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复杂地质条件下多孔顶管施工地层沉降变形规律研究.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3576783 上传时间:2024-06-2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杂地质条件下多孔顶管施工地层沉降变形规律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复杂地质条件下多孔顶管施工地层沉降变形规律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复杂地质条件下多孔顶管施工地层沉降变形规律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4 NO.2(上)-101-工 程 技 术顶管施工技术在我国发展较为迅速,在工程实践中涌现了很多新设备,很好地解决了地下工程非开挖施工工艺技术设备落后问题,但目前国内市政工程顶管施工管道仍存在技术设备陈旧,地域运用范围不均匀,在复杂地层中,尤其针对上软下硬地质条件下的地层变形控制研究主要以经验设计为主等问题1-4,处理在地应力作用下,土体内部应力状态因顶管施工造成土体损失与地层变形是以Peck 公式5解析为主,部分学者虽然根据弹塑性力学与随机介质理论进行研究,但是对等效土体的参数处理以经验设计为主,与施工工艺的契合度有待提升,没有很好的呈现特定地层沉降变形规律。本研究以湖

2、州南太湖新区输水互通高铁站西侧输水管连接工程项目为背景,结合现场沉降数据监测、Peck 公式理论解析和数值模拟对顶管施工地表沉降变形规律进行研究,并相互验证地层变形机理的合理性,以期为同类施工项目提供参考,进一步为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顶管施工理论奠定基础。1 顶管施工地层沉降1.1 沉降变形公式在顶管施工中,土体扰动是地层产生变形的根本原因,由于土体开挖卸荷改变了原有应力平衡状态,因此掌子面复杂地质条件下多孔顶管施工地层沉降变形规律研究李斌1谈敏1祁永亮1苏英强2,3刘颖2,3(1.浙江大东吴集团建设有限公司,浙江 湖州 313000;2.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3

3、.湖州市绿色建筑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 湖州 313000)摘 要:顶管施工技术发展迅速,在市政管道工程领域应用广泛。当前在复杂地质尤其是针对上软下硬的地层变形控制中,对等效土体的参数处理仍以经验设计为主,没有很好地呈现特定参数下地层沉降变形规律。运用 Peck 解析公式并结合实测数据拟合分析地层沉降曲线,利用 abaqus 软件对数值进行模拟,并验证多孔圆形、矩形顶管施工地层沉降机理,以期为市政工程同类型顶管设计与安全施工提供参考。关键词:顶管;变形规律;Peck;沉降;数值模拟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志码:A情况,确定没问题后方可进行正式平转。根据转盘上的测度和梁体的轴线进行双控制,同时启

4、动千斤顶至启动油压值,使两个桥梁转体段同步转体,并按 10kN 逐级分级加载,确定启动撑脚水平位移观测,记录静摩阻力6。当平转施工时,必须安排专人对墩身轴线、梁端位置的高程、转体速度、空间位置、牵引力和剩余弧长等关键参数进行多次观测。平转位置基本到位后(剩余弧长约 1m 处),要及时降低平转速度,采用“行程点动”。当达到距设计位置 0.1m时必须停转,同时测量轴线偏差。根据差值,进行点动控制保证定位精确,严禁超转。待两段桥梁转体就位后,再对转体的倾斜位置进行精确调整,并利用型钢将上下转盘锁死。临时墩顶与梁底必须锁死,防止梁体在外力作用下摆动。利用临时墩顶上设置的千斤顶,精确地调整梁体端部标高,

5、并采用钢楔锁死。3.2.11 封盘施工转体段就位结束后,对上下转盘进行封固施工。对上下转盘的预留钢筋进行焊接施工,对支模进行外侧混凝土浇筑,在上转盘接口处进行压浆管预埋,待封固凝固好后,可用压浆法填补混凝土收缩留下的空隙。3.2.12 边跨、合拢段施工桥梁转体完成后,吊装合拢段钢箱梁焊接成型,并补刷防锈漆,拆除临时支架。解除封锁开通线路,恢复正常运用。4 结论通过本项目实践可知,此项施工技术减少了对地面交通的影响,节约施工工期 14d,减少了钢材的使用量,在施工过程中实现了部分钢结构工厂化加工,保证了工程质量,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施工场地并降低了施工成本,圆满地完成了施工任务,推广应用前景广

