到前后音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发音变化。它包括: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换位等内容。历时音变是指

26、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发生的有规律的音变现象。它包括: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的转化、分化与合并等内容。第七节语音调查语音调查是指利用记音符号把某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整理,使人们对该语言的语音具有感性和理性的认识。语音调查的意义是描写语音系统,了解语音的内部差异;发现语音的演变规律,发展语音理论;抢救濒于消亡的语言。进行语音调查需要做好调查类型、调查方式、记音和调查大纲等准备工作。第五章 语义教学目的主要讲解语言的意义问题,包括语义概说、词义、义素及其分析、语义关系、语境和语义的发展等内容。使学生掌握语义方面的相关基础理论,并熟练使用义素分析的方法。第一节语义概说语义是语言形式所表达的

27、信息内容。在语素义、词义、词组义、句义、句群义、段落义、篇章义等各级语义单位中,句义是最重要的。第二节词义词义是词的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之间关系的认识与评价。词义具有概括性、模糊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它由理性义和色彩义组成。第三节义素义素是对词的义项进行分析后得到的最小语义单位。义素分析的方法一般采用对比的方法。第四节语义关系语义场是具有共同语义特征,在语义上处于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的一群词的聚合。同义和反义。单义和多义。语义组合是将语义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按一定条件进行搭配,它具有潜藏性特征。词语搭配既受制于语法规则,也受制于语义规则,词语搭配首先要在义项上能够表示现实内容,义项之间也

28、存在选择与限制的关系。句义结构及其分析。话语结构及其分析。第五节语境语境就是语言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语境具有制约、补衬、解释和判定语义的作用。语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会出现反义、转义、言外之意等变化形式。第六节语义的发展变化语义的发展变化有社会的、心理的和语言自身的三方面原因。语义发展变化的结果有深化、扩大、缩小、转移等。语义在演变过程中可能增加新义,也可能消失旧义。第六章 词汇教学目的主要讲述词汇学问题,阐述词汇的性质、构成、分类及发展变化等内容。使学生掌握词汇及词汇学的相关内容,熟练掌握词汇的分类及分类标准,认识词汇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第一节词汇概说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一种语言或方言中

29、词及固定短语的总和。词汇具有音义结合特征和变化特征。以词汇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叫词汇学。可根据其研究对象和方法进行再分类。第二节词汇的构成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比词小的单位是语素,区分词和语素主要看能否独立运用和能否单独回答问题;比词大的单位是词组,区分词和词组一般用“扩展法”。固定词组是特殊的词汇单位,它具有结构上的凝固性和意义上的整体性的特点。作用相当于词。第三节词汇的分类基本词汇是语言中全体基本词的总汇。它具有全民常用性、稳固性和能产性的特点。一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弱、发展变化速度快、构词能力不强等特点。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词汇还可以分为新词和旧词、文言词

30、和历史词、外来词和方言词、通用词和专业词等类别。第四节词汇的发展变化词汇的发展变化有社会和自身两方面的原因。词汇发展变化的结果是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新词产生的途径有:造词、借词、旧词新用、词义分化等。第七章 语法教学目的主要讲述语法及语法学的相关内容,使学生了解语法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基本掌握语法形式的主要手段和语法意义的主要范畴,基本掌握语法单位的聚合规则和组合规则,初步具有观察、辨识和分析语法现象的能力。第一节语法概说语法是语言中词、词组和句子的结构规则。它包括词法和句法两部分内容。词法指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句法指组词成句的规则。语法具有抽象性、稳固性和民族性特点。语法学是研究语法规律的

31、科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再分类。语法体系是语法事实和规律的系统性。也指语法研究中建立起来的体系。第二节语法的内容和形式语法意义是语法成分的内容。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的表现形式。把具有相同性质的语法意义概括而成的类别叫语法范畴,包括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级等内容。语法手段是语言中具有共同特点的语法形式的类型,可分为综合性手段和分析性手段两大类,综合性手段包括附加、内部屈折、重叠、异根、重音移位、辅助词等,分析性手段包括词序和虚词等。语言的结构分类可以从词法的角度分析,有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多式综合语四类,也可以从句法角度分析,有综合语和分析语两类。第三节词法构词法和构形法是词法中的常

32、用手段。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包含有意义的单位,是构词的材料。词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大类型。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划分词类有形态和功能两个标准。第四节句法句法中有词组和句子两级语言单位。句法结构有主谓、动宾、补充、偏正和联合五种基本类型。语序、虚词、形态、语调等是句法中常用的手段。句法分析句子成分分析法和直接成分分析法两种。第五节句式转换句式转换是把一个个孤立的句型有机地联系起来,揭示语法结构中对立统一关系的一种手段。句式转换有移位、添加、删除、复写和替换等五个方法。句式转换的内容包括同义转换和多义转换。第六节语法发展的类化和异化语法发展的类化是指语法成分中不统一趋向统一,形成表现一致的语法类别。

