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醉翁亭记课文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ng y)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chn chn),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假设夫日出而林霏(fi)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清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
2、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寂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来宾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白话译文围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静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慢慢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
3、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阁楼,是醉翁亭。建造这个阁楼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本人的别号给它命名的。太守和来宾来这里饮酒,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因此给本人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内心,寄予在喝酒上。又如太阳出来而树林的雾气散失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阴暗亮堂交替变化的,是山间早晨和晚上。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妙的树木繁茂滋长,构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色雪白,冬天溪水落下,露出石头,确实是山里的
4、四季景象。早晨进山,晚上回城。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对;老人弯着腰走,小小孩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来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在宴请来宾。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来宾在尽情欢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夕阳落到山顶,(因此)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来宾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
5、鸟儿四处啼鸣,游人离开,鸟儿欢乐。但是鸟儿只明白山林中的乐趣,却不明白人们的乐趣。而人们只明白跟随太守玩耍的乐趣,却不明白太守以游人的欢乐为欢乐。醉了可以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可以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赏析醉翁亭记不仅是一首千古传诵的游记,也是一篇具有积极思想意义的散文,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一、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都是一张山水画。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然而,作者没有孤立地用墨,而是交错一体,既各具特色,又交融统一,蔚然深秀的狼牙山,风光绮丽,苍翠欲滴,以群山为背景,酿泉围绕而过,一座四角翘起的阁楼立在上面,如此,无山,那么泉
6、不美,无泉,那么青山孤立,无亭,那么山泉失色。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一幅画中,山水亭台,一应俱全,构成诗一般的优美境地,作者笔下的朝暮和四时之景,也都是优美的风景画。二、勾勒了一幅“与民同乐的风习画文章先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游乐图,在这幅图画中,有“负者,有“行者,有老人,有小孩,前呼后应,往来不绝,十分喧闹。赏析六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被贬官的缘故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人推行新政,而反对保守之流。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
7、经被先后被贬,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亲戚中有人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开展消费、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沉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欣慰的。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遭到打击,眼睛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如今他的作品里的。写得风格清丽,富有诗情画意。这篇散文写了两局部内容:第一局部,重点是写亭;第二局部,重点是写游。而贯穿全篇的却是一个“乐字。
8、为了领悟这醉翁之意,就让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醉翁亭的山水之美吧。文章一开头是“环滁皆山也这浓隐蔽日;秋天,风霜高洁;冬天,水落石出。四季变幻,奇景叠山。欣赏醉翁亭的山景,乐趣是无穷无尽的。欣赏醉翁亭变幻的山景,当然其乐无穷,但在醉翁亭观看人们行游,并在那儿宴饮,更是别有一番乐趣。背着东西的,边走边唱;走累了的,在树下休息,怡然自得。人们前呼后应,老人小孩,往来不绝。这里有静有动,有声有态,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滁人游乐图。接着又写到肥鱼泉酒、山肴野蔬的太守宴,以及夹杂在众人一片欢乐之中的“苍颜白发,寂然乎其间的太守醉态。在极写欢乐中,把太守复杂的心境,也微妙地表达出来了。最后作者从禽鸟之乐,来宾之乐及
9、太守之乐的不同内容和感情的比照中,推论出“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了,能与民同乐;醒了,能写醉翁亭记一文的,确实是太守欧阳修。笔墨简练委婉,寓意深远。醉翁亭记确是一篇风格清新、摇曳生姿、优美动人的抒情散文。作者对滁州优美山水风景的讴歌,对建立和平安定、与民同乐的理想社会的努力和向往,尤其是作者委婉而委婉地所吐露的苦闷,这对宋仁宗时代的昏暗政治,无疑在客观上是一种揭露,这些自然都闪耀着思想光芒。尤其是这篇文章的语言,精确、鲜明、生动、优美,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全文重复运用“者也的句式,同时连用二十一个“也字,加强文章特有的韵律。这些方面,都是可资借鉴
10、的醉翁亭记中“而字的妙用醉翁亭记是散文中别出一格特具风采的名篇,也是表达欧阳修散文风格的代表作。历来人们赞扬文中多用陈述句,并以二十一个“也但“而字的位置不同,句子构造节拍也随之产生变化,不显得呆板。文中第三、四小节是描写山间朝暮、四时不同的风光和人们游山之乐的,共分六层(“朝而往,而乐亦无穷也,作为过渡句,不列入层次内。)除第一层和第六层用“者,也句式作完毕句外,中间四层都用“而者,也句式作完毕句。每一层最后一句的句式根本一致,但句子长短参差不一,完毕句中都用了“而字,显得整齐中有参差,节拍略有变化。第四小节中有一处大概可能用“而却用了“为。原句为“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11、。加黑的“为假设作动词解,那么“酿泉为酒与“临溪而渔就对不起来了。事实上这个“为该作“而字解。古书虚词集释:“为犹而也。这两句中的“为“而为互文。如此,就与“临溪而渔对得非常工整了。此处“为作“而解,那么全文实际用了二十六个“而字。醉翁亭记读来朗朗上口,娓娓动听,这与25个“而字的运用也是分不开的。“而字恰到好处的运用,使文章舒缓沉着,把作者欣赏“山水之乐得之心的闲情雅致充分表现出来了。如“朝而往,暮而归,假设去掉“而,成“朝往,暮归,就显得紧迫短促,有早上匆匆而去晚上急急而归之感,插入两个“而字,就把玩耍者欣赏山水之乐的沉着之态、欢乐之情、悠雅之兴全表现出来了。文中不少句子由于用了“而字,语气轻重清楚,诵读时极富抑扬顿挫之致。如“临溪而渔句,重音在谓语“渔上,读重些,长些,作为状语的“临溪那么读轻些,短些。假设不用“而,成“临溪渔,不仅别扭滞涩,而且语气轻重不清楚。“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读来真使人感到有内在的类似诗歌的那种韵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