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xx失独妇女基本情况调研报告新编.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568004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xx失独妇女基本情况调研报告新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3年xx失独妇女基本情况调研报告新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3年xx失独妇女基本情况调研报告新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3年xx失独妇女基本情况调研报告新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3年xx失独妇女基本情况调研报告新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23年xx失独妇女基本情况调研报告新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篇:失独妇女根本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失独家庭(指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严重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家庭)已逐渐成为社会(本站向你推荐:)日益关注的特殊群体。为进一步了解摸清我市失独妇女的生存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根本情况,加大对失独妇女的关注关爱力度,xx市妇联于2023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对我市失独妇女进行了专题摸底调研。 一、失独妇女的根本情况 1、人员数量。三县六区妇联初步统计,xx市失独妇女家庭316户,其中夫妻双方健在的243户,丧偶失独妇女73户,占失独妇女家庭总数的23.1%,困难失独妇女家庭(低保及大病等低保边缘困难户)180户,占失独妇女家庭总数的56.96%

2、。其中,城镇失独妇女247户、农村失独妇女69户,分别占失独妇女家庭总数的78.2%、21.8%。 2、年龄分布结构。49岁(计生特扶年龄标准)以下的76户,约占失独妇女总数的24%;4955岁的86户,占失独妇女总数的27.2%;5570岁的125户,占失独妇女总数的39.6%,70岁以上的29户,占失独妇女总数的9.2%。 3、文化程度。从全市总体来看,失独妇女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204人,占失独妇女总数的64.6%,高中99人,占失独妇女总数的31.3%,高中以上13人,占失独妇女总数的4.1%,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绝大多数分布在市区失独妇女中。农村失独妇女文化偏低,从调查

3、情况看,我市农村失独妇女(主要集中在三县及淮上区)小学及文盲54户,占农村失独妇女总数的78.3%,初中的占21.7%,全部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 4、享受帮扶政策。根据调查统计显示,我市女方49岁以上符合政策要求的失独家庭可申请享受计生特扶政策,独生子女死亡或三级残疾以上,独男每户135元/每月,独女145元/每月,局部特困失独妇女享受低保、残联救助、慰问金等临时性救助等。 5、经济收入情况。市区失独妇女大多为夫妻退休,文化水平、技能的限制等,退休工资或打工收入普遍偏低,经济情况大多一般。农村失独妇女及局部独生子女重度残疾的妇女家庭经济比较困难。 二、失独妇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扶助政策、

4、形式不完善。对于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停留在单一的经济抚恤层面。并且方案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中对伤亡、伤残独生子女年龄、失独妇女年龄等都有规定,49岁以下失独妇女等家庭不能申请扶助金,而我市49岁的失独妇女约占失独妇女总数的24%。可见,对失独家庭的扶助制度比较局限,不能彻底解决失独妇女目前面临的困境。 2、精神、健康状态深受影响。失独妇女遭受白发人送了黑发人的厄运打击,无法接受现实,精神、身体遭到极大伤害。失独妇女往往选择自行封闭,逃避社区和村镇活动,离群索居,生活态度冷淡,经常触景生悲,看见人家热闹团圆的场景,经常悲伤。加上年纪普遍较大,因长期悲伤影响了视力、肢体运动功能、心脏等主

5、要器官功能受损,身体状况不佳,生活更加困顿。 3、对养老问题普遍担忧恐惧。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失独妇女普遍担忧生活无法自理时无人照顾。失独妇女家庭收入普遍不高,一半以上的失独妇女经济拮据,有的还要赡养年事更高的父母,生活更加贫困。经济的困顿、子女亲情的缺失、逐渐老去的现实,养老的担忧更增添了白发人送了黑发人的痛楚。 三、对改善失独妇女生存现状的几点建议 1、完善根本生活保障政策。建议在计生人口基金、社会抚养费、政府财政列出专项资金,通过给予较高金额的一次性抚慰金等途径,解决失独家庭的生活保障和困难。目前,xx市失独家庭计生特扶的标准是独男每人135元/每月,独女145元/每月,标准不

