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辽宁丝绸百科第 1 期(总 183 期)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析彭嘉骐(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摘要】在学生全面培养体系中将“艺术设计”的专业性和“课程思政”的育人性进行融合,并通过教学目标设计、内容体系开发、教学方法运用、教学管理构建等四个方面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路径,从而有效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任务。【关键词】艺术设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3389(2023)01-79-03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一)专业课教师缺乏思政意识艺术设计专业是涵盖视觉传达
2、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艺术设计等多个专业门类的课程,授课教师大多拥有艺术学、设计学的教育和学术背景,通常在课程教学中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建设自身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对于课程思政元素在专业课程中的实施与应用缺乏足够的重视。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设计中没有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在授课过程中没有对思政元素进行系统地梳理和归纳,在教学评价中没有对学生品德修养进行有效地考核。(二)课程思政建设缺乏专业个性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的综合提升既需要体现艺术学科的感性思维,也需要体现工科特征的理性思维。但从目前各高校的研究来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思政
3、建设,大多没有结合学科特点和思维规律,缺乏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专业个性。选取的思政元素通常从其他学科照搬过来,在内容和形式上与艺术设计课程的关联度不高。在授课环节中教师多以照本宣科和填鸭式的授课形式讲解思政案例,教学方式没有尊重艺术学科的感性特征,与课程知识传授存在着明显的脱节。这不仅无法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任务和课程育人的功能,同时还会占用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对于课程的反感。(三)课程思政建设缺乏研究力度学者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思政的研究力度,无论是深度或是广度都远远小于其他学科专业。一是缺乏理论建设研究,部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没有与思政课教师建立长效、稳定的沟通机制,
4、导致课程思政建设一直缺乏理论框架和理论高度。二是缺乏顶层设计和系统框架的研究,特别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课程思政部分的教学目标、课程构建、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内容都没有明晰的导向和定位。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一)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目标设计1.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丰富课程思政内涵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中,应该明确课程思政的教学和育人目标。在学生知识、技能和素养培育目标中将课程思政作为重要推手,助力学生素质的综合提升。在知识传授目标设定中,梳理艺术设计课程中蕴含的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地域品牌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形
5、成课程思政案例,分解到各教学单元;在能力培养目标设计中,将传统哲学、文学、美学蕴含的思政元素融入学生的设计造型能力,学生通过领悟传统文化中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掌握设计的形式法则和审美原理,同时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会运用相关设计软件进行方案设计、创意表现和设计执行;在素养培育目标设定中,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的功能,将价值引领融入目标指向中,找到融入思政育人的切入点,将艺术设计专业所蕴含的爱国情怀、文化自信、生态文明、工匠精神、关注弱势群体等思政元素提炼转化为课程思政中具体化、主题化的教学载体或教学案例,使其充分契合专业教学3。2.深化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专业育人功能深化人才培养目标,应从如下几方面展开
6、:一是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融入课程教学体系中,教育和引导学生深入人民大众,深入消费者,扎根时代与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二是梳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三是引导和培育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提升学生爱80辽宁丝绸百科第 1 期(总 183 期)国情怀和道德修养为目标,提升艺术设计专业的综合育人能力;四是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特点深化学生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为学生毕业以后对接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3.响应高等教育目标,完成立德树人任务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7、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积极响应和配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各项政策,将课程思政作为高等教育目标,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到艺术设计的各个专业课程里面。在国家高等教育目标政策的鞭策下,高校应结合艺术专业特色,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政育人理念融入教育教学目标;二是坚持价值引领,把讲好中国故事作为主题创作来源;三是坚持文化自信,将中国元素符号引入国家形象并走向国际社会。(二)艺术设计专
8、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体系开发1.专业课程体系划分艺术设计类专业涵盖的门类和课程体系较为庞杂,涉及到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与室内设计、产品设计、新媒体与动漫设计、公共艺术与雕塑设计、服装设计等几大类。但是综合所有课程,基本上可以分为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和实践性课程,基础类课程涉及基础理论以及入门阶段的素描、色彩、构成类课程;专业类课程依据专业门类细分,更多与相关软件和特殊技能相结合;实践类课程聚焦于学生的技能实践,包括设计工具的运用熟练程度、设计材料设计工艺的熟悉程度、设计手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等。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做系统梳理,根据属性和特色将同种类型的课程进行归纳整合,为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
