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卷第期测绘工程 年月 :“摄影测量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与实践罗艳,夏元平,刘荣,辛俊伟,王胜平(东华理工大学,南昌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如何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效融合,是工程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以“摄影测量学”课程思政建设为例,通过深入分析课程思政教学痛点,逐渐厘清教学思路,挖掘该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在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程教学实践上作出探索。关键词:摄影测量;课程思政;思政元素;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
2、究课题(;);江西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第一作者简介:罗艳(),女,讲师“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高等学校要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制机制。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则是全方位协同育人的重要渠道。高等学校不仅需要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抓好思政课程建设,还需要立足专业、学科优势,不断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在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厚植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以及社会责任感,为思政课教育做好辅助与强化。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程,它需要在对学生进行专业化塑造的同时,突出课程中蕴含的价值导向与理想信念,将学科专业培养方案中“高素质”“健全人格”等抽象概念细化为具体的教学内容,从而在教育的理念层
3、面实现课程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在教育的方法层面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导向相统一,且在教育的目标层面实现个人成长与祖国发展相统一的“三个统一”育人效果。如何有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体现课程育人的价值本源,在课程内容和育人导向上加强方向引领和价值落实,挖掘课程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尤为重要。文中以“摄影测量学”为例,重点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与实践上作出了探索。“摄影测量学”课程思政建设“痛点”分析课程教学的终极目的不能仅是传授课程知识,而是要使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穿插思维训练运演,练就自身砥砺的判断思维,在思考的基础上进一步树牢理想信念,明确人生未来目标与发展方向。因此,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尤
4、为重要,首当其冲是要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明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探索“摄影测量学”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紧紧把握“学生培养成知识与价值并重的应用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让思政培育与专业培养紧密结合,才能更好的产生协同育人的综合效应。而在探索该课程课程思政建设中,主要的“痛点”在于教材内容中的思政元素挖掘不够充分,课程思政体系不健全,教学过程中的思政教育引导方式方法不够有效,以及实践环节中的教学模式还存在短板等,具体情况如下:教材方面“摄影测量学”是测绘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教材中“显性”的思政点较少,较直观的思政元素少,挖掘思政元素有一定的难度。在目前通用教材中,所涵盖的内
5、容主要为摄影测量技术相关的专业知识,侧重的是各种方法、原理以及其专业所需技能的讲解,而对于行业背景、技术规范等内容很少涉及,教师在参考教材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很少向学生传授相应的职业道德、行业精神及技术规范,这就需要在有“形”的专业知识点中挖掘和补充思政点,重新构建课程思政体系,推动课程思政的“神”具体化、系统化。教学过程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将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政教育引导有效结合,常规的教学方式方法无法满足要求。该课程知识体系相对独立,与专业其他课程的相关度不紧密,且原有的知识体系较为复杂。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在复杂的专业知识体系中融入思政点本身难度
6、就大,通过课堂教学切入思政点就更难行之有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理解和串联专业知识点,常规的教学模式对专业知识传授有一定效果,但很难启发学生的学习驱动力和自主创新意识,课程思政教学的成效也将会大打折扣。实践环节一般采取固定“模版化”的实践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穿插思政元素、发挥价值引领作用也较为困难。本课程的实践环节主要为内业成图和外业调绘。内业成图时,往往需要通过专业软件流程化处理实验数据,固定的操作模式难以使学生真正掌握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也有所弱化。外业调绘中使用的数据和内业成图的数据往往是独立的
7、,学生无法全过程参与“成套的”内外业实践锻炼,更无法再延伸至其应用环节,很难培养出整体化的工程思维,劳动素养、职业素质、法治观念等思政教学的目标很难达成。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实践工作思路在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 纲要)中明确要求,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要始终坚持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为主线。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养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学生厚植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服务社会的使命担当。所以,在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时,需要在专业课程的知识内容和教育意义之间取得合理与平衡。相较于通识教育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工科类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往往处于“隐性”状态,如何挖掘出
8、隐含在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尤为重要。探索“摄影测量学”课程思政建设,要以 纲要为基本遵循,坚持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以及道德修养等为重点,应立足课程的知识特征及思维方法,优化课程所包含的课程思政内涵供给。通过设计与测绘工程行业相匹配、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要求的专业价值目标,进一步梳理和明确本课程的思政映射体系,对课程知识点进行科学梳理、拓展提炼,深入挖掘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点,即课程的思政元素。再适时地将“隐性”思政元素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注重将专业知识点与其中所蕴含的责任意识、科学精神、创新意识、法治思维以及道德修养等相互融合,逐渐转化
