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肿瘤资讯.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432780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80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肿瘤资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肿瘤资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肿瘤防治研究2023年第50卷第1期 Cancer Res Prev Treat,2023,Vol.50,No.1107doi:10.3971/j.issn.1000-8578.2023.01.0001肿瘤资讯世界卫生组织发布2040年全球肝癌确诊及死亡人数大预测近日,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WHO)研究人员在Journal of Hepatology发表最新研究成果“Global burden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2020 and predictions to 2040”,预计到2040年全球肝癌的新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可能会增加55%。

2、研究人员从包括185个国家的GLOBOCAN 2020数据库中提取了原发性肝癌病例和死亡数据,计算每10万人年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死亡率(ASR)。根据2020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到2040年的全球人口预测,研究人员预测了到2040年的病例和死亡人数。2020年,全球估计有905 700人被诊断出患有肝癌,830 200人死于肝癌。全球肝癌ASR分别为每10万人新发病例和死亡9.5例和8.7例,东亚(17.8例新发病例,16.1例死亡)、北非(15.2例新发病例,14.5例死亡)和东南亚(13.7例新发病例,13.2例死亡)最高。肝癌是46个国家癌症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也是90个国家癌症死亡

3、的五大原因之一。在世界所有地区,男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男性:女性ASR比率在1.23.6之间)。预计2020年至2040年间,每年肝癌新发病例数将增加55%,到2040年可能诊断出140万人,将有130万人死于肝癌,比2020年增加56.4%。综上所述,如果全球发病率不变,预计未来20年肝癌病例和死亡人数将增加50%以上,除非实现3%或更大的年发病率下降。如果优先考虑控制工作,一些主要危险因素引起的肝癌是可以预防的。虽然HBV和HCV消除工作的影响才刚刚开始反映在今天的肝癌负担中,但其他风险因素的患病率增加可能会推动未来肝癌发病率的变化。(来源:转化医学网)抗前列腺癌药物研究获新进展

4、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吴东海团队、许永团队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研发了一类1-苄氧基-5-苯基四氮唑衍生物,可以有效降低雄激素受体及其变异体AR-V7的表达,抑制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细胞和异种移植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小鼠肿瘤的生长。相关研究以题为“1-Benzyloxy-5-phenyltetrazole derivatives highly active against androgen receptor-dependent prostate cancer cells”发表于药物化学专业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

5、y上。研究人员利用前列腺癌细胞系22Rv1(雄 激 素 依 赖 性 生 长,高 表 达 A R 和AR-V7)和PC3(雄激素非依赖性生长)筛选了澳大利亚CSIRO的含25 000个小分子的化合物库,获得了具有1-苄氧基-5-苯基四氮唑类母核结构的苗头化合物。然后,对一系列1-苄氧基-5-苯基四氮唑衍生物和类似物进行了生物活性评估。结果表明,活性最好的化合物在22Rv1细胞上的半抑制浓度(IC50)小于50 nM。先导化合物既可以下调雄激素受体和其变异体AR-V7的蛋白表达,又能调控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先导化合物可以有效抑制22Rv1异种移植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小鼠肿瘤生长,抑瘤

6、率约为53%。(来源:中国科学报)具有黏度调控功能的新型光磁驱动纳米马达高效增强肿瘤无创机械治疗 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所处的力学环境不断改变,力学微环境的改变会调节肿瘤进程并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基于磁性纳米马达在时变磁场调控下产生机械力的原理,同济大学医学院成昱教授团队前期提出“磁力刀”概念,即利用磁机械力破环肿瘤细胞,达到与手术刀类似的治疗效果。针对磁性纳米马达在体内复杂生理环境中机械能量转换效率不足的问题,成昱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光磁耦合驱动的金磁刺状纳米马达(PMN)用以实现低能量磁机械力高效肿瘤杀伤效果。该纳米马达的杂化结构和尖刺结构使其具有对时变磁场的感知能力和在NIR-区域的光热转化

7、能力;同时PMN界面存在的光磁耦合效应可以增强纳米马达的磁力效应并降低流体中的粘性力,从而实现更高效的机械能转换效率,有利于克服复杂生理环境实现纳米马达的有效运动。基于PMN能量转换和流体黏度双重控制能力,在NIR-激光和旋转交变磁场同时输入的情况下,纳米马达的磁感应能力增强,且微环境黏度随着温度升高而被下调,更便于PMN形成组装体并有效产生力矩,最终对肿瘤细胞溶酶体产生更强烈的机械破坏作用。体内研究表明,光磁双场同时施加可实现对肿瘤生长的有效抑制,且最大程度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该研究提供了一种双管齐下的方法来增强纳米马达的集成感知和机械驱动能力,这可能为设计具有自主感知能力和主动适应肿瘤生理环

8、境的集成磁性纳米马达提供新方向,推进“磁力刀”的临床应用。研究成果以“Photomagnetically Powered Spiky Nanomachines with Thermal Control of Viscosity for Enhanced Cancer Mechanotherapy”为题,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来源:网易-热质纳能)肿瘤防治研究2023年第50卷第1期 Cancer Res Prev Treat,2023,Vol.50,No.1108西安交大学科交叉科研团队在肿瘤物理微环境与纳米粒子传输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纳米粒子在体内传输效率极低,

