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高考备考最受欢迎的纠错笔记化学篇doc高中化学.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498545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高考备考最受欢迎的纠错笔记化学篇doc高中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高考备考最受欢迎的纠错笔记化学篇doc高中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高考备考最受欢迎的纠错笔记化学篇doc高中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高考备考最受欢迎的纠错笔记化学篇doc高中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高考备考最受欢迎的纠错笔记:化学篇易错点1 无视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易错分析:在复习原子结构的有关概念时,一定要区别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等概念,如易无视相对原子质量是根据同位素的质量数计算得出,相对原子质量与质量数不同,不能用相对原子质量代替质量数计算质子数或中子数。还有要区分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等概念。在讨论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时,要分清对象是原子、还是阳离子还是阴离子,防止因不看对象而出现错误。易错点2 无视概念形成过程导致理解概念错误易错分析:在复习过程中有些同学易混淆胶体与胶粒概念,误认为所有的胶体都能吸附离子,形成带电荷的胶粒。实际上,蛋白质、淀粉等有机大分子溶于水后形成的

2、胶体不能形成带电荷的微粒,也不能发生电泳现象,原因是溶液中没有阳离子或阴离子(除水电离的微量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外)。再者蛋白质胶体在重金属盐溶液中发生变性,在一些金属盐溶液中由于其溶解度的降低发生盐析。易错点3 无视物质成分与概念的关系易错分析:如纯洁物的原始概念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开展概念是“组成固定的物质,扩展了纯洁物的范围,如结晶水合物的组成固定。从同分异构体角度考虑,分子式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纯洁物,因此学习概念时要理解根本概念的开展过程,用开展的观点看概念的内涵。中学常见的“水有重水、盐水、卤水、王水(浓盐酸、浓硝酸以体积之比为31混合,浓度不确定,组成不确定)溴水、氨水和氯水等。

3、易错点4 混合物质组成的几种表达方法易错分析:复习物质组成的表达式,如分子式、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等,一要采用比较法找差异,如有机物结构式与无机物结构式差异,如无机物氮分子的结构式不是结构简式。二要掌握一些特殊例子,如书写次氯酸的结构式或电子式时氧原子应该在中间,而不是氯原子在中间。易错点5 热化学根本概念与热化学方程式不能融合易错分析: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以下四点:(1)看是否为表示“燃烧热、中和热等概念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限制可燃物为1 mol,产物为稳定氧化物,也就是燃烧热对产物状态的限制。(2)化学计量数与燃烧热成正比例关系。(3)一般省略化学反响条

4、件。(4)化学计量数特指“物质的量,可以时分数。易错点6 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考虑产物之间的反响易错分析:从解题速度角度考虑,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时,可以“四看:一看产物是否正确;二看电荷是否守恒;三看拆分是否合理;四看是否符合题目限制的条件。从解题思维的深度考虑,用联系氧化复原反响、复分解反响等化学原理来综合判断产物的成分。中学典型反响:低价态铁的化合物(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与硝酸反响;铁单质与硝酸反响;+3铁的化合物与复原性酸如碘化氢溶液的反响等。易错点7 无视混合物别离时对反响顺序的限制易错分析:混合物的别离和提纯对化学反响原理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反响要快、参加的过量试剂确保把杂质除尽

5、、选择的试剂既不能引入新杂质又要易除去。易错点8 计算反响热时无视晶体的结构易错分析:计算反响热时容易无视晶体的结构,中学常计算共价键的原子晶体:1 mol金刚石含2 mol 碳碳键,1 mol二氧化硅含4 mol硅氧键。分子晶体:1 mol分子所含共价键,如1 mol乙烷分子含有6 mol碳氢键和1 mol碳碳键。易错点9 对物质的溶解度规律把握不准易错分析: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规律分三类:第一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氯化钾、硝酸钾等;第二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但是增加的程度小,如氯化钠;第三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如气体、氢氧化钠等,有些学生对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理解不清。易错点

6、10 物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易错分析:“电荷守恒在定性实验与定量推断结合类试题中的主要应用有:(1)确定未知离子:局部离子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确认其中一种未知;离子是什么。解题时,先写出离子电荷守恒关系式,再根据所缺的电荷确定离子种类(阴离子或阳离子)。(2)确定离子存在:给出n种离子可能存在,能确定(n-1)中离子一定存在,且能求出其物质的量,判断最后一种离子是否存在。要列出电荷守恒式,代入数据判断,假设离子已满足电荷守恒关系式,那么最后一种离子不存在;假设离子不满足电荷守恒关系式,那么最后一种离子一定存在。审题时要注意多个实验之间的有关联系,在连续实验中,上一步的试剂可能对下

