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二1: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论证报告申报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申 报 单 位 名 称: 武汉理工大学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制表2013年11月15日填内 容武汉理工大学新闻传播系创系20年以来,从基础抓起、稳步发展、突出优势、严谨治学,从单一的广告学专科建设发展成为拥有两个本科专业、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新闻学、传播学和数字出版3个二级硕士点的新闻传播教学与科研基地,2013年本校本学科又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其学科排名位居全国新闻传播学学科排名前列。一、专业人才需求分析1.我国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匮乏进入到信息时代,知识与财富的竞争与积累都在信息环境下展开,都以信
2、息传播为主要流通途径,都以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为手段抢占优质信息资源为目的。信息化的传播人才是信息时代的社会舆论领袖、是信息资源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信息化建设的生力军,担负着社会文化和经济建设的信息传播职责,对中国政治经济建设提供舆论传播环境、传播技术平台和全球化经济竞争的知识与技术保证。新闻传播既是中国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国经济建设的必须要素。然而,在我国新闻出版产业取得长足进步和发展的同时,我国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匮乏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闻出版产业做大做强的步伐。为此,必须加大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匮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
3、统传媒人才缺口较大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目前有各类报纸1935种(不含港澳和台湾);期刊9851种;广播电视单位1900多个,生产广播频道2100个、电视频道2200个,中国媒体总数遥遥领先世界各国(见图1)。但有关调查也显示:在各类有缺口的人才中,传媒人才是最缺的人才之一,目前国内新闻媒体中懂得媒体经营管理的人才不到1%,作为领军人物的媒体管理精英更是少之又少。 调查显示传媒人才是最缺人才之一. 中国新闻出版报. 2013-04-09.目前,传媒单位人才管理更多地带有体制的烙印,其市场化程度相对落后于企业界。前几年传统媒介进行体制改革,较多机构控制招聘,使得近年传统媒介人才青黄不接。
4、种种情况都显示,武汉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应该抓住媒介人才需求大增的机会,致力发展专业硕士培养,为新时代媒体的运行提供实践能力强、文字功夫强、并了解市场的高级传媒人才。图1 中国媒体类型及数量(2012年)(2)数字出版、数字传播以及新媒介人才缺口极大目前,数字出版和数字传播人才严重不足,而媒介数字化发展已经是世界性的共识。该类人才不足的原因是原教育系统没有该类专业。从2012年起,教育部有关统计中显示,“数字出版”专业中有在校生200余,无毕业生。又根据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数据进行统计,我国2013年新闻传播学硕士学位招生单位有102所,其中设立数字出版硕士学位点或研究方向的院校约70所。我们
5、因此推算,每年培养的相关专门人至多数百人。与人才培养不相对应的是产业的迅速发展。据2012-2013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 郝振省等. 2012-2013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11统计显示,数字出版总收入连年持续大幅度增长。如下表和图:表1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及年增长率年份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产业总收入(亿元)213362.42556.56799.41051.791377.881935.49增长率(%)70.15%53.57%53.57%50.6%43.63%31%40.47%图2 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及年增长率统计
6、还显示,各种形态出版物产值也呈现上涨趋势。如电子书为例,我国电子书总收入在2009年为14亿元,而到2012年,电子图书总收入达31亿元。截止2012年,互联网期刊达10.83亿元,数字报纸达15.9亿元(不含手机报),博客达40亿元,手机出版达486.5亿元,网络游戏收入达569.6亿元(见图3)。其他各类产品也都创造了不菲的业绩。数字出版向无线移动、个性化按需定制和跨媒体出版发展的步伐大大加快,数字出版物日益多元化,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大幅增长。图3 2012年国内数字出版物产值(单位:亿元)面对这种情况,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大力鼓励教育机构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
7、孙寿山就指出:“当前,我国新闻出版业正处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推动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包括数字出版、数字印刷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新闻出版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新闻出版业转变发展方式、打造新的增长点的有效途径。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有力支撑,新媒体新技术人才教育培养工作正逢其时,大有可为。” 孙寿山:新媒体新技术人才培养大有可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 2.行业人才需求及缺口较大2011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加快发展文
