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刑事诉讼调解时下势态的分析与思考.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625994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刑事诉讼调解时下势态的分析与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年刑事诉讼调解时下势态的分析与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年刑事诉讼调解时下势态的分析与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3年刑事诉讼调解时下势态的分析与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3年刑事诉讼调解时下势态的分析与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23年刑事诉讼调解时下势态的分析与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刑事诉讼调解:时下势态的分析与思考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郝鑫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以及人民检察院对国家、集体财产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遭受损失,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出要求赔偿的诉讼活动。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附带民事诉讼仍是二条原那么性规定,最高人民法院1994年3月21日公布的关于审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体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附带民事诉讼局部作了一些具体规定,但仍有许多问题没有明确下来,还有些规定存在法律冲突的情况。笔者结合办案实践,拟在以下的几个方面浅谈拙见,尽抛砖之力,以求法律在附带民事诉讼方面的健全完善。 一、刑罚与赔偿的关系问题 刑

2、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解决的民事诉讼,它是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引起的损害赔偿的民事诉讼,虽是一种附带诉讼,但具有相对独立性。附带民事诉讼的构成条件及审理程序均具有严格的规定,虽是二诉合一,但刑事诉讼与附带民事诉讼决不能混为一谈,成为相互制约的条件。不能因民事赔偿而减轻刑事处分,也不能以加重刑罚代替赔偿。刑罚是对犯罪分子的人身权利实行的强制方法,它不能消除受害人物质损害的后果;赔偿那么是损害之债的履行,是对犯罪行为所致财产损失的补偿,用以消除物质损害的后果,并不涉及人身权利的处分。二者虽然针对同一犯罪事实,但决不能互相代替。实践中很多法院因怕麻烦,或以刑罚代替赔偿,驳回受害人的附带民事诉

3、讼请求,或者对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被告(尤其是轻伤害案件的被告人),只要附带民事诉讼局部予以赔偿,就视为有悔罪表现,判处缓刑,而不考虑犯罪情节和犯罪手段等其他因素。这些作法是对刑事处分与民事赔偿关系的误解,也是对法律的滥用。刑罚解决不了受害人的物质损失,同样赔偿也代替不了法律对犯罪行为的惩罚。附带民事诉讼只是为了简化诉讼程序,减少当事人的诉累而与刑事诉讼一并审理,并规定在刑事局部审理后再审民事局部。而 有些法院却在刑事局部庭审前,主持当事人对民事局部先行调解,如能达成协议,刑事局部那么从轻处分或适用缓刑,这是严重违法的。规定第71条明确规定附带民事诉讼必须在刑事局部审理结束后进行,实践中

4、应坚决杜绝以钱买刑,以赔偿代替刑罚的现象。应当明确,刑罚与赔偿并不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是两个诉讼程序的两种制裁手段,从这个角度讲,二者是平行的,并不直接发生关系。明确这点,对司法实践正确适用刑罚和正确适用赔偿,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赔偿的原那么问题 规定第62条明确了赔偿原那么“因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已经得到退赔而仍不能弥补损失的被害人,也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但是被害人不能提供证据证实被告人确有财产可供赔偿的,人民法院裁定驳回。可以看出,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原那么是以被告人确有赔偿能力为前提的。笔者认为,这样规定有失偏颇。附带民事诉讼实质上是民事诉讼,应

5、适用民事诉讼法律的有关规定,在赔偿问题上应采取实际损失赔偿的原那么,至于被告人是否有执行能力,那么不是法院判决时应当考虑的问题。如果被告隐匿财产、转移赃物,妄图“受苦一时,舒服一世,或者被告人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或者被判处缓刑,虽然在判决时没有财产,那么日后有能力赔偿时,却没有法律约束其履行赔偿义务,这不利于彻底惩戒犯罪分子,对受害人也是显然不公平的。 笔者认为,最高人民法院之所以作出这条规定,是否主要考虑附带民事诉讼不发生移送执行的问题,防止附带民事诉讼执行过多牵扯刑庭的精力。但这样规定,不能使受害人的损失得到赔偿,不利于切实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法院的判决对受害人的赔偿请求不予支持,那么受害

