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经济及村务公开视察报告 农村经济及村务公开视察报告一 一、根本情况 自1998年推行村务公开以来,我市98个乡、镇(街道)、1690个村全面推行了村务公开,并逐步走上了制度化和标准化的轨道。 二、存在问题 3、村级领导班子效劳工作有待提高。村级领导班子是一个村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的领头雁,但是许多村干部由于受自身素质的影响,对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不够,理解不透,对于如何针对本村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寻找致富之路,无所适从,畏手畏脚,胆小怕事,甚至力不从心,在村民中的凝聚力、号召力不够。 5、少数乡镇及村干部对村务公开的认识不够。公开仅流于形式,真实性、完整性缺乏,经常化、制度化不
2、够;在档案收集方面,村务公开档案收集整理较差,几乎没有图片档案;另外,乡镇与村的对应公开方面,只有局部乡镇做得好,大多数乡镇做得差。 三、意见建议 1、村党支部是党组织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各级党委、政府应根据形势开展的需要,切实加强对行政村的领导,加强村党支部的建设。要注意吸纳当地一些外出打工返乡,或是外出经商等有能力的人参加党组织。这局部人有着较新的观念,可带动群众找准经济开展路子。通过他们的致富典型,鼓励农民群众向他们学习脱贫致富的实用技术和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 2、农村经济开展要立足当地资源特点,以利润和市场为导向,依靠相关部门,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升产品价值,提高经济效益。以农业、畜牧、
3、烤烟、蔬菜等第一产业为主的村,在大力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通过加工增值发挥效益。以地下采掘、冶炼加工等第二产业为主的村,要加强技术改造,提升技术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城镇商贸、运输效劳、旅游娱乐等第三产业为主的村,要加强管理、激活机制、增加效益。 3、转变村民长期以来形成的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思维,树立市场意识。这既是一个自觉过程,也是一个自发过程,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各级党委、政府应通过多种方式树立村民的市场意识:一是宣传培训。利用播送电视、墙报、板报或印发资料、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向农民宣传市场经济知识,使他们逐渐掌握市场经济的根本规那么,增强商品经济
4、观念。二是政策引导。要通过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对开展市场经济实行倾斜,进一步促进社会分工,鼓励农民开展商品生产,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三是利益驱动。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有效形式使农民真正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让其亲身感受到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使他们树立开展市场经济的信心。以及通过树立典型和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使村民最终形成市场意识。 4、组建、培养农村营销队伍,刻不容缓。首先,要大力扶持、培养产业引路人、致富带头人、流通经纪人,组织营销能人参与市场流通。要组建农民营销队伍,引导农民参与流通,鼓励、帮助农村营销大户、农民联户及农村集体或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农产品营销活动,逐步建立农产品流通网络。同时各乡镇
5、可根据本地的实际组织官方或民间的行业协会,为农产品流通提供效劳。其次,供销系统要进一步放活机制,加强与农户的产销联系,积极开展订单农业,鼓励境内外企业和经营者与农户签订农产品销售合同。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效劳体系。要充分发挥农业部门的职能,强化效劳功能,积极为农民提供科技、资金、信息、农资等方面的效劳,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效劳,拓宽订单农业渠道,建立适应产业化开展的效劳体系。 5、要加强农村根底设施建设。农村根底设施落后,必将导致市场经济信息不灵,农产品流通不畅,资源优势难以转变为经济优势,成为制约村级经济开展的瓶颈。尤其是我市一、二、三类贫困村,如不加快其根底设施建设,它们
6、只会更加贫困。因此,应加大对农村根底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市场条件。同时可积极引导一局部农村劳动力参加工程建设,增加劳务收入。 6、农村品改点的布局要合理,投入要讲效益,形不成效益的点要进行调整。 7、农村扶贫工程应逐步由无偿转变为有偿,以加强农民的市场竞争意识。无偿扶贫应考虑在根底设施建设方面开展。 8、积极探索减免、补贴、分担等村级债务化解机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行政村再欠新债。 农村经济及村务公开视察报告二 近年来,开展的阳光公开工作非常好。农村通过推行村务公开,有效加强了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改善了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信访量也呈现逐年递减的良好态势,但也发现有的村村务