8、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一政策对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性新闻与传播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全国及湖北省新闻出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有大量的从业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知识而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闻出版产业的快速发展。新闻出版行业的人才需求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行业内机构的人才需求有资料显示,湖北省传播类人才将出现人才需求高峰。以下以湖北省新华集团有限公司人员结构分析为例说明人才需求状况,下面是集团内部资料截图:图4 湖北省新华集团有限公司人员结构分析图表显示,湖北省新华集团年龄在30岁以下人员所占比重均不超过5%,全省
9、大部分区域 40岁以上员工所占比例过半,集团公司人员年龄普遍老化,而集团的对策则是将逐步充实年轻职员。 见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人员结构分析(2011)这些机构普遍采取的“年轻化”战略,将在未来几年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2)新媒介发展的人才需求微博、微信及自媒体的发展,使得该类人才的使用单位远远超出了新闻传播机构。包括政务微博、社会机构微博、公益性自媒体以及商业性新媒体等等,广泛的业务需要带来了巨大的专业人才需求。2013年第三季度,腾讯即时通讯服务月活跃账户数达到8.156亿人(包括PC及移动端),同比增长率4.0%。而即时通讯服务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达到1.782亿人,比上一季度增长
10、2.9%。微信/WeChat(微信海外版)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2.719亿人,同比增长率为124.3%,增势迅猛,“微信”营销将成为趋势,需要大量熟悉新媒介传播业务的专业人才。 见2013年微信商业化价值研究报告. (3)实施产业政策的人才需求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相关部委和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化产业振兴政策,如中宣部、科技部、财政部、原广电总局、原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出台的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2012年),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原新闻出版总署的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0)等,这些政
11、策的实施,必将推动数字出版行业的快速发展,吸引社会及市场力量大规模进入数字出版行业,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为相关专业毕业生提供广阔的可作为空间。湖北省2012年底颁发的关于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意见 湖北省政府出台政策 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荆楚网. ,明确我省数字出版业发展目标与任务,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意见提出:到“十二五”末,全省数字出版企业达到500家,数字出版总产值占同期全省新闻出版业总产值27以上;到2020年左右,全省数字出版企业达到800家,数字出版总产值占同期全省新闻出版总产值30%以上,培育2至3家年收入超过50亿元、10家左右年收入过5亿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数字出版核心企
12、业,建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充满活力、效益良好的数字出版产业体系。目前,全国共有24所学校具有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MJC)招生资格, 见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按每校每年招收3个班级(每班30人左右)的上限算,每年理论上最多能培养1000多名专业硕士生,远远难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综上,作为教育部和湖北省、武汉市共建高校,武汉理工大学服务于湖北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为湖北省输送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新闻与传播专业人才是武汉理工大学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另外,武汉理工大学与湖北日报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长江商报等湖北省新闻出版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并积极参与了湖北省省委宣传部举办的高校教师与媒体记者“双向挂
13、职”活动。我校申请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点得到了湖北省、武汉市新闻出版机构和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可以为湖北省、武汉市新闻出版机构定向培养新闻传播专业人才,以促进湖北新闻出版产业的快速发展。二、培养目标定位、方向及特色1.培养目标定位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出版职业背景的专业学位。武汉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以培养数字传播和数字出版,新媒介应用人才,熟悉出版市场、擅长项目研发、具备营销策划公关能力的高层次、复合性、应用型传媒人才为目标。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不同,市场、实务、项目(营销与选题)与能力是其目标要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培养计划要围绕这三个
14、方面展开。培养的毕业生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化文明意识、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和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方向知识技能;了解本学科的特点和历史发展状况,把握本学科的学术发展方向和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应具有突出的实践技能和市场开发能力,系统掌握编辑新闻与传播专业知识和较好的综合知识,能在出版机构、新闻传媒机构、网络媒体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出版策划、项目研发、市场营销和组织公关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适应企事业传媒单位对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市场开拓意识,扎实的专业基
