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案全集新教材诗经三首 教学指要 本单元鉴赏先秦到汉魏晋诗歌,从中可以发现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教学重点是在熟读背诵的根底上,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了解赋比兴手法及其艺术效果;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节奏。 诗经离骚至汉魏晋诗歌的语言形式各不一样,本单元以语言的节奏作为教学重点,旨在让学生了解诸种语言节奏的划分方法,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了解古代诗歌从四言到五言,再到七言的形式方面的开展进程;了解这一变化过程也是诗歌容量逐渐加大、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逐渐复杂的过程。诗经楚辞反映了我国奴隶社会现实生活。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
2、最有思想艺术价值的国风,它们大多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言志抒情诗,赋比兴的写作手法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教读诗经三首,应引导学生了解诗经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及其写实精神;理解诗经的“六义、重章迭句等特点。离骚是文学史上的名篇,由于时隔久远,会给鉴赏造成一定困难。理解字词固然重要,但还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感受屈原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和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上,放在品赏诗作的艺术手法艺术价值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诗经的根本常识及学习无衣静女,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 2、 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3、 学习氓,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能力目标 1、 培养
3、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2、 背诵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德育目标 1、 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分析氓中的人物形象及领会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2、 把握无衣静女中的重要复唱的特点。 教学难点 1、 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2、 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1、 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炼性。 2、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文中主人分的感情及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氓中的比兴手法的分析,就可让学生讨论明确。 3、 通过比较阅读法,延
4、展课堂内容,开展学生思维。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磁带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 了解诗经的相关内容。 2、 诵读课文,粗通大意,概括三首诗的内容提要。 教学教程 一、解题 先请学生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谈谈对诗经的了解,然 后教师补充总结。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局部。其中“风又可分为卫、郑、秦、陈、桧、齐、曹、邶、唐、周南、召南等15国风,共160篇,是各诸侯的土风歌谣,大多数是民歌,最富于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雅是西周王朝地区的正声雅乐,共105篇,包括“大雅、“小雅,“大雅用诸侯朝会,31篇,“小雅用于贵族宴享,74篇。“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5、,又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二、指导学生诵读课文 1、 放录音 第一遍,让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节奏。 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 2、 指名学生朗读 3、 教师总结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拍。 如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4、 可再指名同学朗读,大家指正。 5、 请同学们集体朗读一遍课文,进一步要求读出诗歌的语气、语调。如 岂日/无衣? 反问语气,升调。 与子/同袍。 肯定语气,降调。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表现军情紧急,快连 感慨,降调 三、朗读课文的根底上,把握课文内容 1、 要求学生借助课下的注解,疏通诗歌内容,注意一些常用字
6、,词的特殊用法及通假字。 氓将qiang :愿,请。 咎jiu :灾祸。 贿hui :财物。 极度:标准。 德:心意、情意。 耽:沉溺。 言:1言既遂矣 助词,无实义 2静言思之 音节助词,无实义 “于通“吁,于嗟,叹息。 “泮通“畔,边岸。 “说通“脱,解脱。 无衣衣:上衣。 袍:长袍,相当现在的斗蓬或披风。 裳:下衣。 静女 俟:si 等待。 娈luan :美好。 有:形容词词头,无实义。 “说通“悦。 怿yi :喜爱。 “归通“馈,赠送。 荑ti :茅草芽。 洵xun :诚然,实在。 2、概括三首诗的内容大意。 学生分四人一组讨论后,明确: 氓是一首叙事诗,经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女主人公
7、与“氓从初恋,结婚到被遗弃的痛苦经历。表达了她怨恨的感情和决绝的态度,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女性形象。 无衣是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战歌,是一首爱国歌曲。表现了士兵们同甘共苦,互相关心,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的战斗意志和乐观精神。 静女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的一次令人心跳的约会,表现了男青年对女友的一往情深。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诗经中的三篇“风,掌握了四言诗的诵读节 奏,粗通了课文的内容,那么课文的具体内容该怎样理解呢?我们下节课共同探讨。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氓的情节。 2、氓的艺术表达手法。 3、氓的女主人公形象。 4、氓中运用的比照方法。 教学步骤 一、学生集体朗