6、人合法权益又靠什么来保护呢。如果被告人日后被发现有财产足以赔偿,受害人又没有法律文书支持,依据什么申请执行呢。所以笔者认为附带民事诉讼不应以判决时被告人的赔偿能力作为是否对受害人赔偿请求给予支持的根据,而应按照民事法律的规定,实行实际损失赔偿原那么,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切实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也保证适用法律的一致性。为防止增加刑庭的工作量,建议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执行由专职民事执行工作的执行庭统一执行,便于法院内局部工明确,各司其职。 三、共同致害人的连带赔偿问题 在共同犯罪中,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被告应承担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责任,而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共同致害人是否承担赔偿责任呢。如三人

7、共同伤害案中,其中一人持刀将受害人捅成重伤,其他二人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也没有直接造成受害人的重伤的后果,此二人是否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呢。实践中对此认识不一,处理结果也不相同。笔者认为,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共同致害人也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为共同致害人虽然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但由于其参与了共同犯罪活动,其犯罪活动不仅触犯了刑法,而且造成被害人的经济损失。触犯刑法要受到刑罚处分,只是由于情节轻微或有其他从宽表现而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但由于其共同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应按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视为共同侵权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实践中有的法院对没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共同致害人判决不承担赔偿责任,有

8、的法院让被害人向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共同致害人另行提起民事诉讼,这些做法,人为割裂了同一损害的赔偿法律关系,不利于划分共同致害人承担的责任比例,增加了被害人的诉累,也不利于法院的审理。另外,法院对另案处理的共同致害人也应一并作出附带民事诉讼判决,因为按民诉法规定,侵害事实清楚,即使被害人不到庭,法院也可以缺席判决,对于所有共同侵权人,那么应判决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四、达成调解协议并给付后被害人能否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问题 被害人在刑事立案后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在刑事判决生效后,提起民事诉讼,都是当事人的权利,不应受到限制,但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之后又单独提起民事诉讼,那么是不允许的。因为附带民事诉讼实质

9、上是民事诉讼,当事人不可就同一事实提起二次民事诉讼请求,受害人只能选择其一。但是在公诉案件起诉到法院前,当事人双方就民事赔偿局部达成调解协议并已给付后,受害人能否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呢。笔者认为,附带民事诉讼,是法律赋予受害人的诉讼权利,不管受害人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还是私下达成了调解协议,受害人均有权在案件移送法院后,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法院应该受案,并审查调解协议内容是否违法,是否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是否存在欺诈、胁迫或重大误解,而不应不经审查就不予立案或驳回诉讼请求。公安、检察机关制作的调解协议,均不具备强制执行的效力,因其调解依据的是单 行法规而不是民事法律,二者在具体问题的规定上

10、并不完全一致。如公安机关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依据的是国务院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方法,该方法对损害赔偿规定只赔偿直接损失,不包括营运损失等间接损失,而民法通那么规定损害赔偿指实际损失赔偿,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二者在赔偿工程和赔偿数额上存在差异。被害人在公安部门接受调解后,仍可就赔偿缺乏局部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法院应依法受理并予以支持。 五、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新刑诉讼法第77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根据这条规定附带民事诉讼只适用于物质损失,精神损害那么排除在外。笔者认为,这样规定欠妥。首先,附带民事诉讼实质上是民事诉讼,以民事实体