15、础知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2.培养方向通过综合比较与分析论证,结合本系实际,本系将主要培养以下两个专业方向的新闻专硕人才:(1)数字出版; (2)数字广告。本系确定培养方案的依据,是相关重点院校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案,通过考察其目标定位、所依托的学科背景及办学特色来确定方向,为的是开展差异化、特色化办学,避免同质化竞争(见表2)。表2 国内重点院校新闻专硕培养方案与办学特色院校专硕所在院系专业方向定位特色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立足网络媒介与新媒体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偏重财经新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传播与主流媒体联合办学3.培养特色在深入领会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
16、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的基础上,本系开办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将凸显以下特色:“厚基础”依托科研型大学背景,发挥学术型硕士办学优势,注重打牢学生理论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重实践”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实务、实践类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据较大比重(%),实行由“双师型”教师负责的双导师制;“多样化”创新课程考查、考试形式,积极探索“以证代考”(即某些课程以在学习期限内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考核方式)实现路径,在学术论文之外,丰富毕业考核形式,包括调研报告、案例分析、项目考核等。三、培养方案和培养方式武汉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德才兼备,掌握新闻传播专业
17、知识和技能,具有宽广知识面,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专业知识解决新闻传播实际问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新闻出版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在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的制定方面,要结合武汉理工大学的学科特点、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培养质量标准以及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产业人才需求特点制定。1.培养方案制定在培养方案制定方面,在分析新闻出版人才需求特点的基础上,与湖北日报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电视台、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电子工业出版社等出版机构、长江日报、长江商报等机构共同商议制定培养方面。(1)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按照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性方案制定,分为公共课、专
18、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课程。公共课和专业必修课的设置,严格按照全国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指导性培养方案设置。专业选修课结合培养目标和我校新闻传播的学科特点,首先结合我校优势学科,设立科技新闻实务等交叉性、行业性极强的课程以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修,以实现具有行业特色的高层次、复合型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其次,专业选修课的设置注重对学生新闻传播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争把学生培养成高层次、应用性的出版专业人才。最后,选修课的考试方式采取课程论文、专题论文、诊断报告、案例分析报告、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的考查方法。在实践环节设置上,采用集成实践、分段实践和自主实践
19、相结合方式进行,要求学生完成不少于6个月时间的专业实践,以此增强新闻与传播硕士课程的实践性特征,加强对学生新闻传播实践能力的培养。集中实践的主要内容为到实践基地从事具体的新闻制作、广告发布等实践获得。分段实践主要采用媒体见习、案例分析等方式并结合新闻传播理论课程学习进行。作为专业实践的补充,学生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自主实践。采用自主实践的研究生应在实践前向学院提交实践申请,明确实践内容与实践计划,并征得导师及学院同意。(2)招生条件武汉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招收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在新闻媒体、广播电影电视机构、网站等部门工作以及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
20、业从业人员或有工作经历的优先。(3)学习方式和学制武汉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和非全日制学习方式。其中,全日制学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按时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4年。非全日制的学制为3-4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4)学分要求武汉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实行严格的学分制,课程总学分为36学分,学生需要修满全部学会后才可以做毕业论文和答辩。(5)专业实践武汉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采用集中实践、分段实践和自主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到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机构或单位实习,由专业老师和实践单位指导老师共同指导。专业实
