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方案 为深化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以及市教育体育局关于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要求,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全面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育的教育体系,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新时代中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统称中学校)劳动教育制定如下实施方法。 一、精确把握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育全过程,贯穿大中学校各学段,贯
2、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进展变化和同同学活实际,乐观探究具有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留意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同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工作目标。通过劳动教育,使同学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荣耀、劳动最崇高、劳动最宏大、劳动最秀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制造奇特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喜爱劳动,敬重一般劳动者,培育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进展需要的根本劳动力量,形成良好劳动习惯。经过3年的努力,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推出一批劳
3、动教育先进老师,打造一批劳动教育特色校,创立一批劳动教育示范基地,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同学常态化参与劳动实践的深厚气氛。到2030年,建成完善且优质的学校劳动教育实施体系、家庭劳动教育指导体系、校外劳动教育公共效劳体系,为培育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牢靠的接班人奠定坚实根底。 二、全面落实劳动教育的主要任务 3.严格落实劳动教育课程支配。各校要切实担当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依据中学校国家课程方案和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育方案,开足开齐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中学校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筹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沟通等,与通用技术
4、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有关内容进行必要统筹。中等职业学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个学时。 4.组织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研发。依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明确的中学校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编写要求,体现“一纲多本,满足不同学校的多样化需求,各校可依据区域资源组织编写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校本专题读本。鼓舞学校、学术团体、专业机构等收集整理反映劳动先进人物事迹和精神的影视资料,组织研进呈现劳动过程、劳动平安要求的数字资源,梳理遴选来自教学一线的典型案例和鲜活经验,形成分学段、分专题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包,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与使用。 5.在学科教学中有
5、机渗透劳动教育内容。各校要组织引导相关学科老师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内容。中学校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要有重点地纳入劳动制造人本身、劳动制造历史、劳动制造世界、劳动不分贵贱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纳入歌颂劳模、歌颂一般劳动者的选文选材,纳入阐释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内容,加强对同学辛勤劳动、恳切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数学、科学、地理、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要留意培育同学劳动的科学态度、标准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中等职业学校要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公共根底课,要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平安、劳动法规教育。专业课在进行职业劳动学问技能教学的同时,
6、留意培育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团结合作、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全方位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劳动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教育,多角度对同学进行生涯教育。 6.统筹支配课外校外劳动实践活动。各校要切实将劳动教育与同学的个人生活、校内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丰富劳动体验,提高劳动力量,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中学校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学校1至2班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班级不少于3小时。中等职业学校要明确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纳入同学日常管理。中学校每学年设立劳动周,接受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呈现、劳动项目实践、志愿效劳等形式进行。留意推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设计劳
7、动活动内容,鼓舞宽敞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公益活动、志愿效劳、勤工俭学等社会活动,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促进相关学问技能的学习,提升实践力量。 7.扎实做好家庭劳动教育相关工作。各校要依托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广泛开展各种劳动教育相关讲座,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明确家长的劳动教育责任,引导家长依据儿童在不同进展阶段的特点组织家庭劳动,增加家庭劳动教育指导的科学性。广泛开展“奇特生活劳动制造系列劳动主题宣扬活动,不断强化家庭劳动教育活动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扩大掩盖面和影响力,打造一批使家长和同学切实受益的品牌活动。 8.健全完善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将劳动素养纳入同学综合
8、素养评价体系,以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同学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状况的考核。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牢靠。 9.开展劳动教育质量监测。鼓舞各类学校依托有关专业机构,定期组织开展关于同学劳动素养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的分析,留意同学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力量、劳动习惯和品质等的监测。鼓舞、支持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记实评价,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响改进功能。 三、着力提升劳动教育的保障力量 10.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各校可实行学校特聘、专业培训、区域内老
9、师沟通共享等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中学校校可聘请高校、争辩机构、优秀企业具有实践经验的社会专业人士、技术人员、劳动模范等担当劳动实践指导老师。推动中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接受“结对子“手拉手等方式,促进劳动教育老师资源共享。 11.强化劳动教育争辩与指导。鼓舞和支持学校和老师参与相关机构设立的劳动教育争辩项目。争取设立一批试验区或试验学校,留意开展跟踪争辩、行动争辩。逐步配齐省、市、县三级劳动教育教研员,组织开展专题教研、区域教研、网络教研,通过协同创新、校际联动、区域推动,提高劳动教育整体实施水平。 12.组织劳动教育相关培训。各校各相关部门要把劳动教育纳入老师培训内容,
10、开展全员培训,提高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面对各级教育行政干部和中学校校长,加大劳动教育相关培训力度,提高其劳动教育规划、组织实施、评价等多方面力量。对担当劳动教育课程的老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育人意识和专业化水平。加强劳动教育老师培训需求诊断,改进老师培训内容,紧密结合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要求,组织高质量培训,切实提升教学水平。 13.完善劳动教育老师鼓励机制。各校尤其是老师进修学校要定期组织劳动老师教学力量竞赛,实现以赛促优,提升劳动老师教学力量水平。在各级教学成果嘉奖中,将劳动教育教学成果纳入评奖范围,对优秀成果予以嘉奖。依托有关专业组织、教科研机构等开展劳动教育经验沟通和成果呈现活动
11、,激发宽敞老师实践创新的潜能和动力。乐观协调新闻媒体传播劳动荣耀、制造宏大思想,大力宣扬劳动教育先进学校、先进个人。 14.建好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建立以县为主统筹规划配置中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资源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学校建设标准,乐观推动中学校校充分利用校内学习、生活有关场所,建立规模适当、富有特色、功能完备的劳动技术实践教室,鼓舞有条件的学校以学农基地为依托,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和劳动实践基地,丰富劳动教育资源。 15.拓展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场所。丰富市各类社会实践资源,充分利用我市现有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学校、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市同学校外劳动实践资源图谱。各级各类
12、学校要主动与市蒸汽机车陈设馆、市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市渔猎馆等各行业劳动基地和实训基地协同,实现政策协同和资源共享,不断联合开发新的劳动教育资源,增加优质劳动教育资源供应。 16.留意劳动教育平安保障。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鼓舞购置劳动教育相关保险,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学校要把劳动平安教育与管理作为组织实施的必要内容,强化劳动平安意识,建立健全平安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平安保障体系,构建分层分级劳动平安应急处置体系。学校在组织实施劳动实践活动前,要争辩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平安风险,认真排查、去除同学劳动
13、实践中的各种隐患特殊是辐射、疾病传染等,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平安、科学的操作标准,强化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 四、切实加强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 17.强化思想生疏。各校要充分生疏加强新时代中学校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把劳动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周密支配部署,认真细化分解,确保劳动教育的时间、师资、经费、场所、设备等落实到位。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全面实施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 18.加强督导检查。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督导体系,完善督导方法。对学校组织实施劳动教育状况进行督
14、导,对学校劳动教育开课率、同学劳动实践组织的有序性,教学指导的针对性,保障措施的有效性等进行督查和指导。督导结果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作为对被督导学校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依据。 19.留意宣扬引导。加强新时代劳模精神宣扬,在教学楼、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以多种形式呈现各行各业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的成长故事。鼓舞各校乐观举办“劳模大讲堂、优秀毕业生报告会、“大国工匠进校内等活动,广泛宣扬劳动典范人物事迹。鼓舞有条件的学校挖掘开发各种资源,建立劳模呈现馆。鼓舞各校重视和利用新媒体等手段,创作更多以歌颂一般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弘扬劳动荣耀,制造宏大的主旋律,实现劳模精神常态宣扬、广域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