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doc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3533407 上传时间:2024-05-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复习学案+经典试题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 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相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不同: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

2、,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 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3、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例题:读“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 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一年两熟至三熟; 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一年一熟。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

3、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2)地理环境对区域工业发展影响显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应用-空间信息 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技术(G

4、IS) 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大众化应用一 遥感(RS)-获取信息1 概念:人们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2 工作原理:不同地物或同种地物的不同性状,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不同3 工作过程:目标物辐射和反射电磁波传感器收集传输遥感地面系统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4 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范围大、速度快周期短、效率高;受限制少;提高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5 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获取信息二 全球定位系统(GPS)1 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2 组成:三大

5、部分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共24颗,其中21颗工作卫星,3 颗备用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3 作用和优点:为用户提供-三维坐标、速度、时间 优点-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4 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定位 GPS导航三 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1 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表达2 简要程序3 优点:信息量大,使用方便;功能强大;动态监测(GIS与RS相结合)4 应用:用到地图、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区域地理环境研究-提供空间信息、监测预测 城市管理4、地理信息

6、技术与数字地球 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区的土地退化现象,由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影响(1)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次生盐渍化:原理:由于人为不合理灌溉,使地下水位过高,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主要分布:华北平原、松辽平原和西北地区。成因l 自然原因 1、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导致地下水位过高 2、气候干旱,导致蒸发旺盛,

7、盐分积累在土表l 人为原因 不合理灌溉(漫灌) 解决措施:1、合理灌溉,如:滴灌、喷灌等,有灌有排,控制地下水位2、种植耐盐碱植物 3、灌水洗盐(3)石质荒漠化:亚热带湿润地区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环境背景下,加上长期以来人为的影响,森林植被反复受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1.西北地区范围:地形区范围: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行政区划范围: 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气候区划范围:位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区; 2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地形特征: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

8、腹地,东西部以贺兰山为界,地形差异大。区域西部贺兰山东部地形山地和盆地高原特征山脉和盆地相间分部坦荡辽阔地形区准格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气候特征: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成因:深居内陆,原理海洋,高原山地阻隔水汽难以深入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西部东部降水少多距海远近远 近载畜量小大自然景观沙漠、戈壁荒漠草原、草原干湿地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农业特色绿洲农业草原畜牧业、灌溉农业3. 自然原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基本条件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物质条件 土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冬春季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本区属温

9、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变率大,多雨年抑制荒漠化,少雨年加剧荒漠化进程。4人为原因根本原因,加剧荒漠化进程人口激增、人口素质不高,导致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不合理利用水资源5、防治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例如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等)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生物措施:绿洲外围封沙育草、绿洲前沿营造防沙林带等)(工程措施:缺水地区设置沙障工程) 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开辟新能源等)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例题: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9分)(1)图中 沙漠的名称是:塔克拉玛

10、干沙漠,此地区及周围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人为原因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图中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过垦、过牧,植被遭破坏;合理利用该处土地资源的措施是:制定合理的载畜量,防止过度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3)西北地区自东向西由温带草原逐步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体现了陆地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由于降水自东向西减少而形成。(4)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外力作用形式是:风力作用 。(5)从左图中看出,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地表径流少。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

11、自然原因是:黄土土质疏松,地表植被较少,降水集中多暴雨。(6)试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我国荒漠化主要分布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日照强,温差大,风力大;高原面积大,高山环绕盆地,沙漠、戈壁广布;河流稀疏短小以内流河为主;草原和荒漠为主要自然景观。 (7)右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地区棉花生产的有利条件是: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冰雪融水量较多,灌溉水源较丰富 (8) 右图所示地区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呈环状分布在盆地四周的绿洲上;主要区位因素是:河流。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1、森林分布 现存的原始森林分布:集中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

12、区。 原始森林得以保存的原因: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亚马孙热带雨林。2、热带雨林的分布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相逢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 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3、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世界生物基因宝库。4、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5、雨林被毁的原因: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的需求。

13、直接原因是: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6、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具体措施:1、 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2、 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3、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4、 建立国际基金会,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5、 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6、 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陕西省为例1、两类能源: 可再生能源: 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14、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多为中厚煤田、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市场广阔:我国能源需求量大,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3、能源基地建设: 扩大煤炭开采量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三条外运铁路主干线(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此举对本省的有利影响是: 缓解运输压力 减轻大气污染提高经济效益。4、三条产业链: 煤电铝 煤焦化 煤铁钢5、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

15、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6、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比重。 “三废”的治理(山西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在: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1、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尼罗河文明 两河文明 黄河长江文明 印度河恒河文明2、田纳西河概况: 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属于二级支流

16、; 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3、不同地段的保护: 山地:河流的发源地,重点是保护好植被生态 河谷平原: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4、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 气候:亚热带地区,冬末春初降水多。 水系: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 矿产资源:非常丰富。5、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

17、域的开发方向。6、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18世纪下半叶 :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19世纪后期 :人口急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 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7、流域的综合开发: TVA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 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8、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的原因:大规模的火电和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例题: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读田那西河流域示意图和诺克斯维

