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体》里的哲学:不存在啦!_徐英瑾.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410434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体》里的哲学:不存在啦!_徐英瑾.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体》里的哲学:不存在啦!_徐英瑾.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体》里的哲学:不存在啦!_徐英瑾.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4|文化艺术研究2023 年第1 期 三体 里的哲学:不存在啦!*徐英瑾(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200433)摘要: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的核心假设“黑暗森林法则”预设了:1.宇宙资源有限;2.一种弥漫星际的“人性本恶论”思想;3.爆炸性的技术发展在牺牲人文价值的前提下是可能的(其中第二个预设与第三个预设又彼此关联,因为牺牲人文价值本身就意味着对于善的排斥)。然而,站在康德哲学立场上看,宇宙资源是否有限是一个超越知性能力的问题,我们对此无法有确切证据;站在进化伦理学的立场上看,至少对于地球生命来说,伦理性的出现的确能够提高物种的生物学适应性,因此,伦理性本就是高等生命进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

2、大多数进化论专家都认为进化论是适用于外星生物的);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看,更高级的生产力水平往往与更先进的社会制度相联系,而更先进的社会制度本身也意味着伦理性的提高(没有理由认为马克思的这一理论仅仅适用于地球文明)。因此,三体的核心假设与我们已知的主流哲学观点有较大的冲突。关键词:三体;核心假设;哲学分析;黑暗森林法则;孙子兵法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180(2023)01-0034-05一哲学与文学的关系一直很密切。按照主流的美学理论,哲学理论与文学往往讲的是同一个道理:只是哲学诉诸理性,文学诉诸感性,路径不同却目标一致。因此,在正常情况下,阅读被公认的

3、经典文学作品并不会给哲学家带来“违和感”。甚至一些哲学家自己也搞文艺:哲学家塞涅卡与萨特都是戏剧高手;黑格尔虽然不直接搞文艺创作,但其哲学著作里也常会提到一些文学桥段,如安提戈涅与拉摩的侄儿。马克思年轻时候也想做诗人,后来虽然没做成,但其哲学著作的文笔也是一流的。但对于“哲学、文学一家亲”这条定律来说,刘慈欣的三体可能是一个例外。这或许是部公认的科幻经典,否则也不会被翻拍成影视剧但作为哲学工作者的我却感到自己的确非常难以吞咽三体的世界观。换言之,如果这部小说的世界观能够成立的话,那么,全世界范围内哲学系教的哲学从孔子、孟子、亚里士多德到马克思、海德格尔就全部错了。我个人可不愿意承担这个代价,而

4、且我隐隐怀疑看不到那些愿意付出这个代价的人是否真正理解从孔子、孟子、亚里士多德到马克思、作者简介:徐英瑾,教授,主要从事人工智能哲学、英美分析哲学研究。*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对于通用人工智能与特定文化风土之间关系的哲学研究”(项目编号:22BZX031)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探索研究 AI 伦理对科研环境的影响”(项目编号:L2124040)的阶段性成果。三体 里的哲学:不存在啦!|35海德格尔的哲学到底在说啥。先从最基本的事项开始说。三体的基本世界观是“黑暗森林法则”:宇宙中各个文明为了自保,就要毁灭别的文明,然后只要发现别的文明的坐标,就要去消灭之。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原

5、则,因为该原则预设了:试图摧毁其他文明的文明很难主动发现自己所要摧毁的目标。然而,假若你的科技树已经高到只要发现别人的坐标就能将其“团灭”的地步的话,你怎么会连主动发现该文明的能力都没有呢?如果大家没听明白我提的问题,我就换一种方式问:假设你是 U 国的指挥官,你的任务是要摧毁入侵你国的 R 国的高价值军事目标,那么对于你来说,是发展出发现敌人的科技产品来得容易呢,还是发展出摧毁敌人的科技产品来得更容易?我想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发现敌人的科技更容易被发展出来,而要搞定摧毁敌人的科技就难多了因为发现目标所需要的能量整合与物质投送能力要远远小于实际摧毁目标(举个例子吧,“八一三”抗战的时候,中国空军

