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贵州西江苗寨旅游发展研究回顾及展望_邹银.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493902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西江苗寨旅游发展研究回顾及展望_邹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贵州西江苗寨旅游发展研究回顾及展望_邹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贵州西江苗寨旅游发展研究回顾及展望_邹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乡村旅游-136-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2 年第 33 卷第 23 期(总第 547 期)西江苗寨隶属于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主要包括羊排片区(也东和羊排)、东引片区(也通和东引)、南贵片区(南贵和养蒿)、平寨(平寨和欧噶)共8个自然村寨,即4个片区。截至2020年底,该区域本地居民共1 319户(5 102人),其中苗族占比99.5%,为典型的民族旅游村寨,拥有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被誉为“中国苗族文化艺术馆”。早在1982年,西江苗寨就凭借其苗族文化资源优势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为民族风情旅游景点。此后的近30年间,一直处于村民自主经营阶段,直到2008年,在政府将其作为“核心力量”的导向下成功逆

2、转。因此,西江苗寨成为旅游发展研究、特别是乡村旅游研究以及民族村寨旅游研究的典型案例地,而研究成果丰富。1 西江苗寨旅游发展研究文献特征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通过对主题为“西江苗寨旅游”或“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或“千户苗寨旅游”的有关文献进行高级检索,时间限定为2012年1月2022年5月,检索日期为2022年5月28日,得到符合条件的文献310篇。为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剔除新闻报道、会议征稿以及明显与主题无关的文献,最终得到173篇有效文献。对文献统计,发现关于西江苗寨旅游发展的研究在波动中保持平稳,各年度论文发表数量见图1。发文量/篇图 1各年度论文发表数量2 西江苗寨旅游发展研究

3、进展2.1“西江模式”及经营管理研究西江苗寨自2008年旅游开发以来,外生性的制度嵌入 1使其形成了一套为其他民族旅游地提供“做法”和“经验”的运行体系“西江模式”。在成功经验的助力下,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民族村寨旅游地社会治理格局。但“西江模式”下的旅游发展也存在一些“迷津”,学者们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探索。吴亚平等 2从制度安排的视角出发,借由核心力量导向的差异,反映出当地政府“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运行体制,在旅游发展中当地居民权益会被侵吞,容易触发矛盾。刘俊 3从法制维度,通过分析在西江模式运行过程中所凸显的法制问题,认为旅游规划固然要重视经济的发展,但依法而行更是其中应然命题。李胜杰

4、 4从社会伦理视角,关注西江苗寨发展乡村旅游业在生活环境以及文化方面带来的影响。吴学成等 5基于游客感知视角,以满意度和期望值来测评西江苗寨的旅游服务质量,结果表明两者差异较大,其旅游服务质量水平较低。对于西江苗寨旅游发展的未来“可能出路”,以民族文化、社会效益、法制保障的良性互动作为价值归宿 3,文化上倡导重构传统文化再认同 6、提升民族文化传承人待遇 3;经济上建立统一分配机制、扩展内部发展机会 7;管理上引入第三方监督力量 3、平衡各方利益 8;制度上建立健全“住改商”规模许可制度 9、提升村民法制话语权 3。可见,“西江模式”也存在缺陷,应根据旅游发展态势和国家政策方针不断进行调试与优

5、化,敢于对“西江模式”提出质疑。2.2 西江苗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西江苗寨是苗族文化资源的“富饶之地”,成为学者们研究苗族历史与文化的“首选之地”6,并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梁子茵等 10关注传统饮食文化,认为饮食仪式是透视当地文化深层次特征要贵州西江苗寨旅游发展研究回顾及展望邹银(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500)摘要回顾了20122022年西江苗寨旅游发展近10年来的研究成果,发现西江苗寨旅游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江模式”及经营管理、文化保护与发展、旅游扶贫与生计、社区参与、空间结构及演化等方面,其中,对“西江模式”及经营管理、文化保护与发展两个主题的研究比较系统和成熟。但在转型升级研究