7、公开仍存在着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各级组织引起重视并研究解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缺乏真实性。一些村的村干部为了工作需要、本村利益或是为了一己私利考虑,采取变通票据、伪造支出等方法,尽量躲避政策性警戒限制以及有关部门和群众的监督检查,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造假手段获得准入和许可,这主要表达在招待费、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等方面支出。 缺乏透明度。少数村的村务公开形式化、抽象化,对村民普遍关心的财务支出、山场林地等集体资产的处置、招待费、村干部的收入等热点采用模糊概念,遮遮掩掩,搞半公开。如财务公开中按大项支出公开,明细不公开,特别是在其它支出栏内,隐藏着的恰恰是村干部不便公开、不想公开、不能
8、公开的事项,也正是村民最关心、最想知道、最放心不下的东西。这种公开如雾里看花,留给群众的只能是糊涂和猜忌。 缺乏经常性。个别村级组织惧怕群众监督,以工作忙为借口,将村级事务如财务收支情况、农村土地发包情况、宅基地批复情况、方案生育指标、电费电价等农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拖延时间不及时予以公布,待事过境迁,成为既成事实时才予以公布,有的村一年仅公布一、二次,甚至一次也不公开。这种滞后公开、扎堆公开的做法,失去了其应有的时效性。 缺乏实效性。不少村级组织把村务公开当作例行公事,不注重公开的质量和效果;有的村公开后不能认真听取村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对群众的质疑不予理睬,你说你的,我干我的,使村务公
9、开工作流于形式,失去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等等。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认识不到位,态度不正。局部村干部没有按科学开展观办事,认为搞村务公开纯粹是背包袱、找麻烦、套枷锁,不利于放开手脚干工作;还有的村干部认为,农村潜在的矛盾和纠纷很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老百姓懂的东西越多、知道的东西越多,毛病就越多,上访告状的也就越多,要想息事宁人,就得捂着、盖着。认识上的偏颇,必然导致落实村务公开行动上的消极。 工作有失控,管理僵化。在调研中了解到,造成村务假公开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政策性管控失当问题。如对村级实行零招待问题,政策规定的初衷是为了给农民减负,是顺民心、合民
10、意的,但是现如今零招待根本零不了也是回避不了的客观现实,尤其在新农村建设中,来自无偿效劳、支援、赞助等往来增多,加之村屯地处偏远的居多,难免有情理之中的应酬和招待。这种情况下硬性规定零,只能逼迫其造假,甚至可能被少数村干部所利用,在造假中浑水摸鱼。造假往往是彼此心照不宣,目的就是为了迎合变通。这些事一旦公开就会露出破绽,容易引起群众的质疑和上访。有些村干部不无后顾之忧地说,这种假的东西如事发时间短还能解释得清,且有人证和物证,如时间太久就很难为自己找回清白。 管理不科学,缺乏监督。有的村务公开是花架式,至于实际上公没公开也不重实效,导致一些村对上敷衍,对下拖延,不能按照村民组织法规定严格要求正
11、常公开;有的主管部门那么在财务审计上把关不严,未经村民理财小组签字的也能过关,从而助长和架空了村民理财工作,姑息放纵村干部任意行事,违背了村务公开工作的原那么,对因管理失当引发的假公开等问题要认真进行整改。 三、改进村务公开工作的建议 村务公开工作是增加村级事务管理透明度、增强干部廉洁自律实行村级事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有效方法,对促进农村经济开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提高认识,加强对村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村务公开的重要性,加强对村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村务公开工作机制、明确职责、监督到位,真正把公开落到实处,推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开展
12、。 2、保障权益,确保村民充分行使民主监督权利。一是要充分尊重村民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建立健全鼓励机制和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监督制约机制,积极营造出民主监督的社会气氛;二是要把村务公开与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融为一体,通过村务公开工作,进一步落实村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维护和保障村民代表大会的权威性。 3、科学管控,确保村务公开内容真实可靠。要从实际出发,重视并研究解决相关政策更加客观和贴近现实,具有可操作性,防止出现政策性管控失当;其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农经部门的领导和监督,使其充分发挥管理及监督检查作用;第三,要建立健全村务公开责任追究机制,对不公开、假公开等违规行为进
13、行问责追究,约束干部自觉真实具体地向广阔群众亮家底、讲实情,保护和调动广阔群众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热情和积极性。 4、注重实效,确保村务公开发挥积极的综合效应。一是要坚持科学开展观,严格按村民组织法要求及时进行村务公开,尤其是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大项财务支出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必须讲求时间效益,随时发生随时公开。二是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开展村务公开工作,要根据公开内容的不同,灵活选择公开栏、民代会、村情报告会、民主评议会以及分片公开、入组公开等方式方法拓宽公开途径,使村务公开真正实现广泛性、群众性和实效性;三是要广泛认真听取群众对村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村务公开真正落到实处,不断改进和完善村务公开工作,让村务公开真正成为推进民主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开展的科学动力。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