9、程打下坚实的基础。2.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构建思政元素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与专业课程进行融合。一是在基础课程中,涉及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入门阶段的专业知识,可考虑与传统文化美学哲学、中国元素、社会公益等内容相结合,寻找与艺术设计专业的结合点,在基础理论的传授过程中厚植爱国情怀、人文知识以及理论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在专业教育课程中,涉及到创意思维、设计表达、软件制作、动手实践等具体环节,可考虑与原创精神相联系的诚实守信和爱岗敬业、与技能相关的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相互融合,深度挖掘提炼艺术设计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三是在实践类课程中,挖掘艺术设计专业动手实践中所蕴含的思
10、政教育元素,在实践环节中注重劳动教育、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3.第二课堂内容体系构建一是增强理论素养,为学生提供传统文化、思想教育、国家政策等方面的书籍介绍,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累积性的阅读;二是引入设计实践项目,学生通过实践项目将课堂学习拓展到课堂之外,并将与课程相关的校园文化推广、校园景观设计和雕塑设计、校园视频设计制作、社团活动广告设计等各类设计实践结合起来,让课程思政在实践中潜移默化;三是参加政府和各类协会机构举办的设计大赛,让第二课堂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三)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方法运用1.实施混合式教
11、学方式积极实施“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互联网的关系较密切,多门课程就是以互联网及其相关载体为设计对象,如动态广告设计、微视频设计、交互设计等课程。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推动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方式进行变革,课程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不再依赖教师的日常教案、课件、讲义等线下资源,而是通过国家级和省级等各类资源库平台进行线上教学。课程思政教学将改变传统式、机械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逐渐与知识点结合起来,借助资源库资源富集的优势,将课程思政文本性的知识案例转化成视频、交互、动态以及虚拟仿真案例,结合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动态交互和虚拟现实技术让思政元素“走”入现实。多
12、样化的类型资源将会提升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的体验感和舒适度,增强课程思政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完善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契合度。2.建立课程思政在线资源库艺术设计专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色,建立与专业相匹配、相契合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资源库的案例首先基于专业课程,满足艺术设计专业的艺术思想和实践精神,同时具备一定的感染性和育人功能。通过课程思政线上资源库,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一是利用艺术设计类优质成熟的线上平台,收集和整理革命纪念馆、非遗传承和乡村振兴、各类公益平台等数字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推进优质教学资源与学生在线上平台共享共用;二是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建设思政教学资源库。(四)艺术设计专业“
13、课程思政”教学管理的构建1.提升课堂环节的教学管理在课堂教学环节管理中应做到如下几点:一是将思政元素融入理论环节的教学管理。根据课程内容合理设置教学规模,注重专业内容和思政元素之间的量化比例以及两者的衔接问题,严格落实课程思政的教学时间以及学生的留白思考时间。二是将思政元素融入实践环节的教学管理。三是专题环节的教学管理,将当下时政热点作为专题,探寻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上接第 46 页)立的形容词为一组。例如“幼稚的-成熟的”,采用 7 级量表,“-3”代表非常幼稚,“-2”代表比较幼稚,“-1”代表一般幼稚,“0”代表既不幼稚也不成熟,“1”代表一般成熟,“2”代表比较成熟,“3”代表非常
14、成熟。2.2问卷数据分析2.2.1因子分析结果本次调查问卷,共得 110 份被调查对象对 9 款 T 恤的感性形容词的得分。首先整理数据得到 8 对感性形容词的平均值,其次运用平均值进行可靠性分析和因子分析。为保证评价收集数据的真实性,在 SPSS 中进行统计分析,克隆巴赫 Alpha 检验结果为 0.652,说明本次试验调查具有可靠性。同时对形容词的均值进行因子分析适宜性检验,KMO 检验结果为 0.631,说明本试验调查题项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符合因子分析要求。2.2.2旋转成分矩阵分析旋转成分矩阵能够更加明确各因子组成成分,从下方表 3 中可以看到,第 1 个因子在“平淡的-浪漫的、普通
15、的-新颖的、单调的-多变的”这 3 个指标上具有较大的载荷系数,说明第 1 个主因子综合反映了这几个方面的变化。根据指标内容,可将因子 1 总结概括为“风格因子”;第 2 个因子在“不想购买的-想购买的、细腻的-粗糙的、厚重的-轻盈的”这 3 个指标上具有较大的载荷系数,说明第 2 个主因子综合反映了这几个方面的变化,根据指标内容,将因子 2 总结概括为“材质因子”;第 3个因子在“精致的-大气的、幼稚的-成熟的”这 2 个指标上具有较大的载荷系数,说明第 3 个主因子综合放映了这几个方面的变化,根据指标内容,将因子 3 总结概况为“气质因子”1。由此可得,面料三要素色彩、图案、肌理可用风格、
16、材质和气质 3 个因子进行描述。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色彩、图案、肌理对于消费者是否购买某种产品具有较大影响。从概括的 3 个因子中可知面料肌理是三要素中较重要的因素,色彩与图案为次。带有面料三要素的服装整体对于消费者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整体风格倾向于浪漫、新颖、多变或平淡、普通、单调;二、消费者对于服装材质所表现出来的细腻感和轻盈感或者粗糙感和厚重感更加敏锐;三、服装整体呈现大气、成熟或者精致、幼稚会更加吸引消费者的视线。3结论综上所述,面料三要素色彩、图案、肌理是影响消费者是否购买服装的重要细节因素,通过 9 款 T 恤和 8对形容词对的评价测试可知:风格、材质、气质三个因子是影响面料三要素最重要的因素。设计师在设计服装色彩、图案、肌理时可以从风格、材质、气质三方面出发,设计出符合消费者心理需求的服装。通信作者:穆红参考文献1张林情,顾朝晖.不同领型男式衬衫的感性评价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8,32(04):377-383.表 3旋转后的成分矩阵.551.969-.069-.294-.284.821-.005.857成分123不想购买的-想购买平淡的-浪漫的精致的-大气的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