6、阔。参考文献1 任永平,郑久亮.大跨度小半径变截面钢箱梁连续曲线安装施工技术 J.森林工程,2003,19(5):2.2 张庆虎,路镇武,夏中强.小半径曲线钢箱梁支架稳定性 J.建筑技术开发,2022(2):49.3 张英.小半径双曲线钢箱梁安装施工技术 J.铁道建筑技术,2013(9):4.4 孙新锋.大跨度钢箱梁转体桥施工技术 J.建材与装饰,2022(5):18.5 王海军.小曲线半径不对称钢箱梁桥偏心转体施工技术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3.6 李汉愿.大跨度钢箱梁桥双幅同步转体施工技术 J.铁道建筑技术,2020(2):5.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4 NO.2(上)-102-工

7、 程 技 术受到开挖面空间效应的影响,当管道与土体接触时引起地层变形。顶管在施工期间会因土颗粒间的空隙而产生细微收缩,因管道壁后注浆产生微量扩张5。此外顶管机对周围土体进行挤压与松动、加载与卸载以及孔隙水压力增加与下降导致变形,会让土体应力释放和发生沉降或隆起等现象6-7。在实践中,采用的技术工艺、土体地质条件以及顶管机尺寸不同都会影响扰动范围,因此理论上很难用统一的公式表述变形的影响范围,但可以针对具体工程,借助经验性公式建立特定工程参数对变形范围进行研究。因此,采用 Peck 公式进行理论计算,假设地层变形由土体损失引起,土体不排水、不固结以及不压缩,顶管掘进开挖的损失土体体积等于沉降槽体

8、积。计算沉降量如公式(1)公式(4)所示。S xSxi?maxexp222(1)SVWViiimax.=2 5(2)iz?2452?tan/(3)Vi=0.05V0 (4)式中:S(x)为地层变形沉降量(横向沉降);Smax为顶管机机顶中心线地层最大沉降;i 为计算点距管道中心线横向距离;V0为顶管机每米计算出土量;z 为地表至管道中心的深度;Vi为单位顶管机体长度地层应力损失,取 5%单位出土量;x 为沉降曲线中心到计算点的距离。计算地层沉降变形如公式(5)所示。S xRzxz?2452504522222?tan/exptan/(5)1.2 地层横向沉降解析由公式(5)可知,断面横向沉降值与

9、管道埋设深度、断面尺寸、土体物理力学性质以及距离管道中心线的距离密切相关,根据 Peck 理论公式与现场监测数据比较分析各因素对地层沉降规律的影响。在此工程中,两条给水管道尺寸型号分别为 DN2200 和 DN2000,地面至管道底部外缘深度为 10m,在施工中,DN2200 管道对应的顶管机外径为2260mm,过河段管道长度为 378m,其中地层土质自上而下主要为素填土、粉质黏土、粉土和全风化岩,顶管施工段中的顶管大部分在淤泥质粉质黏土层上,承载力特征值为 60kPa,=19.29kN/m3,=11.4,c=45.2kPa,其中,为土体重度;为内摩擦角;c 为土体黏聚力。以 DN2200 与

10、DN2000 给水管道为例,根据公式(5)解析得到当管道埋深z=10m 时,沿与管道轴线垂直的横向地层沉降变形和通过现场监测数据拟合后的沉降曲线如图 1 所示。由图 1 发现,基于 Peck 公式解析计算后的曲线,当顶管施工时,DN2200与DN2000给水管道的横向沉降变形规律显示为距离管道中心越近,沉降值越大,形似正态分布。当x=0 时,沉降值最大,S(x)=3.196cm;距离管道中心线越远,地层沉降最小,当 x=6.25 时,S(x)0,地层几乎不再变形并趋于稳定。在施工中,沿管道横截面中心两侧各5m设置监测点测定地面沉降数据,获取后对 origin 数据进行处理,拟合曲线发现 20

11、处断面监测点的数据曲线与 Peck 公式曲线高度接近。当 x=0 时,横向沉降最大值 S(x)=3.341cm,与 Peck 理论计算结果误差比仅为 4.53%,说明在管道开挖过程中,不考虑后期地表蠕变,地层变形范围随着开挖面扰动影响范围的扩大而减少,并最终趋于稳定。因此当顶管施工时,应及时对管道与地层间隙进行注浆,抑制或减缓地层变形。为验证本工程给水管道直径对地层沉降变形的影响,根据穿越西苕溪段 DN2000 与 DN2200 给水管道参数,进行对标研究发现,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管道的直径越大,地层同一位置横向沉降值越大,二者呈正相关。其中,DN2000 给水管道在 x=0 处地层沉降变形值

