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基于“金课”建设的地质灾害...理工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_孟凡超.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498251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金课”建设的地质灾害...理工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_孟凡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金课”建设的地质灾害...理工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_孟凡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于“金课”建设的地质灾害...理工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_孟凡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Science&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0引言新时代背景下,高等学校的教育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地位,强调立德树人成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基于此,按教育部和河北省教育厅相关精神,以防灾减灾救灾高等教育为主的防灾科技学院实施了“金课 50 行动计划”项目,实现“金课”开课全覆盖,任课教师全覆盖,“金课”要素全覆盖,持续提高“金课”率,逐步消灭“水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课程组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强课程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课程主要以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塌陷等地质灾害为对象,研究其治理工程设计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及治

2、理措施。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其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频发,给社会和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国家愈发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但由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专业性及复杂性,各相关单位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为此,高等学校的相关专业开设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类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立足于本校应用型本科的发展定位,紧扣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遵循金课建设的“两性一度”标准,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优化考核体系,深化教学改革与创新。1创新理念及思路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了“教为主、学为次;师为重、生为轻”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的局限主要体现为教师

3、讲教材、学生学教材、考试考教材,很难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的课程特点和传统教学方式客观上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如何摆脱课堂教学学科教育方式的制约,实现灌输课堂向对话课堂转变、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转变、重教轻学向教主于学转变,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转变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成为本课程教学的又一大难题。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课程教学树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专业培养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22.30.31基于“金课”建设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孟凡超李巨文(防灾科技学院

4、,河北 三河065201)【摘要】遵 循 金课 建设的“两 性一 度”标 准,立 足 行业 和 工 程 需 求,对 地 质灾 害 治理 工 程 设 计 课 程 教 学 进 行 了 以 下几 点 创 新 改 革:(1)丰 富 和 拓 展 课 程 资 源,建 设 工 程 案 例 库、试 题 库;(2)开 展 课 程 思 政 建 设,将 思 政 教 育 与 专 业 教 育有”资 机 融 合,切 实 发 挥 课 程 育 人 功 能;(3)合 理 运 用 现 代 信 息 技 术 手 段,充 分 发 挥 雨 课 堂 等 智 慧 教 学 平 台 的 功 能,以案 例 教 学 为主 结 合 启发 式、互 动式

5、、探 究式 等 多种 方 法,开展了 线 上、线 下 混 合式 教 学。【关 键词】金 课 建设;课程思 政;雨 课堂;混 合式 教 学;地质 灾 害 治 理工 程设 计基金 项 目:防灾科 技 学院 教育研 究与 教 学改 革 项 目(JY2020B05);2020教 育部第 二 批新工 科研究 与 实 践项目(E-ZYJG20200212);2019-2020河北 省 高等 教 育 教学 改 革 研 究 与实 践 项 目(2019GJJG473)。作者简 介:孟 凡 超,博士,副 教 授,硕士 生 导师,研 究方 向 为 地 质 工 程教 研工作。科学课堂107科技视界Science&Te

6、chnology Vision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准绳,以“两性一度”为课程建设标准,在课程教学层面开展以下工作:(1)开展反向教学设计,首先确定课程目标,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设计;按设计实施课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对照学习效果对教学过程进行适当调整;授课结束后,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素质能力进行评价总结,进而对教学内容、授课方式等进行持续改进,具体操作流程见图 1 所示。图1教学设计与改进模型(2)通过优化教学目标、创新教学内容、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和优化评价考核体系,遵循“两性一度”标准,熔铸课程高阶性、突出创新性、提升挑战度,最终使学生达成高级认知的成果

7、目标,具体见图 2 所示。图2创新理念及成果目标(3)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授课过程中的应用,本课程基于“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指引目标,使学生从初级认知到高级认知的目标逐步得以实现。3创新方法及途径3.1聚焦课程思政,致力立德树人立足于学校应用型本科的发展定位,遵循以地震地质灾害防治为专业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课程内容中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内容供给,以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课程思政建设模型见图 3 所示。

