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涉及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的健康扶贫突出问题全部“清零”工作总结要聚焦短板、弱项和空白点,落实标准化村卫生室、合格村医“一个也不能少”;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履约全覆盖;贫困人口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涉及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的健康扶贫突出问题全部“清零”。近年来,XXX紧盯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目标,以健康扶贫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为抓手,坚持精准方略,对贫困患者实施精准到人、精准到病的分类救治。目前大病救治率、慢病签约率达到99%以上;全面建立贫困人口“3+3+N”医疗托底保障模式,贫困人口就医费用自付比例持续稳定在10%以内。累计投资超过100亿元,XXX省因病致贫人口由2016年的162.1万
2、人,减少到目前的53.4万人,健康扶贫工作取得决定性成效。对此,XXX省委书记XXX曾经指出,该省在基本医疗有保障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贫困村卫生室没有全覆盖,合格村医数量不足,有的地方过于追求报销比例,不仅加重财政负担,也容易加剧非贫困户和贫困户之间的攀比。同时,有些地方非贫困县健康扶贫工作明显落后于贫困县,普遍存在着重视不够、投入不多、措施不精准、减贫成效不明显等问题。目前,该省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占全省70%以上,无村卫生室的行政村80%集中在非贫困村,无村医的97%集中在非贫困村,非贫困村的扶贫任务更加艰巨。对此,XXX省卫生健康委联合省医保局、扶贫办、税务局等部门制订了解决贫困人口基
3、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专项方案和突出问题“清零行动”工作方案。方案提出,首先,要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各地卫生健康委要主动加强与医保、扶贫、税务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确保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保,及时享受各项医保政策,切实减轻看病就医负担。其次,确保今年年底前53个贫困县和1221个贫困村全面消除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到2020年全省全面消除“空白点”。各地要严格落实县级政府的主体责任,统筹实施村卫生室的建设、装备和运营管理,对于易地扶贫搬迁后新形成的行政村,统筹做好村卫生室的配套建设工作。人员配备方面,针对基层医疗人员短缺和能力不足的问题,要借助基层卫生“369人才
4、工程”,统筹培养县域医疗技术人才;采取“县聘县管乡用”和“乡聘村用”等方式,面向社会为乡村医疗机构聘用合格的医务人员;由县级统一招募城镇退休医师或医师志愿者到乡村执业;通过城乡、县乡医院“等额对调”对口帮扶等形式,由上级医院选派医务人员分批次到乡村开展工作;通过县域医共体建设,解决合格乡村医生缺口问题。逐步减轻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负担 我国健康扶贫工程实施以来,通过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实施疾病分类救治、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等举措,努力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逐步减轻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负担。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通过加强现有医保制度
5、综合保障,采取特殊保障措施,努力让农村贫困人口“看得起病”,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逐年下降,因病致贫返贫贫困户已经脱贫581万户。而在“看得好病”方面,针对大病、慢病、重病患者实施分类救治策略,累计900多万患者得到分类救治,大病专项救治病种范围扩大到21个病种。在“看得上病”方面,963家三级医院与所有贫困县1180家县级医院建立互联互通的远程医疗网络,年均超过3万人次的城市三级医院医务人员派驻到贫困县县级医院。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健康扶贫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健康扶贫工程实施以来,精准识别和分类救治全面推进,贫困人口医疗负担显著减轻。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患者人均医疗费用和人均自付比例同比下降,其中人均自付比例为15.8%,较2016年下降26.6%。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扶贫硬骨头的主攻方向,健康扶贫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未来面临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政策可持续性、贫困地区基层服务能力短板等诸多挑战,要采取“靶向治疗”措施,建立长效保障机制,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