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味地黄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六味地黄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眩晕的效果和用药安全性分析眩晕的效果和用药安全性分析 周健 在临床常见特征性疾病中,眩晕十分常见,其主要以目眩、头晕等作为临床表现,若治疗不及时,易导致患者日常生活受到影响。目前临床一般以西医治疗为主,比如抗眩晕药物、血管扩张剂、脱水剂治疗等等,但治疗效果不显著,无法达到根治目的。而通过应用中医治疗,其在眩晕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且安全性较高1。本次研究通过对六味地黄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眩晕的效果和用药安全性进行分析,并探讨效果,具体见下文。1 1 资料资料/方法方法 1.11.1 基线资料基线资料 选取收取时间段在 2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10 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眩晕患者,200 例患者中,100 例为观察组、100 例为对照组。纳入标准:符合眩晕的西医和中医诊断标准2;患者和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伴有其他恶性病变;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观察组年龄 26 岁-75 岁,平均 50.661.12 岁,其中男 50 例、女 50 例。对照组年龄 27 岁-75 岁,平均 51.211.83 岁,其中男 51 例、女 49 例。两组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P0.05,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1.2 方法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给予患者采用西药基础治疗,例如抗眩晕药物、
3、血管扩张剂、脱水剂治疗。观察组实施六味地黄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熟地 30g、山药和山茱萸各 15g、牡丹皮和泽泻各 12g、法半夏、陈皮以及茯苓各 20g、灸甘草 6g、天麻 12g、白术 30g、大枣 9g、生姜 9g,上述药使用温水煎煮,每日一剂,每日 2 次3。1.31.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 两组指标比较,包含: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病情控制时间和用药时间。1.41.4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 选用 SPSS20.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进行描述、采用卡方/X2 检验,以 P0.05 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
4、结果结果 2.12.1 对比对比 2 2 组治疗效果组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 80 例,所占比 80.00%;有效 15 例,所占比 15.00%;无效 5 例,所占比 5.00%)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P0.05)。见表 1。表 1:總有效率的对比 2.22.2 分析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 2。表 2:分析不良反应(%)2.32.3 比较两组病情控制时间和用药时间比较两组病情控制时间和用药时间 观察组病情控制时间(6.331.54)d、用药时间(14.221.23)d 均短于对照组病情控制时间(9.661.82)d、用药时间
5、(18.931.83)d,P0.05。如表 3。表 3:分析病情控制时间和用药时间(d)3 3 讨论讨论 眩晕一般以肾精不足作为临床表现,一旦出现发病情况,易导致出现肾阳不足情况,故此导致患者机体处于阴阳两虚状态。眩晕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弱或气血亏虚所引起,易影响患者脾虚二脏。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一般以常规西医治疗为主,但治疗效果不显著4。在本次研究中,通过给予患者六味地黄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能够达到滋肾填精的目的;其中六味地黄汤中主要以熟地作为主药、山茱萸具有养肝涩精的效果;山药能够补脾固精,上述药方合用,能够相互协同。而在半夏白术天麻汤中,半夏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能够平肝息风,达到
6、改善眩晕目的,两种方剂加减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5。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显效 80 例,所占比 80.00%;有效 15 例,所占比 15.00%;无效 5 例,所占比 5.00%)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情控制时间(6.331.54)d、用药时间(14.221.23)d 均短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六味地黄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眩晕的效果十分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罗俊.半夏白术天麻汤配合耳石复位法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6):199-200.2王石云,何买定.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4):152-153.3周伟龙,张冰.孟河京派治疗眩晕的临床用药经验传承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7(3):206-209.4杨帆.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与耳穴埋豆在治疗眩晕中的联合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0):1446-1447.5杨薇.强力定眩胶囊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4):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