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镇机构改革的实践和对策研究(共3篇)(篇一)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职能越位、错位、缺位的弊端逐步显现,过去的乡镇管理体制已难以适应农村发展的新形式,乡镇机构改革势在必行。202x年党政机构改革以来,xx县将乡镇机构改革作为重点任务,与党政机构改革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工作部署,以“重塑基层组织架构,推动机构职能调整”为抓手,紧扣基层实际,把牢“强基层、强治理、强服务、促发展、保稳定”的总方向,聚焦改革创新、发展环境、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党的建设大提升,全力深化乡镇机构改革。一、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思路自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推进
2、会以来,xx县超前谋划、严密组织、攻坚克难,认真念好“全、优、真、明”四字诀,持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为全县“十四五”转型出雏型,实现县委“三地三区五提升”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一是乡镇情况“全盘点”,奠定扎实改革基础。全省深化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工作全面启动后,县委编办作为牵头单位,迅速响应,组织精干力量,对全县原14个乡镇开展机构设置、人员定岗、权责清单、执法事项、综合执法等情况的专项调研,调研采取实地走访、专题座谈、查阅资料等方式,详细了解全县基层机构运行、编制使用等情况,并对改革可能遇到的难点、堵点、风险点等进行梳理研判,为深化改革凝聚共识、营造氛围、奠定基础。二是县级谋
3、划“优统筹”,科学制定改革方案。县委、县政府对深化乡镇机构改革高度重视,于202x年7月县委常委会议研究确定改革任务分工,明确9大任务,细化23项清单,及时召开推进会,对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全面安排部署。三是职能转变“真调整”,全面落实改革举措。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相结合,持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进一步规范各乡镇机构设置,理顺县乡职责关系,推动编制资源整合、力量下沉,建立科学规范、运行高效、权责一致的乡镇机构职能体系,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四是严守纪律“明红线”,确保改革平稳有序。严格执行机构改革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机构编制纪律、干部人事纪律、财经纪律、保密纪律,对改革行动不迅速的乡镇和
4、单位,及时提醒督促。充分履行牵头统筹职责,完善联络工作机制,积极开展纵向和横向联系沟通,及时向上级汇报改革工作进展,督促相关县直单位按照时间节点推进改革。二、乡镇机构改革具体做法及成效(一)撤并“两个”乡镇,优化区划“强”治理。按照“乡级提出申请、县级主体实施、市级统筹把关、省级审批指导”的要求,稳妥推进区划调整,印发xx县乡级行政区划调整实施方案,拟撤销樊村河乡,整建制并入龙港镇,撤销xx乡,整建制并入郑庄镇;并于202x年3月11日,市政府关于调整xx县乡级行政区划的通知(晋市政函xx7号)批复后,完成乡级区划调整工作,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动力与活力。(二)编制“三定”规定,压实基础“严
5、”管理。按照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依托关于深化乡镇(街道)机构改革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和全省深化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县情,以印发乡镇“三定”规定为基准,进一步优化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和编制力量。一是规范机构设置“添动力”,统一设置8个机构“ 5办1站2中心”,统筹优化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设置,派驻站所实行属地管理,严格规范派驻机构设置和管理。二是统筹编制资源“挖潜力”,研究提出乡镇行政事业编制调整意见,经编委会研究议定,合理调整增加事业编制;会同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印发xx县乡镇机构改革人员划转和定岗工作实施方案,完成畜牧、劳动保障、卫生监督及撤并乡镇人
6、员安置,以及12个乡镇人员定岗工作。三是建立编制周转池“盘存量”,结合xx县人才分布、人员结构、用人需求实际,参照市级编制创新举措,按规定程序印发xx县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管理实施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明确编制周转池用途、编制来源、使用原则和程序。此次乡镇机构改革,适用意见相关内容,明确乡镇周转池编制,用于解决基层人员紧缺的问题。四是探索共享机制“强联动”,出台关于健全完善机构编制与组织人事、财政预算信息共享机制的通知,规范组织、机构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在体制改革、日常管理、监督查处等方面的配合机制,打通信息端口,为建立机构编制管理同组织人事、财政预算管理共享的使用平台夯实制度基础。(
7、三)推广“四式”联动,整合力量“强”执法。按照推进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根本要求,聚焦“权小责大”“看得见管不着”难题,全面推行基层综合行政执法。一是实行“清单式”执法。通过赋予乡镇行政执法主体地位,经征集、梳理、合法性审查,公布运行22项乡镇执法事项清单,其中行政检查6项、行政处罚9项、行政强制7项。积极探索下放基层有需要、接得住的执法事项,有效解决长期存在的“看得见管不着”问题。二是开展“综合式”执法。以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为基础,整合乡镇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等领域综合行政执法力量和资源,在各乡镇配备适当数量综合行政执法人员,逐步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三是建立“协作式”执法,推行“乡镇吹
8、哨、部门报到”模式,出台xx县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协调联动机制(试行)xx县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联席会议制度(试行)健全完善执法联动机制,实施区域内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为实现“乡镇呼叫,县级响应,上下联动”的高效互动执法奠定制度基础。四是实施“规范式”执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出台xx县全面推进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纪律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基层执法检查。(四)推进“五环”协接,厘清职责“优”服务。紧紧围绕权责统一、赋权增效的要求,积极推动构建简约高效的县乡职责体系。一是精准赋权“编清单”,经梳理、审核、合法性审查、县政
