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6-创业实践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 年 1 月第 1 期高职院校“双向互融”“专创融合”的路径研究李姿蓉(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3)摘要:该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难以适应“专创融合”发展需求、专业教育鲜少能与产业创新趋势紧密对接、缺乏培育平台及长效机制的“两张皮”困境,剖析原因,并以所在高校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进行了实践探索,提出划分素质养成阶段、纵向开发阶段性教学资源、横向优化实践平台、构建“专创融合”长效机制等“双向互融”“专创融合”路径。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向互融;创新创业;“专创融合”;市政专业;路径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
2、A 文章编号:2096-5206(2023)01(a)-0186-04Research on the Path Integration of Two-Way Mutual Integ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LI Zirong(Guangxi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Nanning Guangxi,530003,China)Abstract:Aim at the current dilemma tha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
3、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integration reform、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rarely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trend、the lack of cultivation platform and long-term mechanism,this article analyze the reasons,and take the university municipal engineering techn
4、ology major as an example of practical exploration,propose two-way mutual integration special innovation and integration path,such as dividing the stage of quality development、exploiting the teaching resources vertical、optimizing the practice platform horizontally,and building the long-term mechanis
5、m of special innovation and integration.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wo-way mutual integration;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Integr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Municip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major;Path课题来源:2021 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双向互融”视阈
6、下高职三阶专创融合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GXGZJG2021B049)。作者简介:李姿蓉(1983-),女,广西北流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电子邮箱:。业本领,更应具有洞察社会及行业需求的敏锐意识与适应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是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必要条件,“专创融合”成为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探索的重要趋势。1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困境及原因分析与专业相剥离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不利于充分发挥师生专业特长与积极能动性,更容易导致闭门造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由政府、行业企业、校内教学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子系统组成,同时存在信息、技术、人才、资金等流
7、通的开放特征,具有专业鲜明特色的高职院校尤为如此。只有通过“专创融合”,才能充分发挥专业教育能动性,有效整合政府、行业企业、校内教学等资源,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使之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经调研发现,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专创融合”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创新创业教育基本只停留在上课、比赛、开设创业园,同时相关课程未能解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适应国家发展需求、履行高校育人职责、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必然选择。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培育创新型人才是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
8、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求。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 9 项改革任务和 30 项具体措施,从此高校开始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与深化改革新时期。2019 年,教育部印发 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对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特色人才提出要求,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成为高职院校的职责。为适应经济转型与发展需要,社会需要更多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大学生不仅应具备过硬的专-187-创业实践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 年 1 月第 1 期决“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的问题;创新创业大赛也未能解决“谁组织”“谁参加谁指导”“项目从
9、哪里来”“如何选拔与培育”等问题;创业园更多流于放养式管理,且多为往届毕业生进驻,在校生参与程度较小。与之对应,学校的专业教育自成体系,主要通过“理论课”“实训课”“实习就业”等形式落实,很少能有意识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及任务(如图 1 所示)。1.1 创新创业教育难以适应“专创融合”发展需求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存在课程目标定位不精准的问题。由于理念滞后及体制制约等因素,高校普遍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功利性倾向,容易出现重知识灌输而轻精神培育、简单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效果等同于完成就业指导课、在创新创业竞赛中取得名次等情况,或错误地将创新等同于发明创造,进而引发师生畏难情绪,限制了创新
