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教学模式思考刘祥春,蔚德磊,崔平(安徽工业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安徽工业大学 学生工作部(处),安徽 马鞍山 )摘要:“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依据国家“双一流”建设总体方针,结合安徽工业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经验,对普通工科院校培养国际化人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措施。关键词:“双一流”;国际化人才;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引言基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刻演变,年国务院印发了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 总体方案),这是国
2、家发展高等教育的国策,体现了国家意志和国家责任。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引导和支持具备一定实力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的发展,瞄准世界一流,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加快走向世界一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大力推进个性化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创业意识。目前,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开展“双一流”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培养出相关领域的国际化人才。本文依据国家“双一流”建设总体方针,结合安徽工业大学“一流本科”建设经验,对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二、普通工科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际化人才指的是具有国际化意识、胸怀,
3、具有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较强的运用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且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能经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始终保持中华民族的人格和国格的人。纵观世界范围内的一流大学,国际化都是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本身的属性决定了其在空间尺度上具有全球性。国际化是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也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提出的目标。在当前“双一流”建设中,重点大学、地方普通高校和应用型高校都朝着建成“世界一流”的目标不断努力。其中地方高校
4、的“双一流”建设尤其值得重视,地方所属高校占高校总数的 以上,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双一流”建设的提出打破了身份固化、引入了竞争机制,这为地方院校的超越发展提供了可能。普通工科高校如何培养出国际化人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三、普通工科院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教学模式思考我国普通工科院校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为:学生从大一入学就开始进行专业分流,并在固定的框架下进行培养,仅有少部分学生拥有二次选择的机会。其次,各个高校为了追求建成“一流大学”的目标,在专业建设上往往追求“大而全”,师资力量过于分散,特色专业投入师资力量不足,反而使得一部分高校失去了自己的办学特色。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在宏观上
5、表现为专业的设置模式,在微观上体现为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具体载体。目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安徽工业大学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安徽高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作者简介:刘祥春(),女,安徽淮北人,安徽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讲师,博士。第 卷第期 年 月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通识课程比重偏低、必修课比重偏高、选修课开设数量严重不足、实践和实验类课程薄弱、交叉学科课程十分匮乏的现象。同时,大班上课、教师主导课堂的比例偏高,小班研讨课的数量严重不足,高水平的教授等参与教学时间有限,教学内容滞后等问题。以上种种,严重制约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笔者
6、作为一名工科院校的教师,对于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教学模式改革有以下几点思考。(一)改革管理机制,壮大教师队伍目前,一些普通工科院校相关领域高水平教授和专家资源有限,甚至有部分在学校的职能部门担任重要职务,且仍肩负繁重的科研任务,所以很少有机会深入地参与到学生教学中,这对学生来说是一项重大的损失,也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水平的提升。高校应加快去行政化进程,将更多的教授、专家和相关科研人员从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到授课和与学生的交流、讨论中,提高教育质量,挖掘教育、教学深度,提升授课水平和效果。(二)加强优质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教师队伍质量由于地方普通院校的局限性,难以吸引
7、优质的教师资源,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需要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教师教育和引导学生,教授学生本专业领域最前沿的知识。普通工科院校应为本校教师提供更多的出国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拓展一线教师队伍的国际化视野,提升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同时积极引进相关领域国内优秀的拔尖人才和海外归国人才,增强师资队伍的专业性,提升专业领域的国际化程度。(三)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一是采用多语教学,加强国际语言的培养和学习。掌握国际语言是成为国际化人才的前提。实行语言分级教学和专业课程双语教学,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双语沟通能力。双语教学能够让学生以国际化的思维思考问题,利用所学
8、知识去获取更多的信息与资源,能更好地在国际间进行交流合作。二是在大班授课中完成基础知识的教育和学习,小班、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基础知识的传授非常重要,只有扎实地掌握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授课教师队伍,合理规划,在维持原有的大班授课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全面、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高水平专家教授组织小班、小组讨论,将学科的授课内容科学地分类、分块,分阶段授课。授课结束后,及时组织小班、小组讨论。小组讨论邀请校内外该专业或相关交叉领域的高水平专家进行指导,专家组先提出相关课题,学生提前查阅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设计思路,并提供材料或数据佐证