21、践时间保证不少于半年,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从事新闻采编、新闻制作、新闻发布、网络传播等工作。(6)学位论文学生修完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所需全部学分后,可以完成毕业论文开题、写作和答辩工作。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校内,另一位导师为来自媒体实践部门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2.培养方式在培养方式方面,武汉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新闻传播实践问题的能力,在培养方式制定上,将围绕“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展开,主要包括:(1)教学方式武汉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根据新闻传播专业硕士特点,将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包括多媒体教学、媒介调研、现场观摩、专题研讨、专题讲座、现场
22、实践、案例教学等方式和方法。(2)导师制度武汉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采取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学校导师和行业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培养方式。课程学习与新闻传播实践紧密结合,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使学生成为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性人才。(3)能力培养采用“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和现场专题研究三结合”的能力培养措施,注重培养学生解决新闻传播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参加新闻传播实践,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新闻传播实践能力,以及面对复杂问题的分析、判断和解决能力。(4)学术活动武汉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要求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学术会议;鼓励专业硕士研究生在答辩前应公开发表至少
23、一篇(含一篇)本专业领域的学术论文,署名为第一作者;参与听讲硕博讲堂学术讲座5次以上。(5)思想教育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实行班级制管理,选派专人担任班主任,负责对研究生在学习间的政治思想表现和学习、生活进行管理和指导。四、质量保障条件1.申办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硕士的学科支撑条件 武汉理工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有着较强的学科综合实力。新闻传播专业硕士的支撑学科主要是我校新闻传播学系,该系有20年新闻传播学本科办学经验和10年的新闻传播学学术型硕士点办学经验。现有本科编辑出版学和广告学专业;有新闻传播学一级硕士点,二级硕士点有新闻学、传播学和数字出版
24、三个。“新闻传播学”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已形成从本科到硕士的学位教育体系。支撑还有计算机科学,本校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权,“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研究生及专业学位教育的完整培养体系。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支撑学科还有法学。拥有法学一级硕士点。新闻传播系所在的文法学院有法学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点,法学系长期以来为新闻传播系开设知识产权类课程,其课程知识产权法学为国家精品课。2.申办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硕士的师资支撑条件经过10年的硕士学位教育与学科发展积累,武汉理工大学新闻传播系已经形成了一支
25、具有学历高、职称结构合理、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承担重要研究课题和具备一定特色的师资队伍。新闻传播系现有专任教师30名,聘任海外讲座教授1名。在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历的25人,教授(包括编审)14人,副教授13人。其中有6位教师有海外留学或访问学者经历。28位校外兼职教师全部具有高级职称,其中有9人获得博士学位。在今后5年,武汉理工大学新闻传播系拟在现有基础上再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海外高层次2名,培养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4名,每年选送1-2名教师到国外访学或在媒体部门挂职。继续聘请校内外具有博士学位、具有高级职称的知名专家和业界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实行“双导师制”,保证为每位学员配备1名校内教授
26、和1名校外业界专家共同担任指导导师,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申办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硕士的教学与科研支撑条件在学科建设方面,武汉理工大学新闻传播系1993年开始招生,2004年取得新闻传播学二级学科硕士点招生资格,是国内较早开设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单位。2010年取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拥有新闻学、传播学和数字出版3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2013年获得湖北省重点学科。目前,已经培养学术型硕士毕业研究生6届,共输送200余名取得硕士毕业生。在科研成果积累方面,近5年来,专任教师先后出版专著和教材9部,发表论文150多篇。承担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国