33、语法发展的异化是表示不同语法意义的某一语法形式在其他形式的影响下发生形式上的分化。语法发展有三种现象:一些语法意义的消失;新的语法意义的产生;语法结构的变化。语法发展的特点是:1语法发展的各种变化都是缓慢的。2语言的发展趋势是日趋精密、完善的。3语法的发展和语音、词汇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第八章 语用教学目的主要讲述语用和语用学的相关问题。对语用、语用学及当前公认的语用学的内容进行阐发。使学生对语言学的新发展和语言学的前沿问题有相应的了解和掌握。并能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分析解决语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一节语用概说语用是指人们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表达特定意义,并产生相应交际效果的活动。

34、语用学是研究语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起源于20世纪,分为形式、描写和应用语用学等三种类型。第二节指示和指示语指示所反映的是话语和语境之间的关系。用以反映话语和语境之间关系所表示的信息的词语是指示语。指示语可分为人称、时间、空间、语篇和社交等类型。第三节语用行为语用行为指的是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语用行为可分为言内、言外和言后行为三种类型。一种言外语用行为通过另一种言外行为的表达方式间接实现的语用行为叫间接语用行为。间接言语行为分为规约性和非规约性两种类型。第四节语用含义语用含义指的是谈话中不直接表达自己意思的言语行为。它具有可撤销性、不可分离性、不确定性、可推导性和非规约性等特点。语用含义的价值在

35、于:告诉人们具体的话语意味着什么,一个词语可能同时具有几个可能的意义,有助于组成广义的同义结构群、丰富词语的释义。语用具有合作的原则和礼貌的原则。第五节语用前提语用前提指的是推导语用含义的一种已知信息。它具有合适性、共知性和可撤销性的特点。分析语用前提可以从逻辑语义角度和语用角度进行。对话中可以标明语用前提的词语习惯上称为触发语。触发语主要有动词、限定性和描写性词语、短语或分句。第六节会话结构会话结构指的是会话的构成形式。会话结构通常由会话建立、持续、结束三部分组成。信息结构指在构成对话时、话语成分之间表现出的不同的交际值。可分为新知和旧知、共知和单知两种类型。信息结构的分析。第九章 应用语言

36、学教学目的主要讲解应用语言学的基本内容,使学生认识语言学在现代科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语言学的边缘学科,掌握对外汉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第一节应用语言学基本理论应用语用学是语言理论在各个领域中各种不同应用的总称。应用语言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主要以语言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广义的应用语言学是把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同有关学科的某些实用研究结合起来,解决有关学科及语言学本身所涉及的应用问题。应用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属于第二语言教学,也属于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及基本理论,语言认知理论、中介语理论、迁移理论。对外汉语教学法。第三

37、节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是在教学中兼用母语和某一外语。双语教学的源起、适应的学科环境及其要求。双语教学的探讨及其争议。第四节母语教学的研究儿童语言获得能力及过程的研究和探索。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中“文”、“道”关系的争论;语文教学中语言与思维关系的争议;语文教学中语言教学的地位的探索。语感教学。第十章 文字教学目的主要讲解文字的性质、作用、起源、发展及借用、改革等问题,使学生掌握并运用文字学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第三节文字的性质和作用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它具有形音义三个要素,是语言最重要的辅助工具。文字弥补了语言受制于时空的不足,给语言带来了新的表达形式,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是学习语言的有利

38、工具,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依附于语言,文字和语言是两种现象。第三节文字的起源和发展文字起源于距今六千多年前的氏族社会末期,是在图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字发展的原因是为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所提出的必然要求。从总体上说它向体系完善化、构形符号化、笔划简便化和体制表音化方向发展。文字的类型可以用不同标准去分,比较通行的是分为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两种类型。第三节文字的借用和改革文字的借用指的是借用或参照其他民族文字的形体或体系而建立起来的文字。文字的改革有两种:一是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增减数量、改变写法以及改变书写顺序等;二是体系更换。第三部分 评价方式一、考核方法对学生学