9、因为存在天然的物理屏障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因此,从力学角度研究纳米粒子在肿瘤ECM中扩散行为,阐明ECM的物理和力学性质对纳米粒子扩散的影响机制,对提高癌症诊疗中纳米粒子的输运效率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院与技术学院仿生工程与生物力学研究所(BEBC)首先通过对比纳米粒子在临床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ECM中的扩散情况,发现在肿瘤组织ECM中,纳米粒子的扩散显著受阻。基于这一表征结果,构建了不同密度、刚度和结构的ECM分子模型,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纳米粒子在肿瘤ECM中的扩散行为。模型结果表明纳米粒子的扩散能力受到ECM密度、刚度和结构的协

10、同影响,会随ECM密度减少、刚度降低及单向直线排列而显著增强,且在ECM中扩散轨迹主要表现出“受限”和“逃脱”两种运动状态。通过对纳米粒子和ECM的“接触时间”和“接触数目”等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三种ECM物理和力学性质对纳米粒子扩散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ECM密度主要通过“接触时间”影响对纳米粒子的束缚;ECM刚度主要通过影响“接触数目”调控纳米粒子运动的动态波动;ECM结构主要影响纳米粒子运动的方向性。利用体外微观单粒子追踪实验及宏观扩散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模拟的结论。最后基于临床肿瘤组织的表征结果和三个影响因素的耦合分析,提出了预测和评估纳米粒子递送效率的方法模型,为临床用药和个性化诊疗提供

11、理论指导,同时促进了“力-纳米医学”的发展。研究成果以“Extracellular Matrix Physical Properties Govern the Diffusion of Nanoparticles in Tumor Microenvironment”为题发表于国际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来源: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中心)南加州大学研究发现癌细胞劫持生物钟机制来分裂和扩散近日,由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发表了一项题为“Study shows how liver cancer

12、 hijacks circadian clock machinery inside cells”的论文。该研究不仅直接将生物钟蛋白与肝癌联系起来,而且还精确展示了癌细胞如何劫持生物钟机制来分裂和扩散。为了阐明生物钟蛋白在HCC中的作用,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合细胞培养、基因组分析和动物模型。首先,研究人员发现了两种关键的时钟蛋白,即CLOCK和BMAL1,对细胞培养中肝癌细胞的复制至关重要。当CLOCK和BMAL1被抑制时,癌细胞的复制过程被中断,最终导致细胞死亡或凋亡。接下来,研究小组利用他们的基因组样本工具箱,通过多年对体内生物钟蛋白的研究构建,进一步了解CLOCK和BMAL1的作用

13、。在其他研究结果中,他们发现,消除时钟蛋白降低了酶Wee1的水平,增加了酶抑制剂P21的水平。最后,研究人员在体内测试了他们的发现。注射了未经修饰的人肝癌细胞的小鼠长出了大肿瘤,但注射了经过修饰的抑制CLOCK和BMAL1的细胞的小鼠几乎没有肿瘤生长。研究人员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回答。如探索生物钟蛋白Wee1和P53基因间的关系。P53基因有助于防止体内肿瘤的生长,且长期以来该基因的突变一直与各种癌症的风险增加有关。(来源:转化医学网)广东团队证实新型化疗方案可降低肝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风险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联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4家中心共同完成了一项临床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证实辅助性FOLF

14、OX方案肝动脉灌注化疗,可降低合并微血管侵犯的肝癌人群术后复发风险,且安全性良好,填补了海内外这一领域的空白。这项研究12月16日在线以“术后辅助性FOLFOX方案肝动脉灌注化疗在合并微血管侵犯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作用:一项多中心、期随机对照研究”为题发表于肿瘤学期刊临床肿瘤学杂志。在这项多中心、前瞻性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中,术后病理证实存在微血管侵犯的肝细胞癌患者随机1:1分配至治疗组(接受术后1-2程辅助性FOLFOX-HAIC)和对照组(常规随访)。共315名患者纳入意向治疗人群,排除不符合方案的患者后,有286位患者分别进入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显示,在意向治疗人群中,肝动脉灌注化疗组和对照组

15、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20.3个月和10.0个月;符合方案人群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19.3个月和8.9个月,均达到了研究的主要终点。意向治疗人群中,肝动脉灌注化疗组1、2、3年的OS分别为93.8%、86.4%和80.4%,对照组分别为92.0%、86.0%和74.9%。在符合方案人群中,治疗组1、2、3年OS分别为93.9%,85.3%和80.9%,对照组分别为91.8%,84.9%和72.9%。虽然治疗组的中位总生存率较对照组有改善的趋势,但是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其原因可能与目前肝癌治疗手段的丰富,复发后的患者也能及时的在规律复查中发现,并得到有效的综合治疗有关。不良反应方面,观察到FOLFOX方案肝动脉灌注化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大多数为01级,仅2例(1.6%)患者发生3级疼痛,在研究期间未观察到与治疗相关的死亡,证实该方案安全可行。(来源:中国新闻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