7、一步的实验有干扰。(3)任何溶液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同时存在,否那么溶液不能呈电中性易错点11 图像与题目脱离易错分析:解图像与题目结合类题目的关键是识图像(图像中的点、线、标量等),联反响(写出先后发生的化学反响方程式),会整合(根据化学反响计量数,结合图像判断)。易错点12 不清楚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易错分析: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 nm和100 nm之间。利用胶体性质和胶体的凝聚,可区别溶液和胶体。胶体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那么无这种现象。参加与分散质不发生化学反响的电解质,溶液无明显现象,而胶体会产生凝聚。易错点13 无视晶

8、体结构计算方法和电中性原理易错分析:晶体结构的分析方法:对于分子晶体,直接计算一个分子中所含各原子的个数,求得的化学式叫分子式;对于离子晶体(如氯化钠型晶体)、原子晶体(如二氧化硅晶体)。一般采用分摊法:即先取一个最小的重复单元,然后分析最小的重复单元中原子、化学键的共用情况,即每个原子被几个原子分摊,每个共价键被几个单元分摊,最后计算一个单元净含原子个数。确定化学式(不能称分子式)。如氯化钠型晶体:顶点分摊八分之一,棱点分摊四分之一,面点分摊二分之一,体点占一。如果能根据晶体结构确定每个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正确判断元素的化合价,也可以根据各元素的化合价写化学式。易错点14 机械类比元素性质易错

9、分析:在运用元素周期律时,推断元素性质既要关注元素的共性,又要关注元素的个性,不能机械类比元素性质。同主族元素中族首元素的性质与其他元素的性质差异较大。例如氟的性质与氯、溴、碘的性质差异较大。锂的一些性质不同于钠、钾的性质。同主族元素,相邻元素性质相似程度大些,例如氮、磷、砷,砷的性质与磷的相似程度大些。易错点15 推断元素缺乏整体思维能力,以偏概全易错分析: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热点只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原子结构的一些数量关系以及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从而可以确定该元素的其他性质或元素的名称等。二是从元素在周期中的位置推断元素性质或进行几种元素的性质或结构特点的比

10、较。三是确定“指定的几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解根据元素周期表推断化合物的方法思路:定位置,推价态,想可能,比性质。易错点16 不熟悉元素化合物的典型物理性质和实验想象导致推断元素错误易错分析:导致这类题推断错误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对一下典型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不熟悉。(2)物质性质与物质结构不能联系取来推断,缺乏综合思维能力。做好元素推断题要重点要掌握以下内容:(1)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特点、在周期表中的位置;(2)短周期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结构,如晶体类型,特别是形成多晶体结构,典型实验现象。如硫在空气中、氧气中氧气中燃烧的想象不同;(3)学会运用整体思维方法,将题目中的信息与问题

11、中的信息结合起来推断;(4)积累一些教材中不常见的化学反响。易错点17 机械运用平衡移动原理,无视多条件变化易错分析:对于可逆反响中多因素的变化,可以采用假设法分析平衡移动的结果。以改变体系的压强为例,先假设平衡不移动,只考虑压强变化所引起的容器体积的变化,是否使物质的浓度发生变化,假设物质的浓度发生变化,那么化学平衡会发生移动。假设物质的浓度不发生变化,那么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易错点18 化学反响根底不牢,不会辨析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易错分析:解答离子共存问题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1)颜色问题,要记住一些典型离子的颜色。(2)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几个主要原因,特别是溶液的酸碱性问题和氧化复原性问题是很容易出错的。易错点19 不会熟练运用守恒原理分析离子浓度关系易错分析:任何电解质溶液都存在三个守恒关系:(1)电荷守恒,即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2)物料守恒,根据物质组成写出物料守恒式;(3)质子守恒(即得到的氢离子总数等于电离的氢离子总数)。质子守恒可以由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关系式推导。易错点20 不清楚电解原理,导致产物成分判断错误易错分析:理解电解原理并熟悉掌握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是解答此类易错点的关键。在电解时,如果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在电极上的放电往往会导致电极附近的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关系,导致产物的不同,进而会引起电极附近的溶液的pH发生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研资料 > 备考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