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低社会经济地位对城市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_崔驰.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356664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社会经济地位对城市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_崔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低社会经济地位对城市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_崔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低社会经济地位对城市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_崔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理论经济 年第 期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崔驰,男,年 月生,东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实验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戴明,男,年 月生,海德堡大学经济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实验经济学;任天鸣,女,年 月生,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习与教学。本文通讯作者为戴明,联系方式为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成长的综合影响及其破解的实地实验研究”(项目编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社会规范影响合作水平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2、道德与法治 教学研究重点课题“小学德育课程中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感谢匿名审稿专家提出宝贵的修改建议,感谢挪威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 .教授、教授及其团队为本文实验提供大量的指导和帮助,同样非常感谢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繁荣校区相关领导和老师对本研究顺利开展给予的帮助和支持,感谢刘柳、胡嘉明等同学对于本实验的协助工作。本文文责自负。低 定义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家庭收入较低;()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等,;等,)。本文实验采用的艳春班样本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低社会经济地位对城市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 崔 驰 戴 明任天鸣 摘 要 社会经济地位(,)会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产

3、生影响,而其对城市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利用就读于同一学校不同 儿童作为实验样本,通过实验研究不同 对儿童亲社会行为影响。我们发现:复杂公平观上,高 儿童具有更加明显的劳动优先主义,而低 儿童则表现出更多结果公平;涉他偏好上,高 儿童表现得更亲社会、更愿意分享,低 儿童则表现出更多恶意行为;竞争意愿上,低 儿童呈现出更强烈的竞争意愿,且男生比女生更愿意竞争。上述研究表明即使享有同等质量的教育资源,不同 儿童在公平观、涉他偏好及竞争意愿上均存在明显差距,这种差异不应被忽视,我们需要重视对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关注和培育。关键词 社会经济地位 亲社会行为 复杂公平观 涉他偏好

4、 竞争意愿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DOI:10.19681/ki.jcufe.2023.02.008 年第 期理论经济一、引言亲社会行为是人们社会认知和情感的重要方面,它影响人们的一系列经济决策行为及其结果,比如:公共品博弈的投资行为、合同执行、政府管理等(和,;和,;等,;和,;等,),因此,亲社会行为不仅仅是社会运行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影响人们健康、福利水平以及劳动力市场成功的重要因素(等,;和,;等,;等,;,)。国内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留守儿童认知能力、亲社会行为的差异分析,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在心理认知、自我意识、学业成

5、绩、情绪管理及生活习惯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差距(李云森等,;段欣等,;徐慧和汪斯妤,;宋月萍等,;,;等,)。然而,同样作为弱势群体的城市低 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也存在类似问题,却鲜有关注。目前国内学者对城市低社会经济地位群体的关注和研究主要集中于收入差距和住房问题上(丁明慧,;张晓涵,;罗吉等,;田柳和周云波,),而关于城市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由于儿童成长阶段形成的亲社会行为会影响其今后的社会经济活动方式和将来取得的成就,进而影响到社会的整体稳定,因 此,研 究 社 会 经 济 地 位(,简称)差异对城市儿童的涉他偏好、复杂公平观以及竞争意愿等行为决策的影响是十分重

6、要的。尽管国外已有研究证明 对于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但其影响方式并没有达成共识。有学者的研究表明 越高则越亲社会(等,;等,;,;等,;等,;等,;等,),而 另 有 学 者 得 到 了 相 反 的 结 论(和,;等,;等,;等,;等,),因此对于 的影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这可能是由于国外实验中儿童后天接受教育水平差距或样本选择性偏误因素造成的,举例来说,高 的家庭会把孩子送到教育水平更高且师资力量更好的学校就读,由此亲社会行为可能受到学校教育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双重影响。为了消除这一影响,本文利用同一学校且不同 的自然实验样本研究 差异对城市儿童亲社会行为(包括涉他偏好、复杂公平观以