6、、旅游增权研究、旅游感知研究、生态环境研究、贫富差距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应予加强探讨,为后续西江苗寨旅游乃至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关键词 西江苗寨;旅游发展;研究回顾;研究展望 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22-07-18 作者简介 邹 银(1997),女,贵州毕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旅游产业发展。乡村旅游-137-素的窗户;杨昌国等 11关注服饰文化,认为其凝结着西江族人的族群记忆与民族信仰,产生于人类生理上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以及社会结构规则的创造,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表征。李宁阳等 12关注婚恋文化,发现西江苗族在西江的传统婚

7、姻文化结构中,实行严厉的“宗族外婚民族内婚”制度。此外,建筑文化 13和制度文化 14等民族文化也受到了学者的关注。旅游发展使得文化成为一种“资本”,使其“原真性”丧失,具体表现为节日符号开发的异化与传统禁忌约束力的削弱 15、婚礼仪式的简化 12等正在进行“状态”,从而加重了苗族传统文化认同和传承的危机 6,消怠游客与居民旅游支持行为意向 16,17。学者们将其归结于文化主体的主动调试 12、现代性力量的冲击 12等缘由,主张通过开展居民文化培训 18、提供游客文化体验活动 19、集约经营 16等路径推动苗族文化可持续发展及高质量发展。总之,该主题研究比较系统和成熟,但还在一些方面存在提升的

8、空间。如旅游产品的设计、民族文化深度体验活动(苗语、芦笙舞、酿酒等民族文化的教学体验)对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效应。2.3 西江苗寨旅游扶贫与生计研究发展旅游是贫困地区消除贫困的重要途径 17。西江苗寨自2008年全面发展旅游以来,居民收入来源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017年人均年收入达到了22 100元,户均约为86 190元,绝大部分村民实现了脱贫致富 20,同时,西江苗寨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21,总体看来旅游开发效应明显。但随着旅游发展生命周期的动态演变,村寨居民空间区位、资源禀赋、分配政策等因素 7以及空间规划片区功能差异 22导致贫富差距过大,成为缓解相对贫

9、困最大的阻碍。学界敏感于这种贫富差距的情形,积极寻求解决路径。有学者发现“加大羊排和东引片区的开发力度”的空间拓展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既为游客营造了良好的旅游体验环境,进一步增强了西江旅游吸引力,又缩小了内部发展差距,缓解了矛盾 23。相反,从长远角度来看,这种空间拓展的做法会加速西江苗寨核心旅游吸引资源环境的破坏,并强化旅游经营行为的“公地悲剧”,使其最终演变成为一个民宿集群地而丧失旅游吸引力 9。西江苗寨贫富差距的关键在于发展机会的缺失,对于扩展机会的发展有利于解决相对贫困 7。其旅游发展目前处于成熟阶段,村寨内部贫富差距将出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亟待转变旅游扶贫的路径,而“旅游益贫发展模式”

10、21能很好地解决此问题。旅游发展的过程就是当地居民旅游生计方式变迁的过程,西江苗寨由单一的“传统农耕”转向“农耕+旅游”复合的生计模式 24,但此模式表现出典型的“空间差异”,且在生计态度变迁和生计能力变迁上也呈现出差异。空间区位、资本等主观和客观因素 7影响着当地居民生计策略的选择,但人们生存意愿的改变才是影响生计方式的根本原因 25。可见,该主题研究应重点关注苗寨内部相对贫困的状况,可组建农副产品收购、苗族特色手工艺品等形式的产业供应链帮助弱势群体增加收入。2.4 西江苗寨社区参与相关研究旅游决策和收益分配是社区参与的两个主要方面,贺银花 25从村民权益的视角调查发现,相较于西江苗寨的旅游

11、资源具备的旅游吸引价值,当地村民从旅游开发中获取的经济效益存在漏损情况。胡莹 26指出在西江苗寨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下,政府掌握着各种资源、机会和权力,而村委会因利益关系在旅游发展中也明显转化为当地政府的代言人,居民实力与政府实力明显不对等。而针对这种社区参与不足带来的影响,蔡克信 27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西江苗寨横向相对剥夺者类型居民广泛存在,尤其是羊排片区和东引片区的居民,是主要的横向相对剥夺感群体。祝霞 28以社区居民自身为出发点,认为在教育、社区自治、社区依恋等方面存在缺陷下导致社区收益差距大、当地居民就业比例和层次低等一系列社区边缘化现象。而如何保障社区参与,张云舟 29认为管理者应当充分

