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古文字考释与农史之互证——以“■田”为例_孙泽宇.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479783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文字考释与农史之互证——以“■田”为例_孙泽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文字考释与农史之互证——以“■田”为例_孙泽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文字考释与农史之互证——以“■田”为例_孙泽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讨论与争鸣722023年第1期(总第325期)古文字考释与农史之互证*以“田”为例孙泽宇【提 要】金文中“”字出现频率不高,但类似形体在甲骨卜辞中习见。不同书写载体上的字形明显具有继承倾向,然而意义层面却毫无关联。汇集前人考释,通过分析甲骨、铜器铭文字形,可以综合归纳“”字的意义及相关诸字之间的关系。“”字在甲骨卜辞中不当释为“屎”,“田”也非用屎粪灌溉田地,而当释为“播种(谷粒)”;在铜器铭文中“”除前家释为“缵”表“继承义”之外,或还可解为“广播、传播(功绩、功业)”之义。【关键词】田 播种 农史一、出土文献中“”之收录与释义情况(一)甲骨卜辞“”字辞例收录甲骨卜辞中“”字习见,我们对甲骨

2、文合集中所收录辞例进行分类汇总,根据“”字出现的不同语境将卜辞分为五大类,信息如下:类别编号字形辞例+有正/足09480贞翌有正乃坚田09577丁有足。二月+地名09570贞于翌乙丑乙丑允09571翌乙不冓(雨)+田09572庚辰贞翌癸未西单田,受有年十三月09576贞令高有田09578有田呼+31228若以秝呼待定05624龚有尹工09587反雨(二)铜器铭文“”字辞例收录本文依据罗卫东师(2005)在春秋金文构形系统研究中对字形的筛选原则,搜集了吴镇烽(2020)商周金文资料通鉴(光盘版)中严式隶定为“”的形体五例,隶定为“屎”“”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出土文献视野下的商

3、周青铜兵器自名、定名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2021SJZDA095)成果。DOI:10.14014/11-2597/g2.2023.01.041讨论与争鸣 732023年第1期(总第325期)“”等近似形体二十例,总计二十五例,举例如下:字际关系形体器名时期辞例正体左右簋西周中期后段更(形讹或释为“”)乃且(祖)考乍(作)豖(冢)(司)工于(蔡)申仲簋西周晚期(缵)皇且(祖)考虔(夙)夕不(坠)才(在)服异写字逨盘西周晚期(宣王世)逨肇(缵)(朕)皇且(祖)考(服)禹鼎西周晚期(夷王世)命禹(缵)(朕)圣且(祖)考异构字豆闭簋西周中期用(缵)乃且(祖)考事墙盘西周中期前段(恭王世)天子(固

4、)(缵)文武长剌(烈)陈侯因敦战国中期屎(缵)(嗣)(桓)文金文时期仍处于作为文字发展早期阶段,体系仍未完全成熟,因此字形中常见饰笔、羡符情况,且许多部首左右无别(如“休”、)、单复无异(如“月”、)、形近换用(如“伐”、)等。这是我们将确定待讨论形体关系的现实依据,“小”古有“沙”音,这是进一步讨论本问题的基础,逨盘中从尸从食的“”便是以异构字的形式存在于“”字群中。陈侯因敦中的“屎”字的出现便是战国时期文字繁化的结果,何琳仪(2017)认为,战国文字之中也存在大量的繁化现象。所谓“繁化”,一般是指对文字形体的增繁。“繁化”所增加的形体、偏旁、笔画等,对原来的文字来说是多余的增繁同形偏旁,包

5、括重叠形体和重叠偏旁。陈侯因敦中乃由 通过繁化偏旁得到。故“”“”“屎”“”四字本一字。二、“”当释为“播种”之论证前家多认为乃像人遗屎形,细察字形,确乎存其理,但若解为粪屎之屎,则有两点不合常理:首先,释之为屎不合古人避讳之习惯。王凤阳(2011)认为:“屎”在先秦的文献里一般写作“矢”,如左传文公十八年“【襄】仲以君命召惠伯而埋之马矢之中”;庄子人间世:“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蜄(大蚌壳)盛溺(尿)”。“屎”还有个常见的“雅语”,那就是“恶”。称“矢”为“恶”显然出于忌讳。可见对人排泄之物的避讳之称,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多有记载,而作为西周、东周时期册命、歌颂祖先之功德的“国之重器”,将“屎”

6、字刻于其上确实不属雅观之举,与古人书写用语取向有悖。其次,释“”为屎则割断了甲骨与金文意义之间的联系。李守奎(2015)对该问题提出了三点推论,其中第一条:坚持“”与屎尿之“屎”没有直接关系,“尿”从“少(沙)”声,自可以读为纂。这是最简便而谨慎的办法。从字形演变上看,由“”到“屎”十分清晰,如果割断其间联系,“”成了不识字,“屎”也成了不知源头的字,这种简单而谨慎的办法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虽然李先生并未倾向于此说,但该说确乎有其存在道理。因此我们认为,若能在科学证据的基础上找到一种释义方法,既可以符合甲骨卜辞中“田”用法,又可同适用于铜器铭文的释读,将文字之间建立起意义联系,当为释字之不二法。

