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马克思...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探索_刘莹.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356908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马克思...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探索_刘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马克思...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探索_刘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马克思...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探索_刘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DOI:10.13766/j.bhsk.10082204.2022.1677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探索刘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以下简称“原理课”)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每年春季学期面向全校本科二年级学生开设。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理教研部及时、主动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教学的探索,以近年来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原理”课教学的尝试和成果为基础,凝练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教学的基本理念和结合要点,并努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一、守正创新: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原理”课

2、的基本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116。归根结底,“原理”课就是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从而夯实学生的理论素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和信仰,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相较于其他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原理”课的突出特点是呈现为完整清晰的理论体系,理论性、系统性和抽象性都较强。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容易存在就原理讲原理、就原著讲原著的问题

3、,容易重视原著和理论的逻辑推演而忽视原理与现实的结合。因此,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原理”课的基本理念,就是做好“守正创新”。作为教师,既不能只知现象不知来路,也要避免成为单纯的原教旨主义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上不但要立足教材和原典,也要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的辩证统一,体现扎根于现实的思想性和理论性。同时,这种结合也要连接学生的经验世界,让学生可知可感,体现亲和力与针对性。二、全面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原理”课的结合要点在教学中落实“守正创新”,教学内容是根本。这就需要深入教材各个章节,思考党的二十大精神如何与

4、教学内容相衔接、相结合,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也体现新时代新思想新观念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出的发展和贡献。目前,各高校使用的教材多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 年版),内容包括绪论和七个章节。从各个章节出发,笔者初步整理了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教学的结合要点,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在绪论中,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讲解“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在“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中,讲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16;在“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等

5、内容中,强调“六个坚持”的基本立场: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在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中,可以收稿日期:20221128基金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的政治建设研究中心重点课题(GXZY212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学改革项目(JGYB2128002)作者简介:刘莹(1982),女,土家族,湖北宜昌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第36卷第1期刘莹: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探索 13 尝试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体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

6、系和新时代新征程应当具备的精神面貌,生动讲解意识的能动作用;全面阐释“系统观念”“底线思维”等科学观念所蕴含的思想能力和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唯物辩证法,提升科学思维能力。在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中,可以尝试以“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体现科学实践观;以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的不断丰富,体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以“人民至上”体现真理和价值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在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中,可以引导学生以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把握“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作为生产力重要因素的教育、科技和人才的重要作用的突

7、出,以及对上层建筑领域中的全面依法治国、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作用的突出,来讲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以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来讲清“两个维护”和“两个确立”。在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中,可以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讲解为什么以及如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尊重劳动”;讲解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对西方现代化和西式民主的批判和超越。在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中,可以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东升西降”体现资本主义发展趋势;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来回应世界正在面对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在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中,可以重点讲解

8、共同富裕、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通过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原创性发展,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通过分析党的自我革命、党的理论探索和创新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为学生讲解社会主义如何在实践中开拓前进。在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中,可以结合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当代青年的时代选择来讲解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以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特别是未来五年任务、2035 年总体目标、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内容,来体现共产主义是由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党的二十

9、大精神内容丰富,相关结合要点还有待在教学中不断拓展和深化。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具体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过程中,将结合点有机融入专题设计中。三、教学示例:讲授“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的基本思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强调,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11。下文将以此为例,尝试探索如何具体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原理”课教学。“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这一问题实际涉及教材多个章节,在具体教学中可以主要从第三章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围绕两个问题来展开。(一)如何理解“增强历史主动”首先,历史主动是“不盲从”的主动。历史主动以历史自信作为前提。何为历史自信?从马克思主义基

10、本原理的角度来看,历史自信来自对历史规律的根本认识和把握。中国选择并坚持的道路、制度和理论正是顺应了历史规律和方向,这也是党和人民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的根源。其次,历史主动也是“接力跑”的主动。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总是在“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2创造历史。一方面要有历史批判意识和破除历史迷信的勇气,另一方面对于已经被证明符合历史规律和方向的道路、制度和理论,也要跑好“接力跑”,这也是一种历史主动。结合具体实例来看,相较于国外,中国的政党政治具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一茬接着一茬干”,坚定不移地朝着同一远大目标共同奋斗,而不只是着眼于眼下利益的博弈,这就是“接力跑”的生动体现。在庆

11、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曾指出:“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3当代大学生正是这场“接力跑”中的主人翁。再次,历史主动是“有耐心”的主动。历史是前进性和曲折性、顺序性和跨越性的统一。这体现在社会制度的建立中:一个制度从建立到成熟要经历 1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1月近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奋斗。也体现在具体的行业发展中:学生即将从事的行业中的科技前沿问题,不是凭借灵光一现就能解决的。事实证明,历史主动恰恰意味着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不忘初心、勇毅前行。最后,历史主动是“有立场”的

12、主动。马克思主义的奋斗目标是人的解放,是所有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不同于资本主义有限度的政治解放。因此,要给学生讲清楚,“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二)怎样“增强历史主动”首先,讲清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伟业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和努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剧作者”4。人们的选择和行为,会汇成历史合力。因此,要给学生讲清楚,自己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历史的亲历者、参与者和创造者。其次,引导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尊重历史规律、勇担历史重任。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培养高度的政治能力,坚持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明辨是非曲直;另一方面,培养过硬的专业素质,在专业

13、领域实学实干,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的奋斗者。总之,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原理”课,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作为“原理”课教师,一方面,要讲明原理,建立逻辑支撑;另一方面,要扎根实际,找到现实依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讲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从理论照进现实,才能具备真正的穿透力。参考文献: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70471.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

1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273.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08.4DOI:10.13766/j.bhsk.10082204.2022.1678增强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针对性、有效性张正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3)党的二十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理论观点,这些重要精神需要全面、系统、深入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教学中。在研究生思政课中,要体现出与本科生思政课不同的融入方式,特别是要体现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想高度与理论深度。在

15、理工类高校中进行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还需考虑理工类研究生专业学习与研究的特点,以贴近理工类学生思维方式的方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其中。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不断增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实现入脑入心。因此,有必要针对理工类研究生的特点,探讨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政课中。下文主收稿日期:20221128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CZX013)作者简介:张正清(1989),男,河北辛集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科技论、科技伦理治理.第36卷第1期张正清:增强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针对性、有效性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