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方案 科研课题就是为解决某个科学技术问题而提出设想及其依据,有具体目标设计和实施方案与措施的最根本研究单元。下面是有2023科研课题研究方案,欢迎参阅。 2023科研课题研究方案范文1一、课题的界定 1.德育教育,是一种价值观和根本素质的教育,同时也是一种行为习惯和社会生存技能。道德教育最根本的是两个方面的任务:接受一种价值体系,学会一种行为能力。 2.实效性,指运用现代德育理论,实施开放性的德育教育后所取得的实际效果。 3.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仅指开发出的具体的课程教材,更重要的是开发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得以开展,教师得以提高,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即使就课程开发的具
2、体产品之一校本课程教材而言,也与国家课程开发过程中编制的教材不同。它是儿童中心、兴趣中心或问题中心的,而不是知识中心的。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小学德育纲要中指出:学校实施德育必须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各个教育途径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完成德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指出:进一步改革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倾向。 社会文明的重要根底在于人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把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开拓进取,自强自
3、立的精神,尊重别人,乐于奉献,善于合作的良好人格品质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内容。随着单身子女的日益普遍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学生普遍存在着娇气,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独立能力差,行为偏于情绪化,意志薄弱等等不良品质,长期以来,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对于一代少年儿童的成长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着某些严重问题。如:脱离实际、说教过多、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别离等。我们必须面对新情况,研究新方法,提高对学生品德教育的效果,防止我们的教育产生片面性。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生活教育的相关理论。生活教育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接,要求教育活动既关心儿童未来的生活,也要关心儿童的现实生活;强调
4、儿童的主体地位,指出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个性,要依据儿童身心开展的规律进行;还强调儿童自我人格的完善,指出教育既要适应社会开展对人的需要,也要满足个体自身开展的需要;生活教育强调教学做合一。 2、现代德育价值观。现代德育充分关注生活中的人,关注人和人的生活,道德教育是为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效劳,引导人去建构个人完满的道德生活,追求生活的完整性,在完整的生活结构中获得个性的完满,实现德育目的。 3、主体教育思想。道德是关注着人的主体精神的自由自觉活动。道德作用的发挥及其存在无不以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和人的自由自觉为前提。道德行为的本质是主体性的。儿童从一开始就是道德生活的主体,而不是道德容器。我们应该把学生
5、视为具有独立人格、自主意志、选择愿望、自主负责性的主体。 4、现代德育实践观。道德的本质在于实践。首先从德育目标看,既包括对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培养,也有对学生道德心理、道德行为的锻炼,而归根到底是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所以德育目标本质上是实践的。其次,学生的道德是在活动和在交往中形成的,活动和交往的本质是实践的,所以德育过程本身应该是一种实践活动。第三,德育实践活动才是检验学生道德素质上下的唯一标准。所以,德育应该是德育主体的一种实践活动。 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应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工作的领导,发动全社会积极支持
6、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工作。意见强调,学校德育工作应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切实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意见还强调,应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作用。可见,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发挥校外德育基地的育人作用,依靠校外社会、经济、人文等诸方面力量对德育的支持,以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6、前苏联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爱憎清楚。洛扎洛夫指出:对儿童心理和行为开展最有效的影响,是环境的间接的、含蓄的暗示,hellip;hellip;教师创设的多元化教育环境对儿童的进步和提高起着任何集体教育活动都无法替代的巨大
7、作用。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也说:必须注意为儿童期设置一个适当的世界和一个适当的环境,这是一个绝对迫切的需要。这些著名教育家的理论和思想都告诉我们,环境能感染人、熏陶人、塑造人,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在环境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过程中形成的,学校必须重视创设适宜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努力探索开发、运用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德育课程资源的根本策略,构建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能表达师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爱家乡教育模式。本课题研究内容根据我校教师研究水平、能力和教育教学实际,确定分七个子课题进行试验研究。即是:语文品德学科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课题;数学
8、科学学科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课题;英语学科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课题;音体美等学科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课题;学生平安教育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课题;班级工作养成教育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课题;后勤保障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课题。 五、研究对象与范围 本课题以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爱国主义教育是小学德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爱家乡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表达。由此可见,通过外乡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能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家乡的根本概况,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树立对家乡的自豪感,从而以实际行动建设家乡、效劳家乡,并能弘扬家乡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推崇以德为先的人生追求。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七