27、家文化产业专项项目和湖北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其他纵向课题16项,横向开发课题40余项,科研经费累计1000多万元。这些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极大地带动和支撑了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培养,也为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今后5年的发展规划中,新闻传播学力争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获得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在全国新闻传播学专业排名中进入前10位。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各3项,以及其他各类项目30项以上,实现科研项目经费到账10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00篇左右,出版学术专著10部左右。与新闻出版企业集团或政府部门共建研究中心或实验室1-2个。4.申办新闻与传播学专
28、业硕士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迄今为止,我校已经有20年新闻传播学本科和10年的新闻传播学学术型硕士点办学经验。己培养本科生1500余人人,硕士生200余人。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传统,统筹“教学团队、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促进教学和科研相互转化,实现良性互动。针对新闻传播学的专业特点构建了“三加一”的实践教学模式,即在理工大三年的理论学习,在实习基地一年的实践活动。在理论学习期间,又有若干课程实践活动。如2011级编辑出版学生承担百富兴的编辑策划,本刊为企业内刊,季刊发行);2010级编辑出版学生在暑假期间采用拉公告赞助等方式获得资金,绘制并发行武汉理工大学地图;广告学专业鼓励
29、学生参加全国广告大赛,并多次多人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大奖。2009级学生谷薇薇暑期实践新闻作品这些保健品为啥总盯着老人获得湖北省委表彰本系还较早引进了商业化的编辑出版业务,如本系校友唐新红创建“千慕传媒公司”,并以编辑出版本科生及传播学研究生为主要编辑队伍,正式及非正式出版图书若干。我校创业园开业之后,千慕传媒第一批入住创业园,成为新闻传播学学生的重要实践基地。在理论论文成果方面,新闻传播学也有较多成果。如张天竹的电子书发行模式研究获得中国出版协会及中国新闻研究院颁发的“2012年度互联网与数字出版优秀论文”;罗丁瑞、邹燕、平悦等人硕士论文获得优秀奖等等。我校新闻传播专业在探索人才培养规律的过程中
30、,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双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形成一支既有高水平理论科研水平,又了解社会需求、专业知识扎实、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有效提高学生生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5.申办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硕士的实践基地的建设武汉理工大学已经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长江商报、湖北电视台、武汉电视台、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武汉晚报等20多个媒介机构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武汉理工大学数字传播工程研究中心、新媒体研究中心、数字制造中心等多
31、个校内专业实验室。校内外实践、实习、实训和实验基地的建立,能够较好地满足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实验、实训和实践教学的要求。另外,在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和教材、案例库建设的同时,将媒介调研、现场观摩、专题研讨、专题讲座、现场实践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引入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教学过程,以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 申办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硕士的教学组织保障(1)成立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机构武汉理工大学专门成立了专业学位管理办公室,隶属于研究生院。负责制定本校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规划与政策,负责全校各专业学位点的招生、学籍、培养、学位等方面的归口管理,指导和处理全校专业学位教育的
32、重要事项。审定全校专业学位教育管理制度,指导全校各专业学位点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由研究生院聘任若干校内外专家学者组成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监控组,在专业学位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负责检查各专业学位教育的教学过程、管理制度和培养计划的实施情况,评估各专业学位点教学资源建设和教育目标完成的情况,检查各专业学位点的教学效果,监督和保障各专业学位点的人才培养质量。武汉理工大学拟成立新闻与传播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以新闻传播领域教授和专业学位教育管理专家为主体组建。负责制定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发展规划、培养计划与方案, 指导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教学、科研、教师队伍建设, 审定课程教学大纲和其他
33、重大事项。武汉理工大学还拟成立新闻与传播硕士教育中心,中心设主任一名,负责日常事务的组织和领导;副主任两名,协助主任开展工作。教育中心负责新闻与传播硕士教育的有关法律、规章的执行工作,组织实施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规划、培养计划和方案,组织开展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担任新闻与传播硕士课程的主讲教师由中心统一选聘、统一考核和统一管理。 (2)专业硕士教材建设及教学方式多样化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教育有别于学术型硕士教育,教学方法更多采取案例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一方面将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教学图书资料和案例材料,另一方面我们拟与战略合作伙伴时