9、府常务会审议,于202x年1月公布运行123项乡镇权力事项;印发xx县乡镇权责清单外事项准入制度,进一步理顺条块关系,减轻基层负担;出台xx县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明确6类316项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持续优化乡镇基本公共服务,推动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发展。二是试点先行“构体系”,坚持试点先行,在嘉峰、端氏、张村、胡底李庄村实行综合便民服务点试点工作,出台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推进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基层综合便民服务平台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三是延伸服务“全覆盖”,广泛开展代缴代办代理等便民服务,着力打造县级政务服务大厅的延伸窗口,实行“全科受理”“一窗办结”,
10、推动政务服务“一张网”向基层延伸,力争实现村(社区)便民服务点和网上服务站全覆盖;组织20名法律顾问与192个村(社区)签订法律顾问合同,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普法宣传、村委重大事项把关、矛盾纠纷调解、参与xx处置、法律援助等服务,进一步强化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四是“双向”考核“明职责”,将“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履职双向评议”及“一票否决”制度纳入到年度考核中,为各乡镇、县直各单位目标责任考核结果提供重要依据。五是清理规范“真减负”,根据省、市、县委要求部署,梳理汇总24项部门签订责任状事项,保留14项,取消10项,有效遏制了向基层推卸责任、转嫁压力,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五)实现“多网”融合,完
11、善治理“新”体系。坚持把健全网格管理作为强化基层治理工作的有效抓手,实现“社会治理一张网”。一是科学划分综合网格,在综治信息平台基础上,将环保、文化、水利、等部门的网格人员、经费、职能进行优化重组为一个综合性网格,依托村(社区)、按照人口合理划分网格单元,实现“多网合一”;二是统一配置网格力量,加强网格治理队伍建设,创新构建“网格长+网格员”的网格队伍体系,每个网格都配备了网格长和全科网格员,网格长由村两委主干担任,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三是健全完善网格管理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实用导向,出台推进全科网格化建设的实施方案(试行),制定全科网格员考评管理办法(试行),率先实现全科网格化建设顶层设计
12、到位、机构组建到位、网格划分到位、人员配备到位、资源整合到位、职责明确到位、体制机制建立到位。三、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一)存在问题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已经发生了“物理变化”,但要持续催生“化学反应”,进一步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还有许多不足。一是基层综合行政执法还需进一步强化。涉及多个部门的行政处罚权以及行政检查权,全部集中到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人员中,执法力量的下移,导致各乡镇镇执法范围加大,执法人员不足,再加上部分下沉职权专业性要求较高,基层执法人员接触面有限、经验缺乏、能力和水平亟待加强,很难应对实际执法问题、操作相应执法程序。二是基层政务服务流程还需进一步优化。为提高办事效率,落实基层减
13、负要求,将群众办事、咨询、投诉于一窗受理,在提供便捷度的同时,也暴露出人少事杂、监督不力、网络设施落后、办事流程不清晰等弊端,“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和精神还需进一步延伸,村(社区)综合服务站点和县乡村三级智能终端建设还需进一步推广应用。三是基层干部管理模式还需进一步探索。随着乡镇机构改革的推进,乡镇撤并、机构设置、人员流转、队伍建设等变化较大,在增强人员管理、激发干事动力、加强落实监督等方面还需再发力,适时更新完善履职双向评议等工作考核制度,加大推进县乡协同发展速度和力度。(二)意见建议一是在基层内部融合上再发力、再深化,进一步提高基层履职尽责能力和水平。持续推动撤并乡镇加快融合,实现“1+1
14、=2”到“1+12”的转变;不断优化编制资源结构,实行乡镇现有行政事业人员分类管理、统筹使用;继续完善“市县统筹、重点保障、动态调整、周转使用”的基层编制周转池制度;依托实名制系统,探索建立机构编制管理同组织人事、财政预算管理共享的信息平台。二是在落实相关配套改革上再发力、再深化,进一步增强改革整体效应。不断完善便民服务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权责链条分界点、衔接点,加强县乡协同配合,真正拧成一股绳,确保便民服务不脱节、不断档、不悬空。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会同司法等部门,不断完善乡镇与上级执法部门间的信息共享、线索和案件移送、联合调查、案情通报等协调配合机制,逐步实现乡镇综合检查与上级专业执法的
15、有机结合、行政执法与司法的有效衔接,营造良好的基层法治环境。三是在推进机构编制法定化上再发力、再深化,进一步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为抓手,加快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全面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法治化水平;以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办法为准绳,不断强化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力度,力促各乡镇严格按照“三定”规定核定的机构数、职数、编制数执行,保证确定好的总盘子不突破,精干设置的机构编制不反弹。(篇二)202x年2月,我县进行党政机构改革。按照改革方案,将县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县科学技术局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引进外国智力职能整合,组建县工业和
16、信息化局(简称县工信局),挂县科学技术局(简称县科技局)牌子。一年来,县工信局认真按照“三定”方案精神,抓好机构改革前各相关部门职能整合和人员转隶,全面、正确履行职能,各项工作有序运转,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一、职能运行情况(一)加强调度监测,保持工业经济稳步增长。202x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50亿大关,工业税收占财税的比重由15.6%上升到31%,实现“翻番”。多项经济指标增幅排位位居全市前列,其中,全县规模以上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6亿元,同比增长25.7%,增速位居全市第1,较上年前移8位;全县工业投资增速34.6%,位居全市第2,较上年前移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2%,位居全市第9,较上年前移3位;全县工业税收3.95亿元,增长103.1%,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上交税金3.1亿元,增长113.9%;实现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净增9户,企业户数实现“三年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