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范文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回忆过去工作,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 本届政府自202223年履职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着全市人民,坚决不移地实施“五大建设,持之以恒地推进科学开展,成功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和各种复杂环境的考验,圆满完成了市六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开启了淮安加速赶超、跨越开展的历史新篇章。202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90亿元,年均增长13.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达42023.8亿元和204
2、.6亿元,年均增长34.8%和41.2%;全面小康社会建设4大类25个指标已有19个到达标准。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开展在逆境中稳中求进,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0亿元、增长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1亿元、增长2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25亿元、增长25%,注册外资实际到账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位居全省前列。 近五年来,我们坚持新型工业化不动摇,突出以工程建设推动增长,以科技创新驱动转型,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开展。各项投资快速增长。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60亿元,组织实施投资超亿元工程885个、超2023亿元工程20235个。投资规模不断提高,在建5000万元以上工程平均投资额近3.
3、5亿元,天淮大无缝钢管、淮阴卷烟厂技术改造等一批重大工程竣工投产。投资质量进一步提升,节能、环保、高科技工程占比逐步提高,中欧直升机、敏实电动汽车等一批产业高端工程成功落户。投资结构更趋合理,先进制造业、现代效劳业、根底设施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投入增长较快。 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突破20%,科技进步奉献率提高到44%。累计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7户,完成专利申请近2万件,年均开发新产品千余项;创立国家火炬方案特色产业基地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2个、重点实验室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个,
4、新建省级产学研联合重大创新载体6个。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202223年的17.546.835.7调整为13.24739.8。工业经济加速扩量提质,2023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1.2亿元,年均增长25.2%;特钢、电子信息、盐化工、节能环保、食品五大主导产业迅速壮大,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到达55%;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软件和信息效劳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开展,实现产值370亿元;新口径列统企业总数到达1495户,其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突破600户,富士康、淮钢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68亿元、147亿元。效劳业开展水平不断提升,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5、总投资200多亿元的宁淮现代效劳业集聚区工程正式签约,鼎立国际大酒店获批五星级旅游饭店,4a级旅游景区总数居江北第一,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先后跃过千亿元大关,年均增幅保持全省前列。 近五年来,我们坚持走特色城市化道路,不断完善城镇建设体系,提升城市功能品位,中心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城市空间布局更为优化。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并获得省政府批准,积极构建“一主、四副、多点、网络化的城镇体系,城市化率由40%提高到52.8%。深入实施“东扩南连、三城融合、五区联动战略,生态新城框架全面拉开,清河XX县区高品位建设,淮安古XX县区、清浦新南城、淮阴新北城组团错位开展,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95平方公里
6、扩大到150平方公里,特大城市架构根本形成。 中心城市功能日益完善。累计投入2022多亿元,实施城建重点工程2600多个,国际会展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建成使用,体育中心、大剧院等加快建设,公共效劳功能显著增强;苏北首座万达广场及金鹰国际购物中心、中央新亚国际购物广场建成开业,雨润、苏宁、茂业等商业巨头相继落户,商贸效劳能力明显提升;城市路网和信息根底设施加快建设,老城保护与旧城改造稳步推进,供水、燃气普及率均超过98%,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以上,市政配套设施更加完善;成功创立国家级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和谐城管品牌在全国产生影响。 城镇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四座县
7、城规模不断扩张、功能逐步强化、特色更加鲜明,建成区面积从66.6平方公里扩大到97平方公里,人口由56.5万人增加至72.8万人。马坝、高沟、车桥、徐溜等县域次中心和8个重点中心镇加快建设,小城镇因地制宜、竞相开展,涌现出老子山等一批特色小城镇。 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实施“蓝天、绿水、宁静、洁净、生态工程,空气环境质量年均优良天数占比达85%以上,创成江北唯一的省级低碳经济试点城市,生态新城列为国家绿色建筑试验区,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命名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金湖、清浦在苏北率先通过省级生态县(区)技术评估;生态乡镇创立全面推开,建成31个省级生态乡镇,39个创立国家级生态乡镇通过省级验收。大力
8、推进花园城市建设,大运河景观提升工程等根本建成,新增绿地面积1500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9.8%。白马湖保护与开发工作取得明显进展。近五年来,我们坚持城乡统筹开展,积极开展现代农业,大力推动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水利建设投入成倍增长,累计完成投入65亿元,重点实施治淮、南水北调、农村水利等工程,疏XX县区乡河道5061公里,改造大中型灌区8个。农业综合开发扎实推进,累计完成投入13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50多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提高到39.3%。农业装备水平显著提升,金湖、盱眙分别建成省级水稻、玉米机械化示XX县区,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3