7、及竞争意愿)的影响。这个自然样本具体包括长春市某附属小学繁荣校区(简称“某附小”)原籍学生和借读于某附小的“艳春班”学生。该附小为吉林省直属优质学校,办学规模大、教学质量高,生源家庭收入较高、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而对照组“艳春班”由原长春市艳春小学的学生组成。艳春小学是一所区属小规模学校,由于教学楼危房改造的需要,在长春市教育局的协调下,某附小自 年起至今,向需要施工改造的“艳春小学”的儿童提供 个班额的学位(约 个学位),占其总班额的。根据长春市教育局相关规定,这部分儿童属于借读性质,这些学生在班级编制和安排上不与其他生源班级混淆,本研究为了方便与原某附小学生进行区别,我们称之为“艳春班”,

8、那么原某附小学生称之为“非艳春班”。原艳春小学学生主要来自家庭收入较低、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的家庭。然而,原艳春小学学生在这一政策下不需要付出任何其他成本就可以去到排名更好的某附小就读。故而,来自不同 家庭的学生就读于同一小学,享受同样的师资力量、接受同等水平教育,排除了不同 家庭所选学校的不同教育水平对受试者的影响。另外,原艳春小学 级学生在一年级入学时候就已经被全部整班安排到某附小借读,这就排除了来到某附小之前原艳春小学对艳春班学生的教育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即使享受同样的教育资源,不同 家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仍存在较大差异,低 家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问题一直被人们忽视。因此,城市教育政策不仅要

9、注重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政府和社会也应该注重对家庭教育的引导,通过后天干预提高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缩小不同 儿童之间的亲社会行为差距。虽然这些学生都是借读于某附小,但这些学生实际上都是在某附小读完小学,并获得某附小的毕业证书,并未回到原艳春小学;另一方面,某附小校方和教师并未对艳春班的学生区别对待,都是一视同仁,将其视为某附小的学生。理论经济 年第 期本文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引言;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第三部分为实验样本和实验设计;第四部分为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第五部分为结论与展望。二、文献综述亲社会行为的核心是指人们不仅关心自身的物质收益,也会关心他人的利益(等,;和,;陈叶烽,;崔驰和

10、路智雯,;戴明,;崔驰等,)。亲社会行为是人类特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经济决策和结果,如公共物品的提供、合同执行力度、政府及司法效率以及经济增长(和,;等,;和,;等,;等,;等,)。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关注亲社会行为的形成机制,他们发现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中,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尤其突出(,;等,;等,;等,)。一些学者认为,低 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更弱,而高 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更加明显。部分研究从 伴随的社会实践环境和家庭沟通教育的角度,阐述了 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参与度会影响人们与陌生人合作的意愿(等,),低 的父母

11、参加雇用劳动的可能性更低,因此与那些父母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儿童相比,他们的孩子的社交化程度更低(等,;等,)。等()的研究显示低 的父母会将自己的亲社会倾向灌输给孩子,从而造成他们的孩子更难与他人合作,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更弱。()则认为相较于低 的母亲,高 的母亲与她们的孩子沟通交流得更多,随着孩子长大,她们也更倾向使用引导式教育的方法。而中产阶级的父母更多地让小孩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感觉,这些表达会内化及强化为儿童的道德观念和亲社会行为。另外,等()发现儿童的亲社会行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更加明显,但年龄效应只在 较高的儿童中显著,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 儿童在亲社会行为上表现的差异会越来越大。上述研

12、究表明,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和形成过程中扮演着无法忽视的角色。而 对儿童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伴随的社会实践才是直接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如家庭教育、代际沟通、社会活动等。()认为贫穷常与社会实践中的多种负面影响联系在一起,包括更少的与陌生人之间的互动、成长环境更加暴力、父母对孩子的监护更少、父母的教育方式更加专断以及更喜欢体罚、更多有攻击性的同龄人伙伴和更加不稳定的伙伴关系以及对同龄人的依赖胜过父母。在贫困中长大的儿童社会联系更弱,对人际信任和互惠的体验更少,不注重相互帮助。尽管多数研究结果表明高 有助于亲社会行为的形成,但仍有一些研究结果与上述结论相左。等()发现低 的儿童反而更加亲