9、、完成阶段成果的策略 1.文献资料法。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等颁发的有关文件和有关德育教育理论,夯实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根底;调查、收集地域人文教育资源,从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筛选、整合,为利用本地域人文教育资源打好素材和文字根底。 2.行动研究法。按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要求和安排,开展开发和利用地域人文教育资源、提高德育实效的实践性研究,在此根底上进行反思,并不断调整研究思路,完善研究方案,保证课题研究指导下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推进。 3.经验总结法。在各子课题行动研究的根底上,分阶段总结开发地域人文教育资源、提高德育实效的具体经验,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理性认识,以获得
10、可供应用和借鉴的操作性经验和教育理念。 八、课题研究的预计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是由于学校之前做的教科研课题都是学科性较强的课题,经验丰富,大多数课题组成员都是初次进行德育课题的研究和探索,属于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什么经验。做出来的课题方案还不是很全面,思路也不够开阔,急需有经验的教师从旁指点。 二是由于学校课题组成员平时教学及管理工作繁忙,在工作量大,课题研究时间紧的情况下,需进一步协调好教学工作与课题研究的关系。如何使课题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能正常、高效完成,是个问题。 三是由于老师的理论水平有限,对德育资源如何开发与利用不甚了解,使得我们的研究工作进展缓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更应该大力开展后期
11、的宣传工作,加强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引发周围人对德育的重视。 下一阶段,我们将针对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寻找解决方法,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完成。 一是继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 二是加强学校的德育活动,重视课题的实质性研究。要在继承传统德育资源的根底上,努力开发和利用新的德育资源,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相信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延展,学生、教师与周围的自然、社会联系会更加紧密,这使寻找、发现、利用更多的资源不仅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而且也具有了更大的可能性。 三是要加强总结提炼,争取将成果汇编成册。 在实践中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价值所在,它为我们的活动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12、,也带给了我们许多思考。 2023科研课题研究方案范文2一、课题的现实背景: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语)作家秦牧也曾说过:绘画可以说是用线条和颜色来表现的文学,文学也可以说是用文字来表现的绘画。由此可见,画的创作与文的写作本来就是共通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达。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了降低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课标把低年级的习作教学定位于写话教学,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
13、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这打通了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表达之路,鲜明地倡导写话要以兴趣为首,表达自然的童心童趣,为孩子提供自由的空间,是否会写并不重要,关键是让刚入学的孩子从中得到乐趣。 二、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随着课程标准的出台,广阔一线教师对低年级画写结合写话模式进行了不懈地研究和探索,认为低年级孩子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思维的,如果把抽象的写话训练和形象直观的绘画结合在一起,既激发了孩子的写话兴趣,又给他们提供了鲜活的写话素材。由画到文,是一种思维向语言转化,在转化中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表达能力;由文到画
14、,是一种语言向思维的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同时对画写结合的实效性达成了共识。 1、画写结合符合低年级孩子的思维特点。低年级孩子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思维的,把抽象的写话训练和形象直观的绘画结合在一起,既激发了孩子的写话兴趣,又给他们提供了鲜活的写话素材。由画到文,是一种思维向语言转化,在转化中可以提高儿童的想象表达能力;由文到画,是一种语言向思维的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可以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 2、画写结合,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知活动与自我需求紧密联系。只有当这种lsquo;需求rsquo;转化为愿望时,才能形成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强大
15、动力。画画介于游戏和心理表象之间,使孩子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急于创作,乐于表达。通过画画锻炼了孩子们手、眼、脑高度和谐统一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3、画画创作与写作过程具有共性。作家秦牧曾说过。绘画可以说是用线条和颜色来表现的文学,文学也可以说是用文字来表现的绘画。首先,儿童画与作文在内容上是统一的。它们都来源于孩子们的生活。那些充满童真、童趣的绘画作品,洋溢着儿童纯真、质朴的天性,又何尝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呢。其次,儿童绘画与作文在形式上具有相似性。儿童画是儿童心灵的自然流露,是他们心灵的需要,是以己之手画己之心;而学生作文时,是对人和事物的所思所想,是以己之手写己之心,但不管以哪一种形式表达,都是学生心灵的表达。 三、概念界定 本课题研究主要尝试以兴趣来引导学生自主、自信、自由地写作,从孩子喜欢画画入手,把画画与写话结合起来,以画画写话的形式,对低年级孩子进行写话的训练,培养孩子写话的兴趣。低年级孩子想象丰富,喜欢涂涂画画,抓住这一有利因素进行画写结合训练,既满足了孩子们学画兴趣,又激发了孩子对作文的兴趣,使他们愉快地画出心中画,写出心中话,这样做符合孩子的天性和思维特点,顺应了他们的心理开展规律。的指导、考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