9、为“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最终形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产出导向式课程思政教育模式。主要工作思路如下。梳理和凝练本课程的思政体系思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只有确立培养目标,整体的教育才不至于迷失方向。人只有具有科学、健康、积极的精神与灵魂,才可能具有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和民族使命的担当。首先,就需要进一步明确本课程思政教学目测绘工程 第 卷标,将教学过程由“事实性、概念性知识”的传授转变为“价值性知识”的传授,明确以责任意识、科学精神、哲学思维、劳动素养和职业道德为主线的思政映射体系。注重既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注重价值引领和思想教育,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测绘专业领域人才。
10、挖掘与重构本课程思政知识点思政导入不能干扰课程原有知识逻辑,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课程思政元素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挖掘丰富的思政元素,进而建立课程思政知识体系是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工作。不同章节培养的知识和技能不同,其所融入的思政元素也不尽相同,需要充分研究本课程的知识体系特征,对照目标要求与章节知识点,深入挖掘出思政与专业知识的有机契合点,找到课程知识所蕴含的思政切入点。加强和改进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应从注重知识的传授向“技能传授价值引领”双重导入的“价值性知识”教学理念的转变,从而体现专业知识的价值与人的精神外延相辅相成。结合网上教学平台及分层次导学教学模式,以
11、思政教育目标为导向,结合课程知识和专业能力教学目标,分阶段、分模块讲授课程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做好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同向发力。在实践教学时,突出工程实际应用,构建工程化生产实践教学流程,让学生以工程技术人员身份参与生产实践,逐渐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摄影测量学”思政元素挖掘与实践探索“摄影测量学”课程以知识目标为基础,能力目标为牵引,落脚于价值塑造,以阐述摄影测量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应用及显示为主线,让学生了解摄影测量的内涵,理解航空摄影与摄影测量对摄影的基本要求,掌握摄影测量基本原理、解析摄影测量方法及数字摄影测量的相关概念等基础知识,并掌握各种摄影测量技术
12、手段的技术现状和最新发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具备根据实际地物设计对应的摄影方式及数据处理,熟练的应用数字摄影测量软件生成数字产品的专业能力,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责任意识、科学精神、哲学思维、劳动素养、职业道德。思政元素挖掘探索情况详见表。表“摄影测量学”思政元素挖掘情况表知识点课程思政映射点育人元素浅析摄影测量发展史及榜样人物责任意识通过绪论中摄影测量的起源、发展以及课中讲解到的学科发展中涉及到榜样人物,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发扬民族精神科研成果科学精神居安思危,启发学生竞争,引导学生敢于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担负当前的责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课程中的具体知识点哲学思维
13、在知识点中嵌入哲学素养,如航摄中控制点的分布(全局观)、相对定向的构建(辩证观)、影像匹配(逻辑性)、人造立体视觉(实际性)、比例尺(概括性)等;跨学科知识点(全局性和科学思维)等工程实践劳动素养借助工程案例化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点的同时,培养工程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不断树牢工匠精神社会热点职业道德以一些反面事件为切入点,开展行业规范和测绘安全方面的教育,树立职业素养及责任意识 思政教学点的优化设计)系统学习学科起源与发展,学生体验使命感与荣誉感。“知所从来,方明所去”。每门学科专业的起源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历史事件中有丰富的思政素材。摄影测量,很早便应用于人们生活,从 年从热气球上
14、拍摄的影像打开了人类观察世界的新视角。但真正的摄影测量技术源自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军事需求催生了航空摄影测量实践,并转化为实用技术。随着后续其他学科技术的飞速发展,摄 影 测 量 从 模 拟 摄 影 测 量 解 析 摄 影 测量 数字摄影测量,到了 年步入到了全数字航测、“平民”航测,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倾斜摄影测量、贴近摄影测量等逐渐成熟。在此期间涌现了大批学科泰斗、名人名师,如“中国航测遥感之父”王之卓院士,测绘界“工人师傅”刘先林院士,推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 ”的张祖勋院士等,都是业界的楷模。“亲其师,信其道”,在讲述摄影测量对应原理的内容中恰如其分引入其先进的人物
15、事迹,讲解我国摄影测第期罗艳,等:“摄影测量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与实践量发展过程中重要技术突破情况,以及中西方差距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向前辈学习,增强其使命感。)引用最新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科学精神。行业发展需要创新,对于工科专业学生而言,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到对应的专业知识,当今社会大变革,国家更需要有创造意识的人才。纵观摄影测量的软硬件发展,从起初需要传统的大幅面的框幅式相机,到后来的数字相机,再到现在只要有手机拍摄,即可完成摄影测量处理;之前摄影测量需要布设地面控制点,进而到后续利用 系统参与解析空三解算,后续更是引入 系统,无需布设地面控制点等;随着目
16、前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测绘领域已经步入智能化阶段,随着现在实景三维城市的要求,出现了第种摄影测量方式 贴近摄影测量 优视摄影测量,以及不久的将来有可能达到的泛在摄影测量,产品需求也由“二维为主的航测数据”转变为“三维实景数据”。将教学内容与对应的最新科技联系起来,让学生领略到技术的飞跃,也对应的领略到时代赋予他们的高度要求,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时代认同和情感认同,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创造力。)借助课程知识点模块,引出所蕴含的哲学原理。有些课程专业知识点不仅仅指专业技能,其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能体会理解对应的哲学思想,学会用哲学角度看待问题。如在外业布设控制点的时候,通过讲解航摄中控制点的点位分布原理,告诉学生全局意识的重要性;解析摄影测量中的种解析算法:单像后方双像前方交会、相对绝对、一步定向法,通过对这种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适用性的讲解,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在讲解像片纠正、人造立体视觉等知识点时,让学生学会尊重实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讲解该坐标系的知识点时,告知学生抽象和概括的重要性等。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能理解跨学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