9、%。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培育年销售收入超2023亿元县域农业主导产业11个,设施农业、特色水产面积分别达87万亩和55万亩,生猪、家禽规模养殖比重分别提高到82%和93%。成功申创国家级淮阴台湾农民创业园,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农产品加工集中区2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开展到150户,年销售收入超亿元龙头企业增加到36户,创成“淮安大米等地理标志类商标8件,总量居全省第三。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建成以袁隆平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杂交稻种选育基地,2项农业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23年,我市农业根本现代化监测指标综合排名上升至苏北第二,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 镇村经济实力
10、快速提升。乡镇工业集中区新建标准厂房835万平方米、入驻投产企业3133户,培育列统企业442户,建成施河教学具、黎城机械配件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聚区26个,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到达203亿元。建成村级创业点892个,覆盖61%的行政村,带动5.4万农民外乡就业。2023年,财政总收入超亿元乡镇到达23个,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平均到达12.5万元,223个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5万元。 农村整体面貌得到较大改善。农村根底设施加快建设,高标准建成淮金大道,新改建干线公路379公里、农村公路2900公里,实现四级路“村村通,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提高到97.7%;建成金湖、洪泽两个县级生活
11、垃圾填埋场,20233个乡镇建成垃圾中转站,新增区域供水乡镇29个。农村环境进一步提升,新增造林面积22万亩、省级绿色村庄235个,新建农民集中居住点697个;在全省率先启动村庄环境整治,完成752个自然村整治任务,创成省、市级康居示范村20230个。 近五年来,我们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着力破除传统体制机制束缚,加快各类要素集聚,开展后劲与活力不断增强。 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市、县(区)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根本完成。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本级行政许可事项压缩至80项。金融及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多家股份制银行来淮设立分支机构,再担保公司、村镇银行、农村小贷公司等新型金
12、融组织加快组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制工作进展顺利,企业债券发行累计突破50亿元。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比重突破60%,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比到达58.8%,政策性农业保险全面推开。 开放型经济加速开展。2023年,全市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6.1亿美元,是202223年的4.6倍,增幅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进出口总额达28.5亿美元,对外经济合作扩大到30个国家和地区。突出打造台资集聚新高地,引进台玻等一大批知名台资企业,台企总数到达850户,形成“南有昆山、北有淮安的台资利用新格局。淮安经济开发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出口加工区进入全国二十强,国字号园区增至4个;淮
13、安工业园区、盐碱科技产业园加快建设,建成省级特色产业园区11个、南北共建园区8个。对外交流平台得到拓展,淮扬菜美食文化国际旅游节、台商论坛等活动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新缔结国际友城和友好交流城市12对。开展环境不断优化。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80公里,在苏北率先联网成环,被列为全国公路运输枢纽;新长铁路并入国家干线网络,宿淮铁路即将投入运行;京杭大运河两淮段“三改二工程圆满完成,盐河航道“五改三工程加快实施;涟水机场提前建成,已开辟2023条航线、通达9个大中城市,一类航空口岸列入国家“十二五口岸开展规划。行政效能建设卓有成效,全面加强权力监督制约,深入践行20231%效劳理念,实施大企业招工等专
14、项效劳,连续四年被台湾电电公会评为“大陆地区投资环境值得推荐城市。 近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公共效劳水平,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民生改善取得显著成效。 社会事业全面开展。教育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创成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5个,省级优质幼儿园、三星级以上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分别占总数的60.3%、70%和86.7%,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兴办南方学院,高考二本上线率多年位居苏北前列。医疗保障水平得到新提升,构建“15分钟健康效劳圈,顺利完成医改三年目标,建成省级重点临床专科群,市直医院在苏北率先全部到达三级以上,在全省率先建成市、县(区)两级卫生应急联网体系。文化事
15、业及文化产业取得新突破,组建淮安报业集团、广电传媒集团,建成清河动漫园等文化产业集聚区,荣获梅花奖、白玉兰奖、兰亭奖和紫金山文学奖,成功打造“运河之都城市名片。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一体的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全民健身活动连续五年受到国家表彰,奥运金牌、残奥奖牌实现零的突破,获得省第十八届运动会承办权。 城乡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积极鼓励就业创业,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9.1万人、再就业15.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2.56%。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不断健全,城镇职工、居民养老保险及新农保根本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三无和“五保人员供养标准逐年提高。扶贫开发成效突出,累计
16、投入16.4亿元,帮助59.8万人摆脱绝对贫困。全市城乡居民收入连续保持两位数增幅,分别由202223年的12164元和502023元提高到2023年的20260元和8645元。 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得到切实解决。累计投入85.8亿元,每年为民兴办十件实事。新改扩建116所幼儿园、359所中小学,新建21所惠民医院和7所市、县(区)综合福利中心,完成市直改制学校清理标准和义务教育阶段施教区调整工作。建成各类保障房6.79万套,对520238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实施物价上涨与低收入群体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市区所有公园和环卫公厕免费开放,新增农村改水受益人口143万人,为15.94万名企业退休职工免费体检。在苏北率先为80岁以上老人发放尊老金,实行市区65岁以上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