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582376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3年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神奇的货币全章概述本章从学生最熟悉的商品、货币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货币的产生、本质、根本职能、纸币、信用工具、外汇等经济现象及相关经济知识。让学生通过感受生活提高认识、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和领会政治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对今后的学习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二、信用工具和外汇新课标要求分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根本职能;解释几种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新课程学习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货币的本质、根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

2、根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二能力目标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2、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区分假币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教学重点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根本职能、纸币。教学难点纸币。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建议本框题是经济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新概念、新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拟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

3、师活动:指导学生回忆、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二进行新课一、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货币的本质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1、商品及其价值 商品使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 学生活动:思考P2两个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

4、;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教师活动:商品既然是劳动产品,它里面就消耗了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叫商品的价值。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购置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货币的产生比商品晚的多,是商品交换开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并思考P3三个思考题。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教师点评: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直接交换,随着交换的扩大,交换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交换成功必须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

5、。在交换中人们发现,某种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把自己的商品先换成它,在用它去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只要交换两次就成功了。于是,这种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就逐步从商品中别离出来,成为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我们把它叫做一般等价物。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后来,一般等价物又发生了变化呢?请看课本。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答复进行点评。人们固定的用金银而不是其他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找出金银的特点。教师总结:当人们固定的用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我们就把金银这种商品叫做货币。因此,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别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

6、一般等价物。教学过渡:货币产生了,它是干什么的?在商品交换中起什么作用呢?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教师活动:总结点评。这就是货币的职能问题。2、货币的根本职能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35页,看看货币有哪两种根本职能?分别是什么意思?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教师活动:总结讲评。1、货币有两种根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2、价值尺度价值尺度就是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子,把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包含的人类劳动多少用金银表示出来。提出问题:金银为什么成为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大小?教师点评:因为金银是商品,有价值,可以与商品价值作比拟。用金银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大小,就叫做商品的价格。平时我们说某

7、种商品多少钱,就是指商品的价格。需要说明的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不需要现实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3、流通手段。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4页,思考这种商品交换活动与直接的无物交换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找出问题。教师活动:总结讲评。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卖和买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不可以分开的。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中间媒介进行的,交换活动分成卖和买两个过程,卖和买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可以分开。想一想生活中的交换活动是不是这样?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叫做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商品货币商品。教师点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答复以下

8、问题。教师点评: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这种作用或者叫职能,叫做流通手段。教师点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能否是观念中的货币,而不用现实货币?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答复以下问题。教师点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货币,因为它是财富的代表。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5页一二自然段内容,思考:货币产生后的商品交换方式,给商品生产者带来什么样的威胁?学生活动:思考讨论,答复以下问题。教师点评:商品流通中,由于买卖是分开的,生产者只有卖出商品,付出的劳动才能得到补偿,否那么,就会亏损,甚至破产倒闭。因此,生产者必须为购置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好的商品。教师活动:同学们想想,货币可以交换一切商品,是

9、不是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越多越好?教师点评:不是的。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4、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教师活动:同学们,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除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根本职能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大家可以看课本P5页,了解一下。3、纸币教学过渡:货币是用金银充当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买卖商品却是使用的纸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我们就学习纸币的有关知识。1纸币的产生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页第一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什么是纸币?纸币为什么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教师点评:纸

10、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因为在商品流通中,人们只关心货币能否带来价值相等的商品,不关心它本身是否足值,所以,可以用货币符号纸币,代替它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这样就产生了纸币。教师活动:既然国家有权发行货币,是否可以随意决定纸币的发行数量呢?2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发行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发行过少,阻碍流通。生活中出现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现象,往往是与货币发行违反发行规律有重要关系。3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7页,说明刑法中的这些规定对你有什么启示?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探索问题。教师引导:通过学习这些规定,应该明确:制造假

11、币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人民币在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保护人民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要提高鉴别假币的能力。三课堂总结、点评本节内容讲述了货币的有关常识,主要知识框架如下:根本职能本质需要开展商品交换 货币 一般等价物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纸币含义、产生、发行规律、正确对待使用纸币四实例探究例1 以下说法正确地是 A 有了商品就有了货币 B 先有商品后有货币C 先有货币后有商品 D 商品货币同时存在,同时产生答案:B 例2 货币的本质是 A一种商品 B纸币 C一般等价物 D流通手段答案:C例3 某商店一件上衣标价150元,货币在这里执行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

12、藏手段 D支付手段答案:A例4 以下对纸币的认识正确地有 A 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国家可随意决定发行数量B 纸币发行量过少会引起物价上涨C 制造假币是违法的,持有、使用假币不受法律制裁D 纸币在流通中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答案 D课余作业人们用1000千克大米交换一两黄金,这种交换活动是不是商品流通?为什么?教学体会本节学习货币的有关知识,根据新课程目标要求,要紧紧抓住货币的产生、本质、根本职能、纸币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涉及的相关链接知识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可以展开,否那么,一是冲淡主体知识学习,使学生越学越深,越不能理解,二是影响教学进度。教学中注意双相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生活现象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切忌机械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案课件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