11、法律为内容,受民事实体法律的制约。民法通那么第120条明确规定“公民名誉权受到侵害的,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因而,民事法律对精神损害是给予赔偿的,这就造成附带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就同一问题适用法律的不一致。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时,不仅对侵犯名誉权的案件,判令精神损害赔偿,而且对非侵犯名誉权的案件,也判令精神损害赔偿。如北京XX县区法院对贾国宇因燃气罐爆炸引起毁容案判决责任人赔偿精神损害费2023万元人民币,法庭认为“人身损害赔偿应当依法按照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除物质以外,也包括精神损失,即实际存在的无形精神压力与痛苦;还有北京XX县区法院对于金华医疗事故造成精神损害判令责任单位赔偿精

12、神损害费12万元。这些司法判例,充分说明我国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和对人权保护的加强,而刑事诉讼法律不仅在精神损害赔偿方面没有开展,反而与原有的民事法律相冲突,导致附带民事诉讼对精神损害不予赔偿,而单独提起民事诉讼那么给予赔偿的法律怪状。新刑事诉讼法修改前,司法界已注意到这一现象,最高人民法院于1993年公布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假设干问题的解答中,说明“侵犯名誉权构成犯罪,被害人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表达了附带民事诉讼中,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这一原那么;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0年公布了唐敏诽谤案两审判决均对精神损害给予赔偿,这些都说明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不仅有章可循,而且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正在

13、不断扩大。精神损害赔偿能更加全面、切实地给受害人以精神上的抚慰和心灵上的补偿,是我国法制建设开展和完善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律对附带民事诉讼在某些方面缺乏明确的具体的规定,在赔偿的原那么和精神损害赔偿等方面存在着法律适用冲突,在司法实践中更有大量的以罚代刑的现象,造成同种案件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因适用法律不同而结论截然相反的情况。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干扰着我国司法界对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笔者希望关于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解释尽快出台,关于法律适用中的矛盾问题尽快修改,充分发挥新刑诉法在打击犯罪、保护人权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进程。 四、达成调解协议并给付后

14、被害人能否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问题 被害人在刑事立案后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在刑事判决生效后,提起民事诉讼,都是当事人的权利,不应受到限制,但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之后又单独提起民事诉讼,那么是不允许的。因为附带民事诉讼实质上是民事诉讼,当事人不可就同一事实提起二次民事诉讼请求,受害人只能选择其一。但是在公诉案件起诉到法院前,当事人双方就民事赔偿局部达成调解协议并已给付后,受害人能否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呢。笔者认为,附带民事诉讼,是法律赋予受害人的诉讼权利,不管受害人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还是私下达成了调解协议,受害人均有权在案件移送法院后,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法院应该受案,并审查调解协议内容是否违法,是否是双

15、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是否存在欺诈、胁迫或重大误解,而不应不经审查就不予立案或驳回诉讼请求。公安、检察机关制作的调解协议,均不具备强制执行的效力,因其调解依据的是单行法规而不是民事法律,二者在具体问题的规定上并不完全一致。如公安机关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依据的是国务院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方法,该方法对损害赔偿规定只赔偿直接损失,不包括营运损失等间接损失,而民法通那么规定损害赔偿指实际损失赔偿,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二者在赔偿工程和赔偿数额上存在差异。被害人在公安部门接受调解后,仍可就赔偿缺乏局部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法院应依法受理并予以支持。 五、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新刑诉讼法第77条规定“被害

16、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根据这条规定附带民事诉讼只适用于物质损失,精神损害那么排除在外。笔者认为, 这样规定欠妥。首先,附带民事诉讼实质上是民事诉讼,以民事实体法律为内容,受民事实体法律的制约。民法通那么第120条明确规定“公民名誉权受到侵害的,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因而,民事法律对精神损害是给予赔偿的,这就造成附带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就同一问题适用法律的不一致。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时,不仅对侵犯名誉权的案件,判令精神损害赔偿,而且对非侵犯名誉权的案件,也判令精神损害赔偿。如北京XX县区法院对贾国宇因燃气罐爆炸引起毁容案判决责任人赔偿精神损害费2023万元人民币,法庭认为“人身损害赔偿应当依法按照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除物质以外,也包括精神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