6、高,建议提高扶助金标准。同时整合社会资源,入户走访慰问等对临时有困难的给予及时救助。 2、加大失独妇女关注和关爱力度。各级政府及计生、社保、妇联等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社区、志愿者和社会各界加大对失独妇女的关心,社会发力,从日常照顾、心理疏导、走访慰问等方面加大对失独家庭的关注、关心,以真诚温暖的关爱推开心灵的窗户,帮助她们尽快走出失独的孤困。 3、着力重建失独妇女生活归属感。以重建失独妇女的精神家园为重点,组织、引导和鼓励失独妇女参与老龄大学活动和街道、社区(村)的各种精神文化活动。特别是社区(村),要通过建立志愿者一对一帮扶、失独妇女特别是老年、身体不好的失独妇女联系卡、日常走访谈心、组织户外

7、文化娱乐活动等,为失独妇女提供以归属感为核心的心理和精神支持。 4、解决失独妇女安度晚年问题。进一步完善养老制度,建议出台相关规定,对身体较差、丧偶的失独妇女要求入住养老院等养老机构的给予优先入住;建立失独妇女医疗绿色通道,定期为失独妇女健康体检和上门义诊,为失独人员提供便捷及时的健康卫生治疗和效劳,提高失独妇女的健康水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实现安度晚年。 第二篇:社区妇联关于失独妇女现状分析的调研报告 什么是失独妇女。一些家庭,疾病或意外让她们失去独生子。在经历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已失去再生育能力,只能单独承担养老压力和精神空虚。 走访了塘南社区的失独妇女,走进她们的生活,倾听她们的

8、心声和诉求,在走访中,大多数人员表示只要身体状况良好,生活能自理,决不给社区添麻烦。但存在的问题十分令人担忧: (一)精神状态不佳。主要表现在无法接受现实,一是搬家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不善与人交谈交往。二是生活态度冷淡,得过且过,无生活质量。三是容易触景生情,看见人家热闹团圆的场景,感到悲伤。 (二)对养老问题普遍担忧恐惧。普遍担忧生活无法自理时无人照顾,其中有人表示曾想要去养老院,但却因为没有子女,而导致院方根本不敢收。对方回复,一旦她有个三长两短,医院没有能力和责任去处理。 (三)局部人员生活拮据。这些人收入普遍不高,有人还要赡养年事更高的父母,尤其无经济来源者生活贫困,患病人员更加贫困。

9、 (四)身体健康状况受影响。这些人员普遍显得苍老,因长期悲伤影响了视力、肢体运动功能、心脏等主要器官功能受损。体弱多病,又因病导致生活更加贫困。 目前的失独妇女问题主要表现: (一)社会和个人缺乏对失独妇女的关心。目前人们对失独者还是没有什么概念,并不了解她们的需求和痛苦,更别说去关心帮助她们,一些失独妇女她们选择了弃世,自动脱节疏离于社会,使得很多人都无法走近她们,甚至一局部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她们,非但没有去关心帮助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还歧视她们远离她们,这必会在她们的痛苦上雪上加霜。 (二)无人养老,无人送终。不怕死,只怕老,只怕病,成了失独者群体中广泛流传的一句话。失独父母大多数都是50岁

10、之后的人群,监护人问题使得这些老人有钱难买养老效劳,养老院以没人签字,出了问题谁负责为由将失独老人拒之门外。另外一局部失独父母经济困难,身体健康状况欠佳,她们的晚年生活在身体上和精神上受着双重的折磨,养老面临着窘境。 (三)缺乏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失独妇女的心理咨询、精神慰藉缺失等问题非常突出,但中国目前在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员和机构很少,极少有失独父母能够得到这样的专业治疗。这一块空白常常是由亲戚、朋友等人的抚慰填补,这些非专业人士所能提供的心理医治极为有限。 对缓解失独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针对失独群体的专业心理咨询小组。在失独者主动要求或愿意接受的情况下,联系专业人员免费为失独者进行心