7、(一)释“”为“播种”之甲骨字形证王文涵(2020)具体研究了甲骨卜辞中具有构形功能的笔画“点”的使用并总结了表义情况,其结论之一便证明了甲骨文中不乏“点”用来表示“米粒”“细小物体”等形。在合 18445、合34592、合10044、合30988等卜辞中均表示米粒之义,故据其研究成果可知,之三点并非人遗之屎,或为谷粒、幼苗之象形也。上文已经论述了金文“”各里同字异体的关系,并证明了“”“”“屎”“”四字本一字,则训诂层面的联系也应十分密切,文献记载如下:讨论与争鸣742023年第1期(总第325期),诸延切,音旃。与饘同。糜也。(集韵)饘,糜也。米部曰。糜,糁也。糁,以米和羹也。(说文解字注

8、食部)(糂)古文糂作糁,以米和羹也。一曰粒也。(说文解字米部)糁谓之涔以米投水中养鱼曰涔以其用米故曰糁。(说文解字注米部)综上所述,“”之义大致为将粒米置于羹内,有【+将米投入某处】之义,故“”等字理应通具有此意。(二)释“”为“播种”之金文字形证豆闭簋中“”字写作,较之其正体多一(廾)部。说文解字廾部:“竦手也从从又。凡廾之属皆从廾。”此部形作二手状,象以手操持某物或用手加工、劳作之形。笔者认为此部或为因本字形体表意不明而增添的标义形旁。何琳仪(2017)指出,在文字原有形符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形符,即所谓“增繁标义偏旁”。在西周金文中,通过增繁与手相关的“廾部”明确字义之例数见不鲜,如量侯簋中

9、“宝”字作、师簋中“执”字作、钟中“扑”字作、应侯视工簋中“扑”字作。因此我们认为豆闭簋中之“廾”正是为明晰其以双手播种之义而增繁的动符。(三)释“”为“播种”之农书所证中国古代农耕方式中,“溲种”或“拌种”的播种方式于此极为相似,据泛胜之书记载,溲种法就是用煮沸的家畜骨和中药附子汁、蚕粪、羊粪等搅和成稠粥,将种子多次放入拌成麦饭状,晒干后播种。这种播种方式能使幼苗健壮,对于抗虫抗旱力,以及产量似有提高的可能。该播种方式确乎有“以米和羹”之义,也对上文对于各词训诂进行了补充佐证。我国古代农书中亦对播种耕土等农事活动有详细记载,北魏 齐民要术卷一种谷第三 中云:凡种谷雨后为佳,遇小雨宜接湿种,遇

10、大雨待薉生苗生如马耳则碹锄稀谷之处锄而补之凢五谷唯小锄为良苗出垄则深锄,锄不猒数周而复始,勿以无草而暂停春苗既浅,阴未覆地,湿锄则地坚苗既出垄,每一经雨白背时辄以铁齿。本则农事方法记录说明古时播种前后需要有充足的雨水灌溉,种入土后苗生,则需要用农具翻土以覆之,恰好证明了甲骨卜辞中有关“不冓(雨)”之例。此外,释为“播种”也与 齐民要术 所载农事活动相互证,“(9480)贞翌有正乃坚田”中“坚田”实为书载“苗出垄则深锄湿锄则地坚苗既出垄,每一经雨白背时辄以铁齿”之事。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卜辞中从人或尸,从小或少的 作为动词可以理解为立人向田中播撒谷粒或俯身栽种植物幼苗,作为名词可指播种、插苗等类似

11、农业活动,或易可指谷粒、幼苗本身。三、结语本文通过对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中“”字的整理与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甲骨文中 字与铜器铭文中 等实为一字。甲骨文中 字隶定为“”,当释为“播种”之义,象人立于垄上以手向田中播撒谷物种子之形,“田”则应释为“播种田地”。铜器铭文中“”字之义顺承字甲骨卜辞之义,表示“广播、传播(功绩、功业)”之义,但有力证据驳前家释其为“缵”表“继承”义,故就目前有限材料,实难妄下论断,姑且并存二说以俟他日。注释本文甲骨卜辞编号取自于郭沫若(1982)甲骨文合集。讨论与争鸣 752023年第1期(总第325期)参考文献丁 度 1983 集韵,北京市中国书店。段玉裁 2015 说文解字注,凤凰出版社。郭沫若 1982 甲骨文合集,中华书局。何琳仪 2017 战国文字通论,上海古籍出版社。贾思勰 2015 齐民要术,中华书局。李守奎 2015“屎”与“徙之古文”考,出土文献第 1 期。罗卫东 2005 春秋金文构形系统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王凤阳 2011 古辞辨,中华书局。王文涵 2020 甲骨文、金文文字构形中“点”的系统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吴镇烽 2020 商周金文资料通鉴(4.0 版本),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许 慎 2013 说文解字,中华书局。(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市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