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为什么说市场经济差不多够用就行?你好啊,我是何帆,欢迎来到我的年度报告。上一讲,我们说到如何用拼图法找到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变量,也说到如何在市场预期和经济复苏的落差中寻找机会。在上一讲的最后,我们引出了一个问题:中国经济还能实现高速经济增长吗?这一讲,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1.区分长期变量和短期变量很重要 你可能听到过一种说法,有人说,中国经济可能也就这样了,没法再恢复高速增长了。乍一看,好像是这么一回事。从 2012 年开始,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就跌到了 8%以下,之后,除了 2021 年,再也没有超过8%。这几年,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也很大,GDP 增长速度进一步下降,2020
2、年是 2.24%,2022 年是 3%。觉得中国经济不可能再实现高速增长的人们经常会提到一些理由,比如,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龄化,那以后劳动人口数量就要减少,干活的人少了;再比如,中国经济要经历从制造业到服务业到产业结构转型,但从国际经验来看,以服务业为主的成熟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很可能不如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国家更高。这些观点听起来很有道理。但要是仔细去看,就会发现他们答题的时候洋洋洒洒,写了很多,但实际上没有认真审题,跑题了。注意,他们说的都是长期变量,长期变量是干吗的?它们会影响到一国经济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里的潜在增长速度,但它们会影响到短期的经济增长,也就是某一年的 GDP 增
3、长目标吗?不会的,长期变量对短期目标并无影响。我来打个比方,就说跑马拉松吧。一个人 60 多岁的时候,和他 30 多岁的时候,跑出来的成绩肯定是不一样的。年纪大了,体能下降,成绩就没有年轻时候好。这是肯定的。但是,你下一场马拉松的成绩是由什么决定的?这跟年龄可没有关系。你不能说,我 11 月跑上海马拉松,成绩是四个小时,12 月跑深圳马拉松,成绩是五个小时,成绩不好,是因为年长了一个月。这么说是狡辩。那什么才是影响当下这场马拉松成绩的变量?当然是你有没有认真训练啊。所以,你看,区分长期变量和短期变量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关心中国能不能实现高速经济增长的时候,就和关心下一场马拉松能不能跑个好成绩是
4、一样的,我们关心的都是短期变量。那好,我们就从短期变量来分析。从短期来看,中国现在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总需求不足,也就是说,居民的消费意愿不足,企业的投资意愿不足,大家都在观望。这看起来好像会让人束手无策,其实是有现成的药同步日更微foufoushus 谨防2手方的。这不是什么疑难病症,而是常见病。市场经济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能把东西生产出来很容易,但想把它们都卖掉很难,也就是说,总需求经常会小于总供给,变成短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归根结底,是因为人们有时候会过度乐观,有时候会过度悲观,过度乐观,就会出现经济过热,过度悲观,就会出现经济低迷。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归根到底,要让大家有信心,而
5、信心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宏观政策传递出来的信号。既然总需求不足是常见病,那对宏观经济学家来说,遇到这样的问题反而更有底气。那么多的历史经验、国际经验,都能帮我们找到方案。可以说,之所以会有宏观经济学,就是为了要解决总需求不足这个会周期性出现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找到了。要是用一句话总结,治疗总需求不足的方案很简单:用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就行。到底怎么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呢?别着急,我们到下一讲会更详细地解读。但是,在讨论该怎么做的问题之前,让我们先讨论一下该不该做。2.确定先后次序很重要 有一种观点认为,不应该采取宏观刺激政策,理由是这是治标的,不是治本的。那什么才是治本的
6、?他们认为,应该是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建立更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中国的市场经济需要不需要完善呢?太需要了。比如说,有的地方政府还会搞保护主义;又比如说,有些领域可以让民间资本发挥更大的作用;再比如说,资本市场需要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投资机会。所以,从长远来看,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就能进一步释放经济活力。这些观点我们都同意,但进一步朝前走,会有个岔路口,观点就有分歧了。在这个岔路口有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是先保增长,一个选择是先搞改革。问题来了,我们该怎么选呢?哪个先后次序更好呢?你可能会问,既然增长和改革都很重要,为什么不能同时做呢?因为至少在短期内,改革和增长是有冲突的。改革会带来阵痛,所以它