34、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共同编写和出版一套为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教育服务的覆盖全部核心课程的系列教材,并建立专业硕士教育案例库。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具有信息量大、易保存等特点。目前,武汉理工大学新闻传播系的本科教学和学术型硕士教学中已经制作完成了新闻学、传播学等核心课程在内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电子教案课件。在现有基础和条件上,我们拟分批次对全部课程进行录音录像,为网络教学创作必要条件。由于非全日制新闻与传播硕士在校全日制接受教育有一定困难,因此,我们拟充分利用武汉理工大学先进的远程教育设备,推行网络教学,探索出版硕士教学新模式。(3)完善教学设施学校不仅十分重视
35、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申报工作,而且还在资金、场地、人员等办学资源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在经费支持方面,学校2013年专门拿出10万元和50万元分别支持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学项目建设。在场地支持方面,学校提供了600多平方米办公场所,用于建设武汉理工大学数字传播工程研究中心。在人才支持方面,学校在2012年派送两位老师在海外访学,并于2013年引进海外讲座教授1名。另外,武汉理工大学制定了文科大发展、大繁荣计划,文法学院也相应地制定了新闻传播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实施办法。学校和学院将从经费、师资、项目和实践基地等方面为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和发展提供优良的保障条件。在保障条件方面,学校
36、和学院计划每年用于学科发展和建设经费不少于100万元,用于改善现有办学条件。近一年内将购置中外文专业图书2万册,新征订外文期刊30种,建设一个武汉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教育中心网站,购买教学实践仪器设备30台以上。五、未来多元化办学潜力1.依托理工科大学背景,发展数字出版与网络传播教育武汉理工大学是国内国际知名的理工科大学,在计算机领域力量雄厚。计算机学院是武汉理工大学的优势学科,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软件工程(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物联网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三个本科专业,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该学院有
37、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拥有“武汉理工大学-武汉NEC湖北省校企共建光传输及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研发中心”、“武汉理工大学-物联网技术研究中心” 、“高性能网络研究中心”、“并行分布式处理研究中心”、“智能技术与智能系统研究中心”、“企业应用软件研究中心”、“英培特嵌入式系统研究中心”、“图灵信息技术研发中心”、“武汉理工大学-AMA多媒体应用技术研究所”等科研基地,取得大量专利及软件著作权,获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数字出版是当今世界出版产业的发展方向。我校编辑出版专业为适应世界出版产业的这一发展趋势,已经联合这两个学院以及其他相关学院的力量共建武汉理工大学数字传播工程研究中心,并于2010年
38、开始招收数字出版和网络传播方面的硕士研究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系有多名教师具有在西方发达国家留学的经历,并聘有外籍特聘专家进行合作研究与教学,与美、英、德、韩等许多国家的学者和研究机构有学术交往,对国外新闻出版产业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发展有较深入的研究,有多部关于国外新闻出版产业的论著和译著出版。我们未来的出版硕士专业教育可继续依托这两个学院的力量,发展数字出版和网络出版教育。一方面,可从事各种形式的出版软件的相关研究,如研究各种文字的、音频的、视频的和多媒体的出版软件的特点、功能、使用方法等,以便学员们能掌握最先进最恰当的数字出版技术,并解决数字出版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从事
39、网络出版平台建设与运营研究,如研究图书数据库、期刊数据库、新闻数据库等的建设与维护、工作流程、产业链、运营模式、经营管理等,以便学员们能够从事各种网络出版的开发和经营。2.发扬广告营销教育传统,发展营销传播、选题策划和出版营销教育武汉理工大学的广告营销专业开办于1993年,是国内最早的广告专业之一,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该专业师资力量很强,有多名资深教师毕业于国内外著名美术院校,其成果众多,师生作品多次在全国广告大赛中获奖,其大量毕业生已经在国内各大广告机构中成为中坚力量。该专业在广告设计、市场营销研究方面居国内前列,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另外,我系专职教师中还有曾在国内重要出版机构工作多年、
40、具有丰富选题策划经验的编审,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出版选题策划、出版项目管理等课程,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丰富的研究成果。因此我们的出版专业硕士教育可充分发挥该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开展出版设计、选题策划、出版营销等方面的研究。在出版设计方面,将研究如何根据出版物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读者来设计传统出版物和数字出版物的封面、版式、配音与配图等。在选题策划方面,将研究如何根据读者特点、市场行情和社会发展趋势来设计出版选题,并研究国内外著名出版机构和著名出版物的选题方法与策略。在出版营销方面,将综合运用各种营销理论和方法,研究各类出版物的营销特点、方法和策略。3.依托我校法学专业力量,发展出版法规和版权贸易教
