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2022 年第 12 期书家风采甘肃 记 忆余与甘肃有不解之缘,虽不刻意,命运使然。2009 年底,老友邀兰州之行。冬日,各单位烧煤取暖,烟灰如薄纱,举头看天,觉光明处即太阳。至暮,隐约有颗粒状尘埃自空中落于吾光头顶,乃是城两边山势高耸,昼浮于空,夜落于地所致。一夜间凡车在外停驻者,次日尘约一毫米。友妻谓:兰州若何?答:甚好!“何焉?”“若三门峡上世纪 80 年代耳,有亲切感。”自 2011 年后,大为改观。甘肃,唐时为丝绸之路要冲,全国经济重心。后因气候变迁逐渐衰落,然文风一直鼎盛,盖因土地贫瘠,民重苦读,尤以会宁为著。据传,北京中关村初建,有三分之一人才出自会宁,上世纪 80 年代便
2、有中国高考状元县称谓。当地有谚云:老师苦教,学生苦读,家长苦攻。缘由降雨稀少,地出量寡,惟高考以改变命运。后因扩招,诸多学子毕业,因大城市就业困难而返归故里。时至今日,会宁一中、二中每年考入北大、清华者,分别六到七人。余至陇,环境所迫耳!友云:甘肃通渭乃全国三大书画市场,若能进入便可交天下名家。六年经历,此语不虚。第十、十一届国展获奖名家,第四、五届兰亭奖获奖作者多为之交。漂泊于此,虽不能入正规院校学习,然见诸名家现场书作,耳熏目染,受益匪浅。通渭土地干旱,土豆、高粱、苦荞为地域特产,为“中国书法之乡”。县域有中国书协会员30余人,中书协理事2人。辖域之内,无论士农工商,皆以收藏字画为好。自上
3、世纪 80年代起至今,无论家境贫富,很多名家墨迹流于市井。贾平凹有文通渭人家,可为之证。虽乡野村夫,对书法鉴赏力任奎杰712022 年第 12 期书家风采极高,余尤为折服!余祖辈李姓,考其渊源,与甘肃有不解之缘。老友蔡跃民曾出一套甘肃史话,余尤关注李姓在甘肃始末。李姓初为黄帝里官,以里姓,后因触法,逃至洛阳见一李树,遂以李为姓。甘肃陇西县至今有李家龙宫,相传早年陇西县李家盛时,李渊曾带其族来此认宗,唐朝李家兴于成纪古城(成纪,甘肃静宁县治平乡刘河村,伏羲故里。开元年间因大地震城毁,迁于秦安,北宋迁于今天水市郊,故天水以伏羲故里而称)。2006 年史学家在刘河村城址发现瓦有“成纪”字样,确认此即
4、古成纪,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余 至 甘 肃 六 年,九 十 一 县、市,足 迹 遍 布五十三,可谓第二故乡。人丁朴实,诚为可贵。其东西跨度 1500 余公里,余友知吾在甘肃,谓余:想必敦煌常去?答曰:比之家乡到兰州 900 余公里更远,兰州至敦煌 1300 公里。余至敦煌,老友书协主席杨海潮,刘彦、陈世维、文化中心张静茜等,虽不见,长相忆。其中圣地 莫高窟、月牙泉、汉朝阳关、汉武帝发现天马之地渥洼池等,令人久久萦怀。瓜州,安西都护府所在地,想当年郭子仪率兵被困于此,幸得冬日有锁阳食之解围。唐玄奘私自西行至此,因没有通关文牒滞留于此经年,得当地官员与胡人徒弟帮助出关,胡人即孙悟空原型。归来六年矣,经行处,诸好友,时有所忆。人事匆匆,不绝者,情矣!崆峒山、麦积山、七彩丹霞、中山桥、嘉峪关、甘南草原他日可重游。记得去年春,于窗前所做无题诗云:打坐环经络,禅茶设案香。素心空物理,梵乐逸洪荒。展卷春山翠,行笺夏水汤。忽闻河岸柳,陇上可同芳?是以记之。72 2022 年第 12 期书家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