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B41/T1129-20153.3休药期肉鸡从停止给药到肉鸡上市的间隔时间。4基本要求4.1肉鸡场应通过环保部门环境影响评价。4.2具有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4.3在当地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5选址5.1肉鸡场址的选择应符合法律法规及土地利用规划。5.2选址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动物饲养场、公路铁路主要交通干线、居民区、公共场所500m以上:距离其他畜禽场1000m以上: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3000m以上。选址要求应符合NY/T2666的要求。5.3选址地势高燥,背风向阳,通风良好,远离噪音。6布局与场内环境6.1布局6.1.
2、1场区周围设置围墙、水沟等防疫隔离带,防疫标志明显。6.1.2场区内分设生活办公区、生产区、废弃物处理区,并相互隔离。生产区应处于生活办公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废弃物处理区的上风向或侧风向。6.1.3生产区内设置净道、污道,并不相互交叉。雨污分离。6.1.4场区大门口处没置消毒间、消毒池,其中消毒池的设置宽应与门口相等,长度4m、深30cm以上;生产区门口应设更衣室、消毒间(或淋浴间)和消毒池:生产区内的进料口、出粪口应设消毒池,鸡舍门口应设消毒池或放置消毒垫。6.1.5生产区内同行鸡舍之间距离在10n以上:同列鸡舍之间距离在10m以上或者有隔离设施。6.1.6在鸡舍的下风口末端设置粪便处理场、
3、污水处理池以及病死鸡焚烧炉等。6.2设施与设备6.2.1场内应有足够的电力供应,并配备应急情况下的电源及矿水供应设备。6.2.2场区入口、生产区入口和鸡舍门口应设有消毒设施,生区入设有更衣消毒室。6.2.3鸡舍为半封闭或全封闭式,舍顶应保温隔热,地面和墙壁耐腐蚀、耐冲刷。6.2.4鸡舍内应配有适于肉鸡平养或笼养的饮水、喂料、光照、清粪、通风换气、湿帘降温等设施与设备。建有储料罐或储料库。6.2.5生产区内应有兽医室和药房。兽医室应配有消毒和诊断常用的设施设备:药房应配有货架、疫苗冷冻(冷藏)等设施设备。6.2.6废弃物处理区应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粪便、污水和病死鸡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粪
4、便储存场所地面应硬化,周围设置围墙,防渗漏、防溢流。6.2.7鸡舍应设置防鼠、防鸟等设施设备。2DB41/T1129-20156.3环境卫生6.3.1场区应卫生整洁,垃圾单独堆放,场内废弃物排放应符合GB18596的要求。6.3.2场区大气环境质量和舍内空气质量应符合NY/T388的要求。7人员与管理制度7.1应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且具有相应资质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7.2定期对生产人员进行技术和制度培训:新招生产人员应经岗前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7.3职工应该持有健康证上岗,每年应对职工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建立职工健康档案。7.4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应严格消毒,更换消毒工作衣、鞋和帽:非生产人员和外
5、米人员不准进入生产区,必须进入时,应经技术场长批准,经淋浴等方式严格消毒,更换消毒的防护服、鞋、帽,并遵守场内的防疫制度。7.5各鸡舍应有专职饲养员,饲养员不应随意串舍:严禁饲养员进入废弃物处理区。7.6场内兽医人员不应对外诊疗禽类疾病:任何人员不得将场外禽类及相关产品带进场内。77应有符合本场实际的人员、培训、生产、防疫、消毒、投入品、设备设施、产品质量、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生物安全和鸡肉质量安全管理体系。7.8应根据相关标准,制定符合本场实际、操作性强的肉鸡养殖技术操作规程。8品种引进8.1引进的雏鸡应来源于具有动物防疫条件许可证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非疫区孵化场或种鸡场
6、,并经产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按家禽产地检疫规程检疫合格。8.2同一栋鸡舍饲养的所有肉鸡,应米源于同一个种鸡场相同批次的雏鸡。8.3引进雏鸡时,运输前应对运输工具进行清洗和消毒。8.4引进雏鸡时应索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复印件、动物检疫合格证和发票。9饲养管理9.1饲养模式9.1.1肉鸡采用平养、笼养和笼平混合养作。地而平养应选择合适的垫料,垫料要求干燥、松软、吸散水好、无霉变。9.1.2采用按场区全进全出或按栋舍全进全出的问养模式。9.2饲养密度依据品种、生理阶段和饲养方式确定适宜的饲养密度。9.3饲喂9.3.1采取定时或自动饲喂,每日清洗或清理饲喂工具。9.3.2保持饲料新鲜,不发生霉变;更换饲料或饲料配方时要渐进进行,避免对鸡群造成应激。9.4饮水9.4.1定期对肉鸡饮用水水质进行监测,水质符合Y5027的要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