12、S(x)=2.576mm,与 DN2200给水管道在 x=0 处的沉降值相比,降幅达到 19.4%。图 1 地层沉降规律曲线地层变形沉降量S(x)(m)沿隧道断面中心的横向距离X(m)进一步分析管道埋深与土质物理力学性质对地层沉降变形的影响,在 x=0 处分别设置 1020m 共计 11 组管道埋置深度参照组数据;1020 共计 11 组内摩擦角参照组数据,代入拟合公式后结果如图 2 所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管道埋深增加,同一位置地层横向沉降变形值逐渐变小且降低速率由快变缓,土体内摩擦图 2 管道埋置深度对地层沉降规律影响管道埋深Z(m)地层变形沉降量S(x)(m)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4

13、 NO.2(上)-103-工 程 技 术角度值与地层变形值也基本呈线性负相关。在设置的参照组范围内,二者对地层变形影响单位幅度分别为 8.9%和 1.48%,由此可知,管道直径对地层变形影响的敏感度比土体内摩擦角高。因此当顶管施工给水管道时,顶管掘进过程中应着重控制顶管机姿态,防止机头沿地层垂直方向产生“抬头”或“低头”现象,同时当穿越软弱地层时,土体内摩擦角较小,因此须严格控制注浆压力对地层加固,确保掌子面沿着设计轴线稳定开挖。2 数值模拟在顶管施工过程中,土体开挖后,由于受开挖面空间效应的影响,因此地质较好的地层变形不大,但支护时机对地层变形的抑制能力较为显著,在以往的研究过程中,认为及时

14、支护能抑制地层变形,忽视了土体与支护结构间的耦合作用关系,仅可以从理论上阐述变形机理,与工程实际有一定出入,实际上掌子面土体开挖后,支护结构不能瞬时跟上,需要一定的间隔时间,因此当管道支撑土体时,地层已经产生了沉降。不考虑土体蠕变因素影响,实际上地层变形带的影响范围应该比理论计算的数值范围小,应该减去未支护时已发生的沉降变形值再进行研究模拟,南太湖新区输水互通高铁站西侧输水管连接工程穿越西苕溪段,DN2000 与DN2200 给水管道同步施工且平行敷设,管道净距为 3.5m,图 4 地层横竖向位移云图注:S为地层竖向应力。图 3 地层竖向应力云图注:S为主应力。图 5 双孔顶管主应力云图+4.

15、727e+04-2.904e+04-1.053e+05-1.817e+05-2.580e+05-3.343e+05-4.106e+05-4.869e+05-5.632e+05-6.395e+05-7.158e+05-7.921e+05-8.684e+05S,Max.Principal(平均:75%)S,Mises(平均:75%)+1.554e+03+1.528e+03+1.403e+03+1.277e+03+1.152e+03+1.026e+03+9.010e+02+7.756e+02+5.501e+02+5.247e+02+3.993e+02+2.738e+02+1.484e+02中国新技术

16、新产品2024 NO.2(上)-104-工 程 技 术两条给水管道中心间距为 5.6m,理论上基于 Peck 公式计算的地面沉降影响区域值 x=6.255.6m,为验证变形带宽度取值普适性并验证是否满足安全施工要求,设定参数对圆形顶管与矩形顶管施工过程的地层变形进行模拟分析。2.1 圆形多孔顶管施工平面状态沉降模拟设置土体重度=19.29kN/m3,地面承载力为 60kPa,管道直径为 5m,根据图 1 中 DN2200 管道沉降曲线计算在变形零点处,管道的横向沉降变形带影响范围为 x=2.84D,圆形顶管间距取 2.84D 即 14m,模型基本尺寸:宽度为 60m,高度为 60m,土层采用