6、即使很清楚停在海上的日本“出云”号的位置,但也很难消灭之)。如果有的读者还是不理解我这个反驳的思路的话,我只能搬出老祖宗孙子的孙子兵法了。孙子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换言之,一个文明要有把握消灭另外一个文明,就得确信自己有对手十倍或者以上的能力。但问题是:该文明是怎么知道这一点?即使在地球上,一个国家要摸清另外一个国家的真实军事实力都是很难的,比如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前,谁知道小小的以色列可以强到一国击退五国?所以,要摸清对方的实力,就需要大量的试探与试错时间而三体却预设你一发现对方坐标就要团灭之问题是踢到了铁板被反杀咋办?先调查个一百年再思考

7、对策不好吗?按照孙子的思路,这样缺乏纠错机制且鲁莽行事的文明,应当早早灭亡才是符合天道的(我隐隐听到达尔文在此也鼓掌了:不愧是孙子啊!)。从这个角度看,“黑暗森林法则”就包含着一个逻辑上的倒错,即将应当随后建造的二层楼当成一层楼来造。从哲学角度看,逻辑上的倒错是很致命的硬伤,所以读到这里,我的脑子就被卡住了(我很惊讶于小说中的罗辑能够接受这套逻辑)。接下去问题又出现了:黑暗森林法则预设了宇宙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各个文明为了抢夺有限的资源必须互相消灭。有这几个问题:第一,谁告诉你宇宙的资源是有限的?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里就告诉我们:宇宙是否无穷大,时空是否是无限的,都不是人类理性能够回答的问题,

8、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给出一种武断的见解,康德就不答应。第二,资源的本质是啥?人力资源不是资源?智力资源不是资源?两个文明如果互相学习各自提高科技树的话,难道不会集体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让双方都得利?第三,提高科技树的本质是啥?难道一定是消耗更多的资源吗?恐怕不是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难道不是科技树提高的一种具体体现方式吗?如果事情真是这样的话,那么,科技树的提高为何一定会带来资源的紧张,并最后导致“先下手为强”的心理的出现?如果上述我对于科技树提高这件事的理解是对的话,那么,即使宇宙的资源是有限的,黑暗森林法则的可成立性也会大打折扣。我能想到的最符合“黑暗森林法则”的既有战例

9、,乃是发生于1942年11月13日的瓜岛海战。当时夜黑,日美两国军舰无法识别敌我,只好根据“谁暴露位置就朝谁打”的策略进行战斗。此次战斗美军实际损失高于日军。但即使是这一战例,也不是在三体预设的那种信息条件下进行的,因为美国海军与日本海军当时都知道两国早就在外交上彼此宣传了,而且,双方交战的真实目标也不是消灭完整意义的对方文明,而仅仅是争夺作为日军进犯澳洲之门户的瓜岛。而且,至少就美军而言,对于被俘虏的日军也给予了应有的人道主义待遇(如果他们能够抓到俘虏的话)。当然,有人也可以这样反驳我的立论:按照三体的假设,比较落后的文明随时会有“技术爆发式进展”,使得其与先进文明的差异变得很小,因此,出于

10、“先下手为强”的心理,较为强大的文明也要迅速灭亡这个比较落后的文明。但且不提“技术爆炸”为何一定会促发侵略心理(请看后文讨论),先进文明测度落后文明的“落后”程度的过程也是需要消耗时间的,而不能采取“发现即开火”的模式。这就是著名的康德“二律背反”理论中的一部分。对于相关背景知识的系统化解读,请参看:Sadiq Jalal Azm,The Origins of Kants Argument in the Antinomies,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2。36|文化艺术研究2023 年第1 期二上面的哲学反思主要动用的是逻辑学与形而上学的资源。正如一些读者所可能预料

11、到的,我马上要讨论伦理学问题了。三体预设了外星文明的高度反伦理性为了自己的生存可以毫无顾忌地消灭他者但这个设定其实也会引发进一步的概念矛盾。为了使得我的论证更有说服力,在此我暂时不预设“任何智慧生命都需要伦理”这一点,而接受刘慈欣描述的“三体世界”:在该世界中,由于三颗恒星所组成的星系系统所具有的复杂性,行星的温度变化毫无规律,因此,在行星上出现的智慧生物必须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拼命生存与发展(写到这里,我靠着强大的毅力才终于迫使自己不去想“如此混乱的行星运动轨迹如何保证稳定大气层的存在”这个问题)。而也正因为生存环境的严酷性,三体人的伦理规则在我们看来就是反伦理的:他们没有闲暇与艺术,并会毫不