8、读课文。 二、指名学生概括课文的内容提要。 三、整体把握课文。 1、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梳理课文的行文思路。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后,明确:氓全文共六章,是按“恋爱婚变决绝这样的思路表达的。 板书:恋爱一、二章 婚变三、四、五章 决绝六章 2、作者运用第一人称顺着婚恋三部曲的顺序来写,采用的是什么样的写作方 法? 明确:回忆和比照。 四、重、难点解决过程 1、 学习“恋爱局部 1指名学生朗读。 2教师提问:在第一节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请用简炼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 明确:初次相逢 定情相送 约期相别 3提问:在这些场景中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
9、?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 明确:男青年急躁、任性,姑娘那么温柔、体贴。 “乘彼 垣等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 “复关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姑娘一会“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 4提问:“尔卜尔筮等四句说明恋爱终于有了结果。这是一段怎样的姻缘? 明确:神灵显示,这是一段天赐良缘。“以我贿迁,娘家以丰厚的嫁妆祝佑着女儿的幸福。姑娘带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嫁给了男青年。至此,一个完整的叙事段落结束。 5让学生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如何 从女主人公的这段回忆来看,她的婚
10、姻是否像我们经常看到的那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 明确:板书感情基调:热情、幸福 不是。从她的回忆看,二人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6要求学生朗读一、二节。 2、 学习婚变这一局部。 1小组朗读这一局部。 2提问:这一局部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手法? 明确:议论、抒情。 3提问:第三章和第四章在总结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概说自己的婚后生活前先用了“桑之未落,其叶沃假设。“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诗句,这属于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明确:比兴的艺术手法。 4提问:比兴的艺术手法我们在初中就学过,请同学们回忆一直,举一两例并说说比兴手法的特点。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第三章以传统的比兴的开头,先以葱茏的茂盛的
11、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继而又以诱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把恋爱中的少女比作贪食而快乐的小鸟,谆谆告诫之:不能沉溺于爱情。否那么,结局悲惨,悔之晚矣。 第四章紧承上节的“桑之未落,其叶沃假设。,开头就是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树木的枯萎凋零比较流年带下走了的青春,曾经荣耀照人的少女在岁月中蹉跎了美丽的容颜。再加上婚后长期过着贫困的生活,被弃的命运此时却降临到了她的头上。 三、四章用起兴的诗句,以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的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6提问:第三章在行文上有什么什么作用? 明确:由前两章的叙事转
12、入这一节的抒情和议论,在读者心理上造成了明显的停顿和隔离。暗示着女主人公悲惨命运已经开始。 7提问:结合文章的三、四、五章考虑:女主人公用抒情兼认识论的方法回忆了自己几年的婚姻生活及自己婚姻失败的原因,她的思想感情如何? 明确:板书悔恨、沉痛、但是不哀伤。 8齐读这一局部。 3、 研习“决绝局部。 1指名学生朗读。 2提问:女主人公通过上文的回忆、自省,在这一章她做出了选择,什么样的选择? 明确:“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3这反映出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板书清醒、刚烈。 4提问:同学们可议一议,想一想,这一章用的是什么样的写法明确:比照 板书 5提问:把什么同什么作了比照? 明确:将昔日的
13、“信誓旦旦与今日的结局作比照。 6关于运用比照的手法,在文中的其他章节还有多处,请同学们找一找,试举几例。 明确:氓婚前与婚后的态度形成比照。 女主人公与氓对婚姻的态度形成比照。 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性格形成比照。 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思想感情形成比照。 7齐读第六章。 4、提问:从文中,我们可看出女主人公什么样的形象特点? 明确:板书勤劳、温柔、坚强。 5、提问:女主人公在回忆往事和做出清醒的决择时,并没有做任何的修饰和渲染,那么,是如何表达的呢? 明确:直接陈述。 教师补充:也就是用了“赋的表现手法。关于“赋的手法的运用,我们在初中就学过。如木兰诗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
14、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6、提问: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你认为“氓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防止的。 男主人公“氓可以说是男权社会时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在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是真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颜的渐衰,他的爱情也随风而去,全然不念往日恩爱,无情的遗弃了妻子,是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的、始乱终弃的人。 六、小结: 全诗大致按事实开展的过程表达这一悲剧的始末。第三章为全诗的转折,诗中肯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及比照的手法,将抒情、叙事、议论熔一炉而增加了叙事的感染力和抒情的深度。全诗韵律和谐,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她的遭遇值得我们同情,她的人格值得我们尊敬,而男青年的作法那么应遭到我们的唾弃。 七、作业 1、 课后练习一、二。 2、 背诵无衣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