9、。专家组全程参与小组讨论,与学生面对面讨论、交流,并就学生的结论给出点评。此类讨论能够帮助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拓展学术视野,提供思想碰撞的机会,为培育学生国际化素养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以团队的形式进行资料收集、讨论、答辩,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术素养,还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领导协调能力,这是国际化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三是专业导师穿插授课,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和思维。掌握基础理论后,增加专业知识的教学,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深度。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要有计划、阶段性地穿插专业导师授课,授课内容紧密衔接之前的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内容,但不局限于书本内容,更多的是引进本专业相关领域先进的科研
10、成果、信息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前瞻性。四是大班分享,促进本专业学生交流和学习。不同的人拥有不一样的思路,关注点也是不一样的,经过小组讨论后,不同小组收获各异,及时举办同一专业学生学习心得分享讨论会,建议以大班、分组分享的形式进行。此种形式能够提升知识学习的多样性,将学生的学习心得整理、汇总,能够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宽度,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五是采用新型授课模式,通过“互联网”拉近师生距离。以教师主讲为主,融入启发式、互动式、案例教学、翻转课堂、分组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功能,以多媒体为主、辅助板书,利用 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深度。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挑战杯等赛
11、事辅助教学,以赛促教、赛教结合。建立网络“第二课堂”,充分利用互联网交流平台(群、学习通等),增加师生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课堂效益。教学全过程中,教师及时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因材施教,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辅导,个别问题个别辅导。六是开放院系基础平台(实验、科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放专业平台(实验、科研),深入挖掘学生潜力。高校各院系应面对全校师生开放相关基础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探索知识的平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去主动学习,积极促进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针对喜欢钻研也愿意在相关领域继续研究的学生,各院
12、系的专业实验和科研平台应能够为其提供机会,为学生抢占相关领域的学术制高点增加可能性,有利于国际化人才培养。七是开办专业深度学习班,专业导师面对面指导。学生在对自己的设想进行探索时,需要有经验的导师指导。学校可组建专业的深度学习班,由专业导师带队,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也为学生将来进入相关学科领域奠定基础。八是加强海外交流、深造,拓展国际化视野。加强普通工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为学生提供多种海外交流、访学和留学的机会,赴国外的相关专业继续进行学习、交流和深造,拓展国际化视野。同时,一般高校都拥有数量可观的留学生,利用这一天然优势,学校可以积极组织本校学生与留学生的讨论和座谈会,
13、加强中外学生的交流,增加中西方思想碰撞的机会,促进文化融合,激发创造力。四、教学模式改革存在的困难及应对措施高校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施行了多年,想要改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首先,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投入更多的师资力量,特别是相关领域内的高层次人才。为了提升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需引入相应的激励和考评机制,这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教育经费,对于本来就捉襟见肘的普通院校来说是一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期大难题。所以,要加大经费投入,就需要主动灵活地寻找经费支持,通过政、产、研协同发展,积极筹措发展资金。地方高校可以与地方政府一起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各种智力支持,以学科专业群对接区域产
14、业群,地方政府和产业实体在对接过程中可以为高校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学校还应积极拓展学校发展基金捐赠的来源和渠道。其次,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学校领导、教学管理者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共同参与和协调配合才能保障落实。在改革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有很多环节需要学生自主参与,不同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兴趣程度不同,只有保证学生的参与度,才能保证这些环节不流于形式。小班讨论过程中,如何灵活地将主题发言、点评和自由辩论等形式相结合,使不同的观点在课堂上争鸣和碰撞,仍然是一个需要积极探索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教师需要努力提升自己,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如慕课堂),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高校需充分利用
15、自身的优势,提高学生成果转化率。注重学生学术研究成果的转化,为学生提供成果转化平台。学生的研究成果得到转化,一方面可以增加其钻研的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扩大宣传效果,能够促进学风,提升整个校园的学术氛围。此外,高校积极与相关企业合作,为大学生提供科技孵化平台,最终实现研、产双赢。五、结语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教学模式的探索,需要学校牵头、教师配合、学生积极参与,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实践,逐步完善。新的教学模式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会给普通工科院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提供新思路。但是,任何教学模式的发展都需要一个生态环境,而生态环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教学模式
16、的形成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一流的科研带动一流的教学,一流的教学提升一流的科研,为普通工科院校培养更多的国际化人才,为“双一流”建设的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动力。参考文献:刘昌乾,吴晨圆,陈鹏效率与公平:“双一流”政策价值导向的思考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蒋才武,笪舫芳,黄刚“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科服务品牌建设研究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蔡宗模 高等教育全球化:理论与抉择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杨兴林,刘爱生,刘阳“双一流”建设笔谈重庆高教研究,():王瑜,沈广斌“双一流”建设中的大学发展目标的分类选择江苏高教,():徐戊娇,邹茂华浅谈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问题科技资讯,():杨莉中外合作办学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学习月刊,():(责任编辑汪继友)(上接第 页)表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平时成绩打分机制评价项目与分值权重计分规则备注出勤率无故旷课扣 分 次;请假次以上(不含次)扣分次;迟到早退扣分 次;以上均按 分制总平时分扣分。课堂发言课堂发言成绩按发言次数计分,无论是否回答正确均给分,且同一提问允许持不同答案的学生多次发言;发言得分超出该项平时分(分)后的分值允许溢出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