8、图3课程思政建设模型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主要包括:(1)课程内容中涉及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不光要以其学科基础分析其技术知识,还要从强调国家工程建设的迫切感和历史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等方面使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中的地位作用,以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为引导,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国家情怀和使命担当。(2)结合传授知识,进一步介绍国内外科学家们在地质工程学科发展中取得的理论成就和宏伟的工程实践,弘扬科学家们的奉献精神、大国工匠精神、求实精神、创新精神,从而影响和感染学生的心灵。(3)挖掘地质灾害设计涉及的科学技术在人与自然关系中扮演的角色和责任,分析评价解

9、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方案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并以实践中出现的工程事故为反面教材,增强学生法治意识、安全意识、规则意识的培养。(4)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增强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3.2优化教学内容,体现课程高阶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围绕课程目标进行重构,不再拘泥于参考教材固有的内容。科学课堂108Science&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在教学大纲中进一步明确了课程的难点、重点及素质和能力要求。对教学内容不断优化和更新,对知识点进行认真梳理,将最新工程案例、国内外学科前沿知识和新规范引入教学内容,对部分繁复的理论推导进行了简化,重新制作

10、了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 PPT 教学课件。结合工程复杂问题,设计形成了从基础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向复杂岩体工程问题过渡的递进式实验类型;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反哺教学,融入国内外学科前沿知识和学科交叉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拓展延伸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岩土工程问题的高级思维,突出课程高阶性。3.3改进教学模式,提高课程创新性充分发挥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以“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为基础,在线下的理论课教学中,课堂讲授采用直播形式,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和探究式等多种方法。同时将课程中较易的知识点由教师提前录

11、制讲课视频,连同辅导材料上传至线上,学生在平台中完成自主学习。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除在课堂中讲授外,同时在课上及课下以不同形式展开讨论,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实践的能力。在实践教学方面,根据课程的性质设置了基础试验、综合试验、创新试验。通过基础性试验使学生掌握地质灾害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拓展综合性试验,完成知识的点、线、面的串联,最后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型试验,并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落脚点,全程负责和参与项目的实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通过开展实践创新训练提高课程创新性。3.4创新考核模式,提高课程挑战度借助雨课堂智慧教学手段,全程采集和量化分析学生的学习投入和学习成果,

12、辅助判断教学效果,实现动态调整和精准施教。以课程的达成度为最终目标,制定考核内容、评价方式及评分标准。过程考核形式多样(课前预习,课堂表现,课后复习、单元测试及作业、期中测试、试验等环节),期末考试题型多样,除常见的填空简答题以外,增加了分析讨论题,学生需结合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考察了学生综合素质。课程评价考核融合了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将线上与线下、理论和实践有机衔接起来,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全覆盖,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课程考核方式及内容相对更加全面、客观和科学,提高了课程挑战度。4结语以金课建设的“两性一度”为标准,紧紧围绕社会需求和 OBE 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专业培养目标

13、和毕业要求为准绳,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与手段、资源建设、评价考核以及“课程思政”教育等方面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课程进行了全面反思和改革,对促进工程教育认证和“新工科”专业改革实践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然而课程的创新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后还应在以下方面对进行持续不断的深化改革与完善:(1)丰富线上资源,建设符合线上学习规律和特点的学习素材,包括语音课件、微视频、短视频等;(2)基于雨课堂的智慧教学模式,进一步挖掘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开展探究式自主学习;(3)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建设,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深化校企培养模式,增加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和机会。【参考文献】1

14、郑璞,陈鹏程,吴丹.新工科”背景下的专业选修课程有机酸工艺学教改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2):137-138.2吴珺华.“互联网+”背景下交通工程专业土力学教改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51):193-195.3沈扬,吴佳伟,芮笑曦.基于“金课”建设的河海大学土力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践与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20,29(1):24-30.4李为腾,吴燕开,王来,等.以兴趣激发为着力点的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20,29(4):87-94.5朱立军,杨中秋,李漫红,等.新工科背景下程序设计竞赛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高教学刊,2021(3):96-99.6李琴,曾万勇.“金课”建设中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探索J.科教导刊,2021(23):10-12.科学课堂1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