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大关于人民调解工作专题调查研究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安排,本次人大常委会将听取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情况报告。4月2023日至5月6日,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代祥菊带队,县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全体人员和委员组成调研组,对全县人民调解工作进行了会前专题调研。 调研组采取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座谈走访等方法,分别到十四个乡镇XX县区司法局、县人民法院、县公安局等相关部门进行了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人民调解组织机构建设、机制创新以及人民调解经费保障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人民调解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当前人民调解工作中
2、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以及今后工作的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主要成效 1、各级领导普遍高度重视,广阔人民调解员认真敬业。各级党委、政府对人民调解工作认识到位,领导有力,普遍纳入了党政目标管理体系,根本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建立了相关制度,将人民调解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调研中感到,广阔人民调解员工作认真负责,特别是村(社区)调解员,尽职尽责,为维护当地社会稳定付出了大量辛勤的劳动。 2、调解组织网络较为健全,制度化建设逐步推进。全县共建1个县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14个乡镇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有人民调解委员会126个,人民调解员889人,调解小组681
3、个,调解信息员681人。目前,人民调解网络在全县根本形成。大局部乡镇、社区制定了人民调解工作目标责任制、人民调解员工作纪律、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人民调解工作原那么,根本建立了与开展调解工作业务相配套的登记、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使人民调解工作从组织上和制度上得到保障。 3、调解工作机制不断创新,调解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各乡镇、各部门积极创新工作机制,着力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如土溪镇与接边地区共同签订了做好跨界接边地区联合人民调解工作的协议,共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各级人民调解组织不仅调解婚姻、家庭、邻里等多发性、常见性民间纠纷,同时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开展的特点,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推进城市化
4、和工业化进程,积极主动参与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土地承包、移民安置、物业管理等容易引发上访的社会矛盾的调解工作,拓展了人民调解的工作领域。 4、调解工作方法多种多样,维护社会稳定成效显著。各乡镇、各部门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坚持和谐调处矛盾纠纷,重视百姓的思想教育工作,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例如,积极探索试行的民事法律援助案件与人民调解有机衔接的办案机制,充分发挥了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的独特作用。此做法得到上级的肯定。近两年来,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700多件,调解成功率达96.8%,防止群体性上访43件,防止民事纠纷转为刑事案件21件,防止民间纠纷转为治安案件8件,防止群体性
5、事件15件,充分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对人民调解工作的领导有待进一步加强。总体上看,全县各级政府对人民调解工作是重视的,但仍存在开展不平衡、重视不够的情况。如按照上级要求和以前的惯例,县里应定期召开人民调解工作会议进行总结和表彰。但近年来,县里未召开过人民调解工作会议。 2、人民调解组织有待进一步健全,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尽管从形式上看,全县已建立起了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但从实际运转情况看,有些地方调解组织有名无实,作用发挥不好或不能发挥作用;学校、医院、市场等单位的人民调解组织也开展不平衡,有的地方根本上没有开展;全县行业性的人民调解组织总体较少
6、,作用发挥不好,局部矛盾纠纷难以及时调处。一些调解组织工作标准化程度不高,有的村调委会没有印章、调解文书不统一、档案管理不标准等。 3、人民调解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人民调解组织机构和人员大量减少。二是基层专职司法员严重缺乏。人民调解工作主要是在基层司法所的组织指导下开展的。目前全县14个乡镇司法所中,只有专职司法助理员6人,其余都由乡镇干部兼任。三是人民调解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各地通过村居换届选举,加大了对调解人员的选拔和培训力度,人民调解员队伍年轻化、知识化程度有了提高。但目前全县现有人民调解员的文化水平和政策法律水平参差不齐、工作责任心有强有弱、调解质
7、量和水平有高有低,加之培训力度不够,多是以会代训,缺乏专门的调解技能技巧,人民调解员的整体素质仍需大力提高。 4、经费投入缺乏,制约了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调研中,普遍反映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缺乏。人民调解工作指导经费、调委会工作经费、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等均缺乏,今年人民调解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严重影响制约着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 三、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几点建议 1、深化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民调解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和有效途径,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具有根底性作用。要将人民调解
8、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解决人民调解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将人民调解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加强催促检查,考核奖惩。要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宣传,营造人民调解工作的良好舆论环境。建议县人民政府应适时召开全县人民调解工作会议,表彰奖励做出突出奉献的单位和个人,形成奖惩鼓励机制,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 2、建全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要结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城镇社区建设,稳固和完善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充分发挥其在化解矛盾纠纷、指导村(社区)调解组织开展工作中的作用。积极探索人民调解工作建设的新路子,加强跨区域性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重点工程调解组织建设,推进在学校、医院、集贸市场、物
9、业管理小区等建立调解组织,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 3、加强人民调解标准化建设。要加强司法所标准化建设,改善办公条件,健全乡镇人民调解指导管理机构。按照能专那么专、不专就兼的原那么,配备配齐乡镇司法员。要保证兼职司法员把精力主要放在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参与调解疑难、复杂民间纠纷上。要进一步标准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程序,建立纠纷受理登记、备案、审查等制度,标准统一文书卷宗档案。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强化“预警、预案和预防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探索建立人民调解员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推动标准化建设上台阶。 4、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要结合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司法所标准化建设,采取公开
10、选聘、民主选举等方法,充实人民调解员队伍,优化队伍结构。司法行政机关XX县区人民法院要加强指导和培训,分级负责,统一规划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工作。县司法局负责乡镇、村(社区)调委会组成人员的培训;司法所负责辖区调解员、调解信息员培训;县人民法院在加强业务指导的同时,负责人民陪审员的培训,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在调解中的作用。可通过陪审、参与旁听、协助疑难纠纷的调解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全面提高人民调解员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不断提高调解工作质量和水平。 5、加大法制宣传力度,预防是根底。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形式加大普法力度,结合实际制定普法方案,明确专人包村宣传,使法制宣传不流于形式,使其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6、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工作保障机制。要建立健全人民调解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投入。要认真落实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把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经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经费和人民调解员的补贴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切实保障人民调解工作的正常开展。公务员之家: 7、探索建立多元化调解机制。把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起来,同时重视初信初访,整合资源,三大调解机制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最快及时调处,最大限度促进社会和谐。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