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篇:用心走基层用情转作风心得体会 用心走基层用情转作风心得体会 在全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省委顺应广阔人民群众新期待,立足推动转型跨越新实践,着眼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新要求,作出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在帮助开展富民产业,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更为密切干群关系、改进机关作风、锻炼培养干部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和舞台,是促进机关和干部改进作风、提升工作水平、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作为机关干部必须要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抓手,用心走基层,用情转作风。 一、改造思想,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邓小平同志说得好,领导
2、就是效劳。人民群众是党和政府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胜利之本。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如果不为人民效劳,就会失去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因此,要时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多干群众最急需的事,多干群众最受益的事,多干打根底、利长远的事。 二、转变职能,按照人民群众的期待做好本职工作。 党政机关转变职能的衡量标准,就是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快乐不快乐、群众赞成不赞成。因此,转变职能,按照人民群众的期待做好本职工作,是从根本上改进机关和干部作风的治本之举。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面对人民的新期待,以脚踏实地、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满怀激情干事业,勤勤恳恳为民生,在科学开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
3、富民兴xx的历史进程中建功立业。 三、把握重点,把为民富民放在作风建设的突出位置。 加强作风建设,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开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为民富民,促进共同富裕,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的开展和未来。当前,xx省经济社会开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最大责任是富民安民。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组织发动广阔机关干部顺应百姓呼声、自觉肩负重任的重大举措。只有坚持为民富民,我们机关作风建设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同,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四、解决问题,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要用脚丈量民情,用心排解民忧,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着力点。群众既希望
4、听到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承诺,更希望看到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工作。我们要在与群众共谋开展的实际工作中深化感情,焕发激情,端正作风,雷厉风行,一抓到底。 五、健全机制,确保在双联工作中改进作风取得实效。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以制度创新稳固、开展作风建设成果,是作风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要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工作机制,特别是考评督导机制和约束、鼓励机制,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政绩。要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总之,只有转变工作作风,与基层群众打成一片,面对面
5、了解需求,心贴心体察疾苦,在联系群众中进一步增进群众感情、改善干群关系,才能确保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第二篇:用心走基层用情转作风(青居镇) 用心走基层用情转作风 走基层活动,是顺应广阔人民群众新要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新举措,作出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此行动,是帮助开展富民产业,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更为密切干群关系、改进干部党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水平、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作为管干部的镇党委书记,必须要以走基层活动为抓手,用心走基层,用情转作风。 一、加强思想改造,进一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邓小平同志说
6、得好,领导就是效劳。人民群众是党和政府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胜利之本。党员干部如果不为人民效劳,就会失去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因此,要时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多干群众最急需的事,多干群众最受益的事,多干打根底、利长远的事。 二、提高工作标准,进一步按照人民群众的期待做好本职工作。衡量干部党员转变职能的标准,就是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快乐不快乐、群众赞成不赞成。因此,转变职能,按照人民群众的期待做好本职工作,是从根本上改进党员干部作风的治本之举。党员干部要脚踏实地,以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满怀激情干事业,勤勤恳恳为民生,在科学开展、富民强村上有新的进步。 三、切实转变作风,进一步把为民富民放在作风建设
7、的突 出位置。加强作风建设,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开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为民富民,促进共同富裕,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村(民)的开展和未来。当前,走基层活动,是组织发动广阔党员干部顺应百姓呼声、自觉肩负重任的重大举措。只有坚持为民富民,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同,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四、真情为民效劳,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用脚丈量民情,用心排解民忧,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着力点。群众既希望听到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承诺,更希望看到党员干部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工作。我们要在与群众共谋开展的实际工作中深化感情,焕发激情,端正作风,雷厉风
