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清明节手抄报2.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572479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清明节手抄报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3年清明节手抄报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3年清明节手抄报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3年清明节手抄报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3年清明节手抄报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23年清明节手抄报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清明节手抄报篇一:清明节手抄报活动方案“清明节活动-手抄报比赛方案 一、指导思想清明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的极好时机,为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学校决定结合这一教育契机,突出立德树人,深化“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清明节活动-手抄报比赛。通过活动,使每一名少先队员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教育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爱班级,知道好好学习,学会“敬怀先人、懂得感恩、回报社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领导小组组长:李继忠组员:校委会成员评委:董家闯 李 元董书云董家华赵

2、秉秀李永革张雪芹 董荣耀 王亚男谢 飞董恒报三、参赛对象全校学生四、手抄报内容1、清明节的由来。2、清明节的文化内涵。3、清明节的传说、故事。4、清明节的习俗。5、了解英雄故事。把自己心目中英雄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设计在纸上。6、缅先烈,话理想。(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从理想开始的。革命烈士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献身的。结合对少先队呼号的理解,写出自己的理想,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7、围绕“清明节主题内容可以自行创意。8、突出立德树人,以清明节为契机,深化“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慎终追远、缅怀先辈,铭记革命先烈荣耀事迹,倍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学习懂得国家好、民族

3、好、大家才会好的道理,不断增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学习、成长成材。五、具体要求1、各班要集思广益,精心选拔,每班完成5份手抄报。其中一、二年级因受所学知识的限制可完成3份。2、版面设计(1)学校统一发放“手抄报专用纸,纸的四周留2厘米边线,在“手抄报右上角留左右10厘米,上下5厘米的空格,写明学校“水寨镇中心小学,班级、姓名;在“手抄报左上角留:左右30厘米,上下5厘米的空格,写明“清明节活动-手抄报比赛(2)一、二年级以绘画为主,三至六年级图文并茂。版面设计要色彩鲜艳,书写标准,主题明确,创新思路,科学合理,充分反映方案中:四、手抄

4、报内容要求。(3)4月8日上午(星期三),各班将完成作品以级部为单位交学校董家华老师。五、评比方法学校将依据手抄报“版面设计要求及内容,全面评估,由学校评委对各班作品进行评选,并将局部优秀作品在学校一楼大厅展出,供全校师生学习欣赏。六、奖励措施学校将对参赛作品评选出一等奖12名,二等奖18名,三等奖24名。学校再根据各班得分情况在班级量化中适当加分(另行加分方案)。水寨镇中心小学 2023年4月2日篇二:清明节手抄报内容大全清明节手抄报内容大全一、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清明节的简介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

5、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根本主题。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

6、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2023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清明节的来历1、介之推的传说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十

7、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

8、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2、节气清明与清明节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那么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那么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

9、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三、关于清明节的内容: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10、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1、扫墓祭祖的习俗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

11、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思念。2、踏青的习俗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欣赏春色。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时机,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3、插柳的习俗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

12、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习俗有关。今天看来,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的。清明节插柳植树的风习,据说是纪念创造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曾尝百草的神农氏;另一说是介子推死时所抱的柳树后来复活,晋文公赐名为清明柳,并折柳成圈戴在头上,此习俗后传入民间。虽然有着不同的典故源流,但

13、这些风俗仍不离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喜悦。4、清明游乐的习俗清明节除了上述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的习俗之外,还有大量纯属游乐的风习,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如延续至今的牵钩、放风筝和荡秋千等,也还有曾盛行一时,惟今已不复见的射柳和蹴鞠(音:促谷)。5、牵钩的习俗牵钩是古称,其实就是现代的拔河运动。据说春秋时,楚国为了进攻吴国,以牵钩这种运动来增强人民的体质。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绳,两头分为许多小绳,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一声令下,双方各自用力拉绳,鼓乐齐鸣,双方助威吶喊,热闹非常。6、放风筝的习俗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假设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

14、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开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7、荡秋千的习俗

15、秋千最早叫千秋,相传秋千为春秋时齐桓公从北方民族山戎所传入,汉以后成为清明及其它如端午节、寒食节等节日的民间游戏。秋千最初是用一根绳子,以手抓绳而荡,后开展成于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而成。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今日的公园和游乐场仍然有秋千,供儿童玩耍。8、射柳的习俗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

16、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9、蹴鞠的习俗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户外活动,像踏青、郊游、荡秋千等等,在祭奠追思的感伤之余,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在这些活动中,蹴鞠就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战国时期流入民间,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习武,并列于兵书。蹴鞠就是用脚踢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欣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杜甫的清明诗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也说明了当时蹴鞠活动的普及。在讲求中庸的传统文化背景下,蹴鞠逐渐由对抗性比赛演变为表演性竞技。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关蹴鞠活动的记载,就寥寥无几了。近年来,在蹴鞠的发源地山东淄博又兴起蹴鞠热,许多市民参与其中,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手抄报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