39、习状况的考核由平时作业、期中考查、期末考试三个部分组成。平时作业以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主要内容,重在提高学生语言实践能力。期中考查以学科前沿和热点课题为主要内容,也可以主讲教师在研课题为主要内容,要求学生撰写学科论文,文中至少列出5篇参考文献,并有3处引文,以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和良好的学风、文风。期末考试要涵盖课程的所有内容,主要题型包括论述、分析、简答、填空、选择、判断等。填空题。一题一空或一题多空。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情况。答案应该明确、肯定不允许含糊其词,摸棱两可。选择题。一般为单项选择。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消化情况,要求学生对知识要准确理解,并能融会贯通。判断题。主要

40、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消化情况,大都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要求学生对知识要准确理解,并能融会贯通。概念题。这是用以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识记情况的题型,属于“死题”要求学生能准确回答,尤其是关键词不能更改或遗漏。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学方法分析具体语言材料的能力,也就是操作技能。要求学生不仅具有理论思辨能力,而且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简答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论述题。综合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既有识记、理解、归纳能力,也有语言的组织与表述能力。要求学生紧扣论题,论述全面而深入,表达清晰而有条理。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占30%,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核占70%。二、命题要求1考

41、核命题要包括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基础知识包括课程的所有知识,特别是语音、语义、词汇、语法、语用以及语言的本质、起源和发展等。实践能力主要指运用学过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对给出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现象进行分析解释。2试题覆盖面要广。每套试卷覆盖100%的章,85%的节。课程内容在考核中各部分比例大致如下:引言占5%;语言的本质占10%;语言的起源和发展占10%;语音、语义、词汇、语法、语用共占70%;文字占5%;应用语言学占10%。3考核的能力层次可以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识记”层次要求学生对某些问题有相应程度的认知,一般以填空、名词解释的形式进行考核;“理解”层次要求学生对某些问题能

42、够清楚掌握,能对类似问题进行举一反三的解释,一般以选择、判断和简答的形式进行考核;“应用”层次要求学生对相关问题能够清晰掌握并能熟练应用。分为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两种。一般以分析、论述的形式进行考核。能力层次在考核中各部分比例大致如下:识记占10%;理解占20%;应用占70%。4考核的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层次,在考核中的比例以2:3:3:2为宜。5教材内与教材外兼顾,要求学生能用教材的理论和知识解释教材外的语言现象。语言学纲要讲稿叶蜚声/徐通锵/主编导言一、语言学研究对象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一)语言的性质:1、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人类的思维工具;3、符

43、号系统。(二)语言的结构:1、由语音(外在形式)、意义(内容)统一构成。汉语:桌子(zhuzi)英语:table一种有腿有面,供写字、吃饭等用的家具。俄语:2、对语言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语音;词汇;语义和语法。(三)语言的产生、演变、发展:怎样产生?有哪些演变规律?历史发展的情况。1、圣经旧约创世纪第二章亚当、夏娃,世间万物的取名。亚当及其子孙本来同一种语言。定居希纳平原,建造贝伯尔塔(The Tower of Babel ,意即“变乱”)。上帝下凡,把人们的语言搞乱。2、人类语言的产生,是社会交际所需要的,一开始就作为社会成员之间的交际工具,为社会服务。集体劳动、集体生活。有了语言

44、的需要(社会条件)。语言产生有了可能(物质条件)。3、传统语文学:古印度。公元前四世纪,对梵语语音的研究,形成“声明学”;对梵语语法的研究,有巴尼尼梵语语法。古代中国。文言文;“小学”(训诂、文字、音韵)。十九世纪初,欧洲一些语言学家(丹麦拉斯克、德国博普等),运用“历史比较法”,即通过对不同语言的比较研究,揭示语言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它们的历史发展。语言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成为独立学科。(四)语言的应用:怎样建立语言的各个门类?理论研究的成果如何进行实际应用?二、语言交际的过程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说者)(空气等通道) (听者)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语言是人类社

45、会的交际工具1、语言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是人类特有的。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每一种社会都必须有自己的一语言,维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语言依存于社会,与社会的产生、发展、消亡息息相关。鲜卑语的消失;北魏孝文帝禁用鲜卑语;与汉族同化,鲜卑民族社会终止。3、语言具有全民性。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是统一的,共同的。任何阶级,任何集团都不能垄断语言,语言一视同仁为之服务。阶级习惯语:赤祸;戡乱;黑狗;老财。隐语(黑话):耕沙吃饭;歪下睡觉;玉子酒。语言在人们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同变异、不同风格,都没有偏离统一的语言规则,影响相互的交际和理解。(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从属于语言,记录语言。旗语:一种通讯方式,使用于航海、军事或野外作业,手持两面小旗用不同姿势代表字母,进行传达联络。数字符号:圆周率3.1415。非语言的交际工具:身势、表情等伴随动作。点头(同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考试真题 > 新建文件夹 (4)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