8、行,一抓到底。 总之,只有转变工作作风,与基层群众打成一片,面对面了解需求,心贴心体察疾苦,在联系群众中进一步增进群众感情、改善干群关系,才能确保走基层活动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青居镇党委书记刘绍林走基层活动心得体会) 第三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心得体会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十几天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的理解了其重要意义。实际上这次活动就是一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国情教育。跟随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车间,深入生活,面对面了解群众、效劳群众,增进群众感情,做群众的贴心人。最终目的不是为形式
9、上“走基层而“走基层是要把深入基层、效劳群众、转变作风、改进文风常态化、制度化。 新闻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效劳群众的庄严使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走出真情实感,转出踏实求真,改出清新朴实。跟随着科尔沁周迅的记者同志“走转改采访学习,受益匪浅,收获良多。最美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这些不是材料改出来的报道让我觉得媒体离百姓更近了。百姓生活不光是喜事和好事,还有不少实
10、际困难,所以“走转改活动要落到实处,我们写新闻要多反映普通群众的利益需求,更好地效劳人民。很感谢部领导班子给我这次锻炼的时机,虽然过去也数度从事过外宣工作,但是所写的新闻多数都是材料改出来的“死新闻,通过这次走基层,发现了不少好的新闻点,新鲜事,我想这次“走转改会不光成为我,也会成为每一名走基层同志贯穿终生的一课,基层意识、群众观点必将融入我们的新闻创作之中,成为始终坚守的价值理念。 通过这次参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到工作期间也感触良多,过去去的次数不多,对好多记者编辑不熟悉,通过这次一起工作走基层建立起工作上的友谊。同时总编和报社的同志们的兢兢业业的搞好新闻事业的奉献精神也深深感染
11、教育了我,拥挤的办公环境、较为落后的新闻采访设备,在这样的条件下能发挥力量,宣传基层,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我想我们应该把首先学习系统内这种埋头工作效劳群众的务实的精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好推动外宣工作健康开展的根底性工作,我们一定要真正转变工作作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应该成为我们宣传思想工作者的自觉行动和职业追求。 “温室里的玫瑰再鲜艳也不值得骄傲。、“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只有真正脚踩在这一片黄土地上,心里才能踏实。这是一位媒体编辑在参加“中央新闻单位青年编辑记者延安行后感慨,我想这也是所有记者的真实体会。其实对于大多数记者来说,“走基层几乎是每天必备的功课,以厦门卫视两岸新新闻节目为例
12、,我们的日常节目每天都在关注影响民生的种种社会现状,包括交通、住房、物价等等,而在我们周末版的节目中也会就本周民生最关注关心的话题进行探讨、议论,基层民众所观所感所想也是我们的关注焦点。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的记者同仁也会经常组织学习,了解“基层和群众,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根。走进基层,向群众学习,一直是我们党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但我们仍然有做的缺乏的地方,文稿有时流于外表,节目语言和百姓 有距离,也就是存在着编辑记者主播对于稿件内容的消化不够等问题,因为群众才是真正的语言大师,老百姓的话最生动、最活泼、最有生活气息。要通过走进基层,消化经历,才能掌握和运用群众的丰富语言,养成群众
13、喜闻乐见的文风。如果只是坐在办公室里遣词造句,或者走马观花的走形式,语言就会干瘪枯燥,节目就会索然无味,走不进群众心里。我们说的话群众听不懂,有距离感,怎么会有感召力。同百姓“唠嗑,才能说出“家常话、抒发百姓情。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本身就是一种作风,是彰显党性的具体表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既是对我们党的新闻事业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是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效劳群众的生动实践,旨在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不断提高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基层和群众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
14、根,所以,我深知,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重在联系实际、贵在取得实效,因为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我相信,如果我们媒体记者都能够以基层为念,都能双脚踩入土地,用心观察,作风与文风必有切实的变化,媒体与群众的感情必定更加亲密。 8月27日,XX省新闻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xx金马碧鸡广场面向公众举行了启动仪式。随后,报社领导也召开会议,传达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精神,使我再一次感受到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
15、有效举措。 脱离群众的作品绝不会是好作品。现在一些作品、文章被群众戏称为“镜中之花、水中之月,没味、没用,听不明、看不懂,最大的要害就是没有回应群众的关切和诉求。只有走进基层,才能把握观众的思想脉搏,养成回应观众关切的创作风格。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知道老百姓衣食住行生活百味,也才能找到我们创作的着力点。 勿忘人民,语重千钧。这是新闻工作者杰出代表穆青生前最为钟爱、写得最多的四个字。穆青一生六访兰考、七下扶沟、九进辉县、四访宁陵、两上红旗渠借由他的笔,焦裕禄、吴吉昌、潘从正走进几代国人的心灵深处。他曾饱含深情地说,“要当好一个称职的记者,我的目光和笔触时刻也不能离开人民,“只有在生活的激流中,才能写出时代的篇章。 如果说,在通讯设施匮乏的年代,靠脚底板跑新闻或是无奈之举的话,那么,在通讯便捷、信息极易复制的当今,新闻工作者还需不需要亲自扎到基层去“掘金。我给出的答案是:生活和实践是新闻的根源,当记者就是要一辈子向生活、向社会学习。 我们在实际采访工作中,往往会遇到缺乏新闻线索,不知采访什么去哪里采访的难题。其实,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没有走进基层,没有走进生活。记得那是1999年的事,当时我和 部门的一名记者刚采访完一个新闻,因为采访地点离报社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