17、2D 单元、摩尔库伦本构模型,两条给水管道同时施工。模拟结果如图 3、图 4 所示。从图 3 发现,管道周围的土体因开挖得到应力释放,管道上方和下方的应力明显高于管道周围的应力,在管道竖向界面一定范围内,顶管沿着设计轴线穿越土层进行管道铺设,因此沿着竖向出现长时应力集中,横向两条给水管道同时施工对中间土体产生挤压效应,因此两条管道沿净距中点往横向两侧的应力逐渐递减。从图 4 发现,当两条管道同时施工时,距离管道中心越远,两侧位移逐渐减少,两条管道间产生了相向位移,但在两条管道净距中心位置处变形量仅为-0.48mm,几乎为0,说明当同向施工时,设置两条给水管道的间距为 2.84D的变形带是安全的

18、。从竖向位移云图发现,沿着管道埋深增加,同一点处地层竖向变形逐渐减少,与图 2 理论解析结果一致。2.2 三维矩形多孔顶管施工地层沉降模拟为进一步揭示多孔顶管在三维空间掘进过程对地层沉降变形扰动的规律,建立多孔顶管同方向施工模型,设置基本参数:土体断面尺寸设置宽为 50m,长为 50m,深度为95m,土体内摩擦角为 20,采用摩尔库伦塑性模型,弹性模量为 180GPa,地面承载力为 110kPa,数值模拟后的结果如图 5、图 6 所示。由图 5 发现,在土体中,随着地表深度增加,主应力逐渐减少,至管道接触处出现应力集中;在顶管中,距离开挖面越远,管道尾部与活动衡量组合体与千斤顶接触,造成主应力

19、逐渐增加,在末端产生压应力为 86.84MPa,当顶管机头到达掌子面时,土地与顶管机头相互作用,导致应力骤增,接触面处作用应力为 290.4MPa。由图 6 发现,在模型深度范围内,顶管机在土体掘进过程中,地层竖向变形自地表往下依次减少,顶管机上部产生正值隆起位移,最大值为 5.71cm;下部产生挤压负向位移,最大值为-5.058cm。在管道侧向,距离管道中心线距离越远,变形逐渐降低,验证了基于 Peck 公式正态曲线的合理性。3 结论通过对顶管施工地层沉降变形规律的理论计算、监测数据拟合与数值模拟研究,综合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1)在顶管施工过程中,沿与管道中心横向距离越远,地层沉降变形逐渐减

20、少,管道中心处变形最大。在影响地层变形因素中,管道直径、管道埋深和内摩擦角敏感性依次降低,因此当复杂地层进行顶管施工时,应优先结合工程地质条件进行顶管机型的适配性选择。2)满足基本参数条件下,同向施工两条管道间距为 2.84D 的变形带宽度符合安全距离范围且地层竖向变形自地表往下依次减少,但至管道开挖面处,管道上部隆起,下部沉降。因此,当双孔顶管同向、同时施工时应加强对对面沉降进行监测,当发现地面隆起或沉降值达到预警时,及时调整注浆压力与千斤顶顶力等影响地层变形安全的机械参数。3)在复杂地层掘进的过程中,为保障多孔顶管同向、同时施工安全,应及时采用管后注浆加固地层,减少支护滞后时机,同时随时对

21、顶管机前进姿态进行纠偏,避免机头上下位置偏离轴线,导致地层变形超过设计允许值影响施工安全,当顶管入洞时,机头与土体接触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因此须提前对洞口进行土体加固,保障顶管机始发安全。参考文献1 杨宝.盾构穿越上软下硬及硬岩段施工技术分析 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8(4):157-158.2 陶永隆.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在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11):71-73.3 王都臣.市政给排水工程中的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研究 J.中国设备工程,2022(8):175-176.4 梁诏斌,曹鑫,江闪闪.试析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中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 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

22、1(24):119-121.5 余剑锋.顶管施工引起地表变形问题研究 D.广州:广州大学,2006.6 胡智超.超浅层曲线顶管施工阶段土体位移的理论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07.7 张庆贺,朱志隆.盾构推进引起土体扰动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 J.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18(6):699-703.基金项目:浙江省住建厅建设科研项目“复杂地质条件下大直径多孔顶管施工对周围土体变形影响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22K114)。注:U为地层位移;U3为竖向位移。图 6 双孔顶管施工竖向位移云图+5.710e-02+4.813e-02+3.915e-02+3.018e-02+2.12le-02+1.223e-02+3.259e-03-5.714e-03-1.469e-02-2.366e-02-3.264e-02-4.161e-02-5.058e-02U,U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