12、犹豫地处死任何一个对整体发展没用的个体。毫无疑问,他们的社会制度很难是民主制的(甚至是原始社会的那种粗陋民主制),因为民主决策需要的时间成本,他们是无法支付的。不过,科技树的生长必须依靠大量的试错成本的付出大家想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就发展出飞翼技术,但到了今天,真正掌握隐形飞翼制作技术的国家还相当稀少,这又是为何?这是因为:技术发展的每一步都是坑,而且,都要很多科研失败去证明“这是坑”,后人才能绕过去。现在问题来了:谁又是对三体人的技术发展没用的人?是那些被证明掉入坑里的人吗?但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后面的人又如何将这些坑绕开呢?再者,谁知道那些失败过的人不会咸鱼翻身呢?所以,从原则上看

13、,三体人就无法认识到到底哪些人是对其科技发展有用或者没用的因此,他们就无法使用刘慈欣所建议的方式而去随时抛弃社会负担(这使得我想起日本电视剧帕累托法则之误算里的一句台词:虽然我们抽象地知道社会上有八成的人是吃闲饭的,但是我们不知道具体是哪八成)。相反,假设三体人具有超能力知道哪些人未来一定是有用的,那么,为何他们又不能将这种超能力立即用来发展科技并在此过程中绕开所有的坑呢?好吧,为了继续下面的讨论,现在我又强迫自己没有看到上面的二难选择,而是咬着牙预设三体人的世界的确存在着一种“无用者立即死”的恐怖社会现实(不知怎的,我脑海里突然出现了电影辛德勒的名单里那个用狙击步枪随时杀死动作迟缓的犹太人的

14、纳粹军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科技还可能在短暂的时间间歇里发展起来吗?从科学在地球上的发展情况来看,恐怕很难。科学的根子在哲学,而哲学起源于惊异与闲暇,而不是恐惧。伟大的科学发现往往起源于不经意的灵感,而灵感的积累又得靠闲暇(比如,如果门捷列夫忙到无法睡觉的地步,他又如何在梦里看见元素周期表?),请问,这样的规律是否适用于外星文明?至少我相信事情是这样的。伟大的科学发现往往起源于伟大的假设的提出,而伟大的假设本身只能是想象力的产物。从神经科学的角度看,想象活动需要各个脑区之间的协同工作,而长期从事奴隶般劳动的人因为工作的单一性,多脑区的协调力自然是很差的。从这个角度看,以奴隶方式从事劳动的三

15、体人发展出高科技的概率极低。说到这里,读者或许已经明白我的大致用意了:高科技的发展是必须要有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与 虽然在小说中,三体人被设定为具有在恶劣环境下通过“脱水”获得休眠机会的能力,但由此得到的休眠体是否可能在极端物理条件下生存,依然是令人困惑的。而且,任何生物的生存都需要复杂生态链的配合。因此,从理论上说,三体星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必须掌握“脱水生存大法”,否则,三体人独自脱水是毫无意义的。但完全不可能掌握历法的低等三体生物如何可能知道“脱水”的合适时机呢?三体 里的哲学:不存在啦!|37之配合的,而三体人的社会却没这种环境。同时,宽松的社会环境又与社会对于个体自由与安全(包括人身安全与

16、财产安全)的各种保障相联系,这也就倒推出了社会的伦理性对科技的反哺作用。而这一点在地球文明上也早就得到验证了:很多科技史家认为,英国之所以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促发国,其对于发明专利的保护制度可谓功不可没。1而保护发明人的工作热情,不搞盗版,这本身就是一种伦理精神(而不仅仅是一种法律要求)。然而,刘慈欣的三体人却是彻底反伦理的:三体人没有五险一金,没有工伤赔偿金,他们都是耗材遑论专利制度以及与之配套的海洋法体系(我说过了,三体人没时间搞这些貌似无用的社会工程)。因此,三体人的科技世界的社会学土壤所展现出来的特性,与我们已知的主流社会学、伦理学知识都高度冲突。说到这里,有些人或许会反驳我说:你说的这些大都是文科知识,用文科知识讨论科幻小说,有意思吗?我个人觉得这个问题很无聊。现在人类知识的发展已然交叉到了这个地步,文理分得那么清楚有意思吗?比如,博弈论究竟是文科的还是理科的?与其思考这个无聊的学科归类问题,我们还不如来问一个具体的问题:三体所展现的地球人与外星人之间的博弈模式,符合博弈论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众所周知,要在博弈中避免陷入囚徒困境(即双方互相出卖,最终导致双方都受到极大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