41、育武汉理工大学法律系早在1993年就开办了法学本科专业,于1999年开始招收了科技法方向硕士研究生,2003年获经济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又获民商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我校法律系获湖北省学位办批准立项建设宪法与行政法硕士点。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校法律系确立了以科技法学和知识产权法学为特色的法学教学,师资力量较强,产生了一大批科技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的教学、科研成果。知识产权法学于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出版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出版法规和知识产权法的研究。我校新闻传播系与法律系同属文法学院,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联系非常密切。因此我们可以依托我校法学专业的力量和优势,发展出版法规
42、和版权贸易教育。首先,我们可开展出版法规教育。一方面,我们将对我国历史上尤其是现代中国的出版政策和法规进行研究,对出版产业中遇到的现实法律问题进行探讨,从而有利学员们更理性地做到依法出版,妥善处理出版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另一方面方面,我们还将对世界上主要国家及与我国有密切关系的国家的出版政策和法规进行研究,为我国出版机构的国际化道路提供法律保障,并完善我国的出版法律法规建设。其次,我们可开展版权贸易教育。随着国际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出版物的版权贸易在各出版机构的业务中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版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可以与我校法律系联合开展版权贸易研究,探讨国际版权贸易的历史与现状,研究版
43、权贸易的一般程序和法律依据,以及各国在版权贸易方面的具体法律规定。这将有利于我国出版机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顺利开展国际合作,促进国际文化交流。4. 依托我校管理学专业力量,发展出版经济和管理教育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建于1964年,是全国较早创办管理专业的院校之一。该学院现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7个本科专业;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工程与项目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企业管理、创新工程与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2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金融工程与管理、创新工程与管理、工程与项目管理、信息管理
44、与信息系统、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科技与教育管理等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有管理科学与工程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工商管理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2个湖北省重点学科。该学院师资力量强大,成果丰硕,学术地位居国内高校前列。出版机构本身就是营利性企业,它们实行有效的管理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尤其是我国目前正在推动出版产业的体制改革,准备打造出版产业的航母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出版体制改革必然涉及技术、资金、人力和设置的大规模重组,这更是一项深层次的管理问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出版管理人才的培养。在此我们可以依托我校管理学的优势力量,发展出版经营与管理教育。一方面,
45、我们可以对出版机构的一般经营管理进行研究。出版物不同于其它商品,它是一种知识产品,其生产尤其受到日新有异的信息技术的影响。因此出版企业产业链上、经营模式上、生产要素的配置上有其特殊的经营管理方式和规律。但是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都忽视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我们的出版专业硕士将开展这方面的探讨和训练,以培养一批具有现代出版管理才能的人才。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对正在启动的出版体制改革进行管理学的探讨。为了应对出版体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出版改革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们将专门针对我国出版企业的体制改革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实现出版资源的重组、如何避免企业改制或合并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如何进行规模化经营、如何迅速形成新
46、的竞争力等。这方面的教育将为我国出版体制改革培养一批急需的改革型经营管理人才。5. 依托我校三大行业学科力量,开展科技新闻教育和STM出版教育作为理工类大学,我校在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领域具有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三大学科均名列全国学科排名前列。因此,在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培养中,我们还应依托我校在建材建工、交通、汽车学科领域的优势地位,努力开展科技新闻教育,吸引三大行业优秀本科生报考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STM出版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医学(Medicine)出版的简称。在国际上,STM出版产业不仅发展迅猛,而且是盈利能力最强的出版门类之一。与国外相比,我国的STM出版规模虽然不大,但近几年来发展较快,增长也较为稳定。与STM出版产业发展速度相比,我国的STM出版教育发展相对较为落后。STM出版教育不仅在全国编辑出版本科教育中很少涉及,在研究生教育中也很少涉及。我们应依托我校在建材建工、交通、汽车学科领域的优势地位,努力开展科技新闻教育和STM出版教育,吸引三大行业优秀本科生报考出版硕士专业学位,以满足三大行业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新闻出版传媒专业人才的需求。第41页附件二2: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培养方案申报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申 报 单 位 名 称:武汉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