10、思维培养与创意的提出,偏离教育初衷。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无法满足“专创融合”教学要求。部分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 大学生就业指导 与创新理论知识宣传的简单叠加,且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大多由来自学校学工处、思政部的教师兼课完成,熟悉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不多,易导致课程理论性太强,内容以政策解读、信息发布、职场应聘技巧、简历制作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不符合学生成才规律,最终影响教学效果。1.2 专业教育未能与产业创新趋势紧密对接专业教育师资与社会需求脱节。当前部分高职院校都存在教师到企业一线锻炼不够、应届毕业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等问题,教师在学校不了解产业前沿趋势,学生在学校难以
11、学到前沿知识,对促进专业、产业发展十分不利,更难以与相关产业最前沿的需求接轨。人才培养模式未能适应“专创融合”改革需求。当前部分高校的“专创融合”教育改革大多停留在文件传达与会议号召层面,较少能真正从人才培养方案的源头进行改革,致使教学过程中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各行其是,创新创业教育仅停留在该课程开课所在学期以及每年创新创业大赛阶段,“专创融合”深度、广度不够,也未能拓展至整个大学生涯。1.3“专创融合”缺乏培育平台及长效机制除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创新创业选题专业特色不明显之外,学生在意识与能力养成过程中也缺乏实践平台。校内现有的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大多以往届毕业生入驻为主,且
12、缺乏过程性指导,对在校生培养意义不大。学校成立的创业协会通常以服务就业工作为主,项目式创业模拟实践太少,每年选拔“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也处于突击海选、匆忙组队备赛状态。缺乏校内外资源整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不能实现有机融合,激励与保障制度缺失等因素都极大程度上制约了“专创融合”长效机制的形成,致使创新创业教育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最终影响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真正提升。2 构建“双向互融”“专创融合”路径的思考通过划分素质养成阶段、纵向开发阶段性教学资源、横向优化实践平台、构建长效机制等方式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双向互融”的“专创融合”路径,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思路。2.1 划分素质养
13、成阶段创新创业教育讲究知行结合,学生在受教育之后必须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才算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教育教学规律,要将意识、觉悟与学到的理论知识提升成能力,中间还需要经过一个实践感知、试错的阶段。由此可见,创新创业教育逻辑应该是“创新创业意识培育-实践感知-创新创业能力养成”。而高职学生学制为 3 年,专业教育基本按“理论课-实训课-实习就业”三个阶段进行,因此“专创融合”教育教学可以结合上述规律进行三阶划分。2.2 纵向开发阶段性教学资源“专创融合”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课堂教学的转型,即教什么和学什么,怎么教和怎么学1。在专业教育层面,高职院校应结合专业特征,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计方
14、面对课程进行重构,在顶层设计上就将创新创业教育列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并主动将行业前沿及产业需求内容融入专业教学,吸引学生在素质养成的第一阶段就从专业教育中领略创新魅力,培养学生引领行业创新改革的责任感;在素质养成的第二阶段,则重点通过还原企业真实场景、真实项目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完成实训或实践任务,增强参与感与体验感;到素质养成的第三阶段,则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园等途径为学生提供实践探索、试错平台。如市政专业中,通过呈现当前市政道路排水效果不好、高速公路路面易沉降以及防滑效果差等问题,激发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场景找寻专业意义及专业兴趣,鼓励学生在建筑材料、道路设计等方
15、面做出创新性探索,以此为导向对力学、建筑材料、路面设计等课程进行倒推与系统重构,并通过课程实训、教师指导专业技术研发、参与校企合作相关项目等形式,使学生从理论、感知、实践等方面循序渐进地参与到专业学习中。图 1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两张皮”现象-188-创业实践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 年 1 月第 1 期在创新创业教育层面,在素质养成的第一阶段,高校应当结合不同专业,开发以专业知识为支撑的创新创业教育,条件允许的专业可以在完成创新创业通识课基础上,在素质养成的第二阶段开发具备专业特色的“专创融合”课程,如市政专业环保材料研发、建筑材料营销等。鼓励师生合作研发专业技术,在专业背景
16、下开展模拟创业、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等活动。支持学生,尤其是真正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在素质养成的第三阶段接受“精准化、精英化”教育,即实习阶段寻找技术创新或创业灵感,依托学校创新创业园、校企合作平台等基地孵化实体项目,进行创新创业实践。2.3 横向优化实践平台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校内师生、校外政企”模式优化实践平台。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等为学生专业创新、技术研发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通过当地政府支持、优秀校友及在校师生优势资源等“引企入校”,或结合专业需求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使“校中厂”及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成为学生系统、全面接触生产、销售及管理真实场景的场所。2.4 构建“专创融合”长效机制高职院校应当始终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及学生满意度调研为手段,来检验教学成果与质量,进而在重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对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引进、培养、考核等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进行诊断与改进。通过完善业绩考核、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人事制度,以及实验室管理、财务制度等保障措施,为“专创融合”长效运行奠定基础。3 以市政专业为例的实践探索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市政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