13、社会,低 的人群(如少数民族、女性)相比于高 的人更加体贴、更加依附于社会,如更能察觉他人的情感变化。相比于本国及本地人,移民有更复杂和多样的社会群体概念(等,;和,;等,)。一项关于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表明只有一个父亲或母亲在家与父母双方都不在家的农村留守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对比并无显著差异,农村留守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反而比城镇儿童更加显著(等,)。至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和 ()认为低 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加强调尊重和服从,而高 的父母则强调自我导向。和()则认为高 父母更有可能让孩子掌握更多物质资源,这就增强了他们的社会力量,从而降低了他们关心他人需求的程度,而低 人群则会将亲社会行为

14、以及团体目标价值观视为规范自己的社交互动、提高声望、获得社会支持、弥补自身缺陷的一种方式。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有学者关注 在复杂公平观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年龄阶段公平观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等()的实验表明 岁儿童的偏好呈现出显著的自私倾向,而到 岁时,儿童已经呈现出强烈的不平等厌恶。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公平观的发展变化则更加趋于 复 杂 化(等,;和,;等,;戴明,;崔驰等,),他们的公平观会在努力、运气和效率等复杂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由平等主义向劳动优 年第 期理论经济先主义和自由主义转变。等()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公平观念,会从 岁追求绝对平等到年龄稍大后追求劳动优先。但事实上,年龄效

15、应只在 较高的儿童中显著,年龄的增长伴随着不同 造成的差距累积。有研究者认为家庭的 对儿童公平观的形成通过一些中间变量同样发挥着间接影响,如父母的教育方式、代际沟通、亲子关系等(和,;,;等,;等,)。等()研究儿童公平观和家庭背景之间的关系,发现在低 儿童中,超过 持有平等主义的公平观,而只有 的高 儿童持有同样观念。而本文也发现了类似的结论:近 的低 儿童是平等主义者,是劳动优先主义者,几乎没有自由主义者;然而,来自高 家庭的儿童则更加重视和强调个人产出(劳动)所占份额的重要性,很大比例的高 儿童是劳动优先主义者。等()在中国利用农村留守儿童、农村非留守儿童和城市儿童样本研究留守儿童的社会

16、偏好和决策行为,发现城市儿童比农村留守儿童表现出更多的分享行为和更少的妒忌行为,并且利他主义倾向更高,同时农村留守儿童则更为诚实,更倾向于合作与互惠。他们的研究并没有很好控制教育因素(比如学校选择)对儿童的影响,本文通过利用处于同一高教学质量的高 儿童和低 儿童消除了这一选择性偏差的影响。事实上,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亲社会行为和复杂公平观的形成上,同样还影响着儿童的竞争意愿。等()的研究表明,在男性儿童中,较高的儿童比低 儿童更加愿意竞争;但 造成的竞争意愿差异在女性儿童中并不明显,低 儿童的竞争意愿度的性别差距也不明显。而 和 ()的结论表明低 的父母更加雄心壮志,他们的小孩也更倾向于参与竞争,即使赢的可能性很低;对男孩竞争意愿发挥作用的机制主要在于父亲的竞争意愿度,而此项研究并没有发现母亲的竞争度以及其他家庭特质对儿童竞争意愿度的影响。另有一些关于男女竞争意愿差距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竞争意愿度反映的是社会环境而不是天生的性别特征(和,),在母系社会中女性比男性更加愿意选择进入竞争环境(等,),男女竞争意愿差距可由社会文化及人际互动来缩小(和,)。但 另 一 项 有 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