18、尔市的气候资料,回答问题:(1)A处是田纳西河的发源地,此处地形为山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2)B处地形是_河谷平原 ,这里是人类活动的比较集中地区。(3)C代表田纳西河,这是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4)在A、B、C三处中,应特别注意保护好植被生态的是A,应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的是B 。(5)从图中多大坝和船闸,可推知流域内多山地 地形,水力资源丰富 。(6)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它发源于阿巴拉契亚 山脉的西侧,该河流的大致流向为大致流向为自东向西 。(7)田纳西河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依据右图诺克斯维尔市的气候资料分析

19、田纳西河水量随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冬末春初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河流流量小。 (8)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区位优势是什么?田纳西河流域处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水资源丰富;加上流域内地形起伏,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此外还有丰富的煤炭(磷、铅锌矿)等矿产资源。(9)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的棉花带(农业带),从农业发展角度看,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条件对农业发展有什么不利影响: 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对农业生产不利(10)田纳西河流域发展水运有那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有利条件: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没有结冰期,全年可通航;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

20、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不利条件:由于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较大;水量很不稳定。(11)田纳西河流域19世纪人口激增,进行掠夺式开发,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1933年,美国开始对田纳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与治理,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先后在田纳西河的干、支流上修建了71座大小水坝。结合田纳西河流的自然特征,分析修建大坝有何作用:防洪,灌溉;改善航运条件;发电;水产养殖,生态环境改善,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等。(12)19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强度加大。简述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扩大种植面积、开矿乱开滥采、用木炭炼铜导致森林砍伐、植被破坏

21、,造成水土流失;高强度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大量排出含S02的废气,不仅污染大气,还会形成酸雨污染土壤和水体,影响生物生长。(13)读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和开发图(右图)。指出对田纳西河治理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说明其效益。 修筑了(多座)水坝、(多处)船闸和港口。取得了防洪、改善通航条件、提高运输能力的效益。实现了对全河的统一管理和梯级开发。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1)气候条件 :大部分位于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和水分基本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需要,但不利条件是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2)地形、土壤条件: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

22、了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3)社会、经济条件: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共促农牧 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2、主要地形:三山脉(小兴安岭、大兴安岭、长白山)、三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3、农业布局特点: 耕作农业区 :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区。 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4、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地区专业化生产5、农业

23、发展方向: 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山区农业 :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例题:读“我国甲、乙两大农业生产基地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基地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冬小麦,乙基地主要的经济作物是甜菜、大豆等。(2)与乙基地相比,图中甲基地发展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有:热量条件优越;降水充足,灌溉水源充沛;劳动力充足。(3)简述东北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是:自然条件: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平原广阔、土壤肥沃。社会经济条件:人均耕地面

24、积大,机械化程度高,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市场需求大。(3)简述甲基地A、B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问题:水土流失;湖泊面积萎缩、洪涝灾害较多 措施: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退耕还湖;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抗灾能力等。(4)甲、乙两大商品粮基地发展潜力较大的是乙,商品粮基地,判断理由是: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粮食商品率高;目前单位面积产量不高,随着科技和农业投入的增加,粮食的单产和总量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有一些宜农荒地可供开垦;而甲商品粮基地,由于人口稠密,每年净增人口多;城市、工交建设等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将会有所下降;

25、目前单产已较高,增产潜力已较小。第二节: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区位因素:w.w.w.k.s.5.u.c.o.m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2、工业化城市化推进

26、的阶段:第一阶段:19791990年,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主导产业。3、问题与对策: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原因:与长三角相比,产业基础(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而且由于南岭阻隔,腹地范围狭小。对策:产业结构调整。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对策: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对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外来人口的管理、环境污染的治理。4、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工业化城市化珠三角模式:温州模式:苏

27、南模式:东北模式:城市化云南德宏模式模式:工业化城市化工业化城市化工业化城市化五、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1、西气东输概况: 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的轮南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依次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等9省市;经过的地形区有: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江淮平原、太湖平原等;经过我国地势的第二和第三级阶梯。我国的四大气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我国能源资源生

28、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3、天然气分布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四大气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的鄂尔多斯。 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4、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把资源优势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促进经济的发展(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缓解能源紧张,优化能源结构;推进天然气化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3 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东西部协

29、调发展4 环境效益:西部沿线推广天然气,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对植被的破坏,缓解过度樵采带来的环境压力;西部地区输送来的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1、产业转移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w.w.w.k.s.5.u.c.o.m劳动力因素: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市场因素: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就会开辟国际市场,企业为了避开关税壁垒,

30、就会直接到市场广阔的地区投资建厂。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可以将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对于发展中国家,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合作。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既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发达国家的就业机会减少,但有利于缓解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压力。 50年代 60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后期 图1: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

31、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对象国(地区)的变化日本韩国、我国台湾、香港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我国中西部地区高科技工业 重化工业轻工业图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工业结构的调整图3:根据典型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 图4: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可以把产业分为开发期(A)、增长期(B)、成熟期(C)、衰退期(D)四个发展阶段。 例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读“微笑曲线”图,在工业生产和产品销售各环节中,加工制造环节利润最低,跨国公司总部最优先掌握的环节是研发 和品牌。(2)广东省大致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珠江三角洲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珠三角产业主要向粤北、粤西方向转移。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早期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等地,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低廉。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合作过程中,曾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实验报告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