12、采取各种方式调动居民积极性,因为居民参与是西江苗寨文化保护的内在动力,起着推动和带动作用。李芳 30在探究“阿浓苗家”的成长历程中发现,对社区精英的培育,可提高社区参与的质量。但如何破解社区参与的阻碍,实现旅游增权,特别是社区层面的增权,杜绝“住改商”制度性机会主义 9、二元权力主体对利益的垄断 3等现象,充分保障居民不仅具备旅游管理与决策“成员资格”,并在程序上真正参与其中,仍值得深入探讨。2.5 西江苗寨空间结构及演化研究西江苗寨在旅游嵌入下成为了一个生产生活空间与旅游空间二元一体的复合空间,其空间结构特征与变迁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对于西江苗寨文化空间结构的特征及变化,居民对于传统手工艺文

13、化、歌舞文化、民族风俗等的感知白水河两侧最弱 31。而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居民建筑内部“空间”以及存放圣鼓“空间”发生了置换 32。社会空间结构的特征及变化具体表现为:社会空间形态上呈现出“多翼溢出-轴间填充-主翼扩张”的特征 33,社会空间功能上呈现出典型的异质化、混杂化趋势,而从主体的视角出发,西江苗寨从生活自居型空间演变为政府、企业、居民及游客等“多元势力”协商与博弈的空间 33。另外,村寨不同地理位置的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经济空间存在分异现邹银:贵州西江苗寨旅游发展研究回顾及展望乡村旅游-138-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2 年第 33 卷第 23 期(总第 547 期)象:靠近某些“点”(观

14、景台)或“线”(观光线或步道)的居民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分享到更多的旅游利益,而其他人群体则相反 34,呈现出非均衡性。而这些空间演化的机理与逻辑在于物质空间资源被主体的占有与生产以及客体对异质文化的诉求 33,遵循资本-权力和供给-消费的实践逻辑 35。对于空间结构及变化的影响,一方面是有利于西江苗寨的转型发展、内生发展以及内部帮扶的联结 34;另一方面是消极效应,会触发组织冲突 22、多群体冲突 36、相对剥夺感等包括景区-社区和社区内部两个层面的空间冲突以及空间不正义问题 9。因此,西江苗寨的空间优化布局值得重视。3 西江苗寨旅游发展研究特点及展望3.1 研究特点西江苗寨作为民族村寨

15、旅游发展的“典范”,受到了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呈现出以下特点:(1)从研究内容来看,西江苗寨旅游发展研究内容丰富,一些研究还紧跟“互联网+”、老龄化背景、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时代背景,更新和充盈了相关研究内容;(2)从研究方法来看,包括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空间分析法等定性和定量方法都有涉及,但还是以质性研究为主,量化研究为辅;(3)从研究范式来看,对于西江苗寨的旅游发展研究以效应-模式-策略为主线进行研究;(4)从研究尺度来看,相对宏观的三生空间、聚落空间、旅游利益相关者到相对微观的建筑(家)空间、边缘群体、民族文化传承人、村寨精英都有涉及,尺度较为宽泛且

16、深入。3.2 研究展望3.2.1 转型升级研究对于西江苗寨的经营管理和发展模式,众多学者都进行了系统地探索,但对西江苗寨的转型升级研究关注度不够,特别是在国家“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以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的背景下,是未来研究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3.2.2 旅游增权研究在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下,西江苗寨的传统自治组织权力被弱化,社区层面以及村民个人对于景区管理与决策较少参与其中。针对这一现状,如何进行旅游增权,扩大村民参与,对于实现和谐共治有重大意义。3.2.3 旅游感知研究旅游感知比较直观地传达了游客及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有助于对景区进行有效管理。但有关西江苗寨旅游感知的文章鲜见,尤其是基于游客感知视角的研究显然不足。3.2.4 生态环境研究旅游发展为西江苗寨带来多重效应,其中也包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为过度开发带来的滑坡、泥石流等环境问题。但对已有研究未涉及有关村寨旅游环境承载力、旅游恢复力等有关生态方面的研究,显然,生态文明背景下这一空白亟须弥补。3.2.5 贫富差距研究空间发展不均衡是西江苗寨旅游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虽然已有研究也针对这一严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