11、理干预和哀伤辅导,帮助她们调整认知、分散注意力。尽可能帮其缓解精神抑郁。并将心理辅导、义务巡诊、临终关心等多元化效劳相结合,帮助失独者早一点走出心牢,重新找到生活的目的和动力。 (二)解决失独妇女的内心孤寂,丰富其精神生活。定期开展失独妇女联谊会,把失独者组织起来,提供专门的活动室让失独者们坐在一起分担悲哀,互相倾诉、互相帮助,同时,社区的工作人员应该及时掌握她们的生活和心理动态,针对个别问题主动上门沟通,解决实际困难,让失独者早日走出阴影。 (三)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建立对失独妇女关爱的纽带。失独妇女在生活中往往会面临诸多正常家庭无法想象的困难,也这是这一群体心灵脆弱的主要原因。发动社工参与失独

12、妇女的帮扶活动,一对一进行日常照顾、了解信息和走访慰问,特别是经济困难的失独妇女,让失独父母觉得老有所依. (四)着手构建失独群体养老社会支持网络。如建立失独妇女qq聊天群或者建立类似的微博微信平台,使失独群体通过这样的平台为自己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慢慢从失独之痛中走出来,开始了人生的另一个篇章,这在现实生活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结束语 从本世纪初开始,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正在渐次步入老年,而独生子女作为这些父母唯一的期待,一旦遭遇不测,带给父母精神上的冲击,用灭顶之灾这个词来形容,恐怕并不过分。许多妇女因为失去了孩子的母亲这一角色,在社会交往中,即使地位崇高、生活丰足、荣誉如麻,却始

13、终无法真正释怀。完整的家庭,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一种不容商榷的核心价值,无论你的地位上下、生活贫富,如果丧失了对这一价值的保卫前提,极度的敏感和脆弱,也将无可防止地依附在每个失独妇女的心上。正是基于这个庞大群体所面临的困境,对于致力于解决公共危机的政府,以及流淌着同情与爱的血液的社会网络,有必要开始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苦衷,并且扶起他们的双手。 这样的一个社会问题的出现有着其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着现实方面的原因,养老问题已不单是一个道德问题,伴随家庭规模缩小和子女相对减少,必须改变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来修筑一条供失独妇女得以继续生活的轨道,帮助他们在关爱中找到心灵的慰藉。 第三篇:路口镇失独家

14、庭养老调研报告2023 路口镇失独家庭养老调研报告 在人们的身边生存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年龄大都在50开外,疾病或意外却让他们遭遇独子夭折的厄运。在经历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已失去再生育能力,只能单独承担养老压力和精神空虚。他们都曾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家计生事业做出奉献,而今却面临老无所依的困境。本人作为一名从事基层计生工作二十八年的计生干部,一直对这一群起深感同情和关注,平时下村入户了解民情时重点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现将我镇失独家庭面临的养老困境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路口镇失独家庭生存现状 我镇共有13户失独家庭,其中3户入住敬老院由政府抚养,1户住精神

15、病院接受精神病治疗,其余7户散住在家自食其力,生活质量低下。失独家庭的生活状况可以归纳为四类,第一类是能较好的融入社会,生活比较和谐乐观家庭。这类型家庭以上杉市村冯正坤为代表,他们的特点是性格开朗,本人精明能干,有较强的劳动能力,有稳定的收入,年龄在60-70岁时间,子女在多年前就意外死亡,随着时间的消磨,已抚平了丧子之疼,重拾了生活的信心。第二类是丧失劳动能力,养老堪忧家庭。他们的共同点是,年龄70岁以上,根本没有劳动能力,要么住敬老院,要么住精神病院,极个别不愿住敬老院的单独在家艰难生活。其中长春村唐小红因丧子打击而精神备受刺激,导致严重精神疾病,现有政府送精神病院接受治疗。第三类是中、晚年丧子,一直没有走出悲哀阴影的家庭。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年龄在45-60岁之间,根本都是子女成年后意外死亡,一直没有走出丧子之痛的阴影,他们认为“失去父母的孩子可以长大,但失去孩子的父母是怎么都过不去的。比方万年桥村的文再国,原来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儿子二十三岁意外死亡后,其丈夫在丧子不久后就因病离世,其本人因害怕农村克子克夫的闲言蜚语和睹物思人的痛苦,单独一人漂泊在外,再不与熟人往来,生活极度痛苦。又如花桥村王再容家庭,原本经商有道,家境富裕,是一个邻里羡慕的三口幸福家庭,但其子意外死亡后,其夫对生活失去信心,自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实验报告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