7、不可能立竿见影地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在阵痛期,经济增长速度反而会下降。我们在刚开始改革的时候,改革的收益非常显著,比如农村改革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解决了粮食紧缺的状况。但越到后面,改革的成本越高,阵痛期可能会更长,那就要忍受更长时间的经济低迷。经济低迷的时间长了,人们的信心没了,再想发动增长就非常难了。所以,海外才会有一种唱空中国的声音,他们说中国的改革改不动了,经济增长就要结束了。可是,过去四十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如果一定要等到一切条件都具备,才能发展经济,那中国经济奇迹压根就不会发生。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出现的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既没有明晰的产权,也没有先进
8、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它们很难从银行贷款,也很难招募高端人才。要是按照教科书上的经济学,乡镇企业就是个不应该出生的怪胎,但恰恰是这样的“四不像”,适应了当时的经济环境,居然能遍地开花、由小变大、异军突起。再后来呢?市场经济会进一步地演化,于是,新的物种,比如上市企业、跨国公司,就会逐渐替代原来的乡镇企业。这说明市场经济是个有机体。它会从小变大,小的时候你看它可能挺丑的,长大了就好看了。它也有复原的能力,你看它像是生病了,萎靡不振,过不了几天就好了,又生龙活虎了。我们再想,既然它是个有机体,那它越长越大,自我修复的能力会更强呢,还是更弱呢?我觉得和以前相比,现在的中国经济更有韧性。我先不说中国经济的
9、规模这么大,单凭惯性就能继续朝前走,我也不说中国已经有了一批能干的企业家,特别勤奋,特别会想办法,一条路走不通,就换另一条路,我只说我看到的一种更为隐形,但极为强大的力量,那就是中国人的一股子不甘心和不服气的劲头。要是到了最后,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这是我们没法接受的。预判中国经济前景的时候,你不能忽视这种最基本、最深厚的民意。如果市场经济有自我进化和自我修复的能力,那是靠什么呢?靠的是经济增长。次序对了,也就是说,先稳定增长,再推进改革,保增长和搞改革这两件事都更容易。经济增长能推动改革。这是因为,改革总会让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损,想要顺利推进改革,就得尽可能扩大受益者,减少受损者,而有了
10、经济增长的红利,这事更容易做得到。那换个次序呢?要是先改革,再增长,很可能改革和增长都不成功。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个相当漫长的经济低迷期,士气就会低落,信心更难恢复。于是,原来在经济增长时期没有出现的问题,一个个都暴露出来了。越是想解决问题,问题反而越多,这就是次序颠倒惹出的麻烦。所以,理清轻重缓急很重要。增长容易,更轻,改革很难,更重,但增长很急,改革则缓。事缓则圆,欲速不达,这个道理到现在也没变。3.“差不多够用”生活哲学 所以,想要让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并不需要完美的市场经济,只要有一个差不多够用的市场经济就行。差不多够用?你会追问,到底多少算够用?60 分算及格,还是 80 分算及格?要
11、是拿一张卷子去考中国经济,那在改革开放之前,要到 60 分可能很不容易,到了 80 年代,能答出来 60 分,90 年代能答 80 分,到了现在,我给中国经济打 90 分。你可能会问,既然都考了 90 分了,为什么不再努把力,考个 100 分呢?以我这么多年当学生、教学生的经验,我可以告诉你,考 90 分比考 100分更划算。当学生的都知道,从 60 分提高到 80 分,甚至 90 分并不难,但从 90 分提高到 100 分就太难了。考 90 分略有挑战,能逼着你好好学习,但又不会给你太大的压力,搞得你天天熬夜,精神紧张。学有余力,你还有时间去参加别的活动,做你想做的事情,生活更丰富多彩,技能
12、更全面,人生也更丰富。把全部时间都拿来准备考 100 分,无意中束缚了自己。执着于考 100 分的学生进到社会之后经常会觉得更有挫败感,更脆弱。真实世界中可没有那么多能考 100 分的试卷。这里面其实有一个生活哲学,我把它称为“差不多够用哲学”,也就是说,我们不用追求最优解,只要有相对满意的解就足够了。我说的“差不多够好”哲学,既不是让我们降低标准,也不是让我们躺平不干,而是说,你要找好方向,选好次序,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相信成长的力量。只要是在成长,就有自我的变化,也有自我的修复。我们要学会的是如何去呵护这种成长的力量。这不仅需要智慧,而且需要耐心。思考题 最后,我给你出一道思考题吧。你觉得自己是完美主义者,还是更习惯“差不多够好”就行?对你来说,那种生活哲学更有用?欢迎你在留言区留言,跟大家分享。好了,这一讲就